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谈新教师如何实现教学设计的创新

作者&投稿:宓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整个教学过程,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切实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

  (1)突出创新

  课程模式应体现学科及教学内容的特色。教学的问题是什么,教学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突出。

  (2)融合技术

  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合理、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技术与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内容,注重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及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应用理论

  教学设计应该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所有的理念要能落地,要能实际应用,而不是只是假借名头。

  (4)展示效果

  教学设计立意新颖、设计巧妙,适用于实际教学,能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有推广性。陈述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能用事实、数据证明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Tx8LxKzuxm_8yVykio2Zg

?pwd=upgx 提取码: upgx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 ,因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将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之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 、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将来的教师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于开发和探讨的课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几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理论更是如此。教学设计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经系统设计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理论。

我们可以假设学习发生和维护的充分条件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

(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知识经验和生理能力)。

(二)有效的学习动力维持系统,包括兴趣、情感、态度、动机、意志、性格等因素。

(三)有效的学习外部活动系统,指学习的具体活动,比如:记预习笔记、做练习、讨论、互助、制定表格、画概念图等。学习行为和活动的设计依据是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

(四)有效的学习环境,指学习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活动空间设施)和学习工具的有效整合。

(五)有效的信息传递,它不是指信息的阅读和呈现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组织,即学习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信息的呈现形式和传递顺序。

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条件中,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是不能设计的,而其它四个方面是可以设计的。学习动力系统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设计的物化系统,它的设计基于其它三个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的设计对象有三(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三条假设):

1、学习活动的设计。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学习内部的认识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2、学习环境的设计。从设计者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特指媒体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景,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

3、媒体传递的设计。媒体传递设计的任务是决定通过何种媒体形式,按照何种呈现顺序,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向学习者传递信息。课堂讲授的设计及教学媒体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就属于这个层面的活动。媒体传递是最边缘层次的设计活动。

以上将教学设计活动划分为三个层面,旨在提醒教学设计者学习环境和媒体的设计并不是教学设计的全部。在很长一段时间,教学设计领域主要是集中在媒体传递层面上的活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资源的易获取性等特征使教学设计者将设计重点从媒体传递的设计逐渐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并继而将设计重点放在学习活动上成为可能。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当前,在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连通,建设了教学资源库,还建设了不少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室,这已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搭建平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将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根据教育传播理论,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为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教师、媒体、学生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目前应用的有三种: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的个别教学模式;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制作CAI教学课件,通过媒体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里指的媒体包括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现代化视听媒体。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也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学生接受来自教师、计算机和各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换为知识。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来激发。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个别教学模式: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是一个鼓励自主学习的环境,是一个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任何有上网条件的地方,利用联网的计算机在校园网或因特网上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咨询,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只是间接地辅导学生。这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是以“自我向导、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为特征的学习,也就是学生能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才可能取得学习效果。否则,只是盲目的浏览学习,其效果甚微。

(三)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校园网络及资源库支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安排教学计划,实施网上教学,批改学生作业,进行网上或面对面的指导,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个别学习,也可以分组合作学习,或者自愿结合合作学习,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许多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但由于资金与技术等问题,校园网信息资源贫乏,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的技术开发及其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明显不足,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地应用和有机的结合。

通过对以上三种教学模式的分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每种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转变,但仍各存其缺失。如何将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设计创新

(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并没有生成划时代的新观念,确切地说,信息技术使原先的一些先进的、前卫的教学观念的实现成为可能,使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的接受和应用成为可能。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时应该树立三个全新的观念:

一是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由原来处于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构建的主体。

二是树立全新的媒体观。教学媒体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三是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教师一言堂”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的根本转变。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据调查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  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基本上还停留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CAI阶段,这与我们真正意义上要达到的整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必须开发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平台,才能完成整合的质的习跃。

在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会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变化:

1、教学形式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原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分组讨论、协作学习并存教学模式,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的学生论坛。

2、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互动协作学习,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构成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同时可将音像教材、基于网络特性的CAI课件置于校园  网上,供学生自学。这样,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

