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

作者&投稿:策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活法》读书笔记:

摘要:

1,单纯的原理原则就是不可动摇的人生指针。

人的灵魂可以被磨练,也可以被污染。人的精神可以变得高尚也可以变得卑微,这取决于我们的人生态度,就是我们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

有才无德就难免误入歧途,世上这样的人为数不少。有些人唯利是图,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结果干起了违法舞弊的勾当。

有才能的人干坏事,这是为什么?有道是“才子为才所累”。有才智的人很容易迷信自己的才智而走错方向,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干而取得一时的成功,但只靠才干必然走向失败。

越是才华出众的人越需要人生的指针,依靠它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指针就是我们所说的“理念”、“思想”和“哲学”。

如果缺乏这种哲学,人格不成熟,那么即使天资聪明,但因为”才高而德寡”,这种高才就不能用于正道,结果招致挫折。企业领导者是这样,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是这样。

2,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

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可以说是我们人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缅于享乐。

当然,生活需要丰衣足食,自由活动需要相应的资金,希望立身出世也是进步的动力,这些都不应一概否定。

然而,上述一切只能限于现世,再多也不能带往来世,今世的事情必须在今世清算完结。

如果说人生有不灭之物,那就是“灵魂”。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在今世所创造的地位、名誉、财产就得统统放弃,只能带着你的“灵魂”开始新的征程。

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个世上?”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我们降临俗世,经受各种风雨的冲击,尝尽人间的苦乐,或幸福或悲伤,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们都不懈地、顽强地努力奋斗。这个人生的过程本身,就像磨练灵魂的砂纸,人们在磨练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所谓“现世”,是上苍赋予我们提升心性的一段时间,是上苍赋予我们磨练灵魂的一个场所。人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3,人本来就是脆弱的,不刻意地警惕、自我戒备,不知不觉中就会成为欲望和诱惑的俘虏。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反省之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省自勉。

【人生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

=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公式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必须朝着正向发挥,否则,哪怕你才高八斗,哪怕你热情洋溢,结果不仅“抱着金碗没饭吃”,而且难免加害于社会。

实业界出类拔萃的人物必备的条件——按重要程度排序——像哲学家那样深思熟虑,有武士般清廉之心,有小俗吏的才智,有农夫那样强健的体魄。这四条齐备,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大人物”。

4,见闻同一件事,有人获得重要启示,有人糊涂错过。两者区别在哪里?就在于日常有无“问题意识”。所谓“神灵的启示”、“灵感”,也只有心中有梦,并持续热切期盼梦想实现的人才能获得。

无梦之人不会有创造和成功,他的人格也无从成长。因为人格只有在描绘梦想、钻研创新、不懈努力之中才能得到磨练。梦想和愿望就是人生起飞的跳板。

5、我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将事物考虑得过于复杂。但是,事物的本质其实极为单纯。乍看很复杂的事物,不过是若干简单事物的组合。因此,把事情看得越单纯,就越接近真实,也就是越接近真理。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极为重要。

人生与经营,根本的原理原则相同,而且单纯至极。用一句话表达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

要正直,不撒谎,不贪婪,不给人添乱,待人要亲切……这些作为人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些在人生历程中“理所当然”的规范,去经营企业就行了。

正因为我的想法就这么单纯,才不会困惑,才能堂堂正正地展开经营活动,这也与其后的成功相连。

6、迷惘时的航标——人生哲学

引导人们走上正确道路的单纯的原理原则,也可称之为哲学。

在人生的各种关头,当我们迷惑、烦恼、痛苦、困顿的时候,这些原理原则就成为我们抉择和行动的判断基准。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要对各种事情作出判断和决断。就业、婚姻、家庭、工作等等,我们被迫不断地做出选择和决断。可以说人生就是判断的积累,就是决断的连续。

过去的判断,累积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今后如何选择,将决定我们今后的人生。因此,有没有一个明确,正确的判断基准,我们人生的结果将完全不同。

不是把自己的利益、而是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贯彻这一经营的原理原则,最终使我们走向成功。

7、梦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常令人烦躁不安。然而,人生就是“今天”的不断积累,就是“现在”这一刻的不断延续,如此而已。

不错过今天,认真工作就能看清明天,明天再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周,一周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月⋯⋯就是说,即使你不去探索遥远的将来,只要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每一个瞬间,以前看不清楚的未来的景象就会自然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像龟兔赛跑一样,我自己就是这么一天一天踏踏实实走过来的。公司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壮大,我也走到了今天的这个位置。

