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色彩怎么把握 美术色彩怎么调色?

作者&投稿:聂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色彩的空间透视:

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这也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因为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同样大小的东西,靠近我们的则显得高大。距离我们远的,则感觉矮小。这是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规律所造成的。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尤其是画风景写生,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格外突出。而画静物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的减小。这样的例子不用特指,你到室外找几个物体远近比一比,立即就会证实这种感觉。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削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规律,硬是把远处的各种物体画得色彩鲜明强烈,那么它就毫不客气地从远处跑到近处,从后边跑到前边,而失去了基本的空间透视效果,画面也由深远而化为平板。

色彩空间透视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的视觉在一定距离限度内可以看清物体的形象和色彩特征,超越了这个限度,也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这是人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二是由于地球上的大气层是含有微小颗粒的空问,其中有许多灰尘、水蒸气、烟雾和空气分子等,肉眼看去它似乎是透明的空间,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空间变化规律后,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把握空间色彩层次的处理。

画静物的空间色彩变化不是很大,但要在画面中处理好空间关系仍需认真对待。

2、光与色的客观变化规律:

我们能够看清物体色彩的媒介是光线。物体受到不同的光照,出现了阴阳向背及明暗、深浅,呈现出立体的、冷暖不同的色彩变化。因为光的作用,物体发生了环境色的相互散射的影响,不同的物体固有色互相辉映与影响而产生出五彩缤纷的丰富色彩。但应该指出,光源色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色光线照射下的一般规律为:在“暖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暖色相”,这时它的暗部就呈“冷色相”。在“冷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冷色相”,而它的暗部则呈“暖色相”。如果色光的冷暖不明显,就应按照两色光的强弱来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日光、灯光、火光等为暖色,中午的阳光、天光、白炽灯光等为冷光。我们画静物多在室内,接受的光源多是从窗口透进的天光。一般情况下,天光多为冷色,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朝霞、夕阳的余光,室外红墙壁反射的光线,有时也影响室内光线变暖,阳光直照室内的物体就一定是暖光源了。要注意这种光线的变化,作画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既要尊重客观对象,又要认真分析,注重自己的感觉。但光源的直接照射是在物体环境的受光面,因而光色的冷暖也决定亮面色彩的冷暖。如光线是暖色,亮面肯定就是暖色,那么暗面的冷色又是一种什么色彩呢?

3、关于补色:

色彩的冷暖关系,即补色关系。人们对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理解起来并不难。如红色光线射过来,物体的受光面就会罩上一层红暖色,寒色也即如此。问题在物体的背光部下又是什么色彩呢?往往初学者会在此出现很多问题,很多人用暗红来处理,有些人则用固有色加黑、蓝、褐等色,结果画面画得又脏又燥。这说明一些人还没有掌握色彩光学反应的原理,所以,常常作画失败,影响了色彩的提高。那么,暗部究竟应是一种什么色呢?冷暖的光学反应应是用一种补色关系来画暗部色彩。然而补色是客观自然现象造成的,还是主观的人为处理的呢?下面例举人的生理现象和自然现象的两个科学的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

人的眼球视觉结构是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是眼球里专司感光的网膜上的圆柱细胞(或称棒状细胞),它敏感于黑、白的吸收和补充;一种是眼球里网膜上针对瞳孔的感光——黄斑上的专司感色(亦能感光) 的圆锥细胞(亦称简状细胞),它敏感于色彩冷暖的吸收和补充。人的眼睛生理造成了对色彩的冷暖明暗要求,就保人的身体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太热了想阴凉一点,太冷了想暖和一点,光线太强就想弱一点,太弱了又想强一点。而人的视觉看太暖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看点冷的,看太冷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点暖的才舒服。这是人的视觉上的正常要求,这种要求构成人的视觉上的补色现象。
当你长期注目于阳光(白光),然后再看别的东西的时候,你的眼前就必然发暗,而看不清别的东西。这是你的眼中的圆柱细胞受到白光的强烈刺激之后,对于白光已经疲于感觉,无法吸收,而急需吸收另一种光线来加以补充和调整,使其消除疲劳。这时,你对暗就特别敏感,反之,就是另外一种要求。这是无色系统里的互补,也是黑和白之间的互补。在有色系统里,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白的物体平面上,放一块鲜艳明亮的红布,你长时间目不转睛盯着红布,在眼睛盯得很疲惫的时候,突然将视线挪开,你就会明显地发现,有一轮廓与刚才那块红布相似的幻影,然而,这个幻影的色彩已不再是鲜红的,而变成青绿味了。这在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残象的原理,也是眼睛中圆锥细胞疲于刺激后的补充和调整。

