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诗宋词结合生活的文章 唐诗宋词相关的作文800字

作者&投稿:淡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创论文:流行乐坛中男歌手的古韵情结
  ——唐诗宋词在近年流行歌曲中的化用
  前言:“唐诗宋词在流行歌曲中的化用”不是什么新的学术话题,已经有很多的细心人结合唐诗宋词的化用做了专业的研究了,所以再重复什么理论难免赴了陈词滥调的陷阱,想来研究今年乐坛的流行歌曲应该还不至于落后多少,于是这篇论文的范围缩小了,首先,研究主要对象是近两年流行乐坛的歌曲,其次,研究附加对象是港台和大陆的男歌手。歌手和歌曲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如同诗人和诗歌是分不开的一样。另外,提到“复古歌”,此文中的复古概念与眼下的复古装,复古妆的“复古”概念不一样。我很纳闷为什么眼下时尚元素中将欧洲宫廷的风格元素称为我们民族的“复古”艺术,且不论它对错,我提到的“复古歌”就是有古感的歌曲。

  当今乐坛出现的一批较有才华的年轻男歌手,会写的,能写的总会写上几首古典的歌曲,秀一秀自己的古典文学底蕴 ,事实恰是如此,写再美的再麻的白话词,真不如来几句古典的歌词奏效,毕竟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经典所在。与前几十年较有名声的一批随着古装剧一起窜红的歌曲——如《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相比之下,这些夹杂着新时代特点,新感情内容,新感情表达方式的新歌,又表现出了新的生命力。因为那个时代创作词的大家几乎是中年以上的对诗词古韵熟知的能手,而现代的一批新歌手往往借古典来增加感情效果,“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因此,现代的歌手大概是发现了这一“捷径”,开始泼一泼古典墨了。于是就有了“歌手要有多种创作风格才叫才子歌手”的舆论导向。但他们更加讲究词的美,即歌词的艺术效果。
  港台的流行歌曲对唐诗宋词的化用与大陆的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拿上个世纪90年代的来说,“香港的流行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渗透却明显超出大陆和台湾两个地方,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侠剧和历史剧的盛行是扯不断干系的。另一方面很注重粤语文化的渗透,歌词创作多以广东方言用词造句方式为基础,广东话本身就叫白话,其语言方式与文言有很多类似,所以很多香港词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于一身。再看台湾方面,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偏重于现代文本,更多关注风花雪月,但这也恰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一个主要素材。”因此,由于文化氛围和背景的差异,港台和大陆的歌曲定要分开研究。但,文章此处我暂不将两地作品分开,因为无论是大陆歌曲还是港台歌曲对唐诗宋词的化用,即是化用,便离不开几个基本化用方式。于是我先将一些炙手可热的作品揪出来凉凉。
  首先,有些流行歌曲是对唐诗宋词的直接化用。我定义为“化诗”。当今歌手直接引用诗句的流行歌曲并不多,老一辈的作词家会直接将整首诗歌拿来配曲,于是便产生了一系列古装剧的主题曲。但是时下,拿整首诗歌出来配曲便不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因为诗歌本身就有一定的时代性色彩和传统色彩,全盘拿诗歌作曲的行为便体现不出作词人的天赋,再好听也不过是曲子旋律好罢了。因此歌手往往选择化用一句或者几句与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呼应的诗句来增添韵味。拿花儿乐队的《鹊桥仙》来说: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只盼做鸳鸯不羡仙境/愿得一心白头不离/如春蚕到死丝方而尽/春烟柳绿不如望你/叹这天下谁人不识君/流水无情佳人有意/不与你合最难为天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我在想着谁/路边的野花不理会/只盼双双鹊桥会/
  花儿乐队是大陆较能“搞”的一个年轻乐队。说他们能搞是公认的。这首歌的词也是他们所创,确切的说,更像是一个东拼西凑的结合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于李商隐的《无题》。同来自于李商隐的还有《无题》之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另外还有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些古代情感名句被他们拿来拼拼竟也成了压韵的一曲。其实这不难,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诗句大都写的很美,很隐约,很委婉,拿来后加个字减个字就容易把意思疏通了,而这一加字一减字后诗句本身的浓浓爱意似乎也减少了,毕竟没有了原诗中的感情的承接和呼应后,诗的韵味便少了个背景环境或者说氛围,于是在这首歌里诗句剩下的只有它们的含义和些许的古典气息了。因此,这首歌的词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文采艺术感可言,到是曲配的不错。
  同样是用诗词,去年的一首耳熟能详的歌——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的高传唱度得益于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但到了周传雄的手里,“寂寞沙洲”的冷不再是苏轼的不得志,而改为缘起红尘。听来并不怪异,反到是用的满合恰。周把“寂寞沙洲冷”作为歌曲的名更是显出了此句“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次,有些流行歌曲是对唐诗宋词的间接化用,我定义为“化意”。所谓“化意”,便是歌曲本身没有太多甚至没有一句诗句,但是它的氛围和环境是在一个古典的环境下,充满古典的韵味。这么说来,化意的歌曲就很多了,最近我本人深爱的一曲便是周杰伦的新歌《青花瓷》,听这名字便知道是古典曲风了。先来看看歌词: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这首歌,其实周杰伦的歌大多是由方文山先生作词的,方文山的才华单用这首歌的词便清晰可见。他作词往往非常美,美在哪里呢?首先是运用大量的带有美的色彩的事物融入歌词。这些色彩或艳或雅,但决不会产生什么“色觉冲突”的问题。拿这首歌来说,你脑海里的色彩不外于“青色”“灰色”“铀色”“铜绿色”“墨黑色”,这些色彩在国画里其实是很和谐的,因此美感自来。其次,歌词的思维往往跳跃性很强,单看句子你可能看不明白意思,不明所以。一会说这景,一会又说到那人。“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句美就美在人和景自然的结合。另外,大量的修辞,比喻和夸张,使他的词勾勒出了一幅画,音乐的旋律本身有着让人潜意识想象的作用,因此丰富的事物充满了听者的脑海画面。很多听了这歌的人初听便能勾勒出这样的画面:“江南水乡小镇一次巷口的邂逅”,古典美人和书生的爱情故事油然而来。
