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出生人数跌破500万,人口负增长应该如何扭转呢?

作者&投稿:郸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些年在城市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发展,给城市住房带来的很大的需求,我们在几亿进城人口的红利因素之下,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根据去年七普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就突破了9亿人大关,我们的城镇率也提升到了目前的65%左右,距离我们目标的75%仅仅剩下10个百分点,可以说过去20余年我们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楼市需求也非常的紧张,毕竟大家到了城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居住问题,不少人先用租房来解决,慢慢的就有了在城市买房定居的想法,毕竟城市资源优越,同时城市商品房保值增值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在这么大的购房需求之下,这些年楼市发展火热进行中,大家买房积极性很高,很多时候都出现了一房难求的情况,所以不少开发商房子都还没修到一半,房子就被抢购一空了,足以看出过去这些年的市场需求有多大,买房成为了很多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但最近几年来,我们的楼市逐渐出现了降温的状况,房价涨幅明显降低了,特别是去年下半年楼市降温之后,全国平均房价涨幅降至2.8%,房子保值增值的属性消失,不少城市房价下跌上千元,这是多年来少有发生的事情,并且本轮楼市降温已经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了,在今年各种鼓励政策的加持之下,市场购房情绪依然不是很高,完全没有过去那种强烈的触底反弹,很多人对于未来楼市继续高温信心不足,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得不提到的一个就是人口红利!

对于这份数据的结果,很多人看到应该都不足为奇,因为从2016年初放开二胎之后,我们的新生人口除了当年出现了增长以外,接下来一直到现在,每年的新生人口数量都是呈现下滑的趋势,而到了去年我们的新生人口已经降至1062万人,创下了近几十年来的新低,这种趋势几乎是势不可挡的,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现在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对于结婚对于生孩子并没有当做是一生中必做的事情,结婚率这些年一直在走低,从而影响到生育率的同步走低;另一方面,现在生育孩子的成本增大,养育一个孩子到成年至少要花费几十万元,而且还不包含长大后结婚买房的成本。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之下,整体的新生人口数量就一路走低!

而过去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之所以这么快,人口红利在其中起到了居住轻重的作用,而现在新生人口逐年走低,相对于一二十年前跌了一半左右,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来说影响有多大不言而喻,我们知道市场需求大,那么供需就非常紧张,市场价格也很容易提高,如果市场需求小了,那么市场价格也很难上的去,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也将逐渐的回归到一个稳定健康的状态,房价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波动,这是大势所趋,房地产最黄金的时代结束了,曾经房地产依靠着人口红利大步发展,如今人口红利消失,房地产的规模也将逐渐稳定下来!



我国人口负增长是希望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强制控制,低等物种数量总是会不断繁殖增长直到数量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灾变进而大规模死亡。高等物种数量增长到密度过高后则会自觉节育,停止增长逐渐回落到安全数量以内,从而避免灾难。

2022年我国总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经过半个多世纪人口高速增长终于刹住了车,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终于起到了效果,同时,目前我国人口数量过高的压力也导致人们自觉节育,我们中华民族是有自我控制能力的高等物种。然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大肆鼓吹人口(下跌)危机论。但纵观全局,目前我国和世界所面临的最大危机的根源依然是人口过多而绝非是人口减少,我国应该做的是顺其自然让人口自然回落到合理范围之内而绝非鼓励提高生育率!

一、人口数量过多问题仍然是悬在我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我国合理的人口范围是多少?
著名控制论专家、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院士研究得出的6.5亿(按淡水资源计的适度人口)和7.38亿(按农产品与蛋白质计的到2050年最大人口容量)。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李小平认为,中国的长远人口目标应该确定为:100年后应力求降到8亿,并力争达到更低水平,“无论如何不应高于10亿,200年后降到3亿左右的水平,至多不高于5亿。”。
如果按照全球平均耕地承载人口每人3亩计算,目前中国的耕地面积正在迅速减少,但底线是18亿亩,中国合理人口是18/3=6亿人。

