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下的痴念——《西游·降魔篇》解读(三)

作者&投稿:书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因心不忍而选择暴力,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善?

猪妖没有被降服,玄奘想要师父出手,但似乎每天空闲无比站在街头的师父居然说自己很忙,并指点玄奘去找一个妖怪中的王中之王——孙悟空,向他求取降妖之道。

向妖王求学降妖之道,乍听之下有些搞笑。妖物怎么会教人降妖之道呢?岂不是作法自毙!但转过来想,世上还有谁会比妖王更了解妖物的弱点吗?当玄奘问起自己凭什么让孙悟空教自己降妖之道,师父给出的答案是,需要智慧以及那本儿歌三百首。

此时电影的镜头郑重给出儿歌三百首的正面,一个脚踩莲花,手指向天的小孩。正是当初佛祖出世,落足步步生莲,手指天地的形态。

两者相加,便得出师父给出的答案,如何才能降服孙悟空,需要的是佛智!

可惜玄奘此时尚未能领会,一见师父手持儿歌三百首,立即晕倒。玄奘虽得师父点破那一点点,但并不是一切问题就解决了。点化之后,如何面对自我,需要的是一个漫长的求证过程。此时的玄奘,内心不是清明,更多的是混乱和疑惑。基于这样的理解,才能明白为什么在前往五指山的路上,为什么会出现段小姐设计逼婚以及遇上三个驱魔人了!

剧情的设计,是段小姐带领手下五煞收买了两个人作为俘虏演了一出戏欺骗玄奘,想要与他成就良缘。但是却不料露出马脚,被玄奘识破。这一段剧情并不复杂而且有着鲜明的喜剧特征,其中的隐喻却颇为值得玩味,同样暗示了段小姐这个角色真正的设定。

一个寨主带领五个手下,正合佛法之中的身心构成。人如一寨,藏有身心。心就是段小姐,而五个手下一女四男合称五煞,可分别代表色受想行识五蕴。所以才见五蕴同乘一车,运载身心。展现这一点的还有一个桥段,就是战车所谓的铁血系统,段小姐的指挥之下,五煞展现一套复杂无比、搞笑无比的配合,效果却仅只是驱动战车。五蕴齐动,此人身才得运转。

人身以心为主,所以段小姐是首领,是一寨之主。五个手下行为不定,举止混乱,杂糅各种痴态,服从寨主无法自主,正是五蕴随因缘变化,无有自性的显示。所谓五煞,其实就是五傻。

为什么段小姐是寨主?寨主,正是债主。段小姐所代表的心,不是本心,而是自我欲求之心,是本心应物产生的目的之心。有目的便显出欲求,向心有求,便是债主。所以这一个骗局,正是段小姐带着五煞来欺骗玄奘。意思便是自我欲求之心协同色受想行识五蕴一起逼迫本心。

玄奘为本心之觉,洞然有求之自我,当即表示自:“我要追求的是大爱,人间的小爱他是不会去想的。”

不会去想并不代表心里没有,只是不让自己去往这方面去想而已。这意味着玄奘还不懂得如何处理所谓的大爱和小爱,也没有真正明白段小姐!

心不肯认,源于妄自分别。所以在玄奘,反而觉得是段小姐不明白他,觉得段小姐不明白他所谓的大爱!

因为无法洞彻这一点,所以玄奘也无法摆脱五蕴所困。此刻五蕴能够困住玄奘,就如同玄奘在高老庄无法嘴对嘴吸出猪妖的元神,两者是一回事。五蕴之见不断,终究受其所困。

因而如果不从行为而从本心来谈,因不忍而选择暴力,究竟是自我难以承受,还是真的从善而行。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当自我难以承受,那叫做为了善,而不是从善而行。

孟子说,要从仁义行,不要行仁义。

见他人之恶而鼓噪,就好比在街上殴打小偷而兴奋,其心是为了正义,还是为了自己?

段小姐为什么姓段,且有姓无名?此自我欲求之心,本就是从所遇之境而生,是一颗有求的幻心,随遇而变,当然无可名状,所以无名。段者,断也,是指示此心需断也。此心若在,挂碍不断,终究还是痴迷颠倒!

