抓住机遇 海洋石油科技先行  “三新、三化”海洋石油驶入高速路

作者&投稿:宗圣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趁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为加快海洋石油勘探步伐,首要的是学习发达国家海洋石油勘探的先进技术、经验和做法。于是,中国海洋石油在经历了漫长的艰苦创业之后,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开始了走出国门、西方取经的通道。

一、走出国门,西方取经

1977年8月,美国能源部长施莱辛格约见中国驻美联络处副主任韩叙,告知美国正式邀请中国石油代表团考察美国的石油工业。考虑到中美关系有着不寻常的历史,我方不宜派官方代表团,拟由石油化工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公司总经理名义,率团赴美考察。主要是对陆上和海上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科学研究及今后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考察,吸取对我有益的经验。最后,以石油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孙敬文为团长,率17人于1978年元月5日到31日访问美国。在美期间考察了9个油气田、4个科研单位、3个炼油厂、2个工程设计承包公司、10家制造厂和4条钻井船。此举在美国石油界引起极大的轰动,很快有6家大公司主动找上门来邀请代表团参观访问。回国途中,顺便对日本造船、施工机械制造和炼油厂考察12天。整个考察活动中,代表团本着“洋为中用”的方针,对美、日两国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进行了比较广泛的了解,着重研究从美国可以借鉴什么,以有利于加快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1978年3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领导听取了考察汇报,主要内容是:①美国石油工业历史发展概况和目前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情况,分析了我们的差距;②发展我国石油工业,特别是海洋石油工业,必须利用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初步提出了我与美国石油公司进行合作的构想;③引进美国炼油、化工技术设备,以弥补我方的不足。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以平等互利的贸易方式,可直接和美国一些石油公司在开展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方面建立商务关系。一个重大的决策出台了,它像一声响彻云霄的春雷,掀起了我国蓝色国土对外开放的巨大波涛。

为探索对外开放途径和加快前进步伐,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派出10个代表团共109人,分赴石油科技比较先进的美国、法国,利用外资开发本国资源经验比较丰富的英国、巴西,盛产石油的科威特、伊朗以及日本等国参观访问;同时,也先后约请美国Pennzoil、Exxon、Unocal、Phillips、ARCO、Mobil、Caltex、CONOCO、Natomas、Allited,法国Total,英国BP、Shell,加拿大Petro-Canada,挪威Statoil,日本石油公团JNOC,以及有关海上石油咨询和承包公司等9个国家23家石油公司或集团来华访问。还专门邀请了一些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外籍专家、学者来华讲学或咨询。这些活动总共收集了125个国家、地区的120多种合同和法律方面的资料。与此同时,在国内我们还多次与有关部门的经济、法律专家进行座谈讨论。对国际上海洋石油对外合作采用的风险合同、工程承包、技术服务、租让制等几种对外合作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两种方式,是把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物探、钻井、开发、建设等各项工程,发包给外国公司,由资源国自己拿钱买设备、买专利和雇专家,并且资源国自己要承担风险。

租让制又称许可证协议或矿区和税收使用费合同,它是把海域对外租出去由外国公司自己去干,主权国无权干预。所生产的石油由外商支配,而资源国仅用税收或买油的办法获得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是早期对待殖民地的不平等的做法。

当前国际上比较普遍采用的是风险合同形式,它能体现资源国的主权,又能体现合作双方互利的原则。主要的内容如下。

a.由外商单独投资进行油气勘探,如勘探失败,一切风险由外商承担,资源国无须偿还勘探费用;

b.由于外商的利益是与勘探效果密切相关的,这将促使其尽快在合同区内找到油气田,这种作用对资源国想加快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是极为有利的;

c.找到油气田后,外商为了减少投资并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总是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来开发和建设油气田,这有利于资源国吸收这些先进技术;

d.由于外商的利润分成是从总产值中扣除投资和生产作业费的剩余产值中提取的,故将促使外商关心投资效果,从而尽量节约投资。

经过反复讨论和比较,一致认为在我国当前资金十分匮乏、管理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和不适应的情况下,采用风险合同对我们比较有利,也符合我国国情。最后,1979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石油部《关于赴巴西、英国、美国访问时有关海上石油合作问题谈话口径的请示报告》中提出的“采用带风险性的分阶段的联合经营的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阶段:先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划定的海区内,签订地球物理勘探合同,由外商出资先作地球物理普查,然后作地震详查,同时钻探井,以便及早掌握地质资料,在下一阶段谈判中掌握主动权。