  还有一部分的流行歌曲是对唐诗宋词的背景历史化用,我定义为“化史”。所谓“化史”,化的什么史?历史上能用来引用的事多了:争霸夺权尔虞我诈的事;家喻户晓民风民俗的事,数不胜数。而历史上可歌可颂的人更多了,帝王的孤,帝王的智,帝王的辛;臣子的忠,臣子的志,臣子的情,都是掘了几百年的文化宝藏了。因此,“化史”又具体地分为“化人”和“化事”两方面了。羽泉的歌里很早就有一曲叫《辛弃疾》的歌,但明显不如他们的其他作品出名。原因且不说,看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弓如霹坜惊弦/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怎见气吞万里如虎/一笑人间万事/春风不染白发/怎忘寒冬冰秋/醉里且贪欢笑/廉颇未老乐悠悠/何处望神州/不尽长江滚滚流/千古兴亡多少事/金戈铁马战不休/天下谁英雄/赢得功名在身后/蓦然回首数风流/非皇非帝非君非诸候/。
  随处可见“青玉案”“破阵子”“永遇乐”之句,其实就是一首“辛弃疾词集”,与前面的花儿乐队的凑词相比,这词凑的更好些。即是叫“辛弃疾”,便是为了体现辛弃疾的人物性格特征。大体看来这些词选的还不错,意思衔接的也还可以,豪放不羁,一如辛弃疾的性格。最后的一句“非皇非帝非君非诸候”既是苍凉的人生结局却也显得淡定豪迈。但是单纯的靠诗句来凑歌便缺少了乐趣,因为太直白,没有了音乐给人的韵味和思维空间,所以听上一遍,感觉不错,再听几变便不觉得有什么意蕴可寻了。
  再看陶喆的《望春风》:独夜无伴首灯下/清风对面吹/十七八岁未出嫁/想着少年家/果然标致面肉白/谁家人子弟/想未问候惊坏势/心内弹琵琶/谁说女人心难猜/欠个人来爱/花开当折直需摘/青春最可爱/自己卖花自己戴/爱恨多自在/只为人生不重来/何不放开怀/
  不难看出词描写的是花季姑娘纯洁羞涩的心悸。最妙的是一句“想未问候惊坏势,心内弹琵琶”,大有“郎骑竹马来,饶床弄青梅”之情,亦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之韵。而一句“花开当折直需摘”,本是出自于唐无名氏(又称杜秋娘)诗《金缕曲》“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是要劝学子发奋惜时的,现到了陶才子的歌中,明显可见,他以花时寓女子的青春,希望这些羞涩被动的少女能在感情上变地主动,大有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心理色彩。“自己卖花自己戴,爱恨多自在,只为人生不重来,何不放开怀。”便是大胆续写了这些少女的命运。
  在这一批新兴的流行乐坛的红人手中,诗词给了他们灵感,他们也赋予了诗词新的活力和内涵。比较港台歌手的作品,其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港台自上个世纪末就显现出了一批文学功底甚厚的词作家。《笑傲江湖》的主题歌《沧海一声笑》的词人黄沾、《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歌《铁血丹心》的词人邓伟雄都是红极一时的词作家。随着说唱音乐、“周式”音乐的流行面的不断拓宽,这批老一辈的词便入不了流行排行榜的顶端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到了新一辈的歌手年代,这批港台的音乐才子在流行的同时也不忘了国学的精粹。与老一辈的词作家不同,他们知道自己的文学功底自是不能与老一辈相提并论,同时流行元素的更变影响下,流行歌曲中的唐诗宋词的影子不再是那么的明显,更多的,词人注重意蕴的塑造。周杰伦的《发如雪》就创造了一个隐晦而美的意境: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缘字诀几番轮回你锁眉哭红颜唤不回/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我等待苍老了谁/红尘醉微醺的岁月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
  其次,近年港台的流行歌曲化用唐诗宋词显得更灵活,不再写的像诗,而是更口语化,飘渺化。一方面口语化让歌词本身更通俗大众化,而另一方面,歌词又不是显露地肤浅,而是增强了内容的跳跃性,就像是给欲要表达的情感设了一面薄纱,因此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而时尚。老歌《铁血丹心》: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应知爱意似流水/,看上去就是诗;而现代的歌,举个例子,林俊杰的《曹操》: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除了压韵,不再像诗了。
  另外,港台的大量流行歌曲化用唐诗宋词多用于爱情歌曲中,与老一辈的词作家不同,那一代的人大多像《我的中国心》的词人一样,热血爱国,思国念家之情浓厚,而眼下的歌手不再赤裸裸的表达对民族文学的热爱,如同他们爱情歌曲的词的风格,也多像李商隐的《无题》诗一样委婉。台湾歌手游鸿明的《倦鸟余花》就是委婉的表达了他的感情:沿路的雪花似雨/心里却感伤无语/冷天气可以穿衣/心病却难以就医/错肩时烟草低迷/再坚强都有泪滴/昨日的街道搬离/今天只留下痕迹/为何你就那么悄悄/敲醒旧梦天天/甜香枕着依恋/缠在无心的睡眠/我们好像倦鸟余花/无奈心结千千/牵动心事圈圈/圈住我的思念/还有扰人的哀怨/倦鸟就此散/余花怎不乱/余花怎不乱/。年轻的一派自有他们的歌,男歌手的青春气息光抒发爱情是不够的,在一些表达音乐志向、表达积极生活态度的歌中,他们也会借古人自寓一下。像胡彦斌的《红颜》一样,似是将自己化身为一名潇洒的侠士,期盼红颜一笑,不要江山只要美人。
  而大陆作为国学的根基所在,近年来大陆的复古歌往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较多的融入国粹——戏曲。
  高进刚出的新歌《荷花亭》就走了这条路:三月在花前月下的湖边/是谁弄情吟诗声声的琵琶间/古道庭院倒影在山水里面/落花的漂浮你的一笑醉红颜/月落乌啼已走远/赏一轮明月让你太留恋/是花太香还是让我挂牵/时间仿佛停留在这一年/(京剧)把酒当歌留下相思泪/遥望窗外纷飞雨/不去问那是与非/江南雨我的泪滴滴洒落我心扉/断桥上那一夜独自寒暄无人陪/迎岸柳花舞动青天/一点一点缭乱了我的心碎/…与君梦一场千百回/愿能一生相伴比翼双飞/
  另外,魏晨的《少年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待字闺中谁家小姐/琴声幽幽拨我心弦/盼相见/日日在她门前放纸鸢/不过人海茫茫偶然的遇见/踏破所有铁鞋/只在一瞬间/注定沦陷你眉间/(京剧)佳人少年/前世种下的纠结/姻缘红线/邀你人世共并肩/听了不觉想起“踏破铁鞋无觅处”和“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
  这两曲的相似处又显现出了大陆流行复古歌曲的另一新特点:歌境大多是江南的佳人才子的故事,毕竟那才是歌手要的美的效果,山,水,美人 。曲中加入的琵琶、萧、古筝声成了加强古典气息的催化剂。
  与港台歌手不同,大陆歌手更像是饱读诗书的内秀书生,而港台的歌手就大多是多情的风流才子。内秀有内秀的优点,不浮不夸的含蓄。最近有一个新的原创歌手写的词就挺有新意的。估计也就20几岁吧,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尤其是想象的丰富和创新,写了一批称为“宫廷”词的歌。于是,“后弦”这个名字便入了我的脑海。他写了一首叫《昆明湖》的歌:放春周游忘三千里/昆明送湖见面雨/错当苏堤/轻影瘦湖边投张绿/新撕小翠绸缎衣/将错就错乘春美意/岸离昆明十七句/诗兴拥挤/云茶素眉等水来请/两毫春意透湖心/别了低不语/平仄心牢记/春来怒放春归爱不提/湖拥山水厅/心却住昆明/化装茶马送你离去/昆明转身湖水换成泪/我欲把心寄给春/再暖一回/去年藏的柳絮己珍贵/趁思念不备把冰融成泪/ 看的出他文字风格还是较清秀婉约的。但这词写的有点“飘”,抓不住核心,到底词人想表达什么感情?似乎听歌之前要费一番眼力去洞察了。所以过于晦涩的词难免与当下一批无病呻吟的文章一般了。