4、教师作用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 ,因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将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之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 、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将来的教师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于开发和探讨的课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几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理论更是如此。教学设计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经系统设计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理论。
我们可以假设学习发生和维护的充分条件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
(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知识经验和生理能力)。
(二)有效的学习动力维持系统,包括兴趣、情感、态度、动机、意志、性格等因素。
(三)有效的学习外部活动系统,指学习的具体活动,比如:记预习笔记、做练习、讨论、互助、制定表格、画概念图等。学习行为和活动的设计依据是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
(四)有效的学习环境,指学习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活动空间设施)和学习工具的有效整合。
(五)有效的信息传递,它不是指信息的阅读和呈现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组织,即学习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信息的呈现形式和传递顺序。
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条件中,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是不能设计的,而其它四个方面是可以设计的。学习动力系统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设计的物化系统,它的设计基于其它三个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的设计对象有三(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三条假设):
1、学习活动的设计。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学习内部的认识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2、学习环境的设计。从设计者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特指媒体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景,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
3、媒体传递的设计。媒体传递设计的任务是决定通过何种媒体形式,按照何种呈现顺序,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向学习者传递信息。课堂讲授的设计及教学媒体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就属于这个层面的活动。媒体传递是最边缘层次的设计活动。
以上将教学设计活动划分为三个层面,旨在提醒教学设计者学习环境和媒体的设计并不是教学设计的全部。在很长一段时间,教学设计领域主要是集中在媒体传递层面上的活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资源的易获取性等特征使教学设计者将设计重点从媒体传递的设计逐渐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并继而将设计重点放在学习活动上成为可能。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当前,在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连通,建设了教学资源库,还建设了不少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室,这已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搭建平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将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根据教育传播理论,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为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教师、媒体、学生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目前应用的有三种: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的个别教学模式;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制作CAI教学课件,通过媒体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里指的媒体包括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现代化视听媒体。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也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学生接受来自教师、计算机和各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换为知识。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来激发。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个别教学模式: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是一个鼓励自主学习的环境,是一个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任何有上网条件的地方,利用联网的计算机在校园网或因特网上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咨询,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只是间接地辅导学生。这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是以“自我向导、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为特征的学习,也就是学生能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才可能取得学习效果。否则,只是盲目的浏览学习,其效果甚微。
(三)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校园网络及资源库支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安排教学计划,实施网上教学,批改学生作业,进行网上或面对面的指导,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个别学习,也可以分组合作学习,或者自愿结合合作学习,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许多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但由于资金与技术等问题,校园网信息资源贫乏,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的技术开发及其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明显不足,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地应用和有机的结合。
通过对以上三种教学模式的分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每种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转变,但仍各存其缺失。如何将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设计创新
(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并没有生成划时代的新观念,确切地说,信息技术使原先的一些先进的、前卫的教学观念的实现成为可能,使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的接受和应用成为可能。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时应该树立三个全新的观念:
一是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由原来处于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构建的主体。
二是树立全新的媒体观。教学媒体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三是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教师一言堂”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的根本转变。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据调查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 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基本上还停留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CAI阶段,这与我们真正意义上要达到的整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必须开发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平台,才能完成整合的质的习跃。
在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会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变化:
1、教学形式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原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分组讨论、协作学习并存教学模式,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的学生论坛。