第二阶段:根据所掌握的地质资料,经综合评价后,合理地划分区块,以便向外国石油公司招标。经过汇报、讨论和评估后,择优签订联合勘探开发合同(此时,承担过地球物理勘探的外商,在同等条件下给以优先权)。我方的投资百分比,可根据油田储量大小,由0到70%。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对外合作,对中国来说是破天荒的一次,在确定合作方式后,当务之急是要有相关知识、会讲外语、了解国际惯例的各种专业人员。为培训这批人员,石油工业部党组决定,从各陆地油田抽调技术骨干近100名,于1978年11月在河北涿县物探局举办了我国第一个石油部勘探外事集训班。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突击学习有关对外合作的经济、法律、合同和英语,并请发展对外合作有成绩的挪威石油专家,来介绍国际海上油气勘探对外合作情况和经验。这支队伍后来一分为二:近30余人组成油气资源评价委员会,并迅速移师湖北,学习和实践当时先进的地震地层学方法,然后组成4个小组,分别对南黄海、北部湾、莺歌海、珠江口盆地进行早期油气资源评价,划分对外招标的区块,准备对外招标,同时又是开标后的评标队伍;另一批人组成6个混合委员会,成为将来合作海区的中方对等办事机构。这样,采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方法,在短期之内,形成了有一定工作能力、能完成预定任务的对外合作基本队伍,保证了我国海上对外合作事业的正常、迅速发展。

二、签订八个物探协议,获取海上基础资料

资源国要对外招标,必须公布招标方案,而此方案的制定,又必须依靠海区的地震和钻井资料来进行编制,否则,将损害资源国的经济利益,产生出不公平的结果。

我国在前阶段虽然在海区作过一些地震和钻井工作,但都十分零星,不成系统,难于对海区的一切做出正确的评价。当务之急是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获得海区的资料。经过认真的考虑和反复比较分析,从1979年至1980年先后与美、英、法、意、日等国的16家石油公司,在我国南海、南黄海、渤海46×104km2的海域,签订了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的8个协议。协议规定如下。

a.一切物探费用由外国石油公司承担,我方不支付一分钱;

b.12个月后,外商须将一套包括原始数据、经过处理的资料、解释成果等全部资料,无偿地交付给我们;

c.物探结束后,我方承担进行公开招标的义务,即把物探区划分为若干个区块,拿出一部分(至少三分之二)或全部区块(莺歌海、南黄海)进行招标,外国公司进行竞争性投标;

d.物探费用的预算、决算要报中方,外商出售资料的收入,除回收成本外,全部交与中方,中方已有的物探、钻井资料也可以卖给外商。

总之,地球物理勘探作为一个勘探阶段,其费用由投标公司分担,落标不还,中标也不转入勘探成本,即在经济上与下一阶段油田开发无关。同时,严格规定只有参与第一阶段物探工作的外国公司,才有资格参与第二阶段即勘探开发阶段的投标。

其后,各作业者公司于1979年5月25~11月16日陆续开工,到1980年7月16日,只用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物探资料采集工作。总共普查海域面积达到43× 104km2,完成地震测线11×104km和相应的重力、磁力测量工作。在此期间总共动用物探船15条(其中租用我国4条),这些船采用224、240道地震仪,覆盖次数达到60、67次。为了处理、解释工作,各石油公司全部或部分动用了千万次计算机18台,世界各地的地质、地球物理技术人员700多人参与了采集、处理和解释工作。

到1980年11月全部完成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工作。来华汇报中间成果的有6个国家,19个代表团、组,13家公司,总共121人次;汇报最终成果的有11个国家,41个代表团、组,31家公司,总共345人次。例如,仅珠江口和南黄海两个海区,就向我方提交了原始数据磁带14批8464箱80526盘,处理成果86212km,最终地质成果报告和图件123份。另外,英国BP石油公司在南黄海南部其物探区钻地质参数井2口。9个物探区的总费用大约一亿多美元,全部由外商支付。

在此期间,我方根据协议规定还先后派出石油地质、地球物理专业技术人员80多人,到美国、英国、法国等石油公司计算机处理中心参与工作并进行监督。他们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在西方先进的专业公司中,学到了有关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下一步公开招标打下了基础。

从外商提交的最终地质成果报告分析,珠江口、莺歌海、南黄海南部的含油气远景比较好,都具有沉积岩厚度大、构造圈闭多、油气形成条件好的优点。根据统计,共发现有利含油气构造290个,其中珠江口盆地有169个、南黄海74个、莺歌海47个;构造面积在100km2以上的大构造13个,50~100km2的37个,最大的一个构造为番禺16-1,面积达到407km2