  其实,音乐和诗歌原先是很亲密的,但是在它们的独立发展成熟下,“音”和“义”的冲突逐步加剧。“诗人觉得,乐谱的音律可能束缚语言的自由表达。一首完美的诗时常抵制音乐的约束,那些二流的诗更易于归属音乐。真正的诗选择语言。尤其是在社会历史日益复杂、表述人类意识的语言系统随之日益丰富之后,摆脱音律的束缚成为诗的发展历程之中日益强烈的渴求。”( 《技术、机械与抒情形式》——南帆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 )由此看来,流行歌曲的古典词写作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词人要保留着诗原本的美之外还要考虑它适合音律,最重要的是曲不能束缚了诗歌带给人感情的宣泄。否则就诗不像诗,曲不像曲了。因此,综观歌坛,我个人感觉港台的古学化用更胜一筹。
  同样是写对家人的思念,拿周杰伦的《娘子》和大陆一个新歌手的作品《九月》比较:
  《娘子》:一壶好酒再来一碗热粥配上几斤的牛肉/我说店玄三两银够不够/景色入秋漫天黄沙凉过/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世事看透江湖上潮起潮落什么恩怨过错/在多年以后还是让人难过心伤透/娘子她人在江南等我/泪不休语沉默/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的在等著我/家乡的爹娘早已苍老了轮廓/娘子我欠你太多/
  《九月》:天远气转凉/满地落叶黄/多少惆怅吹不散/秋风又何妨/九月菊花香/南往雁成行/多少思念带不走/孑影饮花香/九月九日登高望/兄弟在何方/他乡月冷双也寒/谁人在身旁/
  两者且不分孰优孰劣,但周的词更能打动人,因为他描绘了一个丰富的景,《娘子》的优点就像是宋词的特点一样,更加注重对内心情感的表现,而不再是单纯地借景抒发情感的古典方式。《娘子》虽取材小,但是感情很细腻,细节反而让词更加真实,词越真越能让听者听到心里去。而《九月》只是以秋景抒发相思之情,显得略入俗套了。
  港台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渗透明显超出大陆,其中的原因网上有一种说法:“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侠剧和历史剧的盛行是扯不断干系的。另一方面很注重粤语言文化的渗透,歌词创作多以广东方言用词造句方式为基础,广东话本身就又叫白话,其语言方式很文言有很多尖类似,所以很多香港词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于一身。但也必须承认的是,香港的很多词作家,他们的古文化功底相当深厚,从他们的作品中即可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诗宋词的写作方式,规范来进行创作。” 总之背景和氛围给了港台乐坛最活力的发展空间。
  而眼下的流行乐坛,大陆依旧没有很快赶上港台,原因就复杂了。就古诗词的渗透方面,在我看来,简单的几点:首先,大陆词作家大多是年轻歌手本人,虽然他们本身能写至少说明了他们的文笔的不赖,但谈到古学,是驴子是马得拿出来遛遛,但不是所有人都遛的好的。很多人想遛,但是写不来,怎么办呢?只能“搞”,便有了白话的“古诗大连串”。这本身就减少了艺术的价值。而港台有一批能写的人,很多歌手不是自己写,大有一些诗人后援团在,而诗人他们的娱乐精神也很高,他们喜欢把自己写的词赋予流行音乐。放在大陆,估计会写诗的人都不屑为之,认为那是不务正业,只专心搞创作。
  另外,港台的歌手浪漫气息很浓。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氛围有关。外来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融合,所以很多词不光是古典,也会透露着现代的浪漫。拿周杰伦的名曲《东风破》的词来说: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黱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虽是古香古色的氛围,但“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这样的句子,难道没有现代的浪漫气息吗?
  但,流行的不一定是好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也有一批优秀的作品被歪曲的舆论扼杀在流行的起跑线上了。我们今天广为传唱的流行复古歌毕竟有它们的发光处,所以撇开个人的观点,这批年轻的男歌手,以流行的方式将老国学传承下去,玩的好不好暂不论,至少产生了就是有价值的。咱们老祖宗在上,总不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被“拔苗助长”或者“无人问津”吧。原汁的蔬菜咱吃不到,靠科技搞点“绿色蔬菜”同样有着新的营养。