与其莫名其妙为明天而烦恼,与其苦思冥想去制定长远的计划,还不如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这才是实现理想最切实的方法。

8、无论做什么事,动脑筋改进的人与漫不经心的人相比,时间一长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惊人的差距。以打扫卫生为例,每天琢磨改进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开起保洁公司,当上老板,承接大楼清洁工作。而不肯动脑筋,只求完成任务的人,只能永远当清扫工,天天扫地。

在昨天努力的基础上再下工夫改进,今天比昨天稍稍前进一步。想把事情越做越好,这种态度持之以恒,就能产生巨大的进步。不走老路,这就是走近成功的秘诀。

9、成就事业需要“自燃型”即自我燃烧型的人。

怎样才能成为自燃型的人呢?

“要把事情做好需要很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需要靠自我激发、自我燃烧才能产生。自我燃烧最好的办法,就是喜欢自己的工作。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把它做成,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产生向新目标挑战的渴望。在这过程中就会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之下,再努力也不觉得苦,就能做出了不起的成绩。”

就是说,“喜欢”就是最大的动力。

10、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怎么也喜欢不起来,那又该怎么办呢,姑且一心不乱、拼命投入工作再说。

在这过程中,痛苦会生出喜悦。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拼命投入就会产生成果,从中会产生快乐和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来干劲,又会产生好的结果。在这种良性循环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

在你讨厌工作,觉得难以忍受时,你还是要多加忍耐,要下决心朝前走,要发愤努力,这将改变你的人生。

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战胜自己贪图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奋斗,就是缺乏发挥自己能力的能力。

11、看似错综复杂的问题,往往都是出于芝麻绿豆——多半是利己——的理由。回到“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本质上来,问题就迎刃而解。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不过是简单事物的投影而已。

因此,我们应该具备把事情简单化,直接抓住事物本质的“高层次的眼光”。摆脱私心、利己心的束缚,走出利害和执著的圈子,从光明正大的利他心出发,就能做到这一点。

12、仔细想来,我所具备的能力,我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非我不可的必然性。别人拥有同样的才能,扮演与我相同的角色,也没有任何不妥当,没有任何不可思议之处。至今我所做的一切,别人也可以取而代之。

杰出的才能,由这才能创造的成果,属于我却不归我所有。才能和功劳不应由个人独占,而应该用来为世人为社会谋利。就是说自己的才能用来为“公”是第一义,用来为“私”是第二义。我认为这就是谦虚这一美德的本质所在。

凡位居人上者,比才干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才能出众的人往往容易做才能的奴隶,把才能用错方向。因此需要有一种力量来控制才能发挥的方向。这就是道德,就是人格。

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他所著《呻吟语》一书中明确提出:“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按重要性排序,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

13、对于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和辩才,而是基于明确哲学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谦虚之心、内省之心、抑制自我的克己之心,坚持正义的勇气、持续自我磨练的慈悲之心——用一句话说,必须牢记并坚持“正确的为人之道”。

这同中国古典中所说的要脱离“伪”、“私”、“纵”、“奢”这四种烦恼是一个意思,不可虚伪,不可自私,不可放纵,不可奢侈。要言行高洁,严于律己。这是身居高位的领导者应尽的义务,是同他的身份地位相对应的高贵的精神素养。

14、我们的人生无非就是提升人性、提升心志的过程。这并不是指要达到参悟的境界。只要带着比呱呱落地时稍稍美好的心灵告别人世,这就够了。

死亡时的灵魂比出生时略有进步,就是心灵稍经磨练的状态。抑制自我放纵的情感,让心灵宁静,让关爱之心萌芽,让利他之心滋长,哪怕是一点点。让我们与生俱来的灵魂向美好的方向变化,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目的。

相对于浩瀚宇宙的历史长河,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一闪而过。但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稍纵即逝的人生中,我们的灵魂在终结时的价值必须高于降生时的价值,这才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和目的。进一步说,朝这个方向努力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人的高贵,就揭示了人生的本质。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人生体验,像砂纸一样砥砺我们的心志。人生谢幕时灵魂只要能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我们就算活出了价值,就算不虚此生。