为什么是断,而不是灭?因为此有求幻心,也是从本心所出。若是灭,如同灭本心。

玄奘被困之中,段小姐与五煞商议,道出对本心之难舍。为什么段小姐爱上玄奘?因为玄奘所代表的本心不求名利而以大勇除妖,显现其大。而段小姐之爱,也代表着段小姐为什么会出现,其实段小姐正是玄奘除妖大勇之心化显,是他所求的目的之心!

每一个爱上我的人,都代表了我心灵的样子!

《易经》有“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道理,如果看不清一个人是什么人,看看他身边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就知道了。同样的,爱上一个人,是因为看见了对方身上自己所珍爱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往往正是自己最大的特质!

什么是执著?就是本来无相的心,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在未曾爱之前,心里有的是对所有人的爱;爱上了之后,满心里都只剩下了一个人。在玄奘口中便表达成了大爱和小爱。

小爱之所以是小爱,以及玄奘想要断绝的缘故,是因为在他的认识之中,小爱其实不过是自我的满足。当我们的口中吐露对他人的爱语,就证明了我们是爱对方的吗?不,这只能证明对方让我们的心升起了爱。真正的爱,不会因为得不到回应而失落、而难受,甚至毁灭自己。

是因为自我得不到满足,因爱而生的欲求得不到实现,所以让人沮丧。当对方拒绝了我们的心意,并不意味着拒绝我们的爱。爱可以继续,但是得不到回应的欲求却让人倍感失落。

个人的诉求之中,包含着爱欲,就如同人也会有身体和心灵一样。除了爱让人饱满之外,同样还有诸般身体的渴望。影片在表现这一层的时候,用了一个叫做“听话符”的道具。段小姐和五煞中唯一的女子四妹的一场互动。

四妹是个打扮妖冶性感的女子形象,一看就是身体欲望的象征。五蕴之中有色受想行识,当中的色并非女色的意思,但是五蕴所成人身自有欲望。当欲望产生,人受其指使,就如同贴上了听话符一样。

段小姐贴符之后,战车之中的玄奘正准备小解,而四妹亦受五煞另一人的干扰。最后更为夸张的是,听话符还落在了玄奘的身上,进而出现了一幕幕令人捧腹的对白和表演。这是所谓的暗场,来言去语都充斥着各种性欲诉求的暗示,但是却用搞笑展现,形成了一种荒诞效果。这是喜剧的高明,把严肃和沉重变得亲切轻松,令人一笑而过,不入邪思。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欲,意味着什么?是自私吗,是占有吗?是违背佛法的吗?

猪妖突然出现,与战车相撞,被推出的玄奘看见粉碎的战车与倒落尘埃的段小姐,终于忍不住抱着她放声大哭。这一刻玄奘愣住了,任由段小姐将他拥抱,而他也随着段小姐的摆布抱住了她,并未撒手。如同他师父所说,心里想,嘴上却说不想,这才是问题。

爱了众生,就不能爱她了吗?她,不是众生吗?自己不是众生吗?爱人,就不能从爱自己开始吗?也许会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体贴他人、明白他人,去爱他人!

猪妖是因爱成痴,这一份感情很深,深到什么程度呢?能够撞碎战车,也就是意味着能够为爱舍身。碎裂一地的战车,就是为痴于爱中的粉身碎骨。原本以为粉身碎骨之后,那一份有求的幻心应该灭了吧,所以玄奘悲伤。但是没想到段小姐突然大叫,说他被抓住了!

她竟未死!假如肉身都没了,欲望自然就该消失了。身在患在,既然无身,也当无患了。可是欲望都破碎了,为什么她还在?

这才是玄奘的错愕,甚至是惊愕!

这时候所有的自欺都无法瞒过自己了,玄奘不得不承认,眼前的段小姐就是自己喜欢的。所有的选择都是出自他的本心。让他的愕然是,为什么自己纯善的本心,也会生出这样的暴力的自我?而自己的否定,似乎是错的?