夜太美 惜,你不懂。。。
静夜,悠然寂静;昨夜,依旧灿烂;小石路径笔直向前,我踏其上,寻夜色之美。。。
---题记
沏一壶清茶,点一盏明灯,伴一窗幽竹,静思,忆夜空的氤氲中,一洗尘心。衬垫浮躁,远离喧哗,包容世态炎凉,超越人生博弈,聆听纯净的天籁,细数花瓣上露珠滴落的声音。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似乎繁星满天的夜空有现了,小石路径愈发明晰,我踏于其,闭眼细闻,夜色的美与香。。。
夜太美,尽管太危险。而我在其中寻求着自我,抛开烦俗的杂念,静心,品味夜色之美。听---那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定是让尘封的心里舒展开来的利剑;那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定是心灵之所向之处。于似乎,我甩掉疲惫,轻着身,脱下鞋,慢慢地走着。我怕惊到夜,我怕它转瞬即逝。路上,一股股惆怅被夜时的风吹的干干净净,一阵阵忧愁被洗刷的一尘不染。夜的确很美。
可惜,你却不懂。。。
任凭夜色多么诱人,而在你眼中只不过是一股悲凉。你认为尽管夜再美也不过是一瞬间就烟消云散了,你一味地守卫着自己的原则。夜太美,而你却从未真正的睁开过眼,觅那属于自己的夜空。惜,岁月中成长的你,一个即将寻到自我而又让人难以理解的你。舒展你的心身,展开你飞翔的翅膀,翱翔在美丽的夜色中吧。请相信,天空因你而在,夜色因你而美。
懵懂夜色,情意绵绵。漫步小石路径,寻那夜色之美。。。

