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文化广场的人文之祖的历史上 7000年淮河流域农耕文化

作者&投稿:点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淮河文化广场的人文之祖指的是伏羲。伏羲是历史上传说中的人物,大约是7000年前的人,他的功勋有:
  1、始作八卦
  提到八卦,很自然就会想到伏羲。《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余闻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东汉王充《论衡.作对篇》说:“《易》言伏羲作八卦。前是未有八卦,伏羲造之,故曰作也。”始作八卦,标志着先民认识水平的突进,对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特殊的意义。对立统一的阴阳八卦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独特模式,对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伏羲被誉为“人文始祖”。
  对伏羲始作八卦,从先秦的《易》经、汉朝的纬书,直至清代的解经著作,历代学者都是众口一辞,认为是无可置疑的。原始人和大自然的联系相当紧密,他们对自然的感觉能力比现代人要敏锐得多。而面对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疑问,伏羲在质朴简易无常规模式局限的文化环境中思考、探索,在凡人俗事背后找到一个思维的制高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考察,从而感悟到天地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阴”和“阳”这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并用八卦这种特殊“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始作八卦”。
  2、发明渔猎工具
  打猎捕鱼以接济生活,这是原始人的基本技术,而要发展这种生产力,工具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周易.系辞下》说:“(伏羲)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又《尸子》中说:“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教人以猎。”伏羲氏发挥聪明才智,借鉴蜘蛛结网方式,教导部众用绳索编结成网,网禽兽,网鱼虾。工具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渔猎业空前发展,捕获量大增,于是将消费不完的渔猎品加以驯养,开始了畜牧业,进而开始了原始农业,社会进入农牧并举的时代。正是如此,伏羲也就成了畜牧文化的代表。直至近代,渔猎行业还流行将伏羲作为祖师爷的习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石网坠、骨鱼钩、鱼叉等捕捞工具,鱼或动物的形象也进入了彩陶艺术制品中,网格装饰纹样更是常见,都能证明伏羲时代畜牧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制嫁娶之礼
  氏族社会早期,人类过着原始群居生活,有男女之别,但无家庭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群婚的害处逐渐显现出来。伏羲改革婚制,提倡一夫一妻制的对偶婚,三国谯周《古史考》说:“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俪皮就是两张鹿皮,送俪皮表示希望成双成对。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伏羲召开部落联盟大会,庄严宣布:“从今以后,原来那一套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的做法行不通了。大家都要把自己管好,凡要得到女人的,一定得明媒正娶,礼物吗,有两张鹿皮就够了,望各位注意,对违犯者严惩不怠。”就这样婚姻制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血缘杂婚变为族外对偶婚,从而提高了人口的生育质量,提高了人口的体能,推动了社会进步。而俪皮为礼作为一种古老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诗经》中就有猎人以猎获来的鹿引诱少女的故事,直至汉代,《仪礼.土婚礼》的“纳征礼”仍有“纳俪皮”一项。
  4、造书契
  《周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里所说的“后世圣人”指的就是伏羲。原始时代,结绳记事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现象,具体办法大致是大事结大结。小事结小结,有些还在绳上印染不同的颜色作为辅助,同时结绳还有计数的功用。伏羲造书契,指的是契刻符号,有什么事非记不可,就先用一个特定的符号刻或画在什么东西上,这可比结绳记事简捷方便多了。其实八卦就有书契的功能。和伏羲时代相对应的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刻在陶器上的几十种符号,虽暂时难以证明就是文字的前身,但说明哪个时代表示简单思想的符号还是有的。5、创历法
  《周髀算经》上说:“伏羲作历度。”所谓历度就是历法。历法是生产实践的产物,伏羲时代,原始农业已经起步,伏羲部族已掌握了一定的历法知识,确切地说是物候知识,即如《诗经.七月》:“四月莠 ,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 ”之类。至于完整的历法当是在殷商时期完成的。还有一说是羲和造历,见《尚书.尧典》:“(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传授民众”。
  6、人工取火
  清马 《绎史》引《河图挺辅佐》说:“伏牺禅于伯牛,钻木作火。”考古证明,人类使用天然火的历史可推至距今10万年前。伏羲的“钻木取火”当是对取火方法的改进。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及与之相应的仰韶文化遗迹均有灰坑、灶台、火塘发现,说明伏羲时代火已广泛使用。火的使用对人类体质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还有一说,即燧人氏钻木取火,其历史背景也应是伏羲时代。
  7、制琴作乐
  东汉许慎《说文》释“琴”说:“苞牺氏所作弦乐也。”西晋王嘉《拾遗记》说:“苞牺氏灼土为埙。”三国谯周《古史考》说:“伏羲作琴瑟”清马 《绎史》引纬书《孝经.钩命决》说:“伏羲乐名《立基》,一云《扶来》,亦曰《立本》。”乐舞是原始人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973年青海省乐都县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且歌曲舞的生活场景。在伏羲时代,肯定是有音乐的,而那时的乐器当以打击器为主,如敲瓦盆、敲兽皮、敲石器作为歌舞的节拍,至于弦乐当限于单弦的乐弓(即弓弦)。所谓伏羲制作琴瑟,可理解为低级乐弓的理想化。不过,埙是有的,在大地湾遗址中出土数枚。至今天水一带民间制 者不乏其人,甚至小孩也试制。至于乐曲,伏羲时代肯定是有的,《立基》之类的说法当是原始乐曲的理想化。
  8、其他发明创造
  伏羲氏的功绩,除以上列举之外,还有许多。如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立占筮之法,创立占卜学;立九部,设六佐,分部管理部族事务等。对这些发明创造的归属,古籍上记载混乱,也就不再展开叙述了。对一个伟大的人物,多加几层光环,在古籍中是正常的,也是常有的。
  总之,伏羲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在西部渭水流域的黄土高原上活动的伏羲部族发展壮大以及和东方部族的斗争融合,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于是就有了许多创制方面的发明。伏羲正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人们将这个时代的发明创造统统依托在他身上,以表示对这位杰出部族首领的崇拜和颂扬,可以说伏羲的发明创造既是伏羲的,同时也属于整个伏羲时代。

