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近几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 谁有历届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作者&投稿:洪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05课标《逃跑的火焰》

①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这个位于伊犁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样单调,那样沉静。
②那天早晨我备好了马,去场部送一些文件。我给青马最后上紧了肚带,跨上马,把皮帽子放下来,拉过军大衣下摆盖住膝部,就放马朝雪原走去。在这种晴朗的天气里纵马雪原,有一种特殊的滋味。人在马背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③我策马驰上一处高地,马在雪地上喘息着,似乎不太乐意。过了一会儿,它自己渐渐地减慢了速度。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杂乱的犬吠声,我在马鞍上转过身,惊奇地看到了一幕原野冬猎的景象。
④在白皑皑的深雪里,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后面,是一伙骑马的猎人。雪太深了,狐狸跃动得非常艰难,它们每次跃起,身后都扬起一阵雪雾,然后落下去,身体又陷进雪里,有时爻露出尖尖的红脑袋……它们身后的牧犬虽然也一样在深雪里,但那些狗高大凶猛得多,在雪里冲撞过来,杀气腾腾势如疾风。
⑤三只狐狸拼命地夺路而逃,还不时地回头顾看。它们在这片茫茫的雪原上显得太弱小、太危险了,雪原那么白那么空旷,狐狸却醒目得如同一簇簇跳跃的火焰,火红耀目,无遮无碍。十几条猛犬看来是可以追上的,所以骑马围猎的人并不开枪射击。
⑥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打昏过去。正这样想着,我的马忽然站住不动了,它耸起两耳,看着前方。我正感到莫名其妙,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落在我的马前。可以看出,那狐狸刹那间惊呆了,它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埋伏着一支人马。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地望着我。
⑦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⑧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这团火焰。“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在这样对我恳告。
⑨我提着马鞭的右臂垂落了,不由自主地拨转了马头,让开一条路。
⑩它很有礼貌地看我让开,然后才低下头,迅速从我的旁边奔跑过去。
⑾我伫马立在高地上,目送这只红狐继续奔逃。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一伏,特别清晰。它那条蓬松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似一股被风曳动的火红烈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上。
⑿“快跑吧!快点,再快点!”我望着这只狐狸,突然满心都生出怜爱和担忧,仿佛它已经不是一只野兽,而是一团美丽的火焰,是雪原的精灵,太阳城的儿女。
⒀这时,暴怒狂吠的牧犬追过去了,它们拥挤着,表情极其愤怒,情绪处在高度亢奋之中,它们争先恐后,有时不惜将同伙撞倒,好像对狐狸怀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⒁它们会撕碎那只可怜的红狐狸的!它们追过去的时候,远处,那团逃跑的火焰还在一窜一窜地跳动着。
⒂我呆呆地坐在马鞍上,满心里只装着两个字:快点,快点!……
⒃许多年以后,我在拉卜楞寺外的小街上买了一张完整的、火红的狐狸皮。我不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花几百元钱买这张狐皮,但是我买了。
⒄这张狐皮和我在则克台冬天遇到的那团逃跑的红火焰,颜色非常相近。我不知道那只狐狸最后的命运,但我相信它是死了。
⒅一团火焰不管跑到哪里,都会有人要把它熄灭。。它最后的结局,也是变成这样一张完整的皮。
⒆被悬挂起来,成为装饰。
(本文写于1996年 因原文较长,有删改)
15.选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 在发生着变化。请你阅读③一⑩段,参考下面的提示填空。(每空4字)(4分)
(1)情节的发展: →狐落马前 →放狐奔逃
(2)感情的变化:非常惊奇→ →心生同情→

考点:宏观题——情节理解,在指定的段落内,把握关键词,前后串联,难度较低,这是北京现代文阅读第一题的经典考法。
(1)群犬逐狐 人狐对视(2)心中暗喜 怜爱担忧

16.选文第①段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则克台草原冬季的景象,对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是哪一项?(3分) ( ) 考点:
A.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下文的原野冬猎提供了背景。
B.渲染了气氛的单调、沉静,与下文猎狐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
C.表现了雪野的苍茫空廓、无边无际,暗示了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
D.表达了作者对则克台草原的冬天、对茫茫无际的雪原的赞美之情。

17.选文第⑦段写道:“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请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补写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情景。(50字左右)(3分)