2、我国人口已严重超载
我国目前的人口数量早已超出了我国土地的负荷能力,我国几乎所有的能适合耕作开发的平原早已开垦殆尽,过度开垦使我国耕地不断退化萎缩,而我国城市化发展又不断大规模侵吞耕地,耕地减少迅速,为了保持18亿亩耕地底线,我国正在大规模开垦不适合耕种的山地作为“耕地占补平衡”,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我国的土地养活不了十四亿人口。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人口过多和土地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世界性粮食危机即将爆发,作为世界最大人口体量的中国如果依靠进口粮食将命悬一线,危机四伏。
我国2022年全年粮食进口量超过1.7亿吨,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名,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量折合播种面积,超过11亿亩。粮食问题并非只要发展经济就能通过进口解决,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需要不断开垦所剩无几的自然成为耕地,加剧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垦土地--亚马逊雨林的巴西,正不断开垦耕地成为世界的新粮仓,并逐渐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口最大来源国之一,(巴西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来源国,2021年净进口量为3,561.8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38.1%,),虽然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但间接上对雨林的破坏日趋严重,去年1月到8月,巴西亚马孙雨林地区遭到砍伐和焚烧森林面积为7135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19%。当地农民通过砍伐、焚烧森林来开垦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牲畜的土地,但如此持续开垦下去,对当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将产生严重影响。依靠间接开垦最后的雨林等自然来提供进口粮食维持过多的人口,无疑是饮鸠止渴。

3、道德的拷问:每增加一个人口,其实是剥夺一批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权利为代价。
在这几十年中人类通过侵占其他物种的栖息地,不断把野生动植物赶尽杀绝开垦成耕地,得以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世界自然基金会202年10月13日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显示,人类活动导致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比1970年减少69%。半个世纪以来,被人类赶尽杀绝的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总量已相当于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国加在一起的全部人口数量。近年来的人口的增长过量导致生物物种大灭绝,目前物种消失的速度远远高于以往的任何一次大灭绝事件,如此下去,到21世纪结束时,地球上所有物种的50%将会消失。
4. 灾难正在降临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目前人类主要面临十大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等。)和资源问题(全球性资源问题日益凸显。人类正面临水、土地、森林、矿产等重要资源短缺甚至枯竭的严峻挑战。),这些问题主要根源就是人口过度增长,我们的星球已经负担不起这么多人口了。
我国目前维持如此庞大人口的高产农业是建立在高度依赖化肥农药和化石能源之上,是难以长久持续的,土壤退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一旦容易被开采的浅层化石能源和化肥原料矿产(比如我国全部磷矿石总储量32亿吨,如果按目前的每年8500万吨开采速度,不出37年就会被开采殆尽)被消耗完之后,开采成本急剧上升世界农业产量会急剧下降,再加上化石能源的开采殆尽将会使大量农田转为生产生物燃料(目前全球每年的转为生产生物燃料的粮食消耗量就已经超过了了3亿吨。),将再也无法维持目前如此庞大的人口的生存,世界可开发的农田也已近开发殆尽,由于城市化发展以及水土流失,农田面积也正在迅速减少和退化,而为了维持过多的人口过度的开垦和消耗化石能源,使地球气候巨变,全球变暖将导致农业大幅度减产,地球将更加无法维持现有的庞大人口生存,灾难降至。
所以,人口必须下降才能避免灾难安全度过危机!

二、人口下跌危机论鼓吹者们的无稽之谈

一些人口下跌危机论鼓吹者信口雌黄为了所谓避免人口老龄化、民族强盛、人口红利保经济的借口而诋毁国策。现实真是这样吗?

1.误国谬论:人口老龄化危机论
人口老龄化危机是个伪命题,所谓人口老龄化其实只是社会人均寿命提高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如果人口长期保持稳定不变的话,假设人均寿命为八十岁,则意味着60岁及以上超过20%了,就是所谓超严重老龄化社会,如果要使老年人口低于10%以下,那人口必须高速增长才能避免所谓老龄化,当今世界人口已经超出地球生态负荷了,再增长下去将是个灾难,这种所谓人口老龄化危机论是非常愚昧无知极其有害的。
人口老龄化危机论者认为老年人无用,是社会的负担,要求老年人尽量少年轻人尽量多,社会和国家才有希望,可现实却完全相反,当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老年人比例都比较高,而年轻人比例高的国家反而基本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贫穷国家,比如尼日尔(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50%),乌干达(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48%),阿富汗(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47%)等等。其实唯一能实现人口老龄化危机论者们心目中理想的只有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死亡率极高,大多数人活不到老年,年轻人很多老年人很少。一旦步入现代社会,死亡率降低,如果仍然要求年轻人多老年人少,那这世界用不了多久就陷入人口爆炸生态崩溃的灾难了。
虽然老年人体力上不如年轻人,但知识和经验比年轻人高,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则更多的依靠知识和经验,而不是靠体力了,所以在发达社会中,老年人比年轻人生产力更高,只不过是退休制度造就了老年人是社会负担的假象。钟南山院士87岁了还胜任我国抗疫领军人。拜登80岁了还担任总统,张忠谋78岁重回台积电任CEO带领其扭亏为盈86岁使台积电市值超Intel成全球第一半导体企业。目前我国最依靠体力的行业-农业的主力军却反而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而年轻人失业率却奇高,我国2022年青年失业率达到 19.9%。
借口人口老龄化而鼓励提高生育率是试图颠覆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成果,将使我国深陷人口过多资源枯竭生态崩溃的危机,祸国殃民的人口老龄化危机论可休也。

