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自然经济区两两之间的特点 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区别,两个的产生与结束的时间。哪一个更强...

作者&投稿:泊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中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区(地带)。 

东部沿海地带 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沿海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包括台湾省)。面积占全国13.6%,人口占全国42%。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辽宁中南部、京津唐、沪宁杭地区都集中于此,重要的农业基地——黄淮海平原的大部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也分布在这一带。从全国看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通讯设施的基础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与海外有传统的经济联系,信息灵通,对外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大连、 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和广西沿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等经济开放区都在这一地带。 
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加快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外引内联和对外、对内两个辐射扇面的作用,使这一地带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基地,海洋开发的基地,培养向全国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地,向全国传送新技术、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 
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若干人口、城镇密集地区出现环境容量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这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交通网络,加强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横向联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商品性、创汇型的农业生产,把长江三角洲、渤海圈和珠江三角洲建成为环太平洋带上的重要经济地域。 
中部地带 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9个省区,面积占全国29%,人口占全国35.6%。这一地带能源、各种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内蒙古有广阔的天然牧场,大部分省的农业比较发达,是中国粮、油、棉、糖的重要产区。今后中部地带应加快能源、原材料加工,主要是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磷矿、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促进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稳定增长,逐步把中部地带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若干重要机电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及能够提供大量商品粮和其他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 
中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铁路运输能力不能适应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需要,黄土高原的大量水土流失,东北森林的过度砍伐,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高所潜伏的洪水决口泛滥危机,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以及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等。因此,在加快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潜力的同时,加强由西向东的运输通道建设,大力造林育林、保持水土,防止土地沙化和江河泛滥,并大力发展同东部沿海、西部地带的横向联系,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布局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重要纽带,担负起承东启西的作用。同时生产更多面向全国和可供出口的产品,在新技术和新产品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 
西部地带 包括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共9个省区。面积占全国57.4%,人口占全国22.4%。初步调查,各种资源都很丰富,特别是能源、各种矿产资源前景可观。但目前勘探不够,开发利用更少。这一地带除四川盆地、陕西关中、甘肃兰州附近等少数地区以外,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交通不便,人口和城市较少,科技和文化教育都不够发达。今后应大力发展农林牧业、交通运输业,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加工工业。由于西部地带,特别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在不适宜开垦和耕种的地区因滥垦滥牧,使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交通困难。这一地带目前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地点,扩大绿洲农业,逐年减少粮食调入量;加强草原牧区建设,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速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加快对现有铁路干线的电气化改造,建设与中部、东部沿海地带联系的铁路干线,努力搞好公路建设,在地广人稀地区发展地方民航事业;在黄河上中游、长江上游、新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等地建设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区;建设川滇黔交界地区,使之逐步成为一个主要能源、原材料的生产基地;建设新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地区,使之逐步成为新疆重要的工业枢纽地带;进一步开放西部边境的某些市镇,发展边境贸易。从长远来看,西部地带资源丰富,有发展工农业的广阔空间,是全国的战略后备地带。 
        全国按照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大地带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各自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安排开发的重点,作出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规划,采取东西结合、沿海与内地互相支援、互相促进的发展战略,使各个地区都借助自己的优势得到发展。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必须加强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在加工工业集中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发展技术水平较高、资源消耗较少的产业及出口产品,资源富集地区要加速资源开发,并适当发展加工工业,同时加快建设东西走向的交通干线,扩大沿海与内地的交流,缩小沿海与内地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地理区域包括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各举两个例子。~

自然区:撒哈拉沙漠、太平洋
经济地区: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文化区:阿拉伯地区、穆斯林地区

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立面,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是存在於市场范围比较小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该种经济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持续时间涵盖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如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现在偏远农村的农村,也都大量存在这种经济现象.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答: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南方地区温暖潮湿。5. 人口密度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密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大城市。6. 交通便利: 中国的交通路网比较发达,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等发达,方便人们出行和物资运输。7. 自然灾害频繁: 中国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欧洲西部是世界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思考其原因(从大自然和人文两...
答:地型地势: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洋深入陆地,形成许多内海,边缘海和海湾且河流众多。气候特点:受海洋影响大,北大西洋暖流从沿岸经过起赠温赠湿作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面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条件多种多样,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经...

长城的建筑特色
答: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78 采纳率:34% 帮助的人:25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经济文化结构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所构成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决定了整个中国大陆古代经济、文化大致分为东西两大区和南北三带的天然布局。东西两大区即北起兴安岭,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岷山至横...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第五段两层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答:《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第五段两层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五段原文:“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

有谁知道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人文特点?
答:学生甲: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生乙:我们在发展农业时,一定要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否则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南方主持:我们南方不仅农业发达,而且工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本区沿海和中部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九五”间,国家又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了本区西部开发和建设步伐。吸引了许多开发...

蒙古歌曲特点
答: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

关于大自然的提问
答: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

祖国风光
答: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下图中的甲、乙两地实际情况,拟定了两个研究性...
答:本题考查湿地保护。(1)甲表示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信西侧,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乙表示三江平原,属于东部季风区,故导致其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和地形条件。(2)乙地区为三江平原由于长期的围垦导致湿地面积缩小;湿地变小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从生态功能减弱考虑:包括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