读题目,把握关键词:根据上下文 ,(不能凭空想象) 一段话,(不能是一句话),描述当时情景,(不能脱离大环境)
示例:我看见狐狸嘴边喘出的白气,胡子上凝着的冰霜,它那双褐色的圆圆的眼睛盯着我看,眼神里充满了哀告、祈求。

18.文中对茫茫雪原上红狐奔逃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精彩。。请从第④、⑤、⑩三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进行赏析。(4分)
考点:语言赏析(动词、修辞、描写)
示例:(1)第④段:描写了猎犬追狐,红狐夺命奔逃的紧张情景。其中对狐狸每次跃起过程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狐狸在深雪里奔逃的艰难;同时,用猎狗的高大凶猛、势如疾风反衬出狐狸的弱小,让人不免为其命运担忧
(2)第⑤段:以苍茫空廓的雪原为背景,把奔逃的红狐比作跳跃的火焰,生动贴切地描绘出狐狸在雪野上起伏跳跃、艰难奔逃的情形,火红与雪白相衬,鲜明耀目,让人感受到一种凄美。
(3)第①段:作者以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为背景,把奔逃着的红狐的尾巴比作随风曳动的火红烈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红狐在茫茫雪原上跃动奔逃的绝美画面。.

19.选文讲述的故事是作者周涛1970年的一次亲身经历,他还曾就此事写过一首短诗:题目为《冬天里遇到的童话》。在这首诗中,他写道——
有一年冬天
我遇到了个童话
它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但我觉得它很美丽
……
阳光在雪面镀上炫目的幻想
这时,雪原上跑过来一只狐狸
……
让这火红的生命在雪原跳动吧
没有它,旷野该多么孤寂
……
从这些摘引的诗句和上面选文⑩⑩两段文字的含义看,你认为《冬天里遇到的童话》和《逃跑的火焰》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分)
(1)《冬天里遇到的童话》:
(2)《逃跑的火焰》

05大纲 《老北京的小胡同》

(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11)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12)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13)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993年10月6日
(选自《萧乾散文》,有删改)
————————————————————
①〔锔(jū)〕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等。
②〔沙雁〕做工精细的风筝。下文中的”屁股帘儿”是一种自制的简易风筝。
③〔秫秸(shú jiē)〕去掉穗的高粱秆。
15. 从第(4)段中找出与第(1)段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6. 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点?(2分)
从题目中读出指出检索对象的范围
17. 阅读第(9)(10)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2分)
18.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3分)
19. 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字数在100字以内)(6分)
15. 答案: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共2分)
16. 答案要点:(1)丰富 (2)和谐(有趣、安宁)
(共2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17. 答案:回忆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或:回忆儿时游戏之乐)
(共2分。答案不完整只给1分)
18. 答案: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共3分,“屁股帘儿”飞起的样子1分,“我”的心情2分)
19. “感触”示例一:表达了作者对胡同生活的难以割舍的深切情感。
示例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应当保留它的文化传统。
示例三:对城市建设中不适当拆除胡同的做法表示遗憾。
(共6分。写出感触最深的一点,给2分;能结合文章,给1分;有分析,给1分;语言通顺、有条理,给2分)

一位中学生眼中的“胡同”
当你走在老北京的小胡同之中,那一砖一瓦仿佛都是在想你诉说着老北京的故事,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放眼望去,老北京的小胡同中大多是平房,四合院。因此,阳光可以在胡同的每一个角落里穿梭。
在胡同中,人们的关系是和谐的。早晨,远远就可以听得见小贩的吆喝声,这倒也成了北京胡同中的一大特色了。有孩子在胡同中玩耍嬉戏,笑声从胡同的这一端传到了胡同的那一端,快乐由此弥漫开来。到了夜晚,家家炊烟袅袅,每一家都灯火通明,令人倍感温馨。屋子里传出了乒乒乓乓的搬弄锅子的声音,还有一阵一阵的聊天声,过不多久一家的事就传到了整个胡同………
老北京的小胡同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值得人们保护的,正如萧乾曾经所写的那样“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06 大纲《西皮流水》
教材链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剧大舞台

