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南斯拉夫之战的战争过程

作者&投稿:衷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纳粹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的第7航空军首先参与巴尔干半岛的战事,希特勒因为南斯拉夫的背叛而大怒,他命执行惩罚计划(Strafgericht)。
4月6日早上7时正,德国空军进行对南斯拉夫的攻击,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进行饱和轰炸,300架飞机从奥地利及罗马尼亚的机场起飞,共中四分之一是Ju87俯冲轰炸机在战斗机护航下进行攻击,俯冲轰炸机孤立了南斯拉夫的防空力量,而中型轰炸机主要包括道尼尔-17轰炸机及德国JU-88轰炸机则轰炸市区,第一轮的3波轰炸每次中间有15分钟间断,而最后一波则有20分钟,因此,整座城市在接近个半小时时间内便被炸毁,德军集中轰炸市中心的政府建筑物。中型轰炸机战斗群在整天继续轰炸,而俯冲轰炸机则转而轰炸机场。
在轰炸期间,超过17,000名平民被炸死,轰炸破坏了南斯拉夫高层与军队之间的通讯系统,虽然一部分高级将领能避开第1轮轰炸,但对军队之间的配合及控制已经不能做到。
摧毁了敌人的神经中枢后,德国空军转而攻击其他目标如敌人机场、通讯系统及军队集中地,和对陆军之行动作出空中支援。南斯拉夫空军及不足够的防空炮火很快就被消灭,这容许德军的轰炸机在战场上空横行。
当德军开始入侵南斯拉夫时,南斯拉夫皇家空军拥有64架德国制的DO-17轰炸机(其中的30架在德国生产,其他则全部由南斯拉夫自己制造),它们是南斯拉夫在1940年秋季时购入,这个唯一的轰炸力量是属于第3轰炸航空团,包括2个轰炸大队;第63轰炸大队驻扎在斯科普里附近的彼得罗瓦茨机场和第64轰炸大队驻扎在普里士提纳附近的米莱舍沃。
战斗中,在克拉列沃的飞机厂又赶制了三架此型轰炸机,其中两架在1940年4月10日交到了空军手中,还有一架也在4月12日完成了交付。
德国空军在最初的轰炸中炸毁了26架此型飞机,南斯拉夫空军的飞机共有4架在空中被击落及有45架被击毁在地上。
在4月14、15日这两天,幸存的七架Do-17轰炸机飞到了尼卡斯克机场,将南斯拉夫国王彼得二世和政府官员,全部撤往希腊,国家的黄金储备亦由这7架飞机运往希腊。这次任务后,五架飞机毁于意大利空军对希腊波罗蜜机场的空袭,另两架则撤往埃及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序列。4月15日下午4时,第4航空队司令亚历山大·勒尔航空兵上将收到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的命令停止轰炸及将大部分轰炸力量调往支援在希腊的军事行动 3支不同的入侵部队从不同方向向贝尔格莱德进击,它们进军路线如下:
第1装甲集团 (第12军团)
4月8日早上,德军第1装甲集团从索菲亚西北出发,在皮罗特附近突破防线,其中德军第14装甲军由德军第11装甲师为前导,跟着德军第5装甲师、德军第294步兵师及德军第4山地师向西北面的尼什开进,虽然天气恶劣、众多道路障碍物及南斯拉夫第5军团的抵抗,第11装甲师在强大炮火及空军支援下,在战事开始的第1天,已经突破了敌人防线,南斯拉夫军方司令对德军这个行动的成功大感震惊及命令在摩拉维亚一带的军队撤退,但撤退行动不能在4月9日之前准时实行,德军的坦克开入尼什及立即开向贝尔格莱德,在尼什西北面,对德军非常有利,因为装甲部队能沿摩拉维亚河谷向南斯拉夫首都前进。
在帕拉钦以南及克拉古耶瓦茨西南的南斯拉夫第5军团阻止德军进攻,但很快就被击溃,超过5,000人被俘。
同时,第5装甲师在皮罗特附近因恶劣的路面而暂时受阻,当此装甲师再次发起进攻时,它被命令向南越过尼什及在莱斯科瓦茨附近切断敌人,当在尼什前线的敌人崩溃时,它被转入德国第12军团的建制下及加入第50装甲军参加希腊战役。
4月10日,第54装甲军通过摩拉尔河河谷以追击向首都撤退的敌军,第2天德军进攻予头突然指向撤退中的南斯拉夫第6军团之南翼,4月12日晚上,第1装甲集团的坦克到达贝尔格莱德东南不到40英哩的地方,2个南斯拉夫军团由于误会而没有尝试切断由边境至此地长达125英哩的德军补给线。
第51装甲军 (独立部队)
