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唐朝死刑犯脸上刺什么字 脸上刺字的刑法,开始于什么时候?

作者&投稿:祝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称墨刑。犯什么罪刺什么名。奴隶脸上刺奴隶主的姓名或族名等等。

墨刑
墨刑墨刑又称黥刑、黥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既是刻人肌肤的具体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耻辱、使之区别于常人的一种耻辱刑。墨刑是奴隶制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
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或额上刺字,然后再涂上墨。秦汉时的英布就因为受过黥刑而被称为“黥布”。唐朝时的上官婉儿因为得罪武则天而被黥面,在额上留下刺青,后来她仿效刘宋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在额上刺字的地方以梅花形为装饰(一说为黥面时刺成梅花形),显得格外妩媚,并为其他女性模仿,成为唐朝流行的化妆之一。
黥面在纹身的基础上,就发展出了墨刑,墨刑的特点一是继承了纹身时的疼痛感,二是有强迫性,三是带上了耻辱的痕迹。墨刑的产生时代也很早,早在尧舜时,三苗之君使用的五虐之刑,就包括黥面在内。《尚书·吕刑》载:"苗民弗用灵,制以刑,唯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爱始淫为劓、刖、椓、黥。"后传曰:"黥面。"又疏云:"黥面即墨刑也。"尧诛三苗,废"五虐",改用"象刑",就是给犯罪者穿上与常人不同得的衣服,以示惩罚,其中当受墨刑者要戴黑色的头巾。禹继尧舜之后开始使用肉刑,以后正式把墨刑定为五刑之一。
最初,墨刑的施行方法是用刀刻人的皮肤,然后在刻痕上涂墨。《尚书·吕刑》篇中,"墨辟疑赦"一句后,孔安国传云"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周礼·司刑》一节中" 墨罪五百"一句后,郑玄注云:"墨,黯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言刻额为疮,墨窒疮孔,令变色也。"这对墨刑的做法,已解释得十分详细,即先用刀刻面,再涂上墨,伤口结为疮疤,墨堵住了疮孔,就使皮肤变色。《礼记·文王世子》篇注云,墨型和劓、刖等刑一样,"皆以刀锯刺割人体也。"《国语·鲁语》也曾说:"小刑用钻凿,次刑用刀锯。"墨刑为小刑,当是使用钻或凿为刑具。其他各书述及墨刑时都是说用刀刻。这些说明,墨刑在最初规定为刑罚的时候,施行时用刀,而不是后世才采用的针刺。墨刑虽是轻刑,但人的面部神经极为敏感,用刀在上面刻刺,也是十分残酷的,而且,有的人还会因为伤口感染而带来生命危险。
西周时期
在墨刑之中还有(巾蔑)(黑屋)与黜(黑屋)的区别。(巾蔑)(黑屋) 指在颧骨处刺刻涂墨,并在头上蒙黑巾,受刑者不仅失去奴隶主基层政权官吏的身份,而且成为罪奴。黜(黑屋)指仅刺刻涂墨,不蒙黑巾,受刑者只罢免职务,不成罪奴。西周刑法规定"墨罪五百",即列举应处以墨刑的罪状有五百条之多。《尚书·吕刑》篇亦云:"墨罚之属千。"可见,当时的刑罚是很严厉的,民众稍有小过黥面。据《周礼·掌戮》载,周代,奴隶主贵族常用黥面者作守门人,即"墨者使守门"。因为这些人的脸上带有耻辱的标记,走到哪里都会被认出来,所以他们一般都不会逃跑。而且,黥面者的四肢都是健全的,不影响劳作。
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常使用黥面的囚徒去做各种苦役。战国时秦称墨刑为黥刑,秦国商鞅变法时,有一次太子犯法,不便加刑,商鞅便把太子的师傅公孙贾黥面,以示惩诫。公元前二一三年,丞相李斯奏请焚烧《诗》、《书》等书籍,规定说,如果命令下达之后三十天内不烧者,要"黥为城旦",即刺面后罚作一大早就起来修护城墙的苦役工。当时,"黥京城旦"成为一项比较固定的处罚犯人的措施。这样的犯人遍布全国各地。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队伍中,有许多是受过黥面之刑的囚徒。汉初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年轻时也曾因小罪被黥面。据《史记》载,黥布是六县人,姓英。秦朝时是个平民。少年时期,有位客人给他看相说:"将受刑以后封王。"到了壮年时期,因犯法,而受黥刑。黥布高兴地笑着说:"有人察看我的相貌说,受刑以后封王,就是这样吧!"听到他说这话的人,都滑稽地嘲笑他。黥布定罪后被送到骊山,骊山的刑徒有几十万人,黥布跟其中的头目、豪杰都有来往,终于率领那一班人逃到长江一带,成了一群盗贼。后来,英布归顺刘邦,汉初被封为淮南王。对此,《坚瓠集》"孙膑黥布"一篇中说:"淮南王黥布,姓英,黥非姓也。布尝坐洁黥.故人称曰黥布,黥乃墨刑在面之名,韵会以黥京为姓,误矣。" 汉初刑法沿袭秦制,仍使用黥面之刑。《汉书·刑法志》规定"墨罪五百",条款数目同周初一样。公元前一六七年,刘恒下诏废除肉刑,规定将当受黥面之刑者,男子改为剃去头发、颈上戴着铁制的刑具,去做为期四年的"城旦"苦役;女子去做为期四年的捣米的苦役。此后直至汉末,黥面未再实行。但在汉代时,匈奴曾规定,汉朝的使节如果不以墨黥面,不得进入他们的单于所居住的穹庐。有一次,王乌充任汉朝使节,出使匈奴时就顺从了他们的规矩,单于大喜,同意让匈奴的太子到汉朝作人质,请求与汉和亲。有人说,匈奴的这种规定是他们的一种习俗,只是用墨画在脸上,象征性地表示黥面,并非真的用刀刻割皮肉。这事实上是原始纹身习俗的一种变异。