① 北京人有一好:唱京戏。
②有位小说家专门研究过这无伤大雅的业余爱好,总结出两个字,叫做“找乐”,后来以此为题写成一部颇著名的小说,把北京人唱京戏的种种心态描摹个够。
③我经历过几次这种“找乐”的场面,觉得其中很有些耐人寻味的东西,似乎在“找乐”之外,还应该多一点什么,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道不明。
④有一次是在浴池里,热气腾腾的水蒸气闷得人昏沉沉的,冷不丁地亮出一嗓子“西皮流水”,挺地道的马派②,脆、俏,吐字利落,待热气略微消散,才见到一位朋友正面对墙角,头微颔,臂略抬,一脸庄重,全副身心地进入了诸葛孔明借东风时的角色。
⑤更妙的是这位朋友唱完、换气的当口,四周竟冒出好几声“好”来。于是他又接着唱,这回是《甘露寺》的乔玄乔国老,劝孙权留神,别杀大耳刘备,尤其一段“西皮流水”有味道:“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这段“西皮流水”确实如潺潺流水,韵味丁冬,令人不能不叫一声“好”。马派的唱腔甜润流畅,做派潇洒飘逸,由于在浴池里,所以除了唱功之外,别的无法欣赏,这位票友的做派如何只能待考了。
⑥自从听过浴池清唱之后,我便常常在家里欣赏名家唱段。听谭富英的《洪羊洞》、杨宝森的《击鼓骂曹》、李少春的《野猪林》,端的是一种极惬意的享受。尤其饰林冲的李少春,嗓音宽厚纯正,把个英雄失意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⑦京剧是中国的国粹③,又是老北京的骄傲,外地人若非爱之弥深者,一般体味不到京剧的妙处。有一次我携小女儿到日坛公园赏秋,穿过修竹茂林,在一处大亭子里看到了一群“找乐”的人们。他们中间的两个老人,斜倚在栏杆上,左腿上垫块手帕,手帕上柱立把京胡,脚下踏只小方凳,分明是两位极合格的琴师。二人调好弦,头一点,胡琴就清清亮亮地响了起来,他们拉的是过门,刚一结束,人群中自动走出一位中年汉子,皮夹克,扎着抢眼的紫红领带,洋气十足,但一开口,却是言派④的《捉放曹》,讲究的是脑后音。这汉子似乎与二位老人极熟,唱上几句,还嗽嗽嗓子,然后再旁若无人地接着唱。周围观众很多,评头品足者更多,我仔细端详一下,发现俱是四五十岁的人,有的轻声随唱,有的用手打着节拍,有的闭目点头,似进入到陶醉的状态。听着京胡悠扬高亢的旋律,你不能不为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所折服,同时更为公园中的这群戏迷所倾倒。我相信只要在这大亭子里尽兴高唱了自己喜好的京剧唱段之后,准能得到一种宣泄的快乐,郁闷和忧愁也一定不复存在。
⑧北京一些时髦的酒吧里,目前流行“卡拉OK”,自告奋勇到麦克风前去唱歌者,大有人在,也正是这种业余歌手支撑了“卡拉OK”的生意,遂成为一种时尚。但与公园里、浴池内的京剧清唱家们相比,我似乎更喜爱后者,他们更接近自然、更贴近艺术。或者说,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升华之后的余韵流响,有着民俗民风民族的心理积淀。甭管怎么说吧,只要在北京居住,你就不能不喜欢上京剧,尤其是干脆利落的“西皮流水”。特别当你在秋风飒飒的公园里,踏着沙沙作响的落叶黯然神伤时,一声高亢的京胡,两句脆俏的唱腔,确有遏云裂帛的音响效果,让你心神为之一爽。
⑨不怕您笑话,我如今也常常吼上几嗓子,虽然还不敢到公园或浴池里去显摆,可自我娱乐是足够用了。您想想,林冲在雪地里踉踉跄跄走着,还唱着不屈服的抗争之歌,“雄心欲把星河挽,空怀雪刃未除奸”,咱们体验一下英雄的心态,也不失为一种人生乐趣不是?
(有删改)
①〔西皮流水〕京剧的一种声腔板式。
②〔马派〕京剧流派之一,以马连良为代表。
③〔国粹〕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④〔言派〕京剧流派之一,以言菊朋为代表。
15.从全文看,作者成为一个能“常常吼上几嗓子”的戏迷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
宏观题,
(每处限5字以内)(2分)
1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冒”字都写出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⑦段中描写了戏迷“找乐”的场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限26字以内)(3分)
概括要点:地点、人物活动、情境

18.结合文章,围绕“京剧”谈谈你的认识。(限100字以内)(6分)