2. 保持人口数量不断增长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强盛吗?
然而历史现实却狠狠打了给这些人口下跌危机论鼓吹者们脸,纵观历史,我国史上几个人口最高涨时代多是国家和民族开始衰落甚至是即将亡国的开始。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前三位人口大国时代。
北宋后期:北宋初年三千多万人口,到1124年增长到1.26亿人口,成为当时历史上汉族人口最多的时代,然而不久却被少数民族金国(700万人口)所灭。
明朝后期:初期人口量6055万人,到崇祯三年(1630年)时,明朝的人口数达到峰值,大约为1.93亿,却很快被人口稀少只有两百多万人的女真族所灭国。
清朝后期:清初七千万人,雍正之后出台“分丁为亩”鼓励生育政策后人口开始暴涨,清朝后期,1851年达到了4.36亿,几乎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却成了最为软弱奴性的朝代,在甲午战争中被人口仅为清朝十分之一的日本所败。
可见人口众多绝非代表国家民族强盛。相反,历史上每次人口增长过密后,人地矛盾激化,导致国家和民族内乱衰落。

3. 剥削压榨的代名词:人口红利论,
人口下跌危机论鼓吹者们提出人口减少将使人口红利消失,我国经济会遭受打击。这是个笑话,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因为人口红利而导致经济发达的,人口红利其实就是贫穷落后国家的专利!实质上就是贫困工人廉价出卖劳动力被资本家残酷剥削压榨的代名词。我国不应该继续依靠发展所谓人口红利来发展经济,而应该靠科技进步成为核心竞争力发展经济。

反而因为我国人口增长过多导致土地极为稀缺,越来越难以腾出空地来发展工业,人口过多也导致居住成本过高提高了劳动力成本。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伟大中国的明智之举。

我国多年来的计划生育国策是明智之举,得到了绝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支持,避免了我国落入人口爆炸的灾难之中,但目前人口压力还是比较严峻,比如房价过高就是人口过多导致土地资源即将消耗殆尽的体现。
为了避免人口爆炸灾难,我国长期严格实行一胎制,整整一代人付出了巨大牺牲,在目前终于起到了效果,但我国仍处在巨大的人口(过多的)压力的之下,如果现在国家政策来个180度大转弯,转而奖励生育三胎,会有损政府的公信力,使群众对政府的领导正确性产生怀疑。
的确,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生育率比较低,如果政府一定要从控制生育转变成鼓励生育政策,则应该向新加坡学习,可以鼓励一些而不愿生育的高学历人群生育,而严格控制生育率高的低学历人群盲目生育,从而避免国民素质的退化。要鼓励生育也是应该鼓励一胎都不生的人群生第一胎,而绝非去鼓励已经生了两胎的人群生第三胎!
我们理智的举措应该让我国人口回落到安全范围之内之后,再去考虑是否应该提高生育率。按2022年的人口下降速度每年负增长85万的话,降到7.38亿的安全范围线内需要792年,即使降到和美国一样多的3.34亿人口,也不见得就是人口太少的危机了。

我们的世界面临的是人口过多的危机而不是人口过少的危机,灾难正将到来。而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则是出现了一丝希望。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口人口负增长而大肆宣扬人口(减少)危机谬论蛊惑人心祸国殃民,可能会影响国家决策从控制人口政策转变为鼓励人口增长政策,将使我国深陷人口过多,导致资源枯竭生态崩溃社会矛盾激化的危险,这才是目前我国面临的巨大危机

一孩出生数量破500万,人口负增长要来了吗?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开承认,十四五期间我国总人口将负增长。其实这早就不算什么新闻了,人口增长率的下滑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心,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也迅速转向,从独生子女政策转变为鼓励生三胎,其实和新冠疫情也有关系。

过去几年内,中国的出生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都成断崖式下降。202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降低到了1.3,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口出生率也首次跌破了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出生率。而2021年中国净新增人口仅为48万,要知道2018年的净增人口还有530万。网上一份今年的人口增长情况表格显示,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已经连续四个月月度人口负增长,即出生人口低于死亡人口。