一念错愕,痴情而不得的猪妖逼身而来。此时造幻,有驱魔三人先后到来,分别是五行拳、天残脚以及空虚公子。这三个形象出现未免突兀,但背后自有导演的表达逻辑。三者的形象何来?其中部分出自周星驰导演对于粤语片的记忆,比如天残脚和段小姐的法器无定飞环,皆出自《如来神掌》。

但是这三个人物表达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苛求每一个设定的背后存在的寓意是否追寻太过、解读过分,有这种想法便是不懂电影。声光色的交织,本就是有所表达的语言。充满比喻,布满意象,才是电影;比喻高明,意象丰满,就是好电影。

当玄奘一念肯定段小姐是自己的真实之后,三个降魔人先后出现。其实代表着在目的之下的心,可以成为的样子。段小姐代表的是玄奘的降魔之心,曾因暴力而被玄奘否定。但在粉身碎骨之后,却让玄奘动摇,产生了认可!

当目的之心被认可,玄奘愕然,并立即产生了警惕。因为当目的被认可,便有取代本心的危险。世上有多少人,为了正义的目的,最后迷失在手段之中,万劫不复。

三个降魔人,形象大于情节。这说明形象设定本身即是角色出现的意义。既然意义在形象之中,那么就要分析出形象的特质。五行拳出场时是一头猛虎,后来才知是人的象形,幻化螳螂对峙猪妖,能以力量抗衡野蛮。是人而化做兽形,是什么缘故?

人是万物之灵,象形为兽是为了法形借力。模拟兽类形态动态是为了激发相应的力量,但一切却是原本蕴藏在身体之中。昂首立身为人,俯首背天为兽,但人与禽兽之间的区别其实不在形态,而在作为。

为了获得力量而放弃了自身,化为兽形,这是北斗五行拳。

天残脚是一个老形象,早在粤语片时代便出现,既是人名也是一种高超的绝技。该形象的妙处是畸形而放大,原本先天萎缩的腿,却能放大成了威力无比的天残脚。先天的不足却走向了另一种的极端,这是另一种不自然。

人是完美的吗?从肉身而言,奔跑不及迅豹,攀援不及猿猴,潜水不及游鱼,腾空不及飞鸟……似乎种种皆是不足,但是人却有飞禽走兽难以匹敌的智慧。五行拳师法自然禽兽而得其力,那么天残脚象征的,便是人力的超越自然的部分。

空虚公子骄傲自大,偏又呈现畸形,虽一身病态,但甫一出场便展现让人惊骇的剑技。那不是普通的剑技,而是飞剑。肤色惨白而毫无血气,眼窝深黑而露出倦容,这是气血不足、肉身虚弱的表现。如此一个人,行动尚且需要代步,但却能驾驭飞剑。

剑离身而飞,便与以手握剑不同,迥异尘俗。因为人之所及,本在肉身之内,影响及于身外之物的,已非身之诸力,业已入于神异之中。宗教之传,多有神通力之说,托于诸异,可以驱策外物。明清小说里的妖人怪道多有此能,最著名的莫过于民国小说中的所谓剑仙之流。空虚公子象征的便是此等,心力通乎外物,以为己身,其实观其虚弱病态之身,便知其实乃是丧身。

当玄奘惊愕抱住段小姐,本心之认,一念模糊之后,三异人出现,代表的是本心对自我的肯认之后,容易出现的三种歧途。第一种,如五行拳,开发肉身的诸般异力,行迹入于禽兽之沦,是身大于了心。第二种,如天残脚,以外力异化改造肉身,是视自身为残缺,是因有求不足之心欺身。

第三种,如空虚公子,则是完全的身心分离,此心寄托别有。心在身外,则无视此身,所以视身有诸残而不觉。但要注意的是空虚公子出场的一段搞笑,在空虚和肾虚之间含混不清。虽是笑语,可见其滥用其身。但是此后种种约人,男女不限,又显见其乐趣仍在肉身,身心分离之中是身心错乱,这是空虚公子!