15,祸福如同交织的绳索——坏事好事交替发生,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因此,好也罢,坏也罢,晴天也好,阴天也好,一概怀感谢之心。不仅幸运时,即使遭遇灾难,也要说声谢谢,表示感谢。好歹现在自己还活着,上苍还让自己活得好好的,就冲这一点,也该感谢。我常在内心告诫自己,只要实践这一条,就能提升自己的心志,走出开启幸运的第一步。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我们必须用理性把这句话灌进自己的头脑。即使感谢的情绪冒不出来,也要说服自己。就是说,随时都准备说一声“谢谢!”持有这种心态非常重要。

困难来了,那是成长的机会,应该感谢。好运降临,更是难得,当然也要感谢——时刻准备说“谢谢!”有意识地在自己心中预留感谢的空间。

感谢来自于满足,不满足不会产生感谢之心。不管物质条件如何,只要具备感谢之心,就能品味满足的感觉。

16,贯彻“一辈子当学生”的信条,抱着谦虚的态度,如实承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坚持天天反省。把“对不起,谢谢你”这两句话当作口头禅,从而规范自我的反省和感谢之心,不惜一切努力奋斗。

同时,要净化并提升我们的人性,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抑制自身过度的欲望。“贪欲”之念最难对付,它牢牢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不易拔除,而且它的毒性最强,它能腐蚀人的灵魂,把人引向歧途。

当然,欲望和烦恼是人类生存的原动力,不可一概否定。但是它们同时又具有“剧毒”,一不小心,就会让人陷入痛苦和焦虑,甚至断送了人的一生。

人是遵循因果辩证规律的动物。在人的生存必不可缺的动力之中,却含有陷人于不幸、甚至致人死亡的毒素。因此,重要的是尽可能“摆脱欲望”。在具体做法上没有捷径,但只要将诚实、感谢、反省这一类“简单易行的修炼”持续实践就行。另外,平时养成用理性判断事物的习惯也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做出判断时,瞬间产生的第一反应,往往出于本能,即出于欲望。因此,在正式应答前,暂且保留条件反射式的判断。暂停片刻,吸一口气,然后自问自答:

“我这个想法,这样判断,是否出于个人欲望,是否夹杂私心?”

这样做非常重要。就是在做出结论之前,先设置一个“理性的缓冲器”,使你的判断不是基于单纯的欲望,而能接近于理性。在“思考”这一过程中预设一个“理性的程序”,对于摆脱欲望而言极为有效。

忘我利他,把自己放在后面,先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当这种利他心呈现时,人就不再为欲所迷。而且有了利他的想法,烦恼的三毒就开始消解,原本“纯洁的心灵”就能从庸俗的欲望中解脱出来。

17,拔“正剑”成功,拔“邪剑”灭亡

你的愿望——只要出于为社会为世人的美好心灵——就一定能实现。因为最高尚的愿望一定能带来最理想的结果。

相反,基于私利私欲的“污浊的愿望”,即使一时能实现,一时能成功,最后必然以失败告终。

所谓“邪剑”是指“卑劣的愿望”,只打自我损益的小算盘,思想中充满私利私欲。这样的愿望再强烈,至多只能获得一时的成功,这种成功不可能持续。

相反,我们强烈祈求某种愿望一定要实现,并为此拼命奋斗,而这种愿望是摆脱利欲之心的高尚的理想,那么它就一定能实现,而且能够长盛不衰。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别以为神灵看不到。人的一切所思所为,是非曲直,神灵全都看在眼里。所以,如果你想获得成功,想让成功持续,那么,你描绘的愿望,你怀抱的热情,都必须纯洁无暇。

因此,首先要舍弃私心,用清澈的心灵思考问题,依据这种思考拔出“正剑”,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会幸福美满。

18、近代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动这一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被过度的“唯物化”了。劳动的最大目的是获得物质的富裕,因此,所谓工作,变成了付出时间获取报酬的手段。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

既然劳动是为了获取金钱报酬而不得不干的苦差事,那么少劳多得,工作尽量要轻松,钞票尽量要多拿,这种想法就变得“很合理”,似乎天经地义。这样的劳动观蔓延到整个社会,甚至渗透到教育机构。

但是,教师对成长期儿童的人格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必须帮助指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这个职业,超越单纯劳动的概念,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整个人格去面对和影响学生。教师是一种尊贵的职业,是所谓的“圣职”。

