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原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品德的不良习惯一般有哪些原因呢

作者&投稿:靳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行为类型:
  1.1 注意力涣散行为: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例如,教师在讲解时,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听讲,而是东张西望或失神发呆,做小动作或与旁边的同学嬉笑、说话;组织练习时,玩耍器械、擅自离队或在操场上追赶打闹。
  1.2 抗拒行为:主要表现为不遵守规定,不听从指挥等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例如,老师在讲解、示范时,学生口出怪音、做滑稽表情或怪异动作,引同学发笑;班干部发出行动指令时,故意不执行或行动迟缓,甚至做相反动作;练习时不与他人合作,或故意捣乱。
  1.2 攻击行为:主要指体育课堂上学生损害公物、抢夺同学器械,甚至恶意指责、彼此争吵、辱骂、打架斗殴等攻击性行为。例如,在练习过程中,故意抢夺同学的篮球、排球的运动器材,不服从的给予拳头的。
  1.4 躲避行为:包括寻找各种理由逃避上体育课,例如,体育课上精神不振、消极学习,紧张焦虑、胆怯退缩、躲避练习、蒙混过关以及不与他人交往,常一个人躲在角落或谎称自己生病。
  2 分析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

学生的不良行为有很多顶撞,老师谈情说爱胡作非为,影响他人学习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其实就是无论学习好还是不好,首先要学会遵纪守法,安分守己

分析体育课中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待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为。行为是行之所为;而习惯是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5305793.htm
  体育课在很多人眼里很好上,学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怎么动就怎么动,也就是所谓的"放羊式"上课。其实不然,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学会锻炼、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和乐趣,这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也不是一、二课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老师长抓不懈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不良学习行为经常出现,对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不仅会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更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体育教师应将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感受,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真诚地帮助和教育学生,才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谈话剖析,现谈谈体育课中不良行为产生的各方面原因:
  1 行为类型:
  1.1 注意力涣散行为: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例如,教师在讲解时,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听讲,而是东张西望或失神发呆,做小动作或与旁边的同学嬉笑、说话;组织练习时,玩耍器械、擅自离队或在操场上追赶打闹。
  1.2 抗拒行为:主要表现为不遵守规定,不听从指挥等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例如,老师在讲解、示范时,学生口出怪音、做滑稽表情或怪异动作,引同学发笑;班干部发出行动指令时,故意不执行或行动迟缓,甚至做相反动作;练习时不与他人合作,或故意捣乱。
  1.2 攻击行为:主要指体育课堂上学生损害公物、抢夺同学器械,甚至恶意指责、彼此争吵、辱骂、打架斗殴等攻击性行为。例如,在练习过程中,故意抢夺同学的篮球、排球的运动器材,不服从的给予拳头的。
  1.4 躲避行为:包括寻找各种理由逃避上体育课,例如,体育课上精神不振、消极学习,紧张焦虑、胆怯退缩、躲避练习、蒙混过关以及不与他人交往,常一个人躲在角落或谎称自己生病。
  2 分析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
  2.1 学生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表现出的不良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一些个人需要,如引起别人注意展示个性等。体育课上,一些学生发现自己无法从学习或竞赛中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承认时,常以不良行为来寻求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哪怕是消极的注意。他们以课堂不良行为来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试图引起同学的重视,提高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威信,或报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忽视。
  不重视体育课教学,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本身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也较差,再加上体育课的特殊性,导致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不需要纪律的约束。
  学生认为学习内容太难,达不到教师要求而产生惧怕心理;一些学生因教学内容太容易而感到索然无味;或由于学生厌倦和恐俱,对体育教师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师生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
  2.2 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不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不当也能导致学生注意力转移。课堂的组织不合理和教师的课堂管理不当,往往也给学生提供追逐、打闹、躲避练习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机会。
  体育课上,教师对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进行教育手段太严厉,从表面上看,这种方法还能迅速有效地制止课堂不良行为。但是一般情况下惩罚,不但不能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反而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尤其是在学生受到教师的不公正对待时,会严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怨恨、冷漠、对立等消极情绪和行为,从而诱发学生体育课上的退缩行为甚至攻击性行为。
  有时我们对学生要求过高过急,学生忙于应付,就很容易引起学生超负荷的精神压力,使整堂课都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动作做不好,生怕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取笑,逐渐形成对课的厌倦和恐惧,还会对体育老师产生抵触的情绪。
  2.3 环境方面的原因
  课堂不良行为的产生,除了取决于学生和教师的因素外,还与环境影响,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课堂内部的影响。比如:一些家长对孩子娇惯、纵容,养成以学生自我为中心,玩世不恭的样子,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管理严厉,经常惩罚,也容易养成学生消极对抗、冷漠孤僻。这样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成为学生产生不良行为因素。
  总之,体育课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很多,但是都可以事先避免,这就需要老师备好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设计好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避免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

