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如何利用400名死刑犯,便收获天下民心的呢?

作者&投稿:田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震古烁今的"玄武门之变",这场事变之后,李世民成功干掉太子李建成以及三弟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居太上皇。至此之后,大唐迎来贞观盛世。李世民深知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上台之后李世民轻徭薄税,与民休息,唐王朝在他手下迎来了发展巅峰。然而公元632年,李世民巧妙利用400位死刑犯,博得他在百姓当中的好名声。这位被后世史学家比作:最会收买人心的皇帝,到底是如何利用这些死刑犯,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



据《贞观纪要》所记载,公元632年李世民心血来潮亲自视察牢房。这次李世民并没有大动干戈,仅携带2~3名桐数贴身奴仆来到长安的监狱,视察有无贪赃枉法。错案冤案的现象。牢房管理者大多都是些小官小吏,看到李世民亲自到来无不惶恐。李世民也没摆什么架子,东瞅瞅西看看,最后他来到了天牢。天牢其羁押的都是那些死刑犯,或十恶不赦之人。被关押在天牢的人,基本上距离离开人世也不久矣。李世民不知怎的,突然询问这些即将踏上黄泉路的死刑犯:还有何心愿未了?



大部分死刑犯都说:希望秋后问斩之前回家看看父亲母亲,吩咐好后事。唐太宗听完之后大为感动,"鸟兽尚知舔犊之情",虽然这些死刑犯个个身背重罪,乃大逆不道之人。难得他们临死前,还想回家看望亲戚长辈吩咐好后事。李世民似乎动了恻隐之心,他与这批死刑犯约定好:从即日起这批人可以回家看望自己亲人,明年秋天之前回来认罪伏法。据史料记载,大约有400名死刑犯受到唐太宗的特赦回家。第2年的秋天,这400人居然一人不落地回来接受刑罚。



唐太宗也被这阵势给吓倒了,这位九五之尊的心中也万万没想到,死刑犯居然如此遵守约定。李世民忽然觉得,这批死刑犯能兑现诺言,或许也不是那些无可救药之人。李世民便大赦这批死刑犯,这400人各自回到家中,与亲人过着田园生活。不少朋友读到这则故事时都会感纤穗叹:李世民仁政以及囚徒的信诺。唐太宗能懂得民间疾苦,大赦400名死刑犯,也足以体现李世民治理国家的宽厚和仁慈。然而笔者却认为,这或许就是李世民独到之处。首先李世民继承大统之前通过攻心战术,收拢了不少能人武将为其效力。李世民放了这批死刑犯,看上去是被这些人的生死攸关时信守承诺所感动。



可大家想想,李世民并非鲁莽之辈,唐太宗能放走这批死刑犯,很显然,他对这些人详细资料应该是了若指掌。更通俗点来说,这批死刑犯问斩之前回到家中处理后事,李世民也清楚这些人家住何方等基本背景。这批死刑犯全家老小的性命,都在李世民手中捏着。假设有些人被特赦回家之后不愿意局竖首归案伏法,那么这就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可是要诛九族!



李世民此番举动就是希望收买人心,如果这400名死刑犯当中,有那么些人不肯归案,李世民便可做个顺水人情让他们特赦,也能博得好名声。这批死刑犯一个不落全部回到天牢受审,那么李世民免除他们的罪过,不就可以于百姓当中积攒下更高的威望吗?



放与不放,都在李世民一念之间,这些死刑犯即使放出去,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多大危害,放了他们反而能给李世民积攒下颇高的威望。李世民利用这些死刑犯便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也非李建成、李元吉,以及父亲李渊所能达到的高度。

参考文献:贞观纪要



据《贞观纪要》记载,公元632年李世民亲自视察牢房,询问死刑犯是否高陪还有心伏绝愿未了,大部分死刑犯都说希望问斩之前回家看看父亲母亲,吩咐好后事。于是李世民与这批死刑犯约定好:从即日起这批人可以回家看望自己亲人,明年秋天之前回来认罪伏法。第2年的秋天,这400人居然一人不落地戚厅蠢回来接受刑罚,李世民便大赦这批死刑犯,这400人各自回到家中,与亲人过着田园生活。

李世民李纤唯此番举动就是希望收买人心,如果这400名死刑犯当中,有那么些人不肯归案,李世民竖饥便可做个顺水人情让他们特赦,也能博得好名声。这批死刑犯一个不落全部回到天牢受审,那么李世民免除他们的罪过,哪培不就可以于百姓当中积攒下更高的威望吗?