中方的4个早期资源评价小组,充分利用外国公司提供的先进地球物理资料,紧密地结合我国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解释和油气资源评价,合理地划分区块。并参考我国公司的成果报告和投标意见,综合出谈判方案和选择初步意见。9个地球物理勘探协议是我们对外公开招标的资料技术基础,使我们掌握了地下最新的、先进的资料,做到了心中有数。

三、签订四个已见油海区勘探开发合同,学习勘探开发经验

为使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早日见到效果,也为今后大规模勘探开发对外合作摸索实际经验,在我国海域已见油气的渤海、北部湾部分海区和油田,与日本、法国的石油公司,经过9~12轮双边谈判,终于在1980年5月29日,分别在北京和东京与法国Elf-Aquitaine、Total、日本石油公团JNOC,分别签订了中法渤海中部、中法南海北部湾、中日渤海西南部、中日渤海埕北油田等四个勘探开发合同。这些合同是我国对外合作经双方多次谈判签订的第一批合同,因此,其基本条件都是采取“低风险合作开发、原油补偿、中方固定留成”的模式。具体是:中法渤海中部石囚坨-渤东海区,面积9450km2;中法北部湾东北部海区,面积10000km2;中日渤海南部及西部海区,面积25500km2。这三个合同的勘探操作者为外方公司,勘探合同期4~5年,可延长两年,中方勘探投资51%,用已做工作(合同区内已作地震和钻井)折价,外方勘探投资49%,分年投入。

开发方面,埕北油田是我国海上第一个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油田。1980年5月29日,中国海洋石油与日本国埕北油田开发侏式会社,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公司海洋分公司与埕北石油开发侏式会社在渤海西部海域埕北油田合作勘探开发石油的合同书》。该合同书规定,在油田商业性生产后的适当时期,中方将接替外方为油田操作者。此前油田仅有1口探井、3口评价井和六号试采平台,由于合作需要,1981年10月结束了试采,累计产油40×104t。尔后,中日双方共同编制了埕北油田总体开发方案,按要求于1985年建成A、B两座生产平台,1987年6月油田全面投产。

经过紧张的学习和实践,于1987年6月底,中国海油接替日本在油田的操作管理权。实践证明,海洋石油人通过紧张的学习,能够管理好现代化的油田,并且管得很好,该油田开发方案与实施效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埕北油田尽管投资大,但作为我国海上第一个现代化油田,其成功的实践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海上油田开发技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上述四个双边合同的执行,中方都组成相应的对等工作机构与外方一起工作。在与国际石油公司共同工作过程中,学习外方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方的各种技术承包公司,也通过反承包工作来了解、掌握国际标准,学习和提高专业技术,完成承包工作。

实践证明,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采用带风险性的、分阶段的、联合经营方式,是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加速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步伐的有效途径。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技术创新~

