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运行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那些变化

作者&投稿:盍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主义的资本形式占有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然而,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上却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 在所有制形式上,不断从单纯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向社会占有制形式转化.一是国有 经济迅速发展.二战后资产阶级为了缓解国内外尖锐的矛盾对立,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 行了扬弃,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国有化浪潮此起彼伏,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要 害部门逐步取得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具有了混合经济的特点.二是合作经济大量出现 并成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得资本占有形式呈现出社会化的特点. 三是股份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二战以后,股份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组织形 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股权分散化,资本社会化;法人持股上升,个人持股下降,即 持股法人化;股份制普遍化,股份制在各经济部门普遍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兴起,即 职工买下企业全部或部分股份.
  (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
  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不再呈现无政府状态,而是出现了有序化 的特点.一是运用计划手段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运用计划调节国民经济的经验,使国民经济有序而健康的发展.二是政府实施对本 国经济干预与调控.主要有三种方式:对国民经济实行法制管理;对国民经济进行行政 干预;实行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些措施使经济发展收到明显成效,延长了经济 周期,减少了危机波动,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市场经济取得明显成效.社 会市场经济谋求经济效率与社会平衡之间的结合,个人利益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一致 .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典型.其内容主要有:强调经济自由,保障市场主体的个人自 由与社会义务相结合;自由的市场竞争制度;银行对经济的调节;对外经济的自由主义 政策;协调劳资关系,注重社会保障;发挥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其成效主要是: 社会稳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特点
  1.在剩余价值规律仍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趋 向.如:实行个人收入及财产的税收调节,实现劳资双方双赢目标;实行两次分配,第 一次分配满足效率原则,第二次分配照顾低收入者.
  2.在贫困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分配均等的趋向.如:制定和实行雇员工资收入 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最低工资法;利润分享制度,即劳资双方共享利润的制度, 法国规定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实行利润分享制度;劳动保护和劳动福利制度等.这些 措施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的年剩余价值率在下降,而劳动者工资占的比率在上升.
  3.在剥削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社会福利普遍化趋向.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 实行了社会生活中的福利制度,从救济贫困发展成公民的社会权利,普遍制定实施了从 摇篮到坟墓(即人从生到死)的一系列福利制度,其特点: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主要提高中下层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社会福利制度化、法律化;各种福利补贴如:家 庭补贴、医疗补贴、住房补贴等等,惠及广大民众.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生 活水平的差距.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出现了复杂化的特点
  一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依然存在,但阶级对话与合作成了常见现象.如:集 体谈判,共同决定等.二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级, 但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化,社会成员角色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状况.资产阶级的变化表 现在:传统的资本家即家族资本家虽然仍然存在,但已不是资产阶级的单一构成要素, 甚至已不是占绝对优势的组成部分,大量经理资本家的产生使其成为资产阶级的重要组 成部分.无产阶级的变化表现在:首先,无产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其次,白 领工人的比重大大提高;再次,第三产业工人的比重大大提高.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以外,还出现了新中间阶层:首先,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符号分析服务人员”,即所谓 从事解决问题、识别问题和战略经纪活动的人员,在美国,这类人员占工人总数的20% ;其次,出现了中小经理阶层.当代资本主义不但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而且变动性强 :首先,有产者与无产者的概念不仅用于区别所拥有的资产多少,而且用于区别掌握知 识的情况;其次,有产者与无产者日益具有不确定性;再次,有产者与无产者的界限越 来越模糊、难测.三是无产阶级虽然仍受剥削,但出现了无产阶级中产阶级化倾向.当 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无产阶级呈现出中产阶级 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工人阶级中的中产阶级人数日益增多,白领工人的比重超过了 蓝领工人;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工人工资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 也在逐步提高,消费支出和消费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强度减轻, 贫困阶层的状况明显改善,当代贫困的含义已与过去完全不同.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有:
①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②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④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部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英国:二战后由于战争打击,殖民体系崩溃,虽然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综合国力远落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唯美马首是瞻,在经济上依赖美国马歇尔计划,金融中心完全由伦敦转到纽约,沦为一个二流资本主义国家,参加北约,50年代—7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参加欧共体。
  美国:二战后初期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同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世界金融中心为纽约,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制代替了以英磅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制,特点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1947年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企图控制世界市场;一度操纵联合国;推行霸权政策(条件:军事、经济实力,表现:对苏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力图控制资本主义国家: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分裂德国并扶植西德、独占日本,妄图控制“中间地带”亚、非、拉地区:帮助蒋介石挑起内战,后把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发动侵朝、侵越战争:即对亚洲实行热战)。
五十年代中期后直到八十年代同苏争霸,第一阶段既紧张又缓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优势在美国方面(当时苏领导人为赫鲁晓夫),六七十年代苏攻(如1979年出兵阿富汗直到1989年撤兵:力图影响海湾地区、印度洋沿岸)美守(由于越南战争、经济危机,要求裁军,从越南撤军,改善同中国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当时苏领导人为勃烈日涅夫)。八十年代美里根总统重新强硬政策:里根主义、“星球大战”计划,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实行全面收缩政策(从东欧、阿富汗撤兵)。在六七十年代,随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同美展开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资本主义霸权地位动摇;美、西欧、日本三足鼎立。
80年代以后,通过实行一些措施,逐渐扭转经济颓势。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开始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90年代经过改革,美国经济增长加快,呈现繁荣景象。此间,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进入九十年代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目前是“一超多强”,是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启示:重视科技,走科技兴国战略;一个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取决于经济实力,所以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次大战初期都未卷入,大发战争横财,本土未受到战争损失,所以要在和平中发展。
  日本: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废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小,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重视教育,接受美国大批订货,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经济稳定增长。198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日本凭借经济实力,力图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它对这一地区的援助、投资、贸易等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法国:二战后,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靠美国的经济援助经济恢复。参加北约,参加欧共体,欧联盟。
  德国:二战后,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纽纶堡审判,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1948年分裂为东、西德。西德参加北约,在美国的援助下经济恢复。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进行宏观管理,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注意发展科技教育;尤其重要是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辛勤劳动。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创造了“经济奇迹”,50年代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第一。参加欧共体,1990年东西德和平统一,参加欧联盟,在国际舞台发挥越来越重大作用。
俄国(苏联):二战后初期,成为惟一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确立了同美国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1949年原子弹试爆成功,打破美国的核垄断。赫鲁晓夫上台后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调整起对外政策,同美争霸。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内容和影响
答:有利于美国商品输出。2.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3.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补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贸总协定是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1973年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解体,滞涨现象出现。

