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澳大利亚人的了解 澳大利亚人的生活习惯

作者&投稿:语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①指大洋洲澳大利亚土著居民(Australianaborigines)。有16万多人(1978)。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肤色棕黑,鼻翼宽扁,眉脊明显,颌部突出,发形卷曲,或呈波状。新南威尔士州西部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据碳素测定距今2.6万年,出土石器尚早1万多年),说明早在4万年前这里已有原始人类居住。 从土著居民的体质特征来看,与南印度达罗毗荼人种类型和维达类型均有相似之处。其祖先最早可能住在南亚,后来途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逐渐迁至澳大利亚。1788年英国殖民者侵入前,土著居民约有30万人,分为阿兰达、卡米拉罗伊、库尔奈等500多个部落,讲500多种语言,无文字。1788年英国开始在这里建立殖民地,土著居民逐步被赶到中部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或被圈入保留地,并大量遭到屠杀或死于传染病,到1944年人口锐减至7万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步舆论强烈要求改善土著居民的悲惨处境,迫使政府作了某些改进,土著居民的人口有所回升。1967年经全国公民投票,改变了宪法中歧视土著居民的条款。1972年成立土著居民事务部,承认土著居民对部分土地的所有权,并准备逐步归还其土地。土著居民只有少数同化于白人社会,部分在牧场或其他企业从事劳动,其余仍在部落辖区内过游猎生活。有的仍用石、贝、骨、木等制作工具。 飞去来器(Boomerang)为其独特武器,系用新月形坚硬曲木制成,熟练猎手掷出,能准确击中飞禽或小兽;如不中的,仍可返回原处。男子主要以狩猎为业,捕猎袋鼠、鸵鸟、负鼠等。居住海滨的,还捕食鱼类。土著居民还知按期收割野生黍类。衣服简单,有的围以袋鼠皮,有的仅在身上涂饰各种颜色。住所通常用树枝搭成窝棚,上面覆盖树皮或涂泥。已有木筏、树皮船和独木舟。土地为集体财产,工具属个人,猎获物大家分享。部落一般划分为两个半边,即两个氏族。氏族内禁止婚配。有的氏族还划分为2个或4个“婚姻组”,进一步限制近亲通婚。成丁礼(见成年式)普遍存在。男子进入社会必须经历一系列严酷的锻炼和考验,并学习、继承部落的传统知识、道德标准和习俗信仰。盛行图腾崇拜,每个氏族都以某一动物或植物为图腾,相信自己同它具有某种特殊的亲属关系,并作为该氏族的标志。作为本氏族图腾的动物不能杀害或食用。音乐的典型形式是敲打着节拍歌唱,通常是为舞蹈伴奏。舞蹈一般是集体性的,内容多模仿狩猎活动。木刻画、崖壁画和树皮画均涂以不同颜色,画面多为几何图形及袋鼠等动植物的形态。
亦称土著(Aboriginal)。
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上的澳大利亚地理人种(Australoid geographic race)之总称,其人数在18世纪末欧洲人殖民期间据认为有30~100万以上。分属于约500个部落,各有其疆土,各有其语言或方言。由于同欧洲人的接触,澳大利亚原住民民族的传统文化大部产生了深刻变化。
澳大利亚的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在该地居住的时间至少有40,000年之久,有些学者认为已有60,000年。现称原住民民族是在一个或几个时期进入该地的。他们或是从现在沉入海底的萨湖陆棚(Sahul Shelf)迁来,或是在陆路交通不便时,取道海上乘坐木筏或独木舟到达的。
一种澳洲野犬(dingo)在3,000~4,000年前已出现在澳大利亚,大约在同时期,原住民开始使用一些小的石片工具。在过去的1,500~3,000年中,发生了一些其他的重要变化:人口增加了、开辟了新的栖息地、采用了开发资源的更有效的方法,在广大地区交换物品的活动增加了。
尚不清楚的是进入澳大利亚的大批移民是一次或许多次。西南部发现的头骨提出曾有过两种不同的人种,分别来自中国南方和印度尼西亚,但对这种说法根据许多理由存在著争议。
这些原住民民族不懂种植,而澳大利亚又无适於他们放牧的牲畜,因之他们只得以采集食物和狩猎为生,同时,他们的活动也要受到淡水水源远近的限制。随著人口的增长,有些部落的支系他迁,另觅水源:当地神话中所说的古代英雄觅水之「路」以及「交易」之途可以说明这些迁徙活动的方向。