=========================如满意 请采纳===============================

走进唐诗宋词要作文~

走进唐诗宋词 (一)

漫行于古典文字美妙旅程的脚步,陡然止住不前,心唤起仅余的最后诧异惊叹即拐进一处瞬间能触发灵感和美梦的绝妙之境。
这是一个烂漫迷人的地方。
这里有山,有水,有风,有云,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清寂淡雅;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斜”的旎旎和谐;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娴静空远,有“众星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绝妙。山是清的,水是明的,风似滑的,云似梦的。鹰飞蝶舞,旋转纷飞。清山细水,柔风浮云,温情呢喃。这是人间的仙境?这是天堂的圣地?天堂高远走高飞可及,仙境从来是传说。这浓缩的美丽的自然,更贴切地,这是浓缩的文字精华——到底,这不过是美妙的诗词,这里的世界纯属虚构。然而,就是如此美丽的文字波动我们心潮之底多少美梦啊!
这是一方情感的沃土,充满了人世的沧桑。
看吧,杜甫好像天生就负着忧悒沉闷,所行之处皆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怆凄凉。白居易这时也变得如此沉默寡言,似乎身心只剩下那么一个“别有幽愁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念头。就连李商隐都这么不称意,驱车登乐游原并未快活,却落满心“夕阳无好好,只是近黄昏”的淡淡哀怨。陆入翁虽然“僵卧孤村不自哀,”可也只能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空想梦幻而已。李易安即使身居高楼举目远瞻,眼前不过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缠绵情感的呼唤,这些来源于心灵深处最深邃思想的声音,总是时时让我们肝肠寸断,却又意气风发。这是为类情感、智慧和思想的结晶。情感造就文字的多变,智慧超越文字的局限,思想开华文字的寓意和精魂。它们的结合,便是艺术。为在空前绝后的情感智慧和思想交融的。
这是一块遐想的空间,偕着思想展开双翼我们尽情地翱翔。
我们高举酒杯邀太白共饮人生悲欢离合,“莫使金樽空对月”,“欲上青天揽明月”。我们高居幽州台,双臂拂袖,与子昂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们面临大江,挥舞铁板,和冻坡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伫立杨柳岸,手执红牙,同柳永轻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一个多么绝妙的世界——美妙至极的景致,沧桑无比的历史和精彩绝伦的文字汇成的世界。这是诗的殿堂,这是词的颠峰。然而,这不仅仅是单纯的诗或词,这是人类所有情感,智慧和思想结合的伟大艺术。这是千古之绝唱,举世之风流!
走进唐诗宋词,从此不再孤寂。