主题类型,与《老北京的小胡同》相似,传统文化保护

15.答案示例:浴池听清唱 ——家中赏京戏 ——公园遇戏迷

16.答案要点:
①叫好者的脱口而出(叫好者的情不自禁);
②叫好者欣赏水平高(票友唱得地道、戏迷随处可遇、京剧艺术有群众基础)。
(共3分。共2个要点,第一个要点2分,第二个要点1分)
17.答案:公园里众戏迷或拉,或唱,或听,自得其乐。
(共3分。共3个要点,“地点”、“人物活动”、“情境”各1分)
18.“认识”示例一:京剧有着民俗民风民族的心理积淀。
示例二:喜欢上京剧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示例三:青少年了解京剧艺术确实很有必要。
(共6分。“认识”正确,给2分。结合文章,给1分。有分析,给1分。语言表达给2分:每2个错别字扣1分,每个病句扣1分)

06 课标 《望柳庄》

①不少人都是通过我的笔知道了格尔木[注]城的这个望柳庄。可是,有谁知道格尔木城起始于望柳庄,有谁知道望柳庄的第一棵柳树何时栽下,又有谁知道一位将军在飞雪的戈壁滩播种春天的故事。
②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仑莽原上弥漫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一片。春天在哪里?
③一位军人攥着一棵柳树在敲格尔木冬眠的门:醒来吧,我要给你换新衣!他挥锹铲土,一愀铲下去,沙地上就铲出了个盆状的坑坑,格尔木的第一棵树便栽在了这坑里。这个军人就是修建青藏公路的总指挥慕生忠将军。
④还是在修路队伍离开西宁途经湟源县城时,慕生忠买了一百棵杨柳树苗。 [甲]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我们要在格尔木扎根安家。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
⑤一百棵树苗,都栽在了刚刚撑起的帐篷周围。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第二年.这些小苗落地生根,绿茵茵的叶芽把戈壁滩染得翠翠的,叫人看着眼馋。将军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
⑥直到现在,第一次看到望柳庄的情景还历历在日。那天午后,我从拉萨执勤回到格尔木,车刚行驶到转盘路口就抛锚了。我无法承受迎面扑来的风沙无情的撕打,便顺势走向路,的一排平房,站在了房檐下。一抬头,门楣的方砖上“望柳庄”三个红漆大字,格外醒目。也就在这时候,我发现平房前的沙滩上横七竖八地半躺半立着一棵棵树苗。这就是将军带领大家栽的那些柳树,有的已经被沙土埋得不见真面日了。这些树站在冬风与春风之间,经受着风沙的考验,他们要告别寒冬实在不容易;要把春天迎来,路途也很艰难。在我的感觉里,他们是亭亭站立的硬汉子⑴。此时,昆仑莽原突然间变得亲切起来,我的眼前仿佛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⑦风沙还是那么大,可它绝对吹不走我心中这春天的世界。
⑧听说,当风沙停止以后,慕生忠带着同志们把那些倒地的树苗—棵—棵都扶了起来,培好土。[乙]他边收拾残局边对大家说:“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结结实实地站在沙滩上为止。”
⑨又是一个烈日暴晒的午后,我看到望柳庄前不远的戈壁滩上.一群人围着一个坟堆默默静立,空气好悼凝固了一样。埋的什么人?我心中疑惑着。
⑩弄清真相后来的事。望柳庄有三株柳树死了,慕生忠把三棵死去的柳树掂在手中,端详了几番又几番,末了,【丙】他说:“它们毕竟为咱格尔术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应该把它们埋在沙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于是就出现了这个土丘-----独特的柳树墓。这戈壁滩上死去的树,人们没有遗忘它,常有格尔木人给那土丘浇水。谁也没想到。人们有心无意浇的水,晓醒了死去的柳材。到了第二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儿。那芽儿一夭一个样.由小变大_由低变高……
⑾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潇洒更坚强了。青铁的叶子泛着刚气,粗褐的枝干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冬腊月它依然挺立。
(12)时间年年月月地消逝着。望柳庄前的柳树越来越多,树片越来越大。杨柳成林,浓密成荫……
(13)青藏公路通车到拉萨后不久,彭德怀元帅来到格尔木,就住在望柳庄。[丁]慕生忠对彭老总说,自己百年之后,就安葬在格尔木,这样能天天望见昆仑山。自己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舍弃,就是离不开格尔木.离不开昆仑山。
(14)1994年10月18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护送着他的骨灰,踏上了昆仑山的土地……
(15)随着将军的骨灰洒向高天,昆仑山忽然飞起了漫天的雪花,天地皆白!
(16)此刻,覆盖着积雪的望柳庄格外庄严、神圣……
(作者:王宗仁原文较长有删改)
[注]格尔木:现为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国家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0.选文讲述了慕生忠将军的故事,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将军带领大家护树; ;将军与树同在。
11、选文第⑤段慕生忠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请根据文意说说将军这样命名表达了他哪些心愿。(3分)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请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括号内。(2分)
A.选文明写树扎根的经过,暗写人扎根的经过,写树扎根的艰难暗示了人扎根的艰难。
B.选文第⑦段中“我心中这春天的世界”是指此时的望柳庄已经是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C.选文表现了以将军为代表的一代建设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与崇敬之情。
D.选文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突出了将军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13、选文善用修辞,用词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划线的⑴⑵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3分)
微观赏析题 注意复习时积累答题时的套用格式
14、下而的链接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慕生忠将军,请综合文中【甲】【乙】
【丙】【丁】四处对将军语言的描写和链接材料,说说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
人们这样评价慕生忠—他是青藏套路的缔造者,更是格尔木的莫基人。整个修路过程中,他和筑路工人们同吃同住,甚至还在医疗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共同用缝衣针缝合脚后跟上的裂口。青藏公路开通后,在拉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仪式,刚刚从工地上下来的将军还没来得及换上军装,穿着一件和工人们一样的旧棉袄,风尘仆仆来到会场,那一幕令许多人潸然泪下。
类型人物:将军 坚毅顽强 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时代所需要的,也是中考语文现代文所关注的。
10.示例:将军带领大家种树; 将军带领大家葬树
11.将军希望种下的杨柳能够绿树成荫,更希望人们能在格尔木真正安家立业。
l2. B
13.示例:(1]这个句子用拟人的修方法,生动地表现了柳树艰难而不屈的生长历程。一个“站”字让人仿佛着到了柳树挺立在戈壁滩上与风沙战斗的情形,而“迎”字又写出了柳树乐观坚定的信念。所以,“一个亭亭站立的硬汉子”的形象就呼之而出了。(2)这一句中的“不断腰”“不后退”等问语极富表现力,赋予了墓柳战士般的刚毅与坚强,生动地表现了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更珍情生命,更具有战斗的勇气与智慧。排比句既具体展现了死而复生的柳树与恶劣环境杭争并已深探扎根的胜利者的形象.又一气呵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极富感染力。
14.示例:通过文中四处对慕将军语言的描写和链接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将军无所畏惧,以他的坚毅顽强带领着战士们在格尔木安家立业;他率先 垂范,与筑路工人们同甘共苦,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乐观执著、无私奉献的崇高梢神。