一个原住民部落或由语言命名的团体由几个地方性宗族组成,在觅食条件许可时,多可常年聚集一起。每个宗族各有其疆土,宗族成员依男性继承,以水源为中心而居住。水源则为宗族远祖最初定居之所,而且人们相信,水源还是宗族中早期成员的灵魂逗留之地,灵魂在那里等待转世或再转世。宗族分支所建第二个聚落的奠基人及其子孙,永远是第一聚落及其子孙的亲族,不管地点、时间以及风习上相差有多麼遥远。画定人与人亲属关系的一套方法确定彼此之间相互行为的模式,其根据有4种:1.如有旁系亲属关系,则以公认的间接血缘关系为准;2.依据明显的辈分;3.依据个人在宗族以内的地位;4.依靠礼仪宗教方面的联系。
在澳大利亚的大部地区,原住民民族之间的亲属关系都分为二、四或八个宗族,彼此按照婚姻关系及继承制度而有所关联,而且在一般情况下都实行族外婚制。
原住民民族因所处地区不同而将一年分为5个或8个季节,画分标准是根据可以正常期待的气候条件和可以获得的食物之种类。他们面对乾旱和饥荒重复出现的年景,也只是把自然物种和降雨视作社会道德秩序之一部,从而对自然顶礼膜拜以求保护。
一个传统「部落」中所属的每个宗族不仅包括男人和妇女,也包括几个物种,因之人与物都是亲属关系。宗族即以一个物种命名,物种即成为全族之图腾。此外,男人被画入若干住所之中,掌管神话传说、祭祀仪式、祭祀地点以及与某些自然物种和前辈英雄人物有关的各种标志。通过宗教仪式的活动场面,可以收到「古往今来,生生不已」的效果,物种和人的生命,均可得到保持。神话和宗教仪式构成梦想期之全部内容,表明生命常存,不受时、空之限制。只有年长者才拥有梦想期的全部知识,因而他们是举行宗教仪式的权威,也是社会行为规范的宗师。
神话与宗教仪式可用艺术、诗歌、音乐及舞蹈等形式予以表现出来。神话多以吟唱赞颂的方式保存下来,语词富有诗意,结构具有节奏感,而所用语言和音乐又颇为复杂难辨。圣物乃至诸如飞标(boomerang)之类的武器,均涂以彩饰,雕以花纹,以表示神话之内容,而神话也是被「吟唱到」这类器物中的。举行仪式时,歌者、舞者要著彩纹身,而神话图案则彩绘或雕刻於石上、树上和地上,同时彩绘及雕刻本身也是宗教仪式。有时彩绘仅为赏心悦目而施,歌舞则在社交夜宴及秘密场地举行。各个地区都拥有自己的艺术和音乐学校,而圣物或武器的形制和装饰也因地区而异。有些主要宗教的祭祀仪式和崇拜内容也有地区差别。
澳大利亚原住民民族与欧洲人的接触,始於19世纪的血腥的「武力安抚」直至今天的都市的同化,都彻底改变了其原始的原住民文化。为防止人们所认为的原住民民族解体的可能性,澳大利亚政府於1920年代之末和30年代之初为原住民民族建置了若干保留地。可是,没有一个原住民有生以来从未与澳大利亚现代社会接触过,现在,他们都是澳大利亚公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澳大利亚南部曾出现更多的有明显t的原住民民族集团。这些人坚持统令,反对同化,也就是说,保持原住民民族的本来面目,以之作为一种独特的身分标志而与其他澳大利亚人区别开来。在北部,焦点曾集中在土地的所有权及支配权这些问题上,包括在原住民民族保留地上矿山开采项目中的土地价格之补偿(不仅仅是使用费)以及物产收益之分享等等。
根据1986年6月人口调查的结果,澳大利亚原住民民族已不足228,000人,是现代澳大利亚全人口的2%弱。原住民民族人数锐减之原因不外流离失所、贫困、文化传统中断和疾病。原住民的失业率是澳大利亚全国平均失业率的6倍多,而原住民的平均工资却是全国平均工资的一半。参阅澳大利亚(Australia)条。
② 指英裔澳大利亚人(Anglo-Australians,旧译盎格鲁-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人口占多数的民族。约1170万人(1978),占全国人口的82%。属欧罗巴人种,通用英语文,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多数信基督教,部分信天主教。主要由英国和爱尔兰移民的后裔结合而成。86%为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较高。经济以牧业、农业为主,盛产羊毛、肉类、奶制品和小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矿业有显著发展,铝土、铁、铅、铀等产量居世界前列,钢铁、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工业发展迅速。澳大利亚原为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故乡。1788年首批迁入澳大利亚的欧洲人只有1000多,至1820年达2万多人。其中主要是流放犯,后来,由于饲养美利奴羊成功和发现金矿,引来大批志愿移民,至1850年达18.5万,大大超过当时流放犯(14.5万)的人数。这时,由于人民群众的斗争,迫使殖民当局于1850年、1868年在东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各殖民地彻底废除流放制度。1901年,当6个殖民地结合为联邦宣布独立时,人口已达380万。其中以英格兰人(53%)、爱尔兰人(23%)和苏格兰人(13%)为主,他们相互结合,并不断同化和吸收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于20世纪初形成为统一的现代民族。但原属不同来源的人们,仍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各自的文化和生活特点。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欧洲新来移民未被同化,他们自称为英格兰人(80万)、苏格兰人(22万)、爱尔兰人(7万)、威尔士人(2.5万)、意大利人(30万)、希腊人(17万)、斯拉夫人(13万)等。