本心是觉,假名为心;自我是感,凝于一身。心是对着自己的,但是身却在他人的眼中。从心到身,是从无到有,也是从自己走到他人。中国传统自古有修身之说,无分儒道。此身如何?是心之起、行之端,系一世运命。三种歧途,展现出了三种对于自我的态度,也是来自本心认可之后,勇猛精进的自我可以成为的样子。

扭曲、放大,乃至最终自丧,一切皆是为了成为天下第一驱魔人。什么是天下第一?那是自我的极致。

天下第一是一个老命题,经常被作为武侠小说里面反派第一人物的追求。但一般作为设定出现,被主角否定,然后被被失败消解掉意义。但是很少见有作品能够把人为什么要争夺天下第一说清楚的。

所谓天下第一,在我的理解中,表面上是争夺天下第一,实际上是在争夺自由。只是这一部分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人面对物质世界和斗争世界所产生的欲求渴望。他们希望不被物质束缚和困扰,不被其他强大的个人以及势力欺压,所以要当天下第一。权力的欲望,实质是源于一种害怕被欺负、以及自我的实现心理。所谓权力,其实是人想做自己。但是放大之后,不想被欺负的人,转而开始欺负人。

人与人的个体关系之中,有强弱、智愚、众寡之别,所以便容易出现斗争。想做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因为有身体,所以需要物质的满足;因为有心灵,所以需要愿望的满足。

天下第一的意义由此体现,因为是第一,所以是站在最高处,没有人可以阻碍自我的延伸,说破了,就是没有人再会阻挡我的自由了。但慧眼一观,便知道这并不是什么自由,只是自身的欲望无穷的扩张罢了。俗世的欲望,尽在名利之中。

正如空虚公子问玄奘是做什么的,玄奘说他不是要饭的,也是个驱魔人。空虚公子回答,看得出,给点饭。也许在他心中,不是玄奘的造型如要饭的,而是即便他身为驱魔人,要的也不过是饭而已。

玄奘看清楚了这一点,本心悚然,故而才亢声说道:“你们居然还在争什么名利,你们简直不配做驱魔人!”

三人都是有所求的人,欺瞒了自己的本心用力,各有成就。但当面对最后的妖王,孙悟空一口将五行拳喉咙咬破后讽笑,“在我面前,装什么野兽!”;对天残脚一拳破其巨足后道,“天残脚踩到钉子了!”;对空虚公子以金身破其飞剑后道,“今天玩得很开心啊!”三人都在自己最强大的本领处失败,是作法自毙,其所成不可自恃也。一口妖风黑气所至,三身都成劫灰。

见识了三个驱魔人之后,玄奘毅然决然的再度离开段小姐。本心肯定之下,自我必然会成就一个模样,但这是颠倒,应该是自我返体本心才对。玄奘看见了三个驱魔人,是看见了自己肯定段小姐后的未来,离开便成了必然。

段小姐表示要跟随,玄奘却态度陡然转变,并直接说出了,都是你三番两次阻碍了我的求佛之路的话,并大声呵斥,要还他儿歌三百首。还歌本是表达,意在要向自我讨回本心。

段小姐被这无情激怒,因为她以为之前还是“好好的”,不意玄奘变化如此之快。愤怒之下,当即撕碎儿歌三百首,等于是否认了玄奘的本心。这意味着玄奘的本心是错误的,当然这一点要到后面玄奘才能明白。

段小姐暴打玄奘、骂他无能之后,有一句台词说道,“如果不是我的话,你可以活到今天吗?”这句台词让人想到了另一本电影,即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没有此身,心将何托!

没有自我,如何见本心呢?没有段小姐,又何见陈玄奘?问题在于,段小姐只是刹那应求而生,并不是本心的样子,玄奘只能拒绝。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有一天你因为一个笑话笑了,那个哈哈大笑的人,就是你吗?就是全部的你吗?那么同样在人生中,面对每一个遭遇而产生的自我,就是我吗?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尽心不是尽心就可以,尽心是领悟本性的基础,但需要向前突破,领悟本性。

