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七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别人常说的七七四十九天烧灵是怎么回事,从哪一天算起呢?

作者&投稿:霍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家人去世后按习俗要烧七,这项丧葬礼俗自古就有。丧葬习俗沿袭至今,各地不一。但根源都是来自于璀璨华夏文明。烧七习俗便是历史缩影。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记载外戚胡国珍去世后,北魏孝明帝在七七日中为他设千僧斋,并度七人出家为僧。由此可见七七礼俗从佛法的轮回观念而来。


                                   

做七,也叫“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是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是指在人死后(或出殡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成都地区治丧习俗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在烧七习俗上有以下注意事项——

1、烧七时间:烧七计时从去世当天起算,第七天为头七,依次类推,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尾七)。(具体时间为18点-20点的时间段)

2、烧七日不烧全,也就是七个七日祭,不可都进行祭祀。虽然逝者为大,但毕竟已经死去,给后人留福积福更大一分,故一旦祭祀全,即为福尽。由此七个七日祭中以头七、三七、五七和七七最宜祭祀。

3、在什么情况下七个七日可祭祀全?必须是儿女双全,儿孙满堂,且必须是四世同堂时,老夫妻俩,最后一位去世的时候,后人们才可以七个七日祭祀齐全,属大喜丧。

4、撞七是指烧七忌日这天农历逢七,则称为“撞七”。撞七则丢掉这个忌日不烧七,若头七、七七这两个日子即使撞七也要烧七。



七月半烧纸需要根据自己情况。古代是在5-7点,即卯时。当然,现在通常不会那么早,也不会太晚去烧纸但是,多数在下午三点前就完成了烧纸活动。



头七有什么风俗讲究 头七从哪天开始算起~

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
民间有“守七”的习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属每隔7日要设祭1次,直到49天,第七个七日,俗称“断七”为止。其中以“头七”和“六七”(或“五七”)最为隆重。“头七”晚上祭祀死者,至亲好友厮守通宵,午夜吃“头七馄饨”,派人到他人地里“偷菜”,目的是要被偷之家咒骂,据说骂得越凶,财发得越快。

扩展资料:
头七祭品:作七拜菜时先准备一份三牲拜土地公,如猪肉、公鸡、鱼、酒。拜死者时有五味碗或十二道碗,如米饭、米粉、春乾(象徵有馀)、韭菜(天长地久)、豆乾(做大官)、芹菜(勤劳)、鱼丸、肉丸(中状元、当议员),肉片、菜头(好彩头)、猪肠(生男孩)、鸡翅前膀(易谋生)等。
以及其他果品、红圆、发粿(象徵子孙团圆兴旺)、面头山(又称子孙山或女儿山)。另外还要准备好金银纸:拜土地公,用福金。拜死者,用银纸。

是从去世那天开始算的。
七七,即人死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此俗汉代尚无记载,大约与佛教传入中国有关,南北朝时已多行之,后世沿而不改。佛教《瑜珈论》谓人死后,为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七日终,不得生缘,则更续七日,至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荐之俗。

扩展资料: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或犯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只烧单数,烧大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烧七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1、烧七时间:烧七计时从去世当天起算,第七天为头七,依次类推,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尾七)。(具体时间为18点-20点的时间段)2、烧七日不烧全,也就是七个七日祭,不可都进行祭祀。虽然逝者为大,但毕竟已经死去,给后人留福积福更大一分,故一旦祭祀全,即为福尽。由此七个...

七七丧俗是我国的丧俗文化,你知道它有什么说法或讲究吗?
答:七七丧俗最早在南北朝出现,在唐朝叫做“七七斋”,而明清时期,七七祭祀就已经流行。在那时,七七祭祀因家户而异,富贵人家一般会请和尚或者道士来做道场,而普通人家是在四十九天内逢七烧纸哭奠。在古代,一般丧俗被称为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

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答:烧七风俗的来源 在农村,人去世后要烧七,这是由来已久的,起码应该从南北朝时就已经非常盛行了。有的资料说从周朝时期便已经有了“做七”之说。究其来源,有的说来自于佛教的生缘说。佛教认为人生有六道流转,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果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可以更续...

丧事的做七是什么回事?
答: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

人死以后,什么时候开始烧七?
答: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1、烧七计时是从去世当天,就算第一天开始计算,这个概念大家一定要周知明确,因为错烧先人七日,会阻碍先人在阴司里过关通行。2、烧七日是不让烧全的,也就是七个七日祭...

河南人"烧七"的风俗是怎样的? "七七"后怎样祭奠?供品最后怎么办?
答: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头七有什么风俗讲究 头七从哪天开始算起
答: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民间有“守七”的习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属每隔7日要设祭1次,直到49天,第七个七日,俗称“断七”为止。其中以“头七”和“六七”(或“五七”)最...

想问下烧头七、三七、五七时间是怎么推算的?
答:“烧七”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头七”指的“去世之人在这一天将会返回家中,和家人做最后的告别!”,不过这也是一种民间封建迷信的说法;“头七”是我国民间丧葬习俗之一,所指的便是“...

头七有什么风俗讲究头七从哪天开始算起
答:头七,是传统中国丧葬习俗中的重要日子,指的是死者去世后的第七天。这一天,家属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纪念死者。从死者去世的那一天开始计算,每过七天就是一个祭日,依次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直至第七个七天,也就是末七,共计四十九天。在这四十九天中,家属会每隔七天进行一次烧纸...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过七夕
答:中国什么时候开始过七夕七夕来源于哪个朝代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影响,洋节逐渐流行中国,媒体炒作,七夕节在当代又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七夕节起源哪个朝代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七夕节的乞巧习俗,始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