走进唐诗宋词(二)

情有独钟于唐诗宋词。读小学时,就能把课本上所有学过的诗词倒背如流。还从父亲的书箱里“偷”出一本《唐诗三百首》,整整抄完了四个大笔记本。虽然大多不解其意,每一次读起来还是那么专注。

清风徐来的夜晚,和父亲铺起凉席睡觉地坪上,比赛看谁背得唐诗宋词多,有一回竟然赢了在老家有“酒鬼”和“诗鬼”之称的父亲。为此,我一丝不苟地得意了很久很久。

随着读书的增多,才知道自己所能背诵的那几首唐诗和宋词,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于是,使疯狂地买起有关的书籍来。直到今天,仍不改对唐诗对宋词那一份痴迷和眷恋。每当月照庭院或雨打纱窗,从床头柜上随手拿过一本,低声读将起来,感觉琅琅上口,满口清香。

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感谢诗歌。感谢她们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千百年来得以源远流长。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动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上一辆古旧的马车,“吱吱呀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也映照得微红,叫我怎能不停下车来望上几眼?“小令樽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音乐在身边流淌着,心爱的人儿跳着欢快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不一回多情的公子?

独爱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独爱浪荡于境界之中的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在中学校园里读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脑中一片空白。今天,在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再来读它,便渐渐悟出一些意蕴来。想当年,晏殊徜徉在小园的香径上,借着老酒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又怎能知道千年之后的我能读到它?又怎能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去品味去咀嚼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沧桑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了,这就是所谓的缘份了。

我还觉得,这份沧桑之感,并非建立在“生命无为”的悲观基调上。相反,它是人对生命的自我意识。它教会我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事物正在不断地遭受抛弃。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使心灵愈来愈贫穷。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的心在隐隐作痛,我们痛苦:噪音、污染、人口爆炸、腐败蔓延、生态失调……人,成为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无休止地旋转……

好不容易觅个闲时,吟吟唐诗,读读宋词,在月色花影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灵魂便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寓所。有时候,我们是多么向往那种生活啊:归隐于一片“层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在燕子对月亮的喃喃细语中,汲泉煮茗,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皆忘。或者置身于一间“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绿柳如烟,院门萦雾,枕一帘幽梦,带半身闲愁,想想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作为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和宋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她也必定使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投去怀旧的一瞥。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宋词,永远也读不尽……