『劳动习惯』


校内积极校外懒惰


超过六成学生在校内积极参加各种劳动,57.9%的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劳动,而仅有三成多学生“在家经常帮父母干活”,其中初中生只有28.2%。


调查中关于学生“劳动习惯”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在学校与在家参与劳动“冷热不均”,出现在学校、家庭、社会行为不一致的“两面人现象”。


专家分析: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在学校表现积极主动以期待得到同伴、老师的认同、肯定和接纳,是学生特定心理年龄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更反映出家长对孩子家庭劳动认识的误区,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劳动习惯等人格品行的培养,应当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消费习惯』


富裕学生爱花钱


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中,花钱无计划、选择“看到喜欢的东西就随意买”的,以每月零花钱在200元以上者居多,而随着零花钱数额的减少,选择“存起来”理性消费的人越多。80.4%的学生认为“穿鞋舒适就行,不必讲名牌”。


专家分析:大部分学生能从主观上认识到追求名牌是不良行为,有较强的节俭意识。而生活条件的富裕和家长的娇纵助长了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这种无节制的消费对学生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学习习惯』


自主性越差成绩越糟


调查显示,“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的情况与学生成绩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即“面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成绩从高到低的学生分别选择“独立钻研”“等待老师讲”和“参看答案”。此外,学生成绩的差异与其课后自主完成作业和课后阶段复习的质量显著相关。


专家分析:课后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优劣。应重视帮学困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建议帮他们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并请家长协助检查计划实施情况,激发学困生学习热情,树立信心。


『生活习惯』


运动娱乐很缺乏


调查显示,62.5%的小学生坚持“早睡早起”,更多的中学生“早睡晚起”,随着年龄增长,睡眠时间越发不足;“运动习惯”统计中,超过半数的小学生每周坚持体育锻炼,而中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明显短缺,仅为三成多。超过八成学生以看电视打发业余时间。


专家分析:中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繁重课业占据睡眠时间,同时也存在部分中学生用上网打游戏挤占睡眠时间。建议教师多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请家长不要只盯学习成绩,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内容有哪些?有何危害?你应如何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答:因此,预防未成年人偷窃的不良行为首先应从家庭开始,父母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履行好对子女的监护,注意防止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我国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容易对子女娇生惯养,孩子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如果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则情绪低落,则有可能发展成为毁坏自己家的财物,或是...

学生的不良行为有哪些
答: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有:迟到、旷课、上课不认真听讲、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破坏公物、不尊重师长等。1. 迟到和旷课:这些行为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够认真,对学校规定不够尊重。长期这样会导致学业受损,并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氛围。2. 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不认真听讲...

对自身要求的放松是大学生实施不良行为的什么原因
答:大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既与大学生个人主观因素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外界诱因有密切关系。1、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态度的统一,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检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等等。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表现在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

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哪些?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答:生活习惯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觉察不到。所以,一些坏习惯就成为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我们自己却看不见。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这些细微的生活习惯,我们就更要留心,否则的话,就有可能自毁形象,甚至自毁前程。徐迈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学生时代...

严重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答:严重不良行为的形成,是其自身的主观因素与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严重不良行为形成的主观原因主要有:(1)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中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该年龄段的青少年一般都已初中毕业,如没考上高中或进入职业技术学校,都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此时的他们生理上基本发育成熟,精力...

教育心理 课堂群体纪律不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答:学生不良行为绝非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的,在预防过程中教师、家庭和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相互配合。在校内则是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做到: 1、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学生是生活在班集体之中的,班集体的荣誉、舆论、3 规范、目标等一系列涉及集体利益的因素对生活在集...

对自身要求的放松是大学生实施不良行为的什么原因
答:大学生实施不良行为的原因之一是对自身要求的放松。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常常感受到新的自由与责任,这种转变可能导致他们对自我要求的松懈。大学生可能开始缺乏对学业、纪律和道德的重视,因为他们不再受到严格的监督和控制。此外,一些大学生也可能因为与同伴的压力、追求享乐、兴趣偏移等因素而放松对自身要求,...

不良生活方式有哪些及其影响健康的特点
答:特别是酒后驾车,危害极大,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社会行为,是所有人都应该引以为戒的,目前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打击的力度,但这种现象仍络绎不绝,是一种典型的严重不良生活方式。方式4:赌博成瘾 赌博是用钱物作注以比输赢的一种消极的娱乐活动。当今社会,越来...

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是什么原因?用什么方法纠正?
答:很多孩子身上都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例如:乱花钱、爱说谎、喜欢占小便宜、不尊敬长辈、喜欢拿别人的东西等等。这些不良行为,多数都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有关。具体来说,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孩子的自制力差 有时候孩子身上出现不良行为,并不是他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年纪小,不...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一、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