由于这种眼球网膜结构细胞的生理原因。比如你在洗照片的暗室里工作,因暗室里用的是暗淡红光,当你工作完成走出暗室时,外面的光线就显得格外明亮,而且看白的物体都带青绿味。这完全是眼球网膜结构细胞敏感于光和色的补色。

自然界色彩冷暖互补现象随处可见。当早晨日出之时,红色的光线笼罩了自然界物体的所有受光面,这时各种各样的物体暗部都或多或少地呈现有绿青味。随太阳的升高,色光由红变黄,物体的暗部又由绿青味渐变成青紫味、蓝紫味等。尤其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在夕阳橙红、橙黄的光源照射下,所有天空中的晚霞及所有物体受光面,都笼罩上橙红或橙黄色,暗部都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绿或紫青味。这种色彩冷暖、明暗强烈的补色现象,人的肉眼能看得清清楚楚。彩照、彩色影视中的场面也科学地证明了色彩的互补现象。

以上这种补色现象在色彩训练及色彩绘画上应用极广。我们的水粉静物多在室内写生,补色关系远不及野外自然界中强烈。但在光源、色彩冷暖强弱的情况下,任何色彩均离不开补色的因素,若忽视对补色的应用,只知道暗部加重加黑,那么画面上的色彩效果就必然会缺乏对·比而觉得沉闷和死板。

在绘画色彩学上,绘画色彩的补色可在所标色相环寻求,补色对象一般在色环上直径两极的二色为180。时,可称之为补色,作画时不清楚补色应用的同学,可参考色相环去分析应用补色在色彩关系中的作用.

有一定的作用,要看怎么把握,其实每个人队颜色的感觉都不同,那先冷暖,可以说是给人的感觉而已,不是一定的。
记住,色彩搭配不是绝对的,每个色相都有自己的特色,如灰色,它单独是不太漂亮的颜色,可是,有暖色偏亮的颜色在一起时,灰色就起了衬托作用,亮的更亮。灰色和粉红加在一起就是非常漂亮的一个组合,互相起了作用。
每个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只有自己对色彩有了了解,你才可以更好的支配色彩,找到自己的色彩搭配规律吧!

呵呵,怎么把握,这个问题可不简单,我给你建议吧,第一不要看那些所谓入门类的烂书,都糊弄人的,色彩主要玩的就是,明度,纯度,色相,来达到统一与对比,没了,理论就这,这道了吧,没感觉吧,那就对了,主要是练塑造与观察的方法,你看到啥就画啥,所以的色彩关系都是能观察出来的,大师,老师也不是凭空画的,学会看色彩,其实你如果注意的话,一块纯色的布,放在你前面,仔细看的话,由于光源的远近,就会产生颜色的变化。你去仔细观察过吗?没有捷径,只有慢慢练基本功,对于高考生来说,理论知道多了反而不好,理解不了,高考只要求最基本的塑造和色彩。

理论知识要结合实践,看多了理论应用不上也没用。简言之就是要有对比,色调上要冷暖对比,受光部分:亮,纯。背光部分暗,灰。这样有对比才有节奏。色彩还要注重一下空间感就是虚实对比,近实远虚。注意造型准确,适当进行些临摹,容易掌握对形体的塑造和处理手法,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勤于练习。如果还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色彩其实个人跟个人的欣赏水平有关,只是现在所谓的搭配是客观意识强加在主观意识之上的 ,只要你能把你想象中的画出来那就是你的作品,而且颜色也要跟想象中的一样,对于调色并不是很难,现在市面上有卖很多灰色系的水粉,你可以选择,但是要选择质量和色泽纯正的,因为有些劣质的产品色差很大,那样的话整张画就成垃圾了

