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投稿:盛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育部颁布最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中心还是围绕考纲,所以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多的还是仅仅以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为主,至于如何获取信息、怎样获取信息,如何获取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之甚少。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1.良好的上课习惯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在每学期开学初,第一节课必是课堂常规。根据计算机房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一些实施细则,加以落实,如上课前集中排队进入机房,上课带教材和笔记,不带零食、饮料、U盘等;进入机房后按制定座位就坐,不得大声喧哗;填写《上机登记表》;发现机器问题及时报告老师,上课认真听讲,不玩游戏、不聊天、不随意下载、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下课后做到三检查,即检查电脑是否正常关机,鼠标键盘是否摆放整齐,凳子是否摆放整齐,而且每节课安排值日生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提醒学生在上课或上机练习过程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修改机器设置,不乱设置密码,不删除别人有用的文件,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做到文明上课、文明上机、文明上网。
  2.客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老师的评价和引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课上让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同学的赞扬、老师及时的肯定会使其更加自信,对收集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更有兴趣。还应改变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注重获得多少知识和技能的做法,将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能力等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纳入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中。通过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提高信息素养的能力。
  3.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前提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现实中,计算机高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电脑方面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刻苦努力的实践操作,就会日见成绩。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悦后,就会更加精神振奋,乐此不疲,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如此一来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天长日久,学习信息技术就成了一种乐事了。
  4.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
  在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再也不能停留在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中,也就是说,不能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只注重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是注重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满足于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开展教学,造成学生只会操作,不知道为什么操作或这项操作能做什么。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工具性的基础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他事物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处理信息,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教学生会学什么。提倡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即把用技术融合在学技术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和探究,深化技术的学习。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注意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会利用所学知识技能与操作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使用、处理能力。
  5.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直接的影响。教师是信息的传播者,所以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信息素养。老师们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网络知识,而且要培养和强化直接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去。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中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成为有用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目标写入课程标准,至今已经六年了。六年的实验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然而,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却是一线教师颇感头疼的问题。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觉得课堂教学与课程目标就像两张皮,各不相干。有的教师甚至怀疑课程目标的合理性。我认为,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是无容置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将培养信息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一、 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内涵广泛,分不同层次。我认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1. 信息意识
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也就是,碰到一个实际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
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举个例子来说:
2002年10月,我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论文答辩。为确保全班40余人的答辩在一天内完成,教授给每人限了时,由我计时。我借了块手表,为了每隔十分钟准确报时,根本无暇顾及答辩内容。课间,一位同学说,我们都是信息技术教师,还用这种方式计时,缺少信息意识!随后上网找到一款免费计时程序,把任务交给电脑,我才得以解放。
这件事让我亲身体会到信息意识的重要性。
2.信息能力

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等能力。
3. 信息道德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使用者权益、网络信息传播、网络黑客等。针对这些信息问题,出现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这就形成了信息伦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

简言之,信息意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想到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决定能不能把想到的做到、做好;信息道德决定在做的过程中能不能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合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激发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应用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 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从何而来,信息能力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键问题。我认为,大多数教师感觉很难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依据课程目标探究出一套符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是通过以下五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
1.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
从前面的阐述中知道,无论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还是信息道德,都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因此,结合本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培养信息素养首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真实的实际问题中。倘若学生每次课都在经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度过,长期下来,他们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这种设计有时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有时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增删。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专业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更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炼和探索。

通过练习和考试的方式,让他们逐步接受和适应信息技术课特点和氛围,尽量的把所学的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自身体会到信息技术课中的知识是可以帮助到他们,能让他们效率提高,能让他们更快乐。比如:教育云的学习 ,让他们建立自己的云空间,并纳入到考试中,优秀的空间,全年级表扬并展示,让他们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有特点、有意义的事情记录其中,适当点评他们的作品。希望帮助到你。

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答: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学好信息技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重视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在小学阶段,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呢?下面我就...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答: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积极创造信息素养环境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笔者就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做了一些阐述。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和基石,教育心理学认为,当人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加快认识该事物;而毫无兴趣时,认识的...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答:通过对这些软件(比如文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多媒体软件、LOGO等)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整合其它学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学生普遍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1.游戏入门,自觉...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答: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科学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浅见。所谓信息素养,指的是利用...

如何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能力
答:一、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了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

如何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答:当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小学都已经逐步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总会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急速下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

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答:而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发扬合作精神,符合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这样也为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低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要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在一开学初...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答: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应用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二、 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从何而来,信息能力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