如何正确认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答:这就造就了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强劲的发展。以下将进行具体分析。(一) 科技革命对西方经济的有力推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寿险发生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次科技革命在三个方面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1. 科技革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答:三是股份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二战以后,股份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组织形 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股权分散化,资本社会化;法人持股上升,个人持股下降,即 持股法人化;股份制普遍化,股份制在各经济部门普遍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兴起,即 职工买下企业全部或部分股份。(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出...

二战后的国际经济发展特点
答:第三,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在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和作用下,在军事、国家职能、民主形式、阶级结构、政权结构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第四,现代科技革命促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失业和经济危机等社会矛盾呈现出新...

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经济调节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
答:由于这种协调涉及各国的政府和有关机构,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够完成的,需要多国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国际机构来进行。国际协调的内容十分广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能源政策等,都是国际协调的重要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经济调节和经济...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有什么变化?
答:[解题过程]第一阶段: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霸主。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横财,战后,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控制国际金融,通过关税与贸易协定拓展世界市场。而欧洲和日本在大战中遭受重创,经济普遍衰落,依赖美国的援助和扶植。第二阶段,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何新特点?
答: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体现出的特点是:1、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3、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特性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2、各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领导。3、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变化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是什么?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集中和垄断有了很大发展,垄断统治大为加强。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中,金融垄断资本占据统治地位。极少数的金融垄断财团,主宰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一、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集中的新发展 战后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使生产和资本...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新变化的表现
答:跨国公司的全球创新体系和生产与销售的二元化趋势,决定了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格局。西方国家借助全球化的浪潮,凭借其在科技、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地位,向全球扩张。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加重视国际调节和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近年来国际协调与合作明显加强,协调的有效性也不断提高,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