美术色彩怎么画~

那你就先把色彩当素描画~~但是别形成习惯,画静物的时候起完大型以后,先画它们的暗部,用大笔画(注意要整体把暗部画完)是然后再画亮部,也用大笔(也是整体画完),最后在画出中间过渡,可以用中号笔,整个一遍再用小一点的笔画细部。也就是像画素描一样,黑白灰,色彩的话就先黑后白再灰~~~ 我很喜欢用大笔画画,感觉那样画出来很大气~~
调色的时候最好不要对比色调一起(红绿、蓝橙、黄紫),否则画面会脏,少用一点还可以;而且,调色的时候颜色不要调匀,要笔里面有那种一丝一丝的~给人感觉颜色很丰富;少用纯色,画面纯色太多会显得画面很“火”,现在流行高级灰不是吗~·画
建议 楼主临摹下书里面的,根据上面的步骤来,慢慢的就好了~~


如何学好美术色彩?
答:使画面更加完整.所以说画面的完整性是这四周的色彩课程的主要训练目标.在四周的色彩课程中,我总共完成了13幅色彩作业.在课程的第一周,我只要进行了对机器静物的写生练习,由于造型能力有限,色彩感觉不太好,写生的作品比较失败,画面缺乏完整性,对静物色彩的把握也不好,往往只有简单的明度对比,仅仅用不同的...

美术高考要求标准及评分细则:色彩科目
答:美术高考要求标准及评分细则:色彩科目 色彩 把握工具,控制色彩 色彩考试一般以水粉为主。考生练习时先要熟悉工具材料,着重把握工具的性质。比如加多少水能达到什么效果、晾干到什么程度再继续上不同的颜色等,都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起稿时,可考虑多加一点儿水,快速抓住色调,太慢太干都不容易把纸铺满...

美术色彩调色技巧
答:调色技巧:(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3)“由浅入...

色彩训练的高分技巧有哪些?该怎样针对性练习?
答:【导读】相信各位美术高考生都非常注重和在意色彩训练的高分技巧,学习美术咱们不能盲意图学习,必定要培养敏锐的调查才能和应用才能,一同也要具有美术生专业的实质和实质,那么咱们一同来了解一下色彩训练的高分技巧有哪些?该怎样针对性练习?一、应试时对 颜色联络的把握(颜色)许多美术高考生画颜色静物时,...

美术色彩
答: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 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

我是学美术的,色彩不怎么样,我对调色狠不敏感,请问可以做些什么训练可...
答:”不经过大量的临摹,大量的写生是画不好画的。学习色彩前要先画一段时间的素描,掌握好明暗、虚实、体积、质感、空间等等后才能更好的进入色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学好色彩、画好水粉必须应用好水粉工具。要准备齐全水粉的材料、工具,应用好水粉笔,把握好颜料和水份。必须要练习两周...

画色彩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2. 构图 依照题目给出的静物或者是自己选出的静物形体(注意选择符合题目的静物时,应注意物体的层次感-高低胖瘦、黑白层次、冷暖颜色,主题物造型的生动性与丰富性,如遇到形体简单的主体物,应想好怎么样来丰富它-比如装饰图案等)进行构图。A.横竖构图 依照题目要求选择横竖构图,如果题目没有限定,...

素描速写色彩各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二:画色彩不象素描,很理性,如果把素描比做文化课就是数学,那色彩就是语文或者英语,是需要感觉的。这就是所谓的色彩感觉。男生的色彩感觉本来没有女生好,那怎么弄???但是考试色彩不需要那么多感觉,理解一样可以让你考上美院(只要你不考油画,你上了美院以后就不会很OVER)对自己有信心。画...

美术色彩知识有哪些?
答: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怎样去认识和掌握色彩,怎样使色彩在绘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色彩写生中,训练直观的视觉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还要懂得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色彩的使用方法和规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才能相得益彰。 一 色彩的性质 人们生活在色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