当第54装甲军从东南开进时,第51装甲军通过巴纳特东南及进攻贝尔格莱德,这进攻由武装亲卫队第2摩托化师的大德意志摩托化旅为前锋,当越过芙厦斯北部,进攻部队于4月11日进入潘切沃,当前进到贝尔格莱德以北45英哩时,第51装甲军之主力于继续向敌人首都前进时才遇到较顽强之抵抗。
第56装甲军 (第2军团)
当纳粹德国空军在4月6日发起进攻时,德国第2军团开始将进攻部队部署在南斯拉夫北部边境,准备在4月10日发起进攻,为了完善进攻计划,部分单位在中间的时间沿边界发起一些有限目的的进攻,军队司令员要保持隐蔽以防止过早显露主要进攻方向,这会限制行动自由及减低行动风险。
军团司令决定占领在第56装甲军战斗区域内的一条重要桥梁,因此,早在4月1日,部队便占据了Bares附近的一条重要桥梁及在科普里夫尼察西北大约10英哩的一座铁路桥梁。
4月6日傍晚,由于抵抗微弱及局势显示南斯拉夫军在边界的防守没有协调一致,第56装甲军在穆尔河及德拉瓦河上建立桥头堡,军队对本地居民的攻击加剧了军队之间的互相不和,负责防守此地的南斯拉夫第4军团中的士兵大部分是克罗地亚人,克罗地亚士兵在德拉瓦河附近的几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发动叛乱及拒绝抵抗德国人,因为他们认为德国人是来将他们从塞尔维亚人手中解放出来,在4月10日早上当德军在Bares附近踏上德拉瓦河桥及突破桥头堡时,防守的南斯拉夫军队立即崩溃,在强大的空军支援下,德军第8装甲师及之后的德军第16摩托化步兵师带领第56装甲军向西南面在德拉瓦河及萨瓦河之间的地区推进,向贝尔格莱德进攻,4月10日晚上,虽然道路及天气情况恶劣,第8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在没有什么抵抗下到达Slating,德军加快收紧包围网,而这2个师通过奥西耶克向首都进发,而此地的道路状况更为恶劣。
因此,在杜尚·西莫维奇将军的以下广播下,困境的敌军决定孤注一掷:所有军队必须攻击遇到的及排列在面前的敌军,不需等待任何直接命令,只需要根据你们的判断、主动性及道义心。
4月11日,第8装甲师到达奥西耶克地区,同时第16摩托化步兵师已超越纳希采,数座桥梁被破坏及道路状况恶劣令2个师的前进受阻,它们希望进攻面对第54装甲军的南斯拉夫军队侧翼,及与第1装甲集团建立接触。
4月12日凌晨,第8装甲师进入米切维察,该师继续前进,攻占贝尔格莱德以南20英哩的拉扎雷瓦茨。
4月12日早日,第56装甲军接到新的命令,第8装甲师继续向东进攻以攻占在贝尔格莱德以西在萨瓦河上的桥梁,下午6时30分,装甲师主力向东南面的瓦列沃开进与第1装甲集团之左翼在贝尔格莱德东南会合,同时,第16摩托化步兵师转向南面渡过萨瓦河及进攻兹沃尔尼克,因此这2个师从它的原本目标贝尔格莱德转而参加进攻萨拉热窝的行动。
同时间,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及第2军团司令部均等候攻占贝尔格莱德的军事行动,在3支部队中,第51装甲军是最后一支报告接近首都的部队,它当时已到达贝尔格莱德以东10英哩,在贝尔格莱德以南,第11装甲师正带领第1装甲集团逼近首都。 因为3支进攻部队向贝尔格莱德方向趋于会合,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未能立即决定那一支部队首先开入贝尔格莱德,但4月12日早上,武装亲卫队第2摩托化师的弗立茨·克林根伯格上校发现德拉瓦河上的桥梁被炸毁,带领一队巡逻队乘坐一艘橡皮艇淑河,巡逻队没有遇到抵抗便进入首都,在下午5时在德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升起一面有纳粹党党徽的旗旌,2小时后,贝尔格莱德的主要官员将首都移交给克林根伯格上校。
在第2军团总部,没有任何有关第8装甲师的消息,24小时前它还报告在贝尔格莱德西郊,最后,在4月13日早上11时52分,装甲师有关人员通过收音机发报以下信息:昨晚第8装甲师开入贝尔格莱德、占领市中心及升起纳粹党旗。
不过,因为第2军团及第1装甲集团之间有较佳的通讯渠道,在第8装甲师之讯息到达前,它们收到以下消息:
冯·克莱斯特装甲集团已从南面夺取贝尔格莱德,大德意志摩托化旅已从北面进入贝尔格莱德,在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的领导下,第11装甲师在清晨6时32分进入首都。
因此,为夺取贝尔格莱德的竞赛在3支进攻部队会合下结束,之后第1装甲集团被从第12军团转入第2军团的建制下,而第56装甲军则在第1装甲集团指挥下参加战役之下一部分:追击及澈底消灭南斯拉夫军队。