玄奘再次上路,经历风雨辛苦,终于来到老庙。这不仅是个老庙,还是个老破庙,却不见五指山。师父说了,高一千三百丈,宽二百五十六丈,就算是瞎子也看得见的。

瞎子如何能看?因为人的眼睛会瞎,心却不会瞎。见佛,不是眼可见,唯有心能见。眼所见的,只是人,不会是佛。镜花水月的设计,不是倒影,而是再说颠倒。唯有不颠倒,才能见佛。所以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收敛身心,不以眼而以心,不求之以眼见而证之以心悟,这才是不颠倒。所以为什么是石缸上的字是倒影,而水中的才是字的正形。现实世界是颠倒,心中才是不颠倒。玄奘能见佛,不是看倒影,而是领悟了不颠倒。佛在正见中,所以见山河大地皆是法身,巍巍之山便是佛身。

从喜剧电影语言而言,这是了不起的创意,让人有耳目一新的观影质感,合乎情理之中,却在意料之外。从中可见周星驰,他的胜处也在此,在情理之中,满足了观众的意料之外。

山中洞内的孙悟空,黄渤演绎的孙悟空大大超出了以往的孙悟空形象,无论是人形还是之后的真身,都充斥着一股暴烈的妖气,与勇猛无为、神通广大的大师兄形象相去甚远。但无疑这是一版成功的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成功在于这个形象合理的诠释了自身。

降魔篇里的孙悟空是被佛祖镇压且依旧妖性不改的妖王,如同玄奘师父所言,他凶狠狡诈、阴险毒辣,是极难对付的。猪妖已经那么厉害了,能降服猪妖的自然不在话下。这一点,从剧情桥段的设计也看得出来。孙悟空用了欺瞒示弱、假意真情等种种手段,终于骗得玄奘折掉了封印的莲花。

孙悟空是三妖中的最后一妖,也是最厉害的妖物,被师父称为王中之王,他究竟厉害在哪里呢?在影片最后,玄奘有一段自述,可以透出三妖的设定。玄奘道,“有过痛苦,才能知道众生真正的痛苦;有过执著,才能放下执著;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经历痛苦者,是鱼妖;有过执著的,是猪妖;至于牵挂,便是孙悟空了。也许有人会觉得,猪妖也很痛苦吧。其实不然,因为痛苦是简单的,没有太多的感情的纠葛。猪妖的感情很深,是一份失去了起点和终点的执著。至于孙悟空,为什么是牵挂呢?了无牵挂,是什么都抛开了,这个词用在孙悟空身上,是不是太轻了呢,又或者说完全不知道重点所在?

其实了无牵挂的正确读法是在了字后停顿,要“了”的,是“无牵挂”!

什么是无牵挂?就是不爱、无爱。孙悟空就是这样,一无所爱。三妖之中,鱼妖的痛苦,猪妖的执著,说穿了都有爱在其中,他们都是人化为妖。唯有孙悟空不是,他天生就是妖,不是什么人化的,也不是有什么感情挫折的经历。他的问题在于,无爱。

无爱,便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生命的一切,只成了游戏和争斗。影片甚至没有交代孙悟空为什么会被如来镇压在五指山下。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是妖物吗?当然不会。而孙悟空口中的所谓悔改,似乎透露出佛祖镇压他的目的,是想让他悔改,那么究竟是悔改什么呢?

从鱼妖开始,便知道所谓的三妖其实也是玄奘所面对的问题。鱼妖的痛苦,玄奘也身受;猪妖的深爱,玄奘也遭遇了,只是玄奘的选择不同。那么到了孙悟空,玄奘的问题是什么?正是他拒绝了段小姐。

这一份拒绝,一直到收服了猪妖,等于是放下了对爱的执著。理解到这一步,才能明白玄奘为何如此坚定的拒绝段小姐,甚至不惜要砸断自己的手指,也要断绝和段小姐之间的联系。

无定飞环,无定的不是爱,而是缘分的相遇。玄奘要断的,就是这一点缘起。当之前儿歌三百首被撕碎,这意味着什么?玄奘对段小姐的拒绝,是因为不爱吗?不,是因为他以为自己要追求的大爱,所以才隔绝自己。换言之,他因此不再牵挂段小姐,找了一个理由,否认了这一份爱。随着这一点否认,那代表本然之善的儿歌三百首也被撕碎了。