淮河文化广场简介~

  蚌埠淮河文化广场,位于蚌埠市新城综合开发区,原蚌埠老机场地区,广场总占地1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3亿元,广场工程于2002年11月奠基,2006年10月1日才落成开放。是适应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兴建的现代化城市广场。

  淮河文化广场上有会展中心、大剧院、图书科技馆、休闲中心建筑群星闪耀,各种城市雕塑、音乐喷泉、景观灯饰与绿化林带点缀其间。

顺山集遗址, 出土遗物以前没见过,很原始,器型简单,制作粗糙,种类很少。像陶盆、双耳罐,在青莲岗、大汶口早期、贾湖等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它们之间是否有渊源,目前还不太清楚。出土的其他器物中,石器磨制的还可以,但种类很少,只有石斧、石锛、石球、石磨盘,穿孔石器基本不见,石镞等狩猎工具,石刀、石镰等收割农具也没有,说明当时生产力低下,生产方法比较原始。

淮河文化广场的人文之祖的历史上
答:淮河文化广场的人文之祖指的是伏羲。伏羲是历史上传说中的人物,大约是7000年前的人,他的功勋有:1、始作八卦 提到八卦,很自然就会想到伏羲。《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安徽蚌埠景点淮河文化广场景点介绍
答:广场上堆土为丘,对峙而立,分别为荆山苑、涂山苑。荆山苑上,矗立着“人文之祖”的雕塑,源于距今约7000年的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人面陶俑。与荆涂两苑遥遥相望的科技图书馆西侧,是“智慧之光”的雕塑所在。雕塑将淮河之水哺育的三位文化巨人老子、庄子、淮南子及其著作集于一体,展示了...

淮河文化广场简介
答:蚌埠淮河文化广场,位于蚌埠市新城综合开发区,原蚌埠老机场地区,广场总占地1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3亿元,广场工程于2002年11月奠基,2006年10月1日才落成开放。是适应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兴建的现代化城市广场。淮河文化广场上有会展中心、大剧院、图书科技馆、休闲中心建筑...

郑州黄河文化广场“炎黄二帝”雕塑的作者是谁?
答:今年国庆节,炎黄二帝巨塑屹立在黄河岸边,巨塑前面是15万平方米广场,十几场演出喜迎八方而来的炎黄子孙。炎黄二帝巨塑是在20年前经市民倡议建设的,在倡议者的设想中,这个雕像应高106米,比美国自由女神像高8米,比俄罗斯母亲像高2米,是“地球第一雕”。目前,这一巨塑历经20多年风雨,已基本...

大运河畔之瑰丽风景杭州运河广场
答:杭州运河广场,是纪念京杭大运河的地标性建筑。在京杭大运河上有两个运河文化广场,一个是京杭大运河北端起点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一个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终点杭州拱墅运河文化广场。杭州运河文化广场,位于古运河拱宸桥东侧,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集文化商贸、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于一体。广场建有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洛阳的来历?
答: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 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

河南的历史简介
答: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 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 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 商汤-商朝开国帝王 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 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河南鹿邑人; 庄子-原名庄周,道家集大成者,著有《庄子》,河南民权人; ...

拱宸桥历史
答:桥的东岸,是运河文化广场。 广场上六幅浮雕,讲述着运河的古老历史,规模宏大的钱运茶馆,是一处仿古建筑。每当夜幕降临,附近的居民便走出家门,在广场上休憩,越剧迷则在广场的“曲艺杂坛”尽情展示才艺。 桥的西岸,就是2月14日开始正式整治的拱宸桥桥西历史保护街区,北至杭州第一棉纺织厂保留仓库,南至登云路,西至...

浙江杭州京杭大运河文化广场景点介绍
答:运河广场是有文化底蕴的,古色古香的运河两岸,坐着船别有风味,到了拱宸桥下船就是运河广场,虽然没有西湖文化广场大,但也有着自己的韵味,也挺热闹,小孩老人散步玩,空气环境都不错,周边还有很多店,大型超市等等,旁边的游步道都是健身走路跑步的人。运河文化广场属于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一期...

老子的故乡在什么地方?
答:在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老子诞生在鹿邑太清宫镇。二千多年来,老子的思想极大地启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对世界文化,特别是东方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1997年,为寻找老子的有关遗址,了解太清宫历史上的本来面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