你可以上网搜搜脑不忘,这的资料最全了!

你学校肯定会给你反复做的。我有09年的各区县习题,去年刚中考完

求历年北京的中考试题~

以下是我有的北京中考试题部分,看看你要哪些?(★无偿★,都要是不可能的,挑)

除特殊说明,一般为word版

数学:

97-99北京统考;
00西城、海淀、宣武、朝阳;
01东、西、海、朝;
02东、西、海、崇、宣、朝;
03北京统考、西城模拟、怀柔一模;(恢复统考)
04北京统考、海淀中考、东城一模、石景山模拟;
05北京统考、海淀中考、东城一、二模、西城一、二模、海淀一、二模、朝阳一模、崇文一模、丰台一、二模;
以及部分区县会考;

06年刚刚开始收集,目前只有:
06北京统考(课标A、大纲,扫描版)、东城一模、东城二模(扫描版)、西城二模、崇文一模、通州一模(扫描版)、朝阳一模(扫描版)、密云一模(扫描版)、门头沟一模(扫描版)海淀会考、海淀十校联考一模
…………………………………………
物理:

97-99北京统考;
01西、海;
02东、西、海、崇、宣、朝;
03非典,不考物理;
04北京统考、海淀中考、朝阳一模、西城二模;
05北京统考、海淀中考、东城一、二模、海淀一、二模、崇文一、二模、西城二模、宣武二模;
以及部分区县会考;