问南斯拉夫战争全过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在战后,经由一支民族解放军的领导者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下成功独立。成立了这个后来称其拥有“七国国境、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两套文字、一个国家”的多样性国家。   战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和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势力国家两大集团对立而开始冷战。南斯拉夫因为铁托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属于东侧的阵营,但是和波兰、匈牙利或是罗马尼亚等东欧诸国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并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或是卫星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独自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1980年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罗马尼亚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也在巨变和动乱中被处死,南斯拉夫社会体制也因此由社会主义成为了资本主义,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国已经开此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前南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   二次大战以后,铁托领导的南共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致力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承认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自主权。应该说,铁托时代的铁腕政策和铁托本人的崇高威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维持了南斯拉夫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相对缓和。但另一方面,铁托和南共(后改名为南共联盟)在民族理论和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起初过早地认为国内民族问题已经解决,后来当矛盾逐步凸现时却又简单化地采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或高压政策来处理。对占国内人口比重最大的塞尔维亚族实行长期箝制、多方制约的政策,势必伤害其民族感情及对党和中央政府的信任,导致民族关系的紧张。南共联盟的这些政策失误,事实上多少也为日后南斯拉夫的民族分裂、国家解体埋下了伏笔。   1991年6月,文化和宗教上最接近西方国家的斯洛文尼亚经由10天的陆战达成独立(史称十日战争)、接下来马其顿宣布独立、和塞尔维亚长期不睦的克罗地亚也在激战后宣布独立。最后1992年波黑也宣布独立,但是波黑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又意图要自波黑独立而又不断引起战火。此外塞尔维亚国内的科索沃自治州也意图独立最后和塞尔维亚引发科索沃战争。   因为本身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发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但是经由北约和联合国的介入,战火最后慢慢平息。
  编辑本段南斯拉夫内战战争列表
  斯洛文尼亚战争(1991年) 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 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1995年) 科索沃战争(1999年) 马其顿纷争(2001年)
  斯洛文尼亚部分
  主条目:十日战争 (斯洛文尼亚)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南斯拉夫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维尼亚并受到强烈还击。最后经欧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撤出斯洛文尼亚的领土,斯洛文尼亚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史称十日战争或独立战争。
  克罗地亚部分
  克罗地亚的独立战争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次克罗地亚战争: 1991年6月,克罗地亚随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同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米洛舍维奇派志愿军到克罗地亚境内援助塞尔维亚族人。战斗主要集中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后来扩散至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边境地区。最后由美国外交调停结束战争。   第二次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在1991年后重组军队。在1995年再度攻打塞尔维亚。结果塞军惨败,此战役较前者血腥。