仅仅把工作当成获取生活食粮的物质手段是错误的。工作蕴涵着磨练心志、提升人格等精神方面的意义。过去的东方曾经很重视劳动所伴随的精神价值——把劳动看作塑造人性的精进的道场。

勤奋工作能够产生自豪感,带来精神的富足,甚至可以感受到整个人生的意义。不是被迫的、被动的工作,而是自己作为工作的行为主体发挥作用——这种劳动的智慧,较之玩乐,更能让人产生精神上的快乐感受,更能让人提升心性、丰富心灵。

19、我们的人生是由命运和因果报应两条法则互相交织而成的。命运虽属天赐,但绝不是不可改变的,它可由人力来改变。只要思善行善,今后的人生就能超越命运,向更美好的方向转变。

看不清因果报应这条法则,不肯轻易相信它,这是因为你只从一个短的时段来观察事物。某种思想和行为要作为结果呈现出来,需要相应的时间。在两年、三年这样较短的时段内,结果往往还出不来。从30年, 40年这样的时段观察,几乎所有的人都得到了与他们平日的行为和人生态度相一致的结果。

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不要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重要的是平日里不驰不倦,行善积德,坚持不懈。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势必潜消。”

——洪应明《 菜根谭》

20、在宇宙间存在着某种沉静而强韧的意识、思想、爱、力、能量——肉眼虽然看不到它,但它却客观存在着。是它让物质看起来就像一个生命体,是它让万物“生机盎然”。

它遍布在无限的空间,是一切生命力的源泉,它主宰万物的诞生、成长、消亡,它是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母体,也是动力。

宇宙和自然之所以授予我们生命,目的就是要使人生终点时灵魂的品格比起点时有所提升。

在这个巨大的目的面前,我们个人在世时积累的财产、名誉、地位就显得微不足道。事业成功,飞黄腾达,富可敌国,所有这一切,与“提升心性”相比,犹如尘埃,不足挂齿。

宇宙意志为人类生命所设定的最终目标,就是磨练心志这一条。宇宙赋予我们的这个人生,不过是修炼我们灵魂的道场。

想要提升心志的愿望以及付诸实行的过程,这才是真正可贵的,这就能够磨练我们的心志,符合宇宙的意志。

人死后肉体消亡,但灵魂永存不灭。我有此信仰,在我看来,现世的死亡,归根到底,无非是意味着灵魂开始新的征程。

21、人的心灵呈现多重结构,由多个同心圆组成。从外侧开始依次是:

@1知性——后天掌握的知识、道理、逻辑。

@2感性——主宰五感及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心。

@3本能——维持肉体需要的欲望等。

@4灵魂——裹在真我外层的、现世的经验与业障。

@5真我——位于心灵中心的内核,充满真、善、美。

我们心灵的中央部位存在“真我”,其外围环绕着“灵魂”,而“灵魂”外侧覆盖着“本能”。人以这样的“心态”降临人世。比如,刚出生的婴儿,肚子饿了就要吸吮母乳,这是位于心灵最外层的本能形成的“业”。

然后伴随着人的成长,在“本能”外侧形成了“感性”,又在“感性”外侧形成了“知性”。就是说,人在出生、成长过程中,心灵会从中央向外拓展,形成多层结构。相反,随着年龄逐渐衰老,由外向内一层层“剥落”。

比如,老年痴呆的发展,首先是知识、道理、逻辑推理等“知性”的功能开始衰退,老人变得像孩子一样感情外露。接着感情、感性逐步迟钝,本能凸显。再后来本能(生命力)也弱化,慢慢进入死亡。

佛教认为“山川草木悉皆成佛”,意思是万物中都宿有佛性。真我就是佛性本身,就是宇宙的睿智本身,就是万物的真理,一切事物的本质。这样的真我存在于我们心灵的正中央。

真我就是佛性,因而它完美至极,它充满着爱、诚以及协调和谐,它兼备真、善、美。人类为什么向往并不懈地追求真善美呢?因为人的心灵的中央存在真我,真我具备真、善、美。正因为我们心中本来就潜藏着真我,我们才会苦苦追求,锲而不舍。

所谓“灵魂”,它收纳了人在多次转世投胎过程中累积的所有“业障”,一切善念恶念,善行恶行统统囊括其中。这样的灵魂包围着位于心灵中央的真我。因此,虽然真我是万人共通,灵魂却因人而异。