唐太宗让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几百名嫌犯回家看望父母,吩咐好自己的后事。

就是把他们放回家一年,在一年之后让他们回来服用死刑,这样的一个做法特别的人性化,特别的不错。

~

唐太宗李世民让四百死囚犯回家过年,结果如何呢?
答:那我们再来看看旧唐书是怎么记载,唐太宗将死刑犯二百二十九个人都放回家去探亲,让他们明年秋末的时候再回来问斩,而到了第二年秋后的时候,这些人都准时回来了,李世民下诏将他们全部给释放了。那我们再来看看资治通鉴是怎么记载的,唐太宗将三百九十个死囚犯放回家去,跟他们约好第二年的秋末来京城问...

李世民放400死囚回家探亲是真的吗?
答: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代明君,不仅知人善用,还开创了贞观之治,善待百姓令四海所臣服,就是这样一代君王所以他身上的题材就有很多。下面要说到的事情就是李世民是一个喜欢下基层探访民情的人,有一次据说是放了400死囚回家探亲,然后要求他们次年回来问斩是真的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他释放400名“死囚”回家团聚很多回来就是送死!
答:因此,改变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势在必行。然而,从哪里开始呢?当晚,李世民像往常一样审阅奏折,突然被大理寺卿的奏折吸引住了。根据纪念馆的说法,大约400名死囚将在秋季被处决,即斩首。但很多人没日没夜的哭,问为什么:他们不怕死,但还是担心死。有的家里有老母亲,没有安顿下来;...

李世民放400死囚回家探亲,约定来年秋后问斩,结果如何?
答:宋代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记录这么一件奇事,贞观六年十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亲录囚徒,看到许多必死的囚犯后心生怜悯。于是李世民命人将已判处死刑的390名囚徒召集起来,与其约定,释放他们回家探亲,但须来年秋后悉数归案,到时再问斩。结果却是令人诧异,此次被释放回家的死囚,在第二年九月份竟然...

千古太宗李世民的“四大罪状”
答:被称为“千古第一帝”的唐太宗,实行“慎刑宽法”的清明政治。他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刑犯,都要求“三重五奏”,将死刑的最终决定权放回中央,以避免冤假错案。他还一次又一次地警告大臣们:“死人是不能复活的。用法律事务来宽大处理。”从贞观六年,他让近400名死刑犯回家过年的创举,...

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都非常重视民众的作用,试举一例
答:唐太宗李世民说: “民如水,君如舟,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李世民为了让百姓敢于与蝗灾作斗争而在城楼上吃蚱蜢 白居易《新乐府》诗“死囚四百来归狱”说的是这样一件事:贞观六年年末(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审查复核案件。当太宗看到30多个死囚时,觉得很是可怜,就下了一道圣旨:把他们一律...

李世民放400死囚回家一年后回来问斩是真的吗?
答:这件神奇的事情记载在了《资治通鉴》上,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早在他的《新乐府》诗集中就讴歌过此事:“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6年,写这首诗时已经距离唐太宗贞观时代过去了一百五十年左右。白居易写作的这首诗名叫《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通...

...放三百多死囚回家,为何没有人逃跑,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答:李世民放300多死囚回家,最后没有一个人逃跑,全部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来,是因为在唐朝的刑法是比较严重的,而且在古代有一个非常传统的观念并不能够连累自己的家人,还有就是李世民的这个做法感动了他们,所以说他们会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回来。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任君王,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

李世民放390名犯人回家见亲人,约定年后来问斩,最后回来多少人_百度知 ...
答:唐太宗看这400名死囚犯能遵守诺言,觉得他们并非无恶不作之徒,就赦免了他们的死罪,不再要他们的脑袋,400名死囚犯全都跪下感谢李世民不杀之恩,回到民间都在传送李世民的大恩大德,白居易后来都写了一首《七德舞》称赞李世民,这首诗里就列举了“太宗吞蝗”、“唐太宗纵囚”两件事。不过,有人...

君王放四百死囚回家探亲,秋后回来问斩,第二年都回来了吗?
答:在约定的时间回到了地方集合,而李世民对于这400人的举动也是感到非常的感动。试想一下,一个被除以死刑的人还能这么追求诺言,想他如果说有再次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一定会改过自新,于是李世民就给了400人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并没有杀掉他们400人,而是把他们400人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