  波斯尼亚部分
  1992年3月1日的波斯尼亚公民投票结果公布。全民赞成波斯尼亚独立,塞尔维亚向波斯尼亚开战。虽然联合国有派兵补给援助波斯尼亚。但塞尔维亚仍是大胜。1995年,塞尔维亚再向伊斯兰人开火。迫使北约轰炸塞尔维亚3星期。最后塞军投降。
  科索沃部分
  “科索沃战争”或“科索沃冲突”这个名词通常是用来描述两场接续的并且有时相当类似的武装冲突。(在内战后随即发生的国际冲突)这些冲突是:1996年—1999年: 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安全武力和科索沃分裂武装“解放军”(一支追求科索沃省独立的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的战争。 1999年: 南斯拉夫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间的战争。从3月24日至6月10日,当北约攻击南斯拉夫目标时,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持续与南斯拉夫武力战斗,在这段期间,西方宣传战乱造成了科索沃人口的大灭绝,但这一说法未经联合国的认定。   南斯拉夫联盟在1991年明显分裂为支持和反对米洛舍维奇两派,联邦的分崩离析在所难免。3月16日米洛舍维奇在电视上宣布南联盟结束。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随后分别宣布独立。   米洛舍维奇当时的政策是“全体塞尔维亚人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即在那些独立的国家中塞族人要有民族自决权。这一政策导致民族混居的地区产生冲突,被反对者批评为“大塞尔维亚主义”。他的肖像在塞尔维亚被到处悬挂,一时间成为继铁托之后受人民拥戴的英雄领袖。   在米洛舍维奇和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支持下,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塞族人通过武力手段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区,引发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和波黑战争(1992年——1995年)。战争造成塞尔维亚的经济衰退,再加上北约派出维持和平部队阻止了塞族人的部分种族屠杀,塞族人的自治目的未能达成。在战争中,关于各方对平民进行种族清洗式大屠杀的指控层出不穷。1995年在波黑发生的斯雷布雷尼察屠杀,有人怀疑是米洛什维奇控制下的塞尔维亚特种部队所为,米洛什维奇后来因此被控犯有种族屠杀罪。   1997年7月,米洛舍维奇因任期到期,无法连任塞尔维亚总统,退而求其次竞选只包括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并当选。同年科索沃自治省的分裂主义势力在外部势力支持成立下叛军“科索沃解放军”。他们袭击塞尔维亚和南联盟的保安部队,并杀害塞族官员和他们认定的与塞尔维亚合作的阿尔巴尼亚族和塞族人。塞尔维亚部队和科索沃解放军的冲突截至1998年造成数百人的死亡和上万阿族平民的流离失所。   1999年2月6日,在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在朗布依埃森林协议上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 78天的大规模空袭,没有能直接制止冲突双方的暴行,还造成了500多名平民伤亡。在北约空袭的压力下,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调停,米洛舍维奇无奈妥协,接受朗布依埃森林协议基本内容,同意从科索沃撤军,由联合国接管科索沃,允许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   至此,西方肢解南斯拉夫的意图终于得以实现,南斯拉夫从世界版图中消失,其中的启示作用将长期给人以警醒。
  编辑本段富含多样性的国家
  八个政治实体──(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伏伊伏丁那、科索沃) 七国国境──(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 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 五个民族──(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 四种语言──(斯洛文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 三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两套文字──(拉丁文、西里尔文) 一个国家   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其实在语言学上是同种语言,比方日本关东和关西的用语差异。最大的差异在于塞尔维亚语使用的是西里尔文,克罗地亚语用的是拉丁文字。部分的用语只有微妙的差异,比方像是塞尔维亚语的河流念成“reka(音近雷-卡)”,克罗地亚语中则称为“rjeka(音近:列-卡)”,但是也有像是足球在塞尔维亚语中称为“futbal”,克罗地亚语中称为“nogomet”这样完全不同的用字在。