2、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互动协作学习,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构成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同时可将音像教材、基于网络特性的CAI课件置于校园 网上,供学生自学。这样,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
4、教师作用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开展信息设计创新教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教学设计方案~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 ,因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将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之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 、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将来的教师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于开发和探讨的课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几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理论更是如此。教学设计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经系统设计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理论。
我们可以假设学习发生和维护的充分条件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
(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知识经验和生理能力)。
(二)有效的学习动力维持系统,包括兴趣、情感、态度、动机、意志、性格等因素。
(三)有效的学习外部活动系统,指学习的具体活动,比如:记预习笔记、做练习、讨论、互助、制定表格、画概念图等。学习行为和活动的设计依据是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
(四)有效的学习环境,指学习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活动空间设施)和学习工具的有效整合。
(五)有效的信息传递,它不是指信息的阅读和呈现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组织,即学习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信息的呈现形式和传递顺序。
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条件中,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是不能设计的,而其它四个方面是可以设计的。学习动力系统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设计的物化系统,它的设计基于其它三个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的设计对象有三(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三条假设):
1、学习活动的设计。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学习内部的认识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2、学习环境的设计。从设计者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特指媒体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景,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
3、媒体传递的设计。媒体传递设计的任务是决定通过何种媒体形式,按照何种呈现顺序,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向学习者传递信息。课堂讲授的设计及教学媒体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就属于这个层面的活动。媒体传递是最边缘层次的设计活动。
以上将教学设计活动划分为三个层面,旨在提醒教学设计者学习环境和媒体的设计并不是教学设计的全部。在很长一段时间,教学设计领域主要是集中在媒体传递层面上的活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资源的易获取性等特征使教学设计者将设计重点从媒体传递的设计逐渐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并继而将设计重点放在学习活动上成为可能。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当前,在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连通,建设了教学资源库,还建设了不少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室,这已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搭建平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将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根据教育传播理论,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为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教师、媒体、学生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目前应用的有三种: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的个别教学模式;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制作CAI教学课件,通过媒体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里指的媒体包括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现代化视听媒体。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也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学生接受来自教师、计算机和各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换为知识。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来激发。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个别教学模式: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是一个鼓励自主学习的环境,是一个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任何有上网条件的地方,利用联网的计算机在校园网或因特网上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咨询,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只是间接地辅导学生。这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是以“自我向导、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为特征的学习,也就是学生能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才可能取得学习效果。否则,只是盲目的浏览学习,其效果甚微。
(三)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校园网络及资源库支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安排教学计划,实施网上教学,批改学生作业,进行网上或面对面的指导,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个别学习,也可以分组合作学习,或者自愿结合合作学习,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许多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但由于资金与技术等问题,校园网信息资源贫乏,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的技术开发及其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明显不足,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地应用和有机的结合。
通过对以上三种教学模式的分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每种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转变,但仍各存其缺失。如何将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设计创新
(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并没有生成划时代的新观念,确切地说,信息技术使原先的一些先进的、前卫的教学观念的实现成为可能,使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的接受和应用成为可能。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时应该树立三个全新的观念:
一是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由原来处于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构建的主体。
二是树立全新的媒体观。教学媒体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三是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教师一言堂”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的根本转变。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据调查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 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基本上还停留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CAI阶段,这与我们真正意义上要达到的整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必须开发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平台,才能完成整合的质的习跃。
在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会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变化:
1、教学形式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原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分组讨论、协作学习并存教学模式,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的学生论坛。

2、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互动协作学习,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构成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同时可将音像教材、基于网络特性的CAI课件置于校园 网上,供学生自学。这样,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
4、教师作用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而进行的对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的安排、策划活动,它是作为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能力。创新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01有效整合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标准。教学目标设计,要确立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不可片面重视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在设计目标时要确立综合发展的要求,自觉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体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02准确全面地分析学生
对于学生的分析是确定教学的起点的主要依据。教学要把设计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性格、年龄差异、学习兴趣、动机,学习的期望值、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因素。
03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新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于学习的材料进行再加工,通过取舍、补充、简化、拓宽、延伸等方式,重新选择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有效材料。对选定的学习内容要进行序列化的组合,使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和顺序。
04重视教法及媒体选用的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法的设计既要考虑如何教给学生已经概括到理论层面的经验,更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去获取更多经验的方法。在学法指导上,既要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去期待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建构知识,怎样主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考虑是否有效的适合学习、支持学习,是否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积极性的发挥。
05科学地设计教学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应该是穿插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不是学习者的能力水平,而是学习者能力的提高程度。教学评价设计要注意适时性评价、极致性评价和延时性评价,掌握好评价的时机,把握好教学各个层面多样化,把握好不同形式。
除此之外,还要设计好教学的整体结构。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时要注意体现科学性、整体性。
来源:高校教师发展工作室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对什么进行设计的
答:拓展知识: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

如何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答:(1)突出创新 课程模式应体现学科及教学内容的特色。教学的问题是什么,教学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突出。(2)融合技术 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合理、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技术与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内容,注重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

怎样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答:综上所述,任何时候都应为了语文课的教学而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应该是为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是有目的的,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需要。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答: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我们发现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几何问题,并且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从而使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4.运用信息技术,体现“学生...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答: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二、打破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一枝独大,发挥好传统与现代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我们的教学中,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是属于传统教学模式,而多媒体是现代教学模式。但在实践教学中,...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路有哪些?
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规模在中国的不断高速扩大,信息技术对现代人生活、工作的深刻改变,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中学课堂教学已从理论走向实践,走向发展,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仅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成为对学校、老师的评价标准,到今天也成为许多有条件学校的教学常态。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教育工作者改变了...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浅谈信息化教学创新
答:2 把好“三道关”抓好信息化教学人才队伍建设 教育信息化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创建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关键是要靠广大教员的创新精神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在...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创新是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灵魂。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家发展的远景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而且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需要。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