灾难来临,不可消沉,要高兴才对。灾难能把长期以来依附在灵魂上的业障消除。这种程度的灾难就能消除业障,该庆贺才好。

22、在灵魂的内侧,隐藏着真我——纯净的、美好的、伴有佛性的、永世不灭之心。如果真我原形显露,那么人就会以美好的心灵思善行善,就会像佛祖一样慈悲。通过修行到达真我的话,我们就能理解一切真理,得到佛的智慧。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不再会被本能和感性所迷惑,就能够把“为世人为社会尽力”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

遵循发自真我及灵魂的理性与良心,把正确的伦理观、道德观注入心中,也就是遵照“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思维方式,把“知足”的生存方式铭刻于心,放弃无止境追求欲望的贪婪之念。

这样不断地用理性和良心来制约感性和本能,一步步度过自己的人生,积累“为善的经验”,就能磨练心志,自然而然地向悟道的境界靠拢。通过这样的修行变得高尚的灵魂,不仅在现世能发挥作用,而且会延续到来世。

人为什么活着?我认为答案是:认识自己的使命,尽一生的努力去磨练灵魂。为了让灵魂比降生时更为美好,我们必须精进再精进。我相信,这样的“活法”一定能够迎来光辉灿烂的黎明。

——《活法》

(日)稻盛和夫

~

理解“稻盛哲学““活法“所指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活法》学习感悟--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人生的过程本身,就像磨炼灵魂的砂纸,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生---稻盛和夫说。确实,只要我们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就是在诚恳的修行,当然...

摘抄好句第55天:稻盛和夫《活法》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答:开创美好的将来。7、习惯于依赖别人,只想要别人照顾的人,往往缺乏知足意识,只会发泄不满。8、踏上社会,要转变角色,要为周围的人服务,要为团队,为企业做贡献,为此,人生观,世界观就必须做180度的转变。9、想要提升心志的愿望以及付诸实行的过程,这才是真正可贵的,这就能够磨练我们的心志。

稻盛和夫:在鼎盛时皈依佛门,他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答: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稻盛先生给出的答案是 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我们为何来到这个世上?稻盛先生毫不含糊的告诉我们: 那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只要我们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又比今天做的好,每一天都...

《活法》盛道和夫的读后感
答:序言第一节: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序言第二节: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读书分享:【摘要】1、身居乱世之中,重新审视"活法”。我们现今生活在纷乱如麻、前途未卜的"不安分的时代"。富裕却不知足,丰衣足食却礼节不周,充分享受自由却倍感闭塞。只要有干劲,就什么东西也可以得到,任何梦想也...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稻盛和夫哲学精要》摘录
答:    (一)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如果说人生有不灭之物,那就是“灵魂”。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在今世所创造的地位、名誉、财产就得统统放弃,只能带着你的“灵魂”开始新的征程。    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世上?”...

活法-稻盛和夫
答: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单纯的原则原理是不可动摇的人生指针。人生的真理在勤奋工作中领会。热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 热情 x 能力 能力:  才能、智商、健康、运动神经等。0-100 分 热情: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的程度。0-100 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砺灵魂
答: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有时候我们甚至怨恨沉浮,为什么让我经历那么多的苦难。但正是这些苦难,才磨练了我们的灵魂,提升了我们的人格,使人生更有意义、更有格局。        其实是人都有迷茫、仿徨的时候。我曾也不满足于现实,问过自己十万个...

正向人生观011——《心法》读后感
答:稻盛和夫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于磨练灵魂,提升心性。如何磨练灵魂,提升心性呢?在《心法》,《活法》,《干法》里面反复地强调了:自利利他,努力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活法》这本书抄写了一遍,公众号里有笔记;《心法》在喜马拉雅读了一遍;深受感动。稻盛和夫皈依了佛教,对命运、因果报应,...

《活法》读后篇--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
答:4.4 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最基础的理论非常有效 4.5 坚守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4.6 做到:感恩、戒骄、积善、理性、反省、努力 4.7 要有利他之心,做对更多人有好处的事,自己多付出点也值得 4.8 做事情要想到宇宙的意志,要有整体思维。4.9 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悟分享
答:人的生命不以长短来衡量而是质量。人生的活法应该是有高尚的品格、做人做事的原则、坚持不懈的努力,奋发的激情,感恩的心态。读完这本书,有很多点值得深入学习,每一次看都有新的感悟,学到看到不是获得,只有真的去践行才具有实际意义,我会用它来指导人生。一、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每个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