  在唐诗宋词里惝徉
  唐诗宋词可称作国粹,是国人的骄傲,说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恐怕不足为过。它能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一个细节、一个过程,无不纳入作品之中。其细腻、其委婉;其粗犷、其直白,如行去流水、似自然天成,它有时跌宕起伏、有时别有洞天。说它是一幅画,它色彩艳丽,国色天香、秀色可餐;说它是一朵奇葩,它芬芳四溢、花枝招展、姹紫嫣红。千百年来,它的理想境界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国人世代研习,视作瑰宝。但是,唐诗宋词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说它本身的写意与风格,单说它们的氛围,就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我们不得不承认唐代发达的经济沃土,让唐诗的工整绝句达到了极至;宋代的开放盛世与历史沧桑,使宋词婉约与豪放走向顶峰。我喜爱它们的华丽与朴实,即使唐诗在视觉上显得严谨刻版,我仍然喜爱有加,让我无法割舍。但是,如果硬要我在唐诗和宋词中二选其一的话,我还是要不由自主地被异彩纷呈的宋词所倾倒。 其理由是,宋词里有倍受仕途折磨的苏东坡,有命运多舛的女强人李清照,有多情才子柳永,有多情善感又不违母命的陆游,有秉承发展豪放词派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耳熟能享的词人太多太多,相传的词人佳话源远流长,让我不得不爱,让我无法不倾倒。如果说我喜欢宋词的婉约与纤巧,不如说我更喜欢它的粗犷与豪放;如果说我羡慕宋朝的歌舞升平,不如说我更同情词作者与南宋国的挫折和不幸。读宋词,我有一种个人的渺小与国家弱败的仓凉与悲伤,有一种性格坚强与命运无情抗争的感动,有一种唇亡齿寒、国破家亡的壮烈与沉痛。 大唐盛世造就的雄厚基业,让子孙后代有享不尽的富贵和荣耀。也许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大宋王朝崇尚的将是一派莺歌燕舞、歌舞升平。也许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就注定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最后导致大金蚕食,命陨踏平欧亚大陆无敌手的强盛大元。最可笑的是到南唐后主李煜那,作为一国之君,一心沉迷在词曲歌舞上,他面对宋朝的强大压力,无心治理国家,只图逆来顺受,以图苟且偷安,郁闷中只能是饮鸩止渴,最后命丧他乡。宋朝开国后宽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文强武弱的事实摧生了宋代文化的大发展,成就了一批文化名人,造就了宋词的异军突起,使宋词由仅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迷迷之音,发展到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时代强音。这不能不说是时代创造了宋词,宋词又还时代一个奇迹。使宋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形成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高峰。 其中,苏东坡对宋词的贡献是令人敬仰的,他不仅拓宽了宋词的写作题材和写作范围,而且,把自己的一生与词作紧密相联,他的生活是一首词、他的爱情是一首词、他的仕途是一首词,他把自己的精神、思想、态度,甚至整个生命都融入了词作中。远大的抱负与事业上屡受打击,数次贬谪,没能把他击倒,反倒造就了一个精神永立、以苦为乐的文学巨匠。我们学习苏轼的词,不仅从中学习了他的作品,更学习了他的人品;不仅学习了他的写人、状物、抒怀,更学习了他的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敢于直面人生的积极态度。 如果说北宋时期的苏轼面对的是个人的挫折与不幸的话,那么到了南宋的辛弃疾、陆游、岳飞、李清照,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是整个国家与民族的不幸和灾难。因为金人南侵,国破家亡。我们从中不难看到那一个个“梦里挑灯看剑”的惆怅、“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无奈、“待从头收拾旧河山”的铮铮誓言! 个人的力量毕竟太渺小,历史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空飞转、时代变迁,使多少仁人志士空有一腔报国梦!看古词、学古人,让我们珍惜拥有、把握现在、聚沙成塔!


  行走在唐诗宋词间

  向往古人,向往古诗词中清静自在的女子。初夏季节,远处总会传来时高时低的鸟鸣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三炷沉香已沓,瑶琴置于案几。女子青丝低挽,斜卧在榻,衣袂半拖。一手扶头,一手随意垂下,细看她“……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书卷半掩着,似睡非睡。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轻风起处,潮湿的香气,微微一荡,扑面而来。女子轻蹙眉头“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眼前的好风贴水,好树缀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伤愁怨历来是中国古诗词的主调,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无不有着美丽彻骨的感伤。“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较喜爱的一首小词,那种闺思难了,那种伊人盼归,从一个“望”字,到“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这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肠寸断,百转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书卷,便会不知不觉地浸入古诗词,似于古人同行。你看那秋凉之夜,月圆之时,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遗憾。然而,一旦“雁字回时”,心中的人来了书信,便觉“月满西楼”月圆人团圆了。当然,纵使短暂的团圆,终究“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闲愁,淡如轻烟;这情思,缠绵俳侧,更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再看她,”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随性随情的快乐,“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无奈轻叹。李清照的词,读罢,总能令人回味无穷,仿佛已经感受到在那样一个红莲、玉簟、兰舟的秋夜,思念之人的无可奈何,情何以堪……

  李清照之词的婉约清丽,更多的表现在前期的哀伤清愁中,常令少女时期的我,无端的感伤惆怅。比如这首有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叠七字,此伤,此悲,无人能及。更有那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每逢秋雨梧桐叶落时,便会想起。虽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却也总爱念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诗词中对我影响深刻的感伤文人,另还有秦少游和李后主两位。秦观将诗词中的那种无峰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满庭芳》中“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一个“抹微云”,一个“连衰草”,令人拍案叫绝。这句“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有名家评论:“虽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而此词的最后一句“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与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种互相印证的感伤,让人觉得感伤即是一种倾诉又是一种寄托。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生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也就有了这种彻骨绝笔的描绘。而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又岂在朝朝暮暮”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被后人传唱咏颂至今。