另有18万多英裔澳大利亚人分布在新西兰、英国、美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③ 澳大利亚联邦居民的总称。
澳大利亚的习俗与礼节
澳大利亚95%的居民是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华裔和华侨约20万,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犹太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澳大利亚人办事认真爽快,喜欢直截了当,待人诚恳,热情,见面时喜欢热烈握手,称呼名字。乐于结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见如故。他们崇尚友善,并谦逊礼让,重视公共道德,组织纪律强,时间观念强,赴约准时并珍惜时间。女性比较保守,接触时要谨慎。做客可以赠送葡萄酒和鲜花。
澳大利亚旅行风俗禁忌
风俗
澳大利亚的城市都是现代化的城市,由于政府提倡栽花种草和注意保护环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设得象花园一样。有些土著人不愿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宁愿住在肮脏不堪的木屋里。澳大利亚人的服饰与西欧人一样,均为西装革履。土著人的服饰也与西欧人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衣服很少洗,显得很脏。还有的土著人赤身裸体,或在腰间扎一块布遮盖。有的佩带臂环、项圈、前额箍和骨制鼻针。节日时,他们还在身上涂上各种颜色。澳大利亚人一般喜欢吃牛、羊肉、鸡、鸭、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讲究花样,不吃辣,对中国菜颇感兴趣。爱吃各种煎蛋、炒蛋、冷盘、火腿、虾、鱼、西红柿等。西餐喜欢吃奶油烤鱼、炸大虾、什锦拼盘、烤西红柿等。
禁忌和礼仪
澳大利亚人很讲究礼貌,在公共场合从来不大声喧哗。在银行、邮局、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种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拥抱亲吻的情况罕见。澳大利亚社会上同英国一样有“妇女优先”的习惯;他们非常注重公共场所的仪表,男子大多数不留胡须,出席正式场合时西装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亚人的时间观念很强,约会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最合适的礼物是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也可以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亚人待人接物都很随和。
澳大利亚人的饮食习惯、口味和英国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鸡、油爆虾、糖醋鱼、熏鱼、牛肉等。当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亚人食量比较大,啤酒是最受欢迎的饮料,其中达尔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闻名。
往往是邀请友人一同外出游玩,他们认为这是密切双边关第的捷径之一。所以如果拒绝的话,会被他们理解成不给面子。
澳大利亚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礼拜”的习惯。他们的这种作法“雷打不动”,所以要避免在这天和他们邀约。
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利。他们认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运将临的预兆。
澳大利亚人喜欢体育活动,游泳和日光浴是人们的僻好,如果有谁不会游泳,还会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
和澳大利亚人谈论跑马,是非常受欢迎的话题。