收服猪妖之后,则是玄奘放下了爱的念头,清空了自己的心。所以才会如此的决绝,自认念头清明,明确自己所求在佛,那么自然要断绝干扰。

于是,玄奘离开了善,也离开了佛。玄奘才会释放出孙悟空,因为他自己成了一个孙悟空。

什么是妖王孙悟空?一颗隔绝了爱恨的心,一颗进入了一无所有的心。无计可施,所以无法可破,因为一无所有。

当世人遭遇爱恨,因为含冤而放弃了爱,所以痛苦,这是鱼妖。当世人的爱被背叛,因为困惑而念念不解为什么他人不爱我,所以执著,这是猪妖。当世人放弃去爱,无视一切,为佛所禁锢,这是孙悟空,是妖王。

孙悟空是一个无爱的妖王。无爱,所以毁灭一切,即便连自己都会毁灭。

没有爱的心,岂不是首先就毁掉自己吗?所以孙悟空第一步就要杀玄奘。玄奘岂能不反抗,所以三大驱魔人出现。这时候明白,原来这些驱魔人都是玄奘,是玄奘成就的本领,只是一一不敌这天生的妖王。

佛为什么禁锢孙悟空,因为佛,要爱!佛,禁止无爱之人。古语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当三驱魔人身亡,危难之时,段小姐再度出现。玄奘最终对自身的爱在毁灭之际爆发,却最终被孙悟空打散,化为灰烬。这一刻的玄奘,眼见心爱之人即将死去,才真正面对自己,亲口承认了这一份的爱。

成佛,什么是成佛?

原来,是不要以自以为是的妄念遮蔽自己。

成佛,是为了众生吗?

你自己就是众生,既然爱众生,便不应该有分别而绕过自己。这是着相,是自己的心在模拟一种佛的境界,是自己在定义佛。

玄奘为什么会有大爱和小爱的区别?

因为他将自己分别在了众生之外。什么是将自己分别在众生之外,就是自命为佛。当一个人以佛的境界和标准来要求自己,其所言所行,就是自命为佛。自命为佛当然不是成佛,是入魔。

领悟如此,被撕碎的儿歌三百首才会被拼成大日如来真经。大日如来,是佛的三身之一,是法身佛。所谓大日,指的是如太阳一般,光明遍照。既然是遍照,便不会遗漏自己,不会特意绕开自己。

儿歌三百首是善,是爱却是玄奘自以为是的爱,是对人好,是自以为是的好。撕碎了自以为是的善,重新显露的才是真的善。如果细心的话,可以看见拼成的大日如来真经旁边,还有四个字,依稀是“情见汝爱”,正因有情,方见有爱。无情者,无爱。

为什么是大日如来真经,而不是其他的佛经?因为大日如来代表的是法身,法身无相!摧毁诸外相之后,便见法身。这也是为什么情节将段小姐设计为被打碎成尘埃灰烬。我相泯灭之后,自然呈现实相。

爱一个人要一万年吗?要知道爱只在此刻,因为有了此刻,才会有一万年。当我们谈论爱要一万年的时候,其实谈论的不是爱,而是满足,是心的虚荣。真正的爱,只在此刻。

大日如来真经之下,大山竖起为佛。这不是佛,是佛像,所以会被孙悟空一拳击碎,然后有虚空生像,仍不是佛,是性空缘起之力,所以才能镇压孙悟空这一片无爱的顽空。

《西游记》原文之中,五指山又名五行山。第七回标题为,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意思是,八卦能逃,五行不离。若离了五行,岂还是大圣?君不见,大圣离开五行山之后,又与唐僧、八戒、沙僧以及龙马合到一块了吗!

~

五指山下的痴念——《西游·降魔篇》解读(三)
答:降魔篇里的孙悟空是被佛祖镇压且依旧妖性不改的妖王,如同玄奘师父所言,他凶狠狡诈、阴险毒辣,是极难对付的。猪妖已经那么厉害了,能降服猪妖的自然不在话下。这一点,从剧情桥段的设计也看得出来。孙悟空用了欺瞒示弱、假意真情等种种手段,终于骗得玄奘折掉了封印的莲花。 孙悟空是三妖中的最后一妖,也是最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