  记得那年张家界之行,置身于奇山秀石的仙境之地,人也愈发的豪情浪漫,诗情大发。金鞭溪水温婉如玉,清冽透彻。让我想起张志和《渔歌子》中的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多想重温夜游山脚的时光“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开怀的双溪漂流,如在眼前。那时的心情,惟有苏东坡诗词的豪放才能比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今想来,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泊从容的生活态度,依旧包含我们所追求的人生哲学。有了“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超越宠辱得失,才能坦然自若,才会感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境界。

  此时,窗外的风,吹来一丝的清凉。今夜,星稀月淡,不知觉地在唐诗宋词中倘佯了许久,在古文人的感伤情怀中嘘唏慨叹,竟没觉得时间的流逝。真正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唐诗宋词改写作文
答:诗人生活的时代,必然是崇尚人性和尊严的时代;诗人生活的空间,必然也是提倡宽松和自由的空间。 中国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的诗词同样也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诗词三百首》也不例外。她对钦定的东西向来就不感兴趣,甚至于不屑一顾。 据说康熙钦定的诗律词谱,执行得最好的是他的孙子乾隆,作过万余首衙制诗词...

关于唐诗宋词结合生活的文章
答:前言:“唐诗宋词在流行歌曲中的化用”不是什么新的学术话题,已经有很多的细心人结合唐诗宋词的化用做了专业的研究了,所以再重复什么理论难免赴了陈词滥调的陷阱,想来研究今年乐坛的流行歌曲应该还不至于落后多少,于是这篇论文的范围缩小了,首先,研究主要对象是近两年流行乐坛的歌曲,其次,研究附加对象是港台和大陆的男歌...

走进唐诗宋词要作文
答:好不容易觅个闲时,吟吟唐诗,读读宋词,在月色花影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灵魂便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寓所。有时候,我们是多么向往那种生活啊:归隐于一片“层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在燕子对月亮的喃喃细语中,汲泉煮茗,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皆忘。或者置身于一间...

以永远的唐诗宋词为中心内容结合学过的唐宋诗人风格和经典诗句,以及自 ...
答:方醉生梦死,不愿做一个独醒人罢了。须知人生苦短,何必烦添忧愁,或许我们不用如此。只需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抚摸着泛黄书卷上那几个霸气十足的小楷——古诗词精选。我敛敛心神,笑笑不语。梦随风万里,寻狼去处。追随着唐诗宋词,直至到他的永远。【希望有所帮助】...

读唐诗宋词心得 要作文
答: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作者面广,流派纷呈,体裁众多,因而就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复杂感情。唐诗可以让我透过书页窥见长安城那车水马龙、如真似幻的繁华,看见未央宫中长裙如风,摇曳生姿的宫女。一首唐诗就像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

梁宇广 永远的唐诗宋词 文章解析
答:⑧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宋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在人生的路途上投去怀旧的一瞥。⑨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宋词,永远也读不尽… (选文有删改)21、请从文章中找出表现作者对唐诗宋词感情的词语。(2分)22、结合全文来看...

诗词的魅力作文
答:自尧舜禹到元明清,中华这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元曲,每一首诗都使人陶醉,每一首词都令人激昂,每一页曲都让人伤感,我想这便是诗词的魅力。 打小,我便喜欢读各种名样的诗词,有那因为在每首诗词中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像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野生可爱小白鹅,它悠闲地在水面上游动着,鲜红的脚掌拂...

以“永远的唐诗宋词”为中心内容,结合所学的唐宋诗人风格或经典诗句以及...
答:行于深山之中,我仿佛感受到李白的那颗不愿居于尘世之间的出世之心。看到贫苦大众,我仿佛看到杜甫的那颗为天下忧愁的爱国之心。品味着爱情的冷暖,我仿佛明白了李商隐的诗中为何总是充满深情。读懂了人间百味,我才知道白居易为何可以写出让人一览即明的诗词。体验着生命中的不甘,我欣赏辛弃疾那永不...

走近古诗赋词作文800一
答:诗鼎盛于唐,词则是宋,固有称号唐诗宋词。唐宋都是发展极好的朝代,经济的发达才会有一群群文人墨客、奇人志士感叹社会、感叹美景、感叹历史,或愤世嫉俗,抨击时弊,或慷慨激昂,激扬文字。也许有人是在朝代极盛时留下诗词,在盛世繁华、熙熙攘攘中留下对美好生活得赞美。望着“绝胜烟柳”的皇都,坐在酒馆的二楼,饮一...

关于唐诗宋词鉴赏的论文八百字以上
答: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