汉代时期
随着某些肉刑的恢复,黥面也重新被采用。据《酉阳杂俎》载,晋代规定,奴婢如果逃亡,抓回来之后要黥其两眼上方,并加铜青色;如果第二次逃跑,再黥两颊;第三次逃跑,黥两眼下方。上述三处,施行时都要使黥长一寸五分,宽五分。
编辑本段记载
《酉阳杂俎》中还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证明黥痕可以深深印到人的骨头上。唐代贞元年间,段成式的从兄经过一个叫黄坑的地方,他的随从拾取死人的头颅骨,打算用它配药,看见一片骨头上有"逃走奴"三个字的痕迹,色如淡墨。段成式判断这是古时被黥面的人的头骨,而且很可能就是晋代逃亡过的奴婢的遗骨。 据《南史·宋明帝纪》,四六八年,宋刘彧颁行黥刑和刖刑的条律,规定对犯有劫窃官仗、伤害吏人等罪者,要依旧制论斩;若遇赦令,改为在犯人两颊黥上"劫"字,同时割断两脚筋,发配边远军州;若是五人以下结伙以暴力夺取他人财物者,也同样处罚。另据《隋史·刑法志》载,五○二年,梁武帝萧衍又颁定黥面之刑。黥面的施行方法,大概不是用刀刻,而是用针刺。如果犯有抢劫罪应当斩首而遇赦者,要黥面为"劫"字。这种刑罚实行的时间不长,五一五年即予以废除。 五代后晋石敬瑭滥用峻刑酷法,恢复黥刑,改称刺字,并与流刑结合使用,称为刺配,沿用至清。
北宋时期
黥面之刑一律改用针刺,因而又称为黥刺。对此,《宋史·刑法志》中有明确记载。北宋时还规定,犯人的罪状不同,刺的位置及所刺的字样排列的形状也有区别。凡是盗窃罪,要刺在耳朵后面;徒罪和流罪要刺在面颊上或额角,所刺的安排列成一个方块;若为杖罪,所刺的字排列为圆形,三犯杖刑移于面,径不过五分。 凡是犯有重罪必须发配远恶军州的牢城营者,都要黥面,当时称为刺配。北宋名臣狄青年轻时也曾被刺配,后来显贵,仍保留着刺的印记,不愿除掉它。直到南宋时,刺配的做法都是很常见的。 辽代刑法也有黥刺,和北宋的施行方法相同。据《辽史·刑法志》载,辽代墨刑也是用针刺,但刺的位置不完全一样。一○三三年,辽兴宗耶律宗真规定,对判为徒刑的犯人,要刺在颈部。奴婢私自逃走被抓回,如果他(她)同时盗窃了主人的财物,主人不得黥刺其面,要刺在他(她)的颈或臂上。犯有盗窃罪的,第一次犯刺右臂,第二次犯刺左臂,第三次犯刺脖颈的右侧,第四次犯刺脖颈的左侧,如果第五次再犯,就要处死。辽代其他刑罚非常残酷,唯独黥面之刑比前代要宽大一些。 《金支·刑法志》称金代规定犯有盗窃罪且赃物在十贯以上五十贯以下者要处以徒刑,同时刺字于面部,赃物在五十贯以上者要处死。元代仿照宋、金的有关法律,对盗窃罪要予以刺字,并同时施加杖刑,刺的方法和仗的数目有非常详细的条款。《元典章·刑部·强窃盗》则规定,汉人、南人犯盗窃罪者,初犯刺左臂,再犯刺右臂,三犯刺颈项,蒙古人有犯不刺。另外,对什么情况下免刺、什么情况下已经刺过仍要补刺等等,也都有具体的规定。
明代时期
明代关于黥刑的法律,与宋元大同小异,但使用的范围更狭窄一些。明初朱元璋于一三九七年五月在御制《大明律序》中规定,"除党逆家属"外"俱不黥刺",即谋反叛逆者的家属及某些必须刺字的犯人予以刺字,其他各类犯人一律不再用宋代那种刺配的方法。另外,对于盗窃犯,初犯者要在右小臂上刺"窃盗"二字,再犯者刺左小臂,第三次犯者要处以绞刑,对于白昼抢劫他人财物者,要在右小臂上刺"抢夺"二字,如果再犯抢夺罪者,照例在右小臂上重刺。情节比较轻微的偷摸都勿须刺字。明代的法律中对免刺、补刺的规定也有明确的条文。
清代时期
清代的黥刑主要施用于奴婢逃跑,而且常和鞭刑并用,称为鞭刺。
编辑本段律法
据《大清金典》载,一六五四年,朝廷议准,对于逃亡的奴婢凡是七十岁以上、十三岁以下者要免予鞭刺。一六五六年又规定,犯盗窃罪者也要刺字。一六六五年规定,对逃亡的奴婢的刺字不再刺在面部,和盗窃罪一样都刺小臂。第二年又下令说,如果逃亡者改刺小臂,这样逃亡者越来越多,无法稽查,因此仍旧改为刺面。一六七三年诏令,凡是七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逃亡者要免予鞭刺,如果是夫带妻逃、或父带女逃、或子带母逃者,妇女免予鞭刺,如果是妇女单独逃亡者不能免除。这样的规定,说明清代奴婢的处境悲惨,而且逃亡现象严重,同时说明统治者对逃亡者的镇压也非常严厉。并且,清代法定满人轻囚不刺,重囚刺臂,汉人一律刺面。刺臂在腕之上,肘之下;刺面在鬓之下,颊之上,大小一寸五分见方,面阔一分半。罪名与发配地点分刺在左右两颊。清代狱吏以刺字代替公文,常有公文应改而所刺墨字无法涂改的情况出现。清末法制改革,始将刺字废止。纵观各代实行黥刑的历史,古时刀刻法的黥面变为宋、元、明、清的刺字,虽然残酷的程度是在逐渐减弱,但是对受刑者的人格污辱则丝毫未变。