1941年4月6日,德军机群轰炸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并从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动用大批陆军进攻南斯拉夫,4月8日攻占南斯拉夫南部重镇尼什,4月10日占领南斯拉夫北部大城萨格勒布,当天南军最高统帅希摩维奇将军承认南斯拉夫军队已被打散,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但他要求所有南军都要以自己的方式与敌人战斗到底.4月12日德军先头部队攻入南首都贝尔格莱德!

问南斯拉夫战争全过程
答: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组建了 5个无产者师,挫败了敌伪联合发动的3次攻势。解放区已占全国面积的2/5,人民武装力量增加到15万人。1943年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发生重大转折。在3月和5月进行的奈雷特瓦战役和苏捷斯卡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经过浴血奋战,突破敌人包围,转移到新的解放区。在11月底召开南斯...

南斯拉夫战争因何而起以及战争过程
答:南斯拉夫战争的过程1991年,斯洛文尼亚第一个宣布独立,在原南斯拉夫的强烈反对下,斯洛文尼亚遭受了惨烈打击。最后经过欧洲共同体的干涉下,斯洛文尼亚正式独立,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主权国家。1991年,克罗地亚看到斯洛文尼亚独立成功,他也不甘落后,跟随脚步也发起了独立战争。因克罗地亚内塞阿两族一直...

问南斯拉夫战争全过程
答:在米洛舍维奇和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支持下,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塞族人通过武力手段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区,引发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和波黑战争(1992年——1995年)。战争造成塞尔维亚的经济衰退,再加上北约派出维持和平部队阻止了塞族人的部分种族屠杀,塞族人的自治目的未能达成。在战争中,关于各方对平民进行种族清洗式大...

南斯拉夫被谁灭了
答:入侵南斯拉夫之战 1941年杜尚·西莫维奇等指挥的战役,南斯拉夫战役(德方称其为“25号作战”,德语:Unternehmen25),在南斯拉夫则被称作“四月战争”(塞尔维亚语:Aprilskirat))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等轴心国于1941年4月6日入侵南斯拉夫的行动,最终南斯拉夫军队于4月17日投降,轴心...

1941年南斯拉夫相传有120万军队,为何11天就被轴心国击败?
答:德国入侵南斯拉夫之战发生于1941年4月,在南斯拉夫之战爆发前,德国胁迫南斯拉夫加入轴心国联盟,南斯拉夫境内的塞尔维亚人对此十分反感。1941年3月27日,南斯拉夫军官发动政变,夺取了南斯拉夫的控制权,并且开始动员全国的军事力量,准备防备德国的入侵。希特勒对南斯拉夫的政变十分恼怒,他推迟了入侵苏联的时间,...

南斯拉夫游击战的战斗过程
答:德军以秘密方式集结,就连他们的盟友意大利人也是在战役即将开始的时候才得到通知。这对南斯拉夫人民军最高统帅部来说同样也是一个意外,铁托在指挥部队四处出击的空暇时间忙于准备接见一个从北非来的一个英国军事使团,为了消除莫斯科的疑惑和真诚希望能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援,他还通过电报与苏联商谈苏联军事代表...

南斯拉夫内战是怎样爆发的
答:前南斯拉夫常常被人们以「一个国家、二种文字、三种语言、四种宗教、五个民族、六个共和国、七个邻国、八个政治区」来形容。经过数百年矛盾积累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前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积怨激化,内战爆发几乎难以避免。这时只需要一个火星,「巴尔干火药桶」就会爆炸。谁擦出了这个火星?克罗地...

二战和南站斯拉夫解放战争史
答:希特勒于4月攻占南斯拉夫,随后占领希腊。1941年3月,意大利在北非被英军击败,希特勒派遣北非军团前去援助,对英国展开反攻,进攻持续到1942年10月,在阿拉曼被英军抵挡住。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集中400万人员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进攻部队共分为3个集团军群,从挪威北部到罗马尼亚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战争过程
答:4月15 日,南共中央散发《告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书》,号召为祖国的独立而战。1941年6月苏德战争的爆发推动了南斯拉夫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7日,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波斯尼亚、斯洛文尼亚、黑塞哥维纳等地相继爆发武装起义。在南共领导下,南斯拉夫成立了人民解放统一战线,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抵抗运动。...

二战时期的南斯拉夫的资料
答:由六个共和国以及伏依伏提那自治省、科索沃自治区组成“南斯拉夫人民联邦共和国(Federativna Narodna Republika Jugoslavija, FNRJ)”,1963年的宪法,再将之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 SFRJ)”。南斯拉夫版图几乎没有变动,但是不再是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