科研概述高科技是海洋石油工业的重要特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一直坚持以科技引领未来方向,不断推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以为社会提供清洁、可靠、稳定的能源供应。中国海油将“科技领先”战略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来推进,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紧密跟踪石油科技发展趋势,把握能源科技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模式与科研机制。科研团队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二次跨越”的必要条件和动力源泉。公司高度重视管理创新工作,致力于从外延扩张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探索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中国实际的管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实践,向管理要效率、要效益、要竞争力,为打造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提供了不竭动力。科研管理公司不断完善管理创新体系,大力激励管理创新行为,以解决企业发展中最关键、最棘手的管理问题为出发点,以管理优秀成果评选和申报为抓手,调动了广大员工参与管理创新的热情,营造了人人讲管理、重管理的氛围,推动了小到班组、大到集团的管理实践。公司连续多年获得行业部级“三评”工作优秀组织单位。新能源开发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公司,积极参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2007年,公司成立了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能源公司”)。新能源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煤基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CDM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是中国海油新能源产业的孵化器。新能源公司研究制订了新能源产业“十一五”规划和五年滚动发展规划;在风能、生物质能、煤基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CDM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一批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国海油截至2011年有4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各风电场风机可利用率稳定在97%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全年新开发风资源150万千瓦,累计储量达到1500万千瓦,实现上网电量5.3亿度。海南东方四更风电项目和甘肃玉门昌马风电项目通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预计最高可获得62万吨/年减排指标,每年最高可获得约2500万元的减排效益。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原料供应渠道,以效益为中心控制生产销售节奏,截至2011年已投产的海油碧路公司和海南生物能源化工公司,2011年共生产生物油料18.92万吨。公司致力于传统煤炭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利用,累计取得82.9亿吨煤炭矿权,取得政府预置资源140亿吨,为煤制天然气(SNG)项目资源提供有力保障。“十二五”开局之初,完成SNG五大基地布局,积极协助国家有关部门编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并承担煤制天然气产品质量标准编制工作。公司锂电池业务跃居世界锂电池行业第5位。全年生产各类电池1.74亿只,同比增长27%。公司作为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电池组组长单位,承担6个电动车动力电池系统开发和11个技术研发项目,获得超亿元资金支持。公司成功研发大聚合物锂离子技术,成为苹果、戴尔、惠普主要供应商之一。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知识经济时代正在迫近,高科技的兴起及其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力逐步显现,在国际全方位的竞争空前激化之时,世界石油工业又面临着油价大幅度下跌和预期持久低迷的严峻考验。国际油价进入了震惊全球的第四次下跌——1996年10月到1998年12月间——每桶原油价格从23.5美元急剧下跌到10.6美元,跌幅达到2.2倍。
此时,世界各石油公司正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以在此严酷的新环境中争生存、求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加强高科技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借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并且,国际石油界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是石油工业增强竞争力、化挑战为机遇、掌握长远主动权的必由之路。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海油知难而上,利用长期与国际石油公司接轨合作的优势,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依据自身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明确提出“九五”期间海洋石油实现“三个一千万吨”的战略目标和降低桶油成本至10美元以下的指标。即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中,努力实现“三新(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三化(标准化、简易化、国产化)”这一体现中国海油特点的技术创新高技术发展战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并在生产建设的技术创新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科技攻关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要找到有经济价值的储量;二是要找到动用边际储量的多种有效的开发方法。我国海上现在获得的储量中,有近一半处于经济边际状态,此问题的解决对石油稳产和增产至关重要。
中国海油认为“九五”后三年科技工作的重点如下。
解决三大难题——①海上天然气勘探;②海上边际油田开发;③提高海上油田采收率。
开展四项科技基础工作——①建立海上石油天然气行业与企业标准;②建立中国海油信息网络上的科技信息子系统;③开展海上油气田钻采工艺基本技术研究;④开展海洋石油改革与高速、高效发展战略软科学研究。
攻克八项高新技术——①海上天然气田目标勘探技术(国家攻关、自然基金);②海上地球物理高分辨率、多波勘探技术(国家高科技);③南海高温超压地层钻井技术(国家高科技);④海洋地球物理测井成像技术(国家高科技);⑤水下多相流油气自动开采技术(国家高科技);⑥海上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国家高科技);⑦海上新型多功能移动式采油系统技术(国家高科技);⑧海上油气田综合提高采收率技术(总公司重点)。
由于上述“三四八”科技规划的实施,在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的技术创新中,取得了一大批优异成绩,出现了诸如渤海优快钻井、西江24-3-A14大位移井、渤西油田工程国产化程度达到90%等大量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转化成果,充分显示了科技进步产业化的巨大威力。

抓住机遇 海洋石油科技先行
答:装备和管理情况,分析了我们的差距;②发展我国石油工业,特别是海洋石油工业,必须利用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初步提出了我与美国石油公司进行合作的构想;③引进美国炼油、化工技术设备,以弥补我方的不足。

开发海洋喜看今朝——我国新崛起的近海石油工业
答:199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西部石油公司与美国阿科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在琼东南盆地发现崖13—1大气田,面积达53平方公里,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逾1000亿立方米,成为我国目前单个气田储量最大的气田。1996年1月,该气田已正式投入开采,输气到香港和海南省三亚市,年供气34.5亿立方米。1994年,莺歌海盆...

海洋油气工程的就业方向
答:除中海油外,中石油、中石化也加快了向海洋发展的步伐。中石油于2004年11月成立了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中石油进入海洋油气领域的“先行官”,已将海洋作为其找油找气的新舞台。中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简称上海分公司)以东海西湖和平湖两个油气田开发项目为背景,为中石化从事中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

请问什么是工程保险?工程保险招标的内容有些什么?
答:因此,海洋石油开发保险作为一项工程保险业务,是分阶段进行的。其主要的险种有勘探作业工具保险、钻探设备保险、费用保险、责任保险、建筑安装工程保险。在承保、防损和理赔方面,均与其他工程保险业务具有相通性。2.卫星保险 卫星保险是以卫星为保险标的的科技工程保险,它属于航天工程保险范畴,包括发射前保险...

重庆科技学院是几本啊?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答:重庆科技学院是二本,最低录取分一般上了各地二本线就可以(2017年)。重庆科技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内,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 ,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数据中国“百校...

重庆科技学院是几本啊?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答:重庆科技学院是二本,最低录取分一般上了各地二本线就可以(2017年)。重庆科技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内,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 ,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数据中国“百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