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和无常的问题

作者&投稿:彩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因为你还在随著果相上转,没有从因上著手。

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如何才能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在四圣谛中,就是断集、修道的功夫,最后才能证灭。

其次,挂掉就挂了,但是挂了不是没了。佛法反对断灭见,不是说这死了以后就什麼都没了,在今生的修行,便是种下了未来解脱的因,将来一定会成熟,这是因缘的必然性,不可能有因而无果,没有这种事情。若有因而无果是与因果道理相违的。

再者,可能你会担心死后会如何?佛陀住世的时候,世尊的堂弟摩诃男也有同样的忧虑,前来请佛开示,佛便对他解释了一番,见以下经文(别译杂阿含155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林。

尔时释摩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此迦毘罗人民炽盛。安隐丰乐。我常在中。每自思惟。若有狂象奔车逸马狂走之人。来触於我。我於尔时。或当忘失念佛之心。或复忘失念法僧心。复自念言。若当忘失三宝心者。命终之时。当生何处?入何趣中?受何果报?

佛告之曰:汝当尔时。勿生怖畏。命终之后。生於善处。不堕恶趣。不受恶报。譬如大树初生长时。恒常东靡。若有斫伐。当向何方。然后坠落。当知此树必东向倒。汝亦如是长夜修善。若堕恶趣。受恶报者。无有是处。

时释摩男。闻佛所说。顶礼佛足。还其所止。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你这世学佛可以为你的下世积攒功德啊,然后在下世苦修涅盘。佛教更多的注重在后世,虽然也有当世因当世果地说法

苦、无常、无我为佛所说的三法印。因执着于我,因此有苦,一切苦因(集)悉皆无常。苦因当灭,灭苦因的就是八正道。这就是佛所说的四圣谛。明了四圣谛就不会执着于我,知苦、灭苦,向常、乐、我、净的境界迈进。

楼主您好!
首先赞叹您初学佛就有这样的正知见:脱轮回。
很多学佛很久的人,往往是将佛法世俗化:以为是一种“宗教信仰”“哲学”“生活态度”,更下者甚至坠入求“身体健康”“消灾免难”“升官发财”等等。
破山禅师偈:“我为生死来出家,何须算尽海中沙?无常煞鬼猝然至,锦绣文章乱似麻。”
普贤菩萨告诫:“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赞叹过河,也要说明:解脱生死之法,属于“二乘菩提”;严格来说是“阿罗汉法”(修到极致,得阿罗汉果)犹如种子烧焦,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佛斥之为“焦芽败种”。更有“大乘菩提”,才是真正的成佛之法:“佛法”。
如上“三乘佛法”都能解脱生死,即是所谓“得度”。都是释迦牟尼佛教化此世界众生的内容。都是“不共外道”之法。除此之外的“人天善法”,外道也一样能修证:五戒十善,四禅八定等世俗法。能得福报,能生天界。但是永远不能解脱生死。还是凡夫,还是此岸,还未得度(人天善法,因能积累福德资粮故,三乘佛法的行者一样需要修)。

现在回复楼主提问:
无常,是“世俗谛”:世间的道理,不能超过这个真谛。三界六道中,山河大地器世间成住坏空;一切众生的色身、觉知心生灭变易。五蕴十八界一切法,无一不是无常坏灭。因此,三界六道中找不到一个真实不坏的我。二乘人因此现观而能断除我见,由此进修则能得二乘菩提。
但是,一切法之外,还有一法。不为“一切法”所涵盖。反而是出生一切法的根源:世界由他出生,一切有情的色身、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由他出生。他自己却无需以任何一法为缘为依止。是“本来自在”。
这个法,就是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心,又名心、如、佛、如来、法身、实际、涅盘、唯我、唯心、唯识、非心心、无念心、无住心、无垢识、如来藏、持身识、一切法、诸法实相、本来面目、涅盘本际、阿赖耶识。。。。。等等几十种名称。他是轮回三世的主体,是佛法“第一义谛”。
大乘见道,触证此心,就能了知法界实相,真实发起般若智慧,成为大乘实义菩萨。同时得到解脱功德。

