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让自己静下心来,可是杂念很多,该怎么做

作者&投稿:谢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两种方法:1,静中静。

借助安静的环境让自己融入在环境之中,静下心来。通常选用的方法就是静坐,静坐的时间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一般建议最少在半个小时以上,有条件的建议两个小时。

2,动中静。

回想一下当专心致志地在工作的时候,在学习的时候,在运动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其实也是一种“静”的状态,这就是动中静。因此专心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让自己静心的另一个方法。

【管理情绪做倔强的小草】以上是我们提出的两个概念。关于静的重要性,诸葛亮的《诫子书》短短几句话就提出了三个“静”字,可见这样一个拥有绝顶智慧的人对这个字看得多么重要。

不光是几乎完美存在被称为“妖人”的诸葛亮,禅宗也讲究“静”字,道家,儒家也都对这个字推崇有加。

儒家强调以静来反思自己,通常作为内省,达到克己的境界。道家以静来达到忘我的状态,和大自然一体,浑然天成。释家则以静来去除自己的执念,达到无我的境界。

对于静的境界,可能我们大部分人并没有那么多想法,就只是简单的想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对当前所做的事心无旁骛地做下去。

结合现实中大部分人的诉求我们就从上边两个方向入手。首先来说静中静,这个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想要找一处安静的环境会比之前要困难得多。

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周围存在了很多之前没有的诱惑。就拿手机来说,本来它是帮我们和其他人更方便联系的,最初的作用就是简单的人际交往。

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简单的概念,让手机开始越来越以“人性化”开始满足人们需求的时候,就要明白“人性化”中的人性不只是有美好,人性本就是复杂的,也正是符合了人性,所以越来越离不开,那么简单的生活就不存在了。

生活不再那么简单的时候,杂念就产生了。这也是目前很多人知道静心很重要,可是做不到的一个客观原因。

手机只是简单举个例子,也只是冰山一角,周围太多符合人性的诱惑,无不在考验着我们自己的内心,稍不留意,就被人性化了,哪里能静下心来呢?

所以我们采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静坐。如果怀着只要静坐就能让自己静心的目的心去行动的时候,往往事与愿违。

静坐是为了让自己的心借助周围安静的环境沉下来,放空自己,刚开始思绪,杂念肯定会有心头升起,所以才要保持自己的姿势不动,静坐来慢慢让那些思绪沉下去,长期的坚持自然会有效果。

在此期间刚开始做的时候有极大的可能出现静中动的情形发生,就是在静坐的时候,思绪杂念反而会比平时要更多。这个时候看起来身上是静止的,但内心翻江倒海,就是心思一直在动。

破解的方法就是坚持一段时间,这是必经过程,时间久了之后,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就像人们得病一样,肯定有一个特别不舒服的阶段,那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必太过在意。

静坐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做到,那需要时间,在工作和生活格外忙碌的今天有的人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常常为自己不能静坐而烦恼。这样的情况也不必着急,静坐只是静中求静的一种方式。

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锻炼自己的内心达到静的状态。这个问题其实王阳明老先生给他的学生讲过。

说的就是周道通因为平时工作特别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去修身,去反思自己,去静坐,后来宁愿放着事情不去做也要特意抽出时间反思自己,强迫自己静坐,这到底该怎么办呢?

王阳明就告诉他之所以出现这些是因为在做利益判断,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心,因此就会困惑,烦恼。更是由此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

除了王阳明之外在禅宗也有个类似的小故事,说是有一天一个云游僧人请教百丈淮海大师禅是什么?淮海大师告诉他是吃饭睡觉。

那个僧人很不解,说所有的人都吃饭,睡觉,那不是谁都得禅了,有什么区别吗。淮海就说自己吃饭的时候就吃饭,睡觉的时候就睡觉。

这句话就很有深意了,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会有其他的念头在里面,这也是静的一种。回头想想我们今天吃饭的时候就只是那么简单的吃饭了吗?睡觉的时候躺下就睡觉了吗?

