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经济区的社会经济

作者&投稿:须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部六省中部经济区的经济总体水平大大落后东部沿海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为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仍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GDP总量占全国的20.3%,人均10082元(2005年),仅及全国平均水平(13944元)的72.3%。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6.6:46.9:36.5,和全国的12.5:47.3:40.3水平相比,仍旧表现为二、三产业欠发达,二、三产业仍旧落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为6156亿元,占全国第一产业总量的27.1%,占中部经济区GDP总量的16.6%,大大高于12.3%的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17375亿元,约占全国第二产业总量的20.2%,接近于GDP总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稍低于47.3%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总量13516亿元,占全国第三产业总量的18.4%,占中部经济区GDP总量的36.5%,低于全国的40.3%平均水平。
中国政府批准位于中部腹地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探索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趋势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中部经济的崛起打造新引擎。
“武汉城市圈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向内陆辐射的交会点上。天然的区位优势使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中部崛起研究中心主任吴永保说,“在这两个区域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有典型意义,又有全局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发达国家的一般制造业向内陆转移速度加快,中国东部地区受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中部地区正在成为承接发达国家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中部地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能否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路,对“中部崛起”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落实至关重要。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武汉市为主体,发挥武汉在城市圈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同时增强武汉城市圈内“1+8”城市在产业、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关联度,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差别。长株潭城市群也将通过体制创新和先行先试,突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体制障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将使中部崛起增加两大动力引擎,并发挥重要战略支点作用。
近年来,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大大促进了湘鄂豫皖晋赣等中部六省经济快速发展。今年前3季度,中部六省实现生产总值36437.3亿元,占全国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1.3%提高到21.9%,六省生产总值增幅分别比全国高1.4至2.7个百分点,其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和进出口增幅均超过全国水平。
在经济发展已步入快车道的中部地区,紧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利于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全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发挥示范作用。
“继东部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西部的重庆市、成都市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后,国务院这次选择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体现出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心,也意味着我国改革和发展总体布局的形成。”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凌云说。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中国重工业和制造业集中的老工业基地。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武汉城市圈,以中部唯一的特大城市武汉为圆心,周边百公里范围内的黄石等8个城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承载人口超过3千万,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长株潭城市群由位于中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长沙、株洲、湘潭3市组成,是湖南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经济学家在对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全面考察后认为,在中部地区进行这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利于明确城市圈(群)内部各城市的职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与深圳、珠海等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的老特区相比,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试验目的是在现阶段有节奏地通过试验,探索完善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前进道路。



中国的三大经济区分别是?三大经济区的中心分别为哪些?上海在哪个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
北京上海和广州。上海自然是在长三角。

如果用现代话来讲就是现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

地理问题: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四大经济区;地理区划 各包含什么省?到底是...
答: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些的划分基本都是根据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原因,现状及消除措施
答:(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①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距时,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就自然成为发展状态较差地区所效法的榜样,发达地区就会更加进一步发达,落后地区就会奋力追赶,从而形成你争我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活力.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越南四个重点经济区包括
答:越南四个重点经济区包括北部重点经济区、中部重点经济区、南部重点经济区、九龙江平原重点经济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一环。为善用各地区的资源,并确保地区均衡发展,该国政府在某些地区和特定行业提供不同的优惠措施,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地理环境 越南是亚洲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中国中部经济区的介绍
答:中国中部经济区位于中国中部的区域,属于经济地理概念,不同于传统地理概念的“华中”、“华中地区”或“华中大区”,在2004年中国提出《中部崛起计划》以前,还没有特定的范围,属于泛指的概念;既可以指不沿边、不沿海靠近版图中部的省份,也可以理解为临近中原腹地的地区,广义上包括山西、河南、湖北、...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答:20世纪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隐性的区域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中部省份经济地位日益边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退、西部地区的严重落后等[4]。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十一五”以来,国家从...

...中西部转移各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答: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各发展阶段的具体社会经济形势,进行了三次大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根据区域政策重心的不同,可以将我国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 (一)以经济效率为重心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为了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总结建国以来区域发展经验教训和借...

中国中部经济区的经济排名
答:中部排名全国排名省份GDP(2013)备注15河南省32155.86亿元 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9湖北省24668.49亿元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310湖南省24501.7亿元长株潭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414安徽省19038.9亿元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519江西省14338.50亿元环鄱阳湖城市群、...

中国的东、西、中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分界线是什么
答:2、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个省、自治区)。3、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编制地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国土开发与整治规划、地区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服务。划分经济...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有哪些?
答: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三个差异”:1、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在历史中由于自然、政治和社会因素的积累,逐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是非常明显。可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实行东部优先发展,然后带动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