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舍镇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宗政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45年为张舍区。
1952年,张舍区和城子区合并为平西县第九区。
1953年8月称为蓼兰县第十八区。1956年改称平度县张舍区。
1958年1月,撤销张舍区,分为张舍乡、官庄乡。
1958年9月,张舍乡和官庄乡合并为张舍人民公社。
1976年2月,张舍公社西部19个生产大队划出,成立官庄公社。
1995年1月,官庄镇和张舍乡合并,为张舍镇。
2012年12月12日,撤销田庄镇、张舍镇,以原田庄镇、张舍镇行政区域设立新的田庄镇,镇政府驻原田庄镇政府驻地。从此张舍镇在平度历史上消失。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台州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地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秦汉 三国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以其地河流弯曲回旋入海而得名。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
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境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两晋 南朝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南朝辖县如故。
隋唐 五代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台州仅辖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南部再置永宁县,分始丰县置乐安县。永昌元年(689)复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山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鄮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隶浙江东道。此后反复改隶浙江东、西两道。肃宗上元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吴越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 元 明 清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辖县如故。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郡、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政府。3年,省下设道,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21年月,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制,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县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24年月,省政府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称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49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月日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7县。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有椒江而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10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4年,撤区建市,并搬市政府至椒江,台州地区现辖路桥、椒江、黄岩3区,临海、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6个市。

一个是政治问题,一个是历史遗留

平洛镇历史沿革
答:1983年,社制改为乡,随后于1985年再次升级为镇,至今保持着这一身份。目前,平洛镇的行政区域包括平洛居委会,以及平洛、剪子坪、瓦舍、黄龙山、田家山、张家坪、中寨、贯沟、宋家坝、梁山、刘河、团庄、药铺沟、龙坝、南山等15个村委会,涵盖了88个自然村落,展现了其丰富的地理分布和深厚的历史...

秧坝镇的历史沿革
答:秧坝清代属册亨州同百弼甲者景亭,本州半甲打韦亭、打舍亭。民国2年(1913年)属册亨县一区、五区;民国24年(1935年)属册亨县一区、六区;民国31年(1942年)设秧坝乡,乡公所驻秧坝,辖8保。1951年5月16日,设册亨县二区,区公所驻秧坝,辖秧坝、乃言、弼佑、板坝、丁里5乡;1953年设...

台南镇的历史沿革
答:台时公路过境,串场河、梁垛河纵横交错。辖鹤*6、鹤西、鹤北、丁堡、大凡、牌沟、孔堡、郁家、翻身、张倪、徐港、仲韩、高窑、单南、双丰、灯塔、临塔、泰山、郁杨、杜舍、河口、董贤、东岔、缪杭、闸南、新桥、曹殷、王亮、兴圩29个村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镇村办工业有建材、机械、化工...

双流历史
答:双流历史上的大事件 双流县始建于公元前316年,时称广都,与古蜀国的成都、新都并称“三都”。 至隋朝,为避讳炀帝杨广改称双流,迄今2300余年历史。所以新都的大事也就属于双流大事吧。 姑且这么认为。 。制度沿革也算大事了吧公元前376年,开明王朝传位到十二世,秦国惠文王灭了开明蜀国。 秦灭蜀后30年,实行郡县...

南洋镇的历史沿革
答:南洋镇占地面积1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4万人。镇内交通便利,公路横贯东西,河港纵横交错。下辖新民、新洋、光荣、南映、民航、水秀、新坍、南林、北林、跃进、巨墩、界河、江西、东尖、蔡尖、兴和、合心、东滩、东灶、团洼、新生、北滩、民联、绍林、淮三洼、北舍、新联、新乡、唯芹、镇凯银...

洪阳镇的历史沿革
答:,“割居地立衙宇”,囿于经费,知县刘钝放弃了营建戎水都贵屿的临时县治,于厚屿营建城垣,因地处洪山之南,故又称“洪阳城”。 1949年10月,洪阳解放后,曾先后设为洪阳市、洪阳区、普宁县第一区、洪阳乡、洪阳人民公社。1983年底,设立洪阳区。1986年12月,设洪阳镇,归普宁县人民政府管辖。

杜桥镇的历史沿革
答:杜桥历史悠久,镇北郊山麓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宋代筑塘围垦,围海造田,沧海桑田,广袤土地已成滨海沃野,富庶粮仓。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置杜渎盐场,涂下桥均属杜渎场地;北宋未桑园郑氏从临海迁居海乡涂下。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潘氏从黄岩大澧迁居潘家,王氏从温州...

射阳湖镇的历史沿革
答:1949年属射阳区,1958年为射阳湖乡、天平乡、水泗乡,同年改射阳湖公社、天平公社、水泗公社,1983年改射阳湖乡、天平乡、水泗乡。1985年射阳湖撤乡建镇,1991年天平撤乡建镇。 1996年,射阳湖镇位于宝应县东北部,距县城32千米,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辖桥东、桥南、新陈、竹墩、油坊、...

习水土城镇的历史沿革
答: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以土城战斗、一渡赤水河为重点,真实再现历史,突出表现毛泽东等军事指挥家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显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土城(青杠坡)战斗遗址(红军烈士陵园)——青杠坡位于土城镇东北面,离镇区约3公里,“四渡赤水第一战”在此打响。朱德等亲上前线,指挥红军背...

赤溪建置沿革
答:赤溪镇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唐朝之前,当时这片土地是闽夷与畲、汉等多个民族的混居区域,尚未建立正式的行政建制。到了五代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宁德地区从集市升级为县,设立了三乡十里,赤溪被划入安乐里(或雁乐里),由里正这一行政长官管理。宋代时期,里下设都,赤溪分为十、十一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