百度找的,不介意吧!

你们知道澳大利亚人方面的相关知识?~

  澳大利亚人是澳大利亚的主体民族。主要由英国和其他欧洲移民的后裔结合而成。约1200万人(1985年)。通用英语,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多住城镇,主要从事工矿业和饲养业。
  澳大利亚人 - 正文
  有3义:①指大洋洲澳大利亚土著居民(Australianaborigines)。有16万多人(1978)。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肤色棕黑,鼻翼宽扁,眉脊明显,颌部突出,发形卷曲,或呈波状。新南威尔士州西部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据碳素测定距今2.6万年,出土石器尚早1万多年),说明早在4万年前这里已有原始人类居住。 从土著居民的体质特征来看,与南印度达罗毗荼人种类型和维达类型均有相似之处。其祖先最早可能住在南亚,后来途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逐渐迁至澳大利亚。1788年英国殖民者侵入前,土著居民约有30万人,分为阿兰达、卡米拉罗伊、库尔奈等500多个部落,讲500多种语言,无文字。1788年英国开始在这里建立殖民地,土著居民逐步被赶到中部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或被圈入保留地,并大量遭到屠杀或死于传染病,到1944年人口锐减至7万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步舆论强烈要求改善土著居民的悲惨处境,迫使政府作了某些改进,土著居民的人口有所回升。1967年经全国公民投票,改变了宪法中歧视土著居民的条款。1972年成立土著居民事务部,承认土著居民对部分土地的所有权,并准备逐步归还其土地。土著居民只有少数同化于白人社会,部分在牧场或其他企业从事劳动,其余仍在部落辖区内过游猎生活。有的仍用石、贝、骨、木等制作工具。 飞去来器(Boomerang)为其独特武器,系用新月形坚硬曲木制成,熟练猎手掷出,能准确击中飞禽或小兽;如不中的,仍可返回原处。男子主要以狩猎为业,捕猎袋鼠、鸵鸟、负鼠等。居住海滨的,还捕食鱼类。土著居民还知按期收割野生黍类。衣服简单,有的围以袋鼠皮,有的仅在身上涂饰各种颜色。住所通常用树枝搭成窝棚,上面覆盖树皮或涂泥。已有木筏、树皮船和独木舟。土地为集体财产,工具属个人,猎获物大家分享。部落一般划分为两个半边,即两个氏族。氏族内禁止婚配。有的氏族还划分为2个或4个“婚姻组”,进一步限制近亲通婚。成丁礼(见成年式)普遍存在。男子进入社会必须经历一系列严酷的锻炼和考验,并学习、继承部落的传统知识、道德标准和习俗信仰。盛行图腾崇拜,每个氏族都以某一动物或植物为图腾,相信自己同它具有某种特殊的亲属关系,并作为该氏族的标志。作为本氏族图腾的动物不能杀害或食用。音乐的典型形式是敲打着节拍歌唱,通常是为舞蹈伴奏。舞蹈一般是集体性的,内容多模仿狩猎活动。木刻画、崖壁画和树皮画均涂以不同颜色,画面多为几何图形及袋鼠等动植物的形态。

  澳大利亚人
  ② 指英裔澳大利亚人(Anglo-Australians,旧译盎格鲁-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人口占多数的民族。约1170万人(1978),占全国人口的82%。属欧罗巴人种,通用英语文,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多数信基督教,部分信天主教。主要由英国和爱尔兰移民的后裔结合而成。86%为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较高。经济以牧业、农业为主,盛产羊毛、肉类、奶制品和小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矿业有显著发展,铝土、铁、铅、铀等产量居世界前列,钢铁、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工业发展迅速。澳大利亚原为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故乡。1788年首批迁入澳大利亚的欧洲人只有1000多,至1820年达2万多人。其中主要是流放犯,后来,由于饲养美利奴羊成功和发现金矿,引来大批志愿移民,至1850年达18.5万,大大超过当时流放犯(14.5万)的人数。这时,由于人民群众的斗争,迫使殖民当局于1850年、1868年在东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各殖民地彻底废除流放制度。1901年,当6个殖民地结合为联邦宣布独立时,人口已达380万。其中以英格兰人(53%)、爱尔兰人(23%)和苏格兰人(13%)为主,他们相互结合,并不断同化和吸收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于20世纪初形成为统一的现代民族。但原属不同来源的人们,仍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各自的文化和生活特点。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欧洲新来移民未被同化,他们自称为英格兰人(80万)、苏格兰人(22万)、爱尔兰人(7万)、威尔士人(2.5万)、意大利人(30万)、希腊人(17万)、斯拉夫人(13万)等。
  另有18万多英裔澳大利亚人分布在新西兰、英国、美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③ 澳大利亚联邦居民的总称。
   澳大利亚人的风俗礼仪
  来自:大洋洲
        澳大利亚是一个由多国移民组成的国家,各个民族都保留和继承了各自的传统、习俗、语言和文化,但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源自英国和欧洲,因而在这个国家丰富多彩的风俗礼仪中带有西欧、北美的突出特征。