这些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事件做到专心的程度其实就是一种内心的安静,之所以我们会有杂念就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的是利益判断,一切都在考虑利弊,自然杂念就有很多了。

生活中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当你在认真地读一本书完全沉浸进去的时候,几乎能够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样的体验很美妙,也是静心的一种深切体悟。

就算是周围的环境很嘈杂,但你的内心是安静的。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老王和老张在一家幼儿园门口相遇了。小孩子们正在操场上做 游戏 ,很热闹。

老王刚好走到这里看到老张正在门口就问站在这里干什么?老张回答说这里让自己很安静,你听他们笑得多开心啊。老张说这里吵死了,赶紧走吧。

心境不同感受就不一样,在动态的生活中同样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那些杂念无非是是自己所产生的思绪。

思绪存在就算是是极度安静的环境中依然会静不下心。由此我们就可以从上边两个方面来一个总结。

如果在安静的环境下是修心的养心的过程,那么在生活中,工作里,就是一个炼心的过程。我们追求的静心不正也是要运用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吗?想通了这一点,明白了静心的意义,多多少少也能明白知行合一的意义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静下心,这也注定是一条坎坷的道路,因为杂念随时会产生,就如同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一样,我们唯一能够仰仗的就是自己坚定的信念。

信念动摇,杂念就趁虚而入,心就静不下来,各种情绪反应就出现了。要想真正做到静心不拘于形式,借用王阳明先生的智慧就是“致良知”了。

情源于生活,感发自内心。今天我们就写到这里,管理情绪做倔强的小草陪你共同致心中的良知,感受静心的心境。

~

怎样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不瞎想呢?
答:我们要选择头脑,还是要选择心灵,必须做出一个决断。当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是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我们有时候依赖头脑,而有时候也需要倾听心灵的声音。总之你要明白,如果真的想让自己静下来,就必须放下思考。我们很难理解思考为什么对我们来讲,有这么大的负面作用。这需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我们的...

怎样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不瞎想呢?
答:怎样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瞎想? 静心 人生一定需要静心,只有心静了,才会把事情想的更加清楚,知道到底是什么回事,才不会走那么多弯路。瞎想 瞎想其实不是坏处,也不是好处,而是两者共存的,千万不要一棒子打死,觉得不能瞎想。静不下心瞎想的人群?静不下心来的人多吗?其实还挺多的,大多数是年轻人(18-22岁),...

当你杂念丛生时,你是如何应对的?
答: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放下,便自在、安心。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学会放下,你的心情就会自然、平和。这虽然很难做到,但慢慢来,一旦做到,你会受益终生的。学会培养一种观念,就是把一切事情都当成一种人生体验,无论好也罢,坏也罢。用你的心换一个角度看...

怎样能驱除杂念,静下心来?
答:注意一下学习的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保证良好的睡眠,不要熬夜,定时就寝。坚持午睡。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怎么做才能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胡思乱想?
答:有的是善意的说你,你应该感谢,有的是恶意攻击心存不轨,绝不客气,做人就是要分清楚是非,对错自己衡量,自己的错自己改正,别人的错别人自己带着,跟自己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胡思乱想了,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做人的原则,我不欺负别人,别人更别想欺负我。理解不了那么多,只能理解这些。

心中杂念很多,怎么平静自己?
答:6、睡觉的话先想一下当天的小收获小感动小进步小突破,这些细微的成果可以慢慢滋润你的生活,强大你的心灵,偶尔也可以带一个随手便签,一根笔,想到什么就随手记下,低潮失落的时候可以翻翻,可以发现自己心灵还有另一片未开发的天地,方法还很多,但主要是为了让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只要轻轻松松的获得,...

如何停止胡思乱想?
答:首先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会胡思乱想?许多人在深夜、或在空闲时一静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特别是独处的时候,这是由于在这些情况下,我们自身大量的精力注意力都从外界收回到了自己身上。当你和外界的交互停止了,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目光和感受,你的本性就会慢慢显露出来。一些情绪敏感的人特别容易胡思乱想...

如何让自己静下心来,静心?
答:浮躁的 社会 ,浮躁的我们,应该学会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回归自然找回那颗清净的心。 首先 我们要舍弃繁杂,宁静致远。学会有颗佛系的心,看淡红尘,没有欲念,放下贪念,人所有的心烦意乱,脾气暴躁忧虑,焦虑不安等等都是因为心不静导致的,要想心静下来,先把内心积攒过多的垃圾清扫一遍,把不好的东西清扫掉,就像手机电脑...

心杂念太多,静不下心
答:5.不要心慌,学习一定要静心.只要作到以上5点,基本上就能静下心来学习了.如果能长久的做下去,说不定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喔``1.首先端正你的学习态度。早晨明确你是来干什么的,我该怎样干,晚上想想我干的怎么样,并总结经验,制订明天的计划,使你的学习有序化。2.提高你的课堂效率。你们班...

杂事太多,心烦意乱,如何让自己静下来?
答:针对这4类情况,你应该有4种不同的应对方案,不能一视同仁,否则就会造成自己手脚慌乱,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节奏被打乱的情况。最近比较火的断舍离也是告诉人们,不必要的东西不留,不需要的事情不做。你得先把自己从那些乱七八糟的杂事中解脱出来,才能静下心来思考,我将来应该何去何从。如果你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