若欲修行如来乘(大乘、菩萨乘),必先发“无上菩提心”: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大无上誓愿成”。省庵大师有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
因此,学佛是尽未来的事业,绝非区区一生一世能够一蹴而就(乃至破初参也必须福德资粮具足,非是一世一生能为,除非善根深厚的“利根人”)。诸佛以三大阿僧祗就的精进勤修而圆成佛道。“见性成佛”“一悟极至佛地”都是方便说。
当然,若得小乘初果或是大乘开悟明心,都不会再坠入三恶道。在此基础上,因乘无上菩提心之大愿,定能生生世世闻佛修法。
若不得初果或未能开悟明心。以凡夫身在世间学佛,难免进退无定。实在担心的话,可以乘阿弥陀佛大愿:念佛往生西方,在根本没有三恶道的世界修学佛法(只是进展缓慢)。若是大心人,具有不畏生死的菩萨种性。就要发愿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学佛度生。这种“心得决定”,也要有所恃:对佛法深信,对此生所遇善知识深信,并且发起菩萨种性。

愿楼主早证无上菩提!
敬请参与:http://tieba.baidu.com/club/6261652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既然今生已种法种,即便转瞬即逝,来世再修何妨?
再有就是你对佛法的信心有多大了。
《阿弥陀经》里佛说了: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你要真担心无常现前,你就抓紧修啊,总不会连7天命都没有吧?
想解脱还怕苦怕累,可不就生烦恼了。