06年刚刚开始收集,目前只有:

06北京统考(课标A,扫描版)、06北京统考(大纲,word版)、海淀会考(扫描版)、顺义会考
…………………………………………

化学:

97-99北京统考;
00西、海、丰;
02东、西、海、崇、宣、朝;
03非典,不考化学;
04北京统考、海淀中考;
05北京统考、海淀中考、东城一、二模、西城一、二模、海淀一模、朝阳一模、丰台一模、崇文二模、宣武二模;
以及部分区县会考;


06暂无
…………………………………………
英语:

97-99北京统考;
00西城、海淀、石景山、丰台;
01共17区县;
02东、西、海、崇、宣、朝、密云;
03北京统考、海淀中考;
04北京统考、海淀中考;
05北京统考、海淀中考、东城一、二模、西城一、二模、海淀一、二模、、朝阳一、二模、丰台一、二模、崇文二模、宣武二模;

06暂无
……………………………………………
语文:

一年一个大变样,参考价值不大。

但是06统考(课标A,扫描版)目前有了。04、05也有一些



注意:我的06年中考试题(扫描版)一般来自http://www.tl100.com/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82

历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一览
  2010年北京中考作文
  21.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
  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贩贩贩请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2009年北京中考作文
  21.题目: 并没有结束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08年北京中考作文
  22.题目:向前,向前,向前!
  要求:
  (l)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2007年北京中考作文
  23.题目:动力来自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2006年北京中考作文
  大纲卷:
  题目:劳动________________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伴随着人们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劳动带给人们的有许多许多……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以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课标卷:
  2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英国媒体有这样一则报道:在几十米高的海浪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女孩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将有威力强大的海啸发生。她立即让父母发出警报,疏散了诲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这则报道唤起了你的哪些回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从沉着、自信、关爱、知识的力量中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将自拟的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2005年北京中考作文
  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希望……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2004年北京中考作文
  题目: 需要我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文中不能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2003年年北京中考作文
  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在平凡的学习过程中,你一定听到过或看见过许许多多值得大声叫好的人和事、景与物。那么,请说说你最想喝彩的是什么。
  当然,如果你对"喝彩"有自己的认识,也请畅所欲言,发表看法。
  要求:
  1.以"喝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思想内容积极向上;
  3.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写出区(县)、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求近几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
答:(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

近十年北京语文中考作文题目
答:2006年北京题目---劳动 2007年北京题目---家庭需要我(大纲卷) // 动力来自于---(课标卷)2008年北京题目---向前!向前!向前!

求近五年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答: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贩贩贩请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1000之间。(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2009年北京中考作文 21.题目: 并没有结束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并...

2014年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
答: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北京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质”询问之意,而不是“质问”。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北京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的文言文部分。

200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题和2007年鄂州市中考语文题的文言文原题及答案...
答: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课标卷)语文试卷 1、本试卷共13页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密封线内认真填写区(县)名称、毕业学校、姓名、报名号、准考证号。3.第I卷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第Ⅱ卷为作文。4.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本试卷上按要求作答...

2010北京语文中考题是?
答: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巢穴(xué)记载(zài)斤斤计较(jiǎo)B.解剖(pāo)暂时(zhàn)茅塞顿开(sè)C.脑髓(suǐ)...

2011年北京燕山区初四中考语文试题,作文题目
答:2011年北京燕山区初四中考语文试题,作文题目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陈亚大 2011-11-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1年命题趋势
答:——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北京市2010年中考的大幕刚刚落下,和往年一年,今年的北京市语文试卷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出题,很多考生考完语文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本次中考语文试题很简单,殊不知,越是简单的题往往越不容易得分。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共六道大题,21道小题,和2009年中考语文...

北京中考作文题发布,是什么题目?
答:北京商报记者从市教委处了解到,今年的北京语文作文题目为二选一,袁隆平被选入进作文题目。具体来看,作文考试原题为: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1)"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做一粒___...

如何评价2023年北京中考知乎
答:如何评价2023年北京中考 首先是语文。语文我个人观感是挺简单的,除了名著阅读题今年突然限定了名著范围,还都是我不熟的书,当时为了现编卡了一会。阅读题挺常规的,第二篇现代文我记得好像有新题型但完全不算加难度,非连总结题都给我简单懵了。今年作文题算正常吧。我写的是想象文,最后语文96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