古代囚犯在脸上刺字叫什么刑~

叫黥面,也叫墨刑,周代五刑的第一种。主要是用于精神施压和侮辱的刑法

一、脸上刺字的刑罚,开始于周代。
二、脸上刺字的刑罚,叫黥刑,是上古五刑之一,属于肉刑之一。它经历了从墨刑到黥刑再到刺配的演变过程。
(一)墨刑
1、早在周代的五刑中,就出现了黥面刑,当时称之为墨刑。墨刑施行的方法是在人的脸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这种刑罚也要伤及皮肉甚至筋骨,而且施加于身体的明显部位,无法掩饰,不仅给人造成肉体的痛苦,同时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人的面部神经是极其敏感的,犯人在被黥面时的疼痛之状可想而知。由于伤口感染,有的犯人也会因黥面而致死。墨刑在最初规定为刑罚的时候,施行时用刀,后世才采用针刺。
2、从西周时起,墨刑的使用很普遍,周初刑法规定“墨罪五百”,即列举应处以墨刑的罪状有五百条之多。
(二)黥刑
1、战国时秦称墨刑为黥刑。
2、汉初刑法沿袭秦制,仍使用黥面之刑。
3、晋代时期,随着某些肉刑的恢复,黥面也重新被采用。
4、南北朝时期,《酉阳杂俎》中还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证明黥痕可以深深印到人的骨头上。
5、唐代贞元年间,段成式的从兄经过一个叫黄坑的地方,他的随从拾取死人的头颅骨,打算用它配药,看见一片骨头上有"逃走奴"三个字的痕迹,色如淡墨。段成式判断这是古时被黥面的人的头骨,而且很可能就是晋代逃亡过的奴婢的遗骨。
6、南北朝时期,据《南史·宋明帝纪》,四六八年,宋刘彧颁行黥刑和刖刑的条律,规定对犯有劫窃官仗、伤害吏人等罪者,要依旧制论斩;若遇赦令,改为在犯人两颊黥上"劫"字,同时割断两脚筋,发配边远军州;若是五人以下结伙以暴力夺取他人财物者,也同样处罚。另据《隋史·刑法志》载,五〇二年,梁武帝萧衍又颁定黥面之刑。黥面的施行方法,大概不是用刀刻,而是用针刺。如果犯有抢劫罪应当斩首而遇赦者,要黥面为"劫"字。这种刑罚实行的时间不长,五一五年即予以废除。
(三)刺配
1、隋唐五代时期,五代后晋石敬瑭滥用峻刑酷法,恢复黥刑,改称刺字,并与流刑结合使用,称为刺配,沿用至清。
2、宋朝时期,黥面之刑一律改用针刺,因而又称为黥刺。凡是犯有重罪必须发配远恶军州的牢城营者,都要黥面,当时称为刺配。
3、辽代刑法也有黥刺,和北宋的施行方法相同。
4、元代仿照宋、金的有关法律,对盗窃罪要予以刺字,并同时施加杖刑,刺的方法和仗的数目有非常详细的条款。
5、明代关于黥刑的法律,与宋元大同小异,但使用的范围更狭窄一些。明初朱元璋于一三九七年五月在御制《大明律序》中规定,"除党逆家属"外"俱不黥刺"。
6、清代的黥刑主要施用于奴婢逃跑,而且常和鞭刑并用,称为鞭刺。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黥刑被彻底废除。
三、纵观各代实行黥刑的历史,古时刀刻法的黥面变为宋、元、明、清的刺字,虽然残酷的程度是在逐渐减弱,但是对受刑者的人格污辱则丝毫未变。
(参考资料:黥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6Z4dsLdbVNdKDRjW7dcCb6laAr3vA1VgfTLeoeY0yDqu8v54-W-gf-Y-hORLip8mfYiqbu33pNqelI53Ua3zK)