无常裏面是否包含因果问题?.请学佛的同修!一起探讨!听听你们的看法!~

  这位同修你好,如果你了解《百法明门论》,问题便迎刃而解。
  其中,有为法之心不相应行法中
  第14,无常——14.无常:暂有后无,即死也。在此无常之意为灭。即原本有,后来没有了,就是灭。比如:现在有我在此,死后就说这个人没有了。但是我可能去做牛,做马,并不是没有。因为看不到我的样子,看到牛马的样子,不知道牛马是我轮转投生的,你就说我死掉了。同样地,如果有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冰,把一块冰放在杯里,一小时后,冰溶解成水,那他就以为冰不见了。知道冰会溶解成为水的人,就不会有如此看法。同样地,如果你知道人死后,会投生到他处,就不会说他没有了。在佛法中,无常并非从实有变成没有,是因为我们执著一段时间的外相,即生起有的观念;那个外相不能保持的时候,就认为它没有。比如:我们盛一桶石头,然后一块一块把它丢掉,那桶石头没有了。就是因为那个桶,我们就认为有和没有。实际上,只是各种因缘和聚合离散,并没有实在的一桶石头。
  世间万物,生灭相续,大至世界,小至微尘,都时时刻刻的在变化中,生生灭灭。人生的真相也是如此,无始无终而又流行不息,永久相续不断,生了又灭,灭了再生,那万物实无自性、个体,一切都是因缘的和合而生的,因此也必随着因缘之离散而消灭。就以人的身躯作为例子吧!佛说人体是由四大,即地、水、火和风的和合而构成的假相。这四大五蕴亦终归空。因此我们这五蕴四大和合的身躯是属于一个“虚有的我”或“假我”,暂时假名为我,哪里有个永久不杇的个体之我呢?
  以上生、住、老、无常四种,乃有为法之四相:于身(众生)曰生、老、病、死;于物(如娑婆世界)曰成、住、坏、空;于心(法)曰生、住、异、灭。根据佛法说,一切法的生、住、异、灭,皆是我们假名安立,并非实有。比如:我们进食,食物进入胃消化,就慢慢进入肠中;营养被吸收后,再进入直肠;过后,食物就变成粪便排泄出来。这样的一个过程,并没有粪便生出来,只是各种因缘发生变化,它形成粪便罢了。有些食物变成汗水,排泄出体外;有些变成热能,变成体力;有些变成尿等等。世间的一切事物皆是如此,没有特别的东西生出来,如果有的话,皆是暂时有,非吾人执著的实在有。如果我们执著粪便是特别的一个实体,食物是另外一个东西,那么我们就会认为粪便生了。同样地,因为你执著今生的这个人,不理他的前世,那么你就说那个人生了。实际上,众生的生死轮回,不过是各种精神和物质的变化,并没有所谓的生和死的作用。只是因为我们截取一段生死,执著一期的生命来看,说他是个众生,就看到生、老与死(灭)等等。好象雨水,忽然从天空中掉下来,下雨了,就说雨水生;雨水掉完后,雨停了,就说雨水灭。实际上没有东西在生灭,只不过是水升到天上,掉下来罢了。讲得更清楚一点,比如:一个轮子,里面有十个圆球,轮上面有一个洞,当轮子转动时,从洞里看到圆球,我们就说圆球生了;当圆球慢慢转过去,我们看不到它,就认为圆球灭了。
  其中,第17.相应:因为缘未到,所以果报不一定和我们所做的行为相应。但是我们却认为所做的业行要与果报相配合,叫做相应。即是因果相应。如善因必有乐(善)果,恶因必有苦(恶)果,因果必定相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因果相应,我们就会提出一个问题:那个人明明是好人,为什么要受苦报呢?他认为好人应该得好报,不应该受苦报,好人和恶报不相应;反之,好人得好报,恶人得苦报,那你就认为因果相应。是否是如此?那也不一定。佛法说众生所造的业,重的先受报,轻的后受报。所谓重业是受报的时间肯定,果报一定成熟。比如:你喝了一瓶泄药,待会儿包你泻肚子。这泻药的影响力很严重,你一定要先受此报;或可能你曾经害他人泻肚子。经过几世后,他会害你,刚好也使你肚子泄。这就是业报的轻重不同,势力影响不一样,所受报的时间也不一样,甚至杀人,要偿命亦复如是。如果刚巧被杀者不死,那个人的瞋心很重,他一定要报仇;反之,他的瞋心不重,就不会找你算帐。但是下世他的瞋心起,烦恼生,他就会继续寻仇。比如:你讲某人的坏话,碰巧是他新婚之曰,他不理你的坏话;但是有一天,他被老板骂了回来,你说他一二句,他会立刻回骂你。如此可见,同样一句话,果报不一样。
  恶人一做了恶因,最终免不了会受苦报。不过,那心里只想着行善的好人,也有他的烦恼,过去所种的恶因如今已缘熟,须先尝苦果,而目前所做的善因须等待将来善缘熟了才能尝到善果或好报。总之,好人与恶人都逃不了果报,因为人所造的善恶业都必须依着因果定律而招受善恶果报。作恶的人不要以为再做些善事以便把那应得之罪抵消掉,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因果是不会消灭,除非自己没有造业。如果因果的种子一旦被播种,只要一遇到适当的因缘状况,那种子就会滋长成树而开花结果,这就是所谓的果报。虽是如此,但多做好事能使恶缘逐渐减少,善缘增多,久而久之恶缘被善缘阻碍,而使到恶果不能再完全生长成熟,因此人亦从恶转善。可见多多行善只有助于增加内心的快乐与安宁。何苦一定要造作恶业呢?

  故多学习佛法,将减少我们的疑惑,消除我们的一分无明,便是增加一分我们的智慧。阿弥陀佛。

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解脱烦恼,离苦得乐。一切感受都是心作的,你以一个学佛人的身份无端迷恋上了一个男人,你动了心,被自己的私情迷惑,你已经犯戒了,还谈什么学佛?你不是在关注佛法,你在关注那个男人,如果你不能自省,那不要学佛了,不如放下一切,轰轰烈烈爱一场吧。

如果不能找到内心的光明而常常被外面的人事物迷惑,那已经跟学佛没什么关系了。佛表智慧、光明。在这件事上你已经迷惑了,失去了智慧。你自己却不觉得。




善哉善哉!

学佛和无常的问题
答: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如何才能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在四圣谛中,就是断集、修道的功夫,最后才能证灭。其次,挂掉就挂了,但是挂了不是没了。佛法反对断灭见,不是说这死了以后就什麼都没了,在今生的修行,便是种下了未来解脱的因,将来一定会成熟,这是因缘的必...