         澳大利亚人讲究礼貌,待人彬彬有礼,人们相见总是热情打招呼,握手致意,彼此称呼对方的名字,男女老幼,均是如此。在社交场合,澳大利亚人显得非常随和,喜爱同陌生人交往,对待外来客人也是这样,无论是在马路上还是在酒吧里,他们总是主动走到陌生人面前,打招呼问候,自我介绍一番。当然,这种现象只限于男性之间。可以说,在人际交往方面,澳大利亚人不像英国人那样“你离我远一点儿,我愿独处,我会自寻乐趣,我不需要你,请让我一个人独在”。即使在澳大利亚偏僻的地方,互相对面走过。虽不认识也会微笑点头致意,在英国是难以见到这种现象的。

  澳大利亚人的风俗礼仪在许多方面却又同英国人的十分相似:澳大利亚人的姓名同英国人一样,名在前,姓在后;同英国人一样,可以以姓名、职称、衔称冠以先生、女士等称呼来称呼交往的对方;同英国人一样,澳大利亚人见面握手是一种最普遍的打招呼方式,拥抱亲吻的情况很罕见;澳大利亚社会上同英国一样有“妇女第一、女性优先”的习惯;澳大利亚人也同英国人一样非常注重公共场所的仪表,男子大多数不留胡须,出席正式场合时西服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

  澳大利亚人待人接物都很随和。邀请澳大利亚人到家中作客,他们总是随身带一些礼物,但价值并不高,仅用来表示友好,如在自家花园摘几朵鲜花或拿一瓶自家酿制的果酱等。澳大利亚人的时间观念很强,约会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如果被邀请到澳大利亚人家中作客,最合适的礼物是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也可以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客人进门,主人会用咖啡、牛奶或啤酒热情招待。如果主人视你为知心朋友,把你当作家庭的一员,会主动邀请你参观家里的客厅、书房、卧室、花园、游泳池等。

  澳大利亚人招待客人的饭菜与英国大致相同,油少清淡,量少而精,讲究花样,注意色、味、香、型,而且调味品种众多,进餐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用。宴客的餐桌上有各式煎蛋、炒蛋、冷盘、火腿、虾、鱼、西红柿、牛肉、羊肉、鸡、鸭、野味等。著名莱肴有脆皮鸡、油爆虾、糖醋鱼、熏鱼、软煎鸽脯、腰果肉丁等。

  城里人喜爱用西餐招待客人,奶油烤鱼、软炸大虾、什锦拼盘、烤西红柿、各式煎蛋等,鲜美可口,独具风味。乡村人爱用铁板烤肉招待客人,烤制的食物有牛肉、羊肉、猪肉、香肠等,最讲究的是烤牛排。先将准备烤制的肉切成厚片,用葡萄酒、胡椒粉、精盐、芥末淹渍,然后放在烤炉的铁板上烤,待烤到两面焦黄即可食用。吃时配上胡萝卜、生菜、青椒及各种水果,喝着白葡萄酒或红葡萄酒,细嚼品尝,津津有味,印象深刻。
  澳大利亚人饮食习惯
  发布时间:2008-05-12浏览次数:5829字号:[大 中 小]选择背景色: 我来说两句(0)
    澳大利亚人在饮食上不吃辣味,有的人也不喜欢吃酸味,他们注重菜品的质量,讲究菜肴的色彩。
  主食澳大利亚人愿意吃面,特别爱吃中国风味的清汤饺子,鸡、鸭、鸽、鱼、海鲜、猪牛肉,蛋类等也是他们喜欢的食品。
  澳大利亚人对煎、炒、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很偏爱,豆芽菜、西红柿、黄瓜、生菜、菜花等蔬菜,味精、酱、姜、胡椒粉是他们常用的调料品。
      澳大利亚人喜爱的菜谱有火腿、炸大虾、煎牛里脊、北京烤鸭、油爆虾、烤鸡、烤鱼、番茄牛肉、脆皮鸡、糖醋鱼、炒什锦等风味菜肴,喜欢喝啤酒和葡萄酒;对饮料中的咖啡很感兴趣,也爱喝红茶和香片花茶,对水果中的荔枝、苹果、枇杷、葡萄、西瓜、梨都爱吃,喜欢干果、花生米等。

澳大利亚人一般喜欢吃牛、羊肉、鸡、鸭、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讲究花样,不吃辣,对中国菜颇感兴趣。爱吃各种煎蛋、炒蛋、冷盘、火腿、虾、鱼、西红柿等。西餐喜欢吃奶油烤鱼、炸大虾、什锦拼盘、烤西红柿等。