刺配是一种什么刑罚 宋朝犯罪为什么刺配你知道吗
答:在宋代,凡是脸上有字的人,基本上都是犯过事的。而刺字的内容,一般也都是他们所犯的事由,发配的地方名,古代被流放发配的人,会被要求到军中服役,这个时候,他们脸上就会被刺上服役的番号。总而言之,宋朝很多的罪犯...

宋江脸上的印,印的是什么字?
答:囚字.那是用针刺上去的.不过据水浒传记载,宋江脸上的金印后来被安道全用一些珍贵的珍珠粉之类的药物让它变淡.

八字军脸上刺的八个字是什么,据说看了让人心酸?
答:是一种耻辱,而但这里的脸上刺青并不是黥刑。他是南宋历史上的一支抗金部队,由王彦所创建,他们主动脸上刺着“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在脸上刻字可见这支队伍的决心。比“岳飞”背上被母亲...

宋朝时期,在被发配边疆的犯人的脸上刺字有什么作用?
答:”也就是说,到了北宋,刺配之刑开始成为集刺面、杖刑、流配三种处罚于一身的重刑,仅次于死刑。林冲曾被刺配沧州 刺配在制定之初,原为对死刑的宽宥。这种刑罚最初只作用于死刑犯,也就是说一个人原本触犯了死刑,...

狄青为什么被刺字
答:敌情因为犯过罪,所以被发配重新被刺激,以示惩戒,当时的法律是那样的。但后来狄青又变成大将军去打仗,也仍然没有去除掉脸上的刺青,是因为一方面想证明,被刺字也依然可以翻身改变命运,另一方面狄青带刺青生活,也是为了永远...

宋江脸上刺的什么字
答:宋江脸上刺的囚字。在影视剧中无论宋江、武松还是林冲等,他们脸部、额角的刺字,都是一个“囚”字,大小不一,位置不尽相同。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

《美人心计》中周亚夫脸上刺的是什么?
答:雪鸢的“鸢”,是为了纪念雪鸢的

孙膑脸上被刺了什么字
答:刺得是“罪”字 古代受黥或墨刑都是刺罪字

脸上被刺了字的狄青,为何被称为北宋最悲催的名将?
答:狄青的性格是怎样的?大家都知道狄青的脸上被刺了字,那么为什么他的脸上要刺字呢?这是因为他的哥哥曾经犯了罪,但是狄青却替她的哥哥顶罪,所以他脸上刺的字是朝廷对他的惩罚,在古代,这个惩罚叫作墨刑。当时的宋朝内忧...

北宋的囚犯脸上为什么要被纹上囚字
答:是对犯罪的人的一种侮辱性的惩罚。目的是为了让犯人一辈子都无法抹去印记,让所有的人唾弃他!刺脸上醒目 一看就知道是犯人 就像小说《红字》里一样,外国的通奸犯要穿着写着红字A的衣服,让大家都知道他(她)是通奸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