佛教的“无常”是什么含义?既然世间一切无常,怎么会有因果报应呢?两者...
答:无常不代表偶然,所以与因果的确定性并不矛盾。无常的内涵是指有为法变易、不坚固、不自主、不定、暂时、坏灭等性质。凡夫与外道认为自我恒常不变,由此生起贪嗔痴等烦恼。从增上胜的角度来说,认识无常,对我们的生活有积极的意义。遭遇逆境时,了解逆境的本性是无常,了解逆境的原因是来自烦恼与恶业...

佛教 关于因果 与无常的疑问?
答:因果,指的是因缘果报一个整体过程,在佛法中没有什么“注定”的概念,是个变化和无常的概念。实现理想和愿望不是靠什么命运,不是靠什么鬼神,因为一切缘是由我们自己的作为来产生的,所以利用缘,改变缘,成就缘,都是我们自己的行为。

为什么佛说:无常是苦!此苦是何?
答:佛说无常是苦,是站在不悟的众生的角度讲,以此唤醒痴迷的众生的。众生因为有许多妄想执著,总希望顺境永远在,逆境永不来,而这种来自愚痴贪婪嗔恚的“妄想执著”在“无常”的现象世界中都会被粉碎,所以,才有六道轮回的痛苦。而一个觉悟的人,因为他知道一切无常的事实,以空性的智慧来超越妄执所带来...

佛为什么特别强调修无常?修无常有什么功德
答:所以说佛说的一点错都没有。要知道无常也是因果定律啊。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句话叫作“不由自主”,也就是说我们都很可怜的,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决定不了。比如说有一个大富豪或名人,他有的是钱,他本来活的很好,明天都吃喝玩乐,他本来的想法是我可以活到一百岁而且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有...

佛性是有,还是无?如果是有,就会灭。所以佛性是有生灭的,不是恒存的...
答:你问这个问题其实就和问佛性是常还是无常是一样的。以下引慧律法师的开示给你看: 六祖大师言:[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 到这个地方,把笔统统放下来,看我这里,这个就是最大的问题,我先讲一个台湾大学,有一个台大晨曦佛学社的,他到美国哈佛大学来攻读博士,他...

学佛的师兄请进来
答:请教师兄们一个问题:佛说“世事无常”,又说‘凡事不离因果“那么我们怎么协调地看这个问题呢?对于一个事情同时受无常和因果影响吗?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因素呢?烦劳各位师兄为... 请教师兄们一个问题:佛说“世事无常”,又说‘凡事不离因果“那么我们怎么协调地看这个问题呢?对于一个事情同时受无常和因果影响吗...

无常裏面是否包含因果问题?.请学佛的同修!一起探讨!听听你们的看法!
答:这位同修你好,如果你了解《百法明门论》,问题便迎刃而解。其中,有为法之心不相应行法中 第14,无常——14.无常:暂有后无,即死也。在此无常之意为灭。即原本有,后来没有了,就是灭。比如:现在有我在此,死后就说这个人没有了。但是我可能去做牛,做马,并不是没有。因为看不到我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佛学中的无常的发生
答:念死无常,就是佛弟子在禅修中思维我们的寿命也是因缘所作的体性,无有常住,以生、老、病、死而变异。念死无常是所有佛教宗派通用的修心法门。念死无常一般从三个大的方面来思维自身的死与无常:一是思维自己一定会死亡;二是思维自己不定何时死亡;三是思维死时除佛法之外其它无益。思维时,对每个...

佛性是有常,还是无常?那魔性呢???
答:不管是佛性还是魔性,若是指性,本无差别,魔性就是佛性嘛,但魔性是因无明而有,无明去掉魔不在了,但性在!这里的佛性应该说成是“性”一个字比较确切,您的问题应该是“性是有常,还是无常?那魔性呢?”,之所以要说佛性,是相对于魔而说,魔性是被迷惑的佛性在起作用,所以与本性(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