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梁元生为宋夏和谈立下大功,他为何不想当官要向狄青辞行?

作者&投稿:枕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清平乐》中,官家跟“大宋背书天团”的之间发生故事受人关注,但是除了这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牛人,剧中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市井小角色也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梁怀吉的亲哥梁元生。

说起来,梁元生在第一集就出场了,不过那时他还小,在梁家铺子与少年韩琦以及少年仁宗都有过交集。随着主角官家的长大,韩琦也成长为大宋的栋梁之材,在不断穿插的零星戏份里,梁元生也在不断在成长,而且他的聪明和重情重义也被凸显出来。

随着剧情的发展,梁元生和梁怀吉兄弟俩因故被迫分开,待到重新见面时,梁怀吉已经改名并且成了宫中内侍。梁元生为了寻找弟弟曾去告官,最终却被充军两年。梁元生充军后到了狄青帐下,此时西夏元昊狼子野心称帝叛宋。梁元生因为懂得一些党项文字,他揭下元昊改元称帝的公告,向上司狄青禀明,狄青随即派人报告官家,引起朝臣重视。

官家赵祯决定御驾亲征,讨伐西夏,甚至要让翰林院拟定亲征诏书,但是在大臣的劝说下,最终打消此想法。自从赵元昊反叛,大宋对其用兵后,赵元昊犯边无果,官家仁爱也不想消耗民生国力去打仗觉得可以和赵元昊议和。但元昊坚决不肯去帝号,双方和谈陷入僵局。在边境的梁元生奉狄青之命进入西夏将大宋对夏的政策散布开来,此时夏国境内也是饿孵遍野,夏国平民听说大宋官家如此仁慈,纷纷揭竿而起,元昊眼看形势不对头,赶紧同意跟大宋议和。

梁元生为宋夏和谈立下大功,狄青跟他痛快饮酒并表示梁元生是此次第一功臣,已经帮他向官家请功加官。梁元生却表示他不想建功立业,只想回到东京清风楼,就此平平淡淡地生活。梁元生为何不想当官要向狄青辞行?我觉得原因有三点:

1、正如梁元生自己所说,他本性胆小,此前一直从事的是服务行业,充军行伍后误 打误撞立下此等功劳,都是各种因素推着他在前行,并非他本人所愿意的事情。

2、有宋一朝,对于武将一直都是不受待见,一直都有“文贵武贱”的说法,梁元生充军行伍,又不是参与科举考试,本身并无任何功名在身,就算因为宋夏和谈立下功劳,又有狄青为他请功加官,想必官家最终封赏也是武官。武官地位之低,还不如当个普通的老百姓。如狄青这样的青史留名的武将官至枢密使到头来也免不了降职陈州。即便如此,朝廷还不放心,“每月两遣中使抚问”,名为抚问,实则监视居住。狄青被发配远乡,惶惶不可终日,第二年便发病而死!

3、梁元生可能觉得如果被朝廷封官加赏,也许要到京城面圣谢恩。如果到时候看到梁怀吉,虽然是“度尽劫波兄弟在”,但是兄弟俩谋面,也不过物是人非事事休,徒增伤感。而且万一让有心人知道梁元生梁怀吉是两兄弟,大做文章的话,梁怀吉很有可能小命不保。

综上分析,梁元生不想当官要向狄青辞行除了上面两点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是第三点。梁元生有一手非常好的酿酒本领,如他自己所述,届时盘下一个脚店,小本经营,不说大富大贵,至少可以做到衣食无忧。或许这就是一个北宋普通的市井小民的小幸福吧。



因为他心里对朝廷有怨恨,小时候就是因为皇帝,才弄得他家破人亡。

在古代,如果不能为君王所利用,那么君王就会杀之。相反,他也可能觉得这个君王不是他所想服饰的性格吧。

可能是因为他觉得当官特别的辛苦,而且也特别的危险,会有性命之忧

~

《清平乐》中梁元生为宋夏和谈立下大功,他为何不想当官要向狄青辞行...
答:梁元生为宋夏和谈立下大功,狄青跟他痛快饮酒并表示梁元生是此次第一功臣,已经帮他向官家请功加官。梁元生却表示他不想建功立业,只想回到东京清风楼,就此平平淡淡地生活。梁元生为何不想当官要向狄青辞行?我觉得原因有三点:1、正如梁元生自己所说,他本性胆小,此前一直从事的是服务行业,充军行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