人口负增长已经近在眼前,提高生育率就成了关键,据统计2021年我国一孩出生数量是468万,首次跌破了500万。更显著的是,过去五年一孩出生数量下降了百分之四十八二零二一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是1062万,其中二孩占比是41.43%孩及以上占比是14.5%。计算下来,一孩的出生数量是4682000孩出生数量是43973000一孩及以上出生数量是154万人。

一孩出生数量减少,直接反映了当前九零后在生育观念上的改变,生育积极性不强、不愿意生孩子了、子女无人照料和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因素也是制约生育的重要障碍。因此,要对症下药,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九零后新婚家庭的生育积极性,在住房、教育、生活成本等方面切实减轻年轻夫妻的经济压力。希望随着疫情的控制和更多鼓励生育政策的出台,中国人口能尽快重新恢复增长。



必须要增加生育孩子的福利,而且必须让我们国家多开一些动员会,要让这些年轻人意识到不生孩子的后果。

这个就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并且要鼓励大家生育,而且要给大家一定的补贴,才能够扭转这种局面。

~

全年出生人口
答:人口学者、中国经济研究会研究员、健康中国50人论坛执行主任陈剑也表示,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2022年将载入中国历史。这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的漫长隧道。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也出现下降,并跌破千万级,为956万人,较2021年减少106万人。人口普查 据了解,我国10年进行一次...

出生人口跌破800万意味着什么
答:出生人口跌破800万意味着什么出生人口跌破800万是一个人口统计数据的重要变化,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影响。首先,出生人口跌破800万可能意味着人口衰退或出生率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提高、婚姻和家庭观念的变化、女性参与工作的增加、生育成本的上升等。这种人口衰退...

人口出生率下跌会导致什么?
答: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减少了85万人,出生人口数量首次跌破1000万大关。这一趋势对教育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学前教育行业。随着未来大学招生数量的减少,不少教育机构可能会面临关闭,尤其是那些资源较少的职业院校和民办高校。尽管一些优质大学在招生方面可能仍能保持稳定,但资源不足的高等教育机构...

2020年新生儿或跌破1000万!为何生育率持续走低
答:国家统计局在今年初发布过2019年出生率方面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总人口突破14亿人,为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67万人,2019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其中出生人口数量比上年减少了58万。按这样的出生率推算,很可能在2025年总人口会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因此根据早几年的数据...

北欧疫情间迎来“小婴儿潮”
答:如在2020年,美国的生育率达到了历史最低,法国在当年出生的人口数量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少的。 不过北欧国家一枝独秀,出生人口不降反升,其中以冰岛最为显著:在2021年第二季度,冰岛出生人数比常年平均高出16.5%;芬兰和挪威出生率也分别增长了7%和5%。 生活在挪威的华人学者、同样也是孩子母亲的张女士向第一财经...

出生人口跌破800万意味着什么
答: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优惠政策、生育补贴、扩大育婴假等,努力提高出生率。除此之外,为吸引外国移民,日本政府还在放宽移民政策。然而,在人口问题的长期解决上,政府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总之,出生人口数量跌破800万是日本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个问题的...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
答:多个省市自治区自然增长率是多年来首次转负。其中,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12‰。2021年江苏出生人口数约为47.98万人。据第一财经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21》数据梳理发现,这也是1978年以来(该年鉴公布有1978年以来的数据)首次跌破50万大关。在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 从出生人口来看,中国第一...

建议生育成本全面纳入社保,你支持吗?
答:二、人们同意生育成本纳入社保的原因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实施二胎政策后,人口数量有所回升,但是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10.8%,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之后的连续数年出生人口数量都呈下降趋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认为:在未来十年内,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

人口出生率再创新低有何影响
答:因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危机。 中国人口增长自1990年以来一直处于下跌状态 全球人口增长现象:越穷越生,重点转移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人口负增长已经是一个热议话题,好像是个危机,但是从全球角度来说,人口数量依然处于扩张区间。现在全球人口70亿人,联合国对2050年的全球人口预测是97亿人...

2020年新生儿或跌破1000万!为何生育率持续走低?
答:从出生统计数据来看,2016年和2017年,由于国家放宽了二孩政策,出生人数出现了小高峰。然而,自那之后,出生人数开始逐年下降,2017年的出生人口为1723万,2018年降至1523万,到了2019年更是跌破了1500万。面对“人口断崖式下跌”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生育,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