澳大利亚人的服饰与西欧人一样,均为西装革履。土著人的服饰也与西欧人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衣服很少洗,显得很脏。还有的土著人赤身裸体,或在腰间扎一块布遮盖。有的佩带臂环、项圈、前额箍和骨制鼻针。节日时,他们还在身上涂上各种颜色。



扩展资料
澳大利亚人娱乐活动:澳大利亚人热爱户外生活,例如:爬悉尼大桥,三百六十度饱览悉尼港的壮丽景色。与海豚畅泳,参观企鹅天堂,来澳大利亚看野生动物,骑骆驼漫步,骑马、探险,各种精彩刺激的活动应有尽有。
澳大利亚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东方人的矜持。他们兴趣广泛,喜欢体育运动,如冲浪、帆板、赛马、钓鱼、地滚球、澳式足球(Australianrulesfootball,俗称footy)、板球(cricket)、橄榄球(rugby)、篮球(netball)及游泳等都有众多的热衷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澳大利亚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吗?
答:澳大利亚人种:传统的澳大利亚土著人为棕色人种,英裔澳大利亚人为白种人,英裔澳大利亚人是澳大利亚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占全国人口的82%。澳大利亚土著人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他们属游牧民族。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基本外貌特征与巴布亚人...

关于澳大利亚的所有事情
答:与世界各地的人士分享,不论是咖啡桌或是介绍悉尼和内陆地区风景的书籍,还是Peter Carey 和Thomas Keneally等世界知名作家的著作,都可以找到其精粹;此外,亦有各式各样主流以至另类的杂志,可认识澳大利亚人的视野和生活方式,欢迎你到各大...

澳大利亚人的生活习惯
答:澳大利亚人一般喜欢吃牛、羊肉、鸡、鸭、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讲究花样,不吃辣,对中国菜颇感兴趣。爱吃各种煎蛋、炒蛋、冷盘、火腿、虾、鱼、西红柿等。西餐喜欢吃奶油烤鱼、炸大虾、什锦拼盘、烤西红柿等。澳大利亚人的...

关于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
答:澳大利亚人的葬礼,先在教堂内举行,由牧师主持追思礼,他们还保存着寡妇沉默的古俗。土著人的丧葬方式可以说集世界丧葬方式之大成,有土葬、火葬、天葬、弃葬、树洞葬、木乃伊葬等。其中土葬和天葬最为普遍。7.留学礼仪 全...

澳洲人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
答:出国留学,毕竟一个人留学在外,不得不入乡随俗了, 如果您想去澳大利亚留学、移民或者旅行,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澳大利亚的生活习惯。下面为你解析澳洲人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首都堪培拉。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怎么样
答:澳大利亚的土著人男子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后裔和英裔澳大利亚人的泛称。土著居民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其祖先可能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从东南亚迁入。18世纪英国人侵入时,约有30万人,分为500多个部落。社会尚处在原始公社制的早期...

澳大利亚的人文
答:澳大利亚外交部透过其官方网站声明,澳大利亚至今(2008年)并无任何官方认可的国树、国鸟或国兽。澳大利亚政府是晚至1988年8月才宣布金合欢为国花,至今为止并没有作为国家象征的动物和鸟类。风土人情 澳大利亚人既有西方人的...

澳大利亚的时差,大家都了解吗?澳大利亚风俗习惯有哪些呢?
答:所以澳大利亚与中国的时差是两小时,比北京早。北京时间和澳洲的东部时间在春分后是2个小时,进入秋分是3个小时。2.澳大利亚人喜欢喝啤酒。在闲暇时间,尤其是周末,许多人喜欢去酒吧喝酒聊天,欣赏音乐,或者在公园烧烤。澳大利...

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水平与消费习惯
答:澳洲人好买二手车,崇尚经济实惠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汽车的拥有量,是其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澳大利亚有两千万人口,共拥有汽车1200多万辆。人车比例是相当高的。汽车作为澳大利亚人的生活必需品,绝大部分澳大利亚人都能买得起...

澳大利亚留学要了解的生活常识
答:帮助的人:38.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澳大利亚留学要了解的生活常识 一、衣 因为南北半球的差异,澳洲的季节跟中国是倒过来的,当中国夏季来临时,澳洲就进入冬季。春天9-11月, 夏天12月-2月,秋天3月-5月,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