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顺承的文言文例子

作者&投稿:古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中的“而”表顺承和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是什么意思,不懂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如: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招而往暮而归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也。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通“如”:好像,如同。例如:

军惊而坏都舍。

7、通“尔”,你,你的,例如:

若欲死而父。

8、等同于罢了。例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等同于才,方才。例如:

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10、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相当于“何况”。例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 【关于文言文知识文言文里

而:顺承,动作时间上有先后关系.例: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并列,调换连接的成分不影响句意即并列,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转折,由语境自然推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看前一成分是否状语特别是伴随状态状语.例:提刀而立递进,意义上更进一步,如由易到难,由小到大.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宾语前置一般有四种形式:1、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例:忌不自信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例:良问曰:‘大王来何操?’3、用"之"将宾语提前.例:宋何罪之有?4、用"是"将宾语提前.例:惟兄嫂是依。

3. 【如何分辨古文中“而”的顺承和递进关系】

一、表示递进关系.“而”连接两个有递进关系的词或短语,后一部分在意思上比前一部分更进一层.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那么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而:并且,而且) 二、表示转折关系.“而”所连接的后一部分与前一部分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可译为“但是”、“却”、“可是”、“然而”.如: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劝学》) 青色是从蓼蓝中提取的,却比蓼蓝更青.(而:却,但是) 2、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 谋攻》) 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但是了解自己方面情况,能一胜一负.(而:但是) 三、表示承接关系(又称顺承关系、顺接关系、相承关系,意思一样) 如果“而”连接的是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这些事情或动作有先后顺序,那“而”就是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于是”、“接着”、“才”、“然后”,或不译.如: 1、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我听了就更加悲伤.(而:于是,就) 句中“而”连接“闻”和“愈悲”两种情况,是一先一后连续发生的动作行为.可译为“就”,也可不译. 2、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楚策四》) 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迟.(而:才,然后) 补充两项: 四、表示并列关系.“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平等、并列的关系,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几种情况.可译为“和”、“同”、“与”、“又……又……”、“而又”.如: 1、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长着)黑色的皮和白色的花纹.(而:和) 2、贪而狠.(《中山狼传》) 本性又贪婪又凶狠.(而:又……又……) 或译:本性贪婪而又凶狠.(而:而又) 3、美而艳.(《左传 桓公元年》) 美丽而又娇艳.(而:而又) 五、表修饰关系.“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动词),译为“地”、“着”或不译.“而”前面的形容词或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即使连接的是两个动词,也不能理解为一先一后两个动作. 1、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我小心谨慎地起来.(而:地) 2、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笑着制止他.(而:着) (“笑”是“止”的状态,是对“止”加以修饰的,“笑”和“止”不是一先一后两个动作.) 3、循陵而走(《促织》) 顺着坟墓而走.(保留“而”,不译) 也可译为:顺着坟墓走.(去掉“而”,不译)。

4. 虚词"以"作为连词表承接的例子表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

“以”位于动词与动词之间,形容词与动词之间或形容词与形容词之间,大多作“而”字用 1、表并列,前后文意无主次之分,可译作“而、又、而且、并且等”或不译 例:猥以微贱.(“以”位于两形容词之间,并且) 请息交以绝游.(“以”位于两动词之间,互文可不译) 2、表目的、结果,常译作“来”“以致” 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表目的,来)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表结果,以致) 3、表修饰,“以”前一般是形容词作状语,译为“……地”,“以”后是动词中心语 例:云无心以出岫.(“无心”意思是“无意地”,作状语修饰中心语“出”)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明”意思是“明白地”,作状语修饰中心语“教”) 4、表承接,两个动词之间语意连贯接续,前一动作往往是后一动作的手段或方式,相当于“而”,可不译 例:引壶觞以自酌.(自酌自饮的方式是端着酒杯)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朝”活用作动词“上朝”,上朝的方式是拿着象笏) 5表因果,作连词表原因的“以”与作介词表原因的“以”的区别是,前者接分句,后者接名词或代词 例: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接分句,因为) 6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 例:以啮人,无御之者.。



~

出乎意料文言文
答:1. 关于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的解释及例子,还缺5个 1.【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1)连词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注:并列关系...

文言文表示并列和递进的字
答:1. 文言文 而字 表并列 修饰 递进 顺承意思时怎么区分 “而”在分别表示并列、修饰、递进、顺承的意思时,做如下区分 1、表示并列时,前后连接的一般都是同等性质和成份的词语。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译文:永州有野生的各种蛇,有的是黑色的身子和白色的花纹。 “黑”和“白”同为形容词,形容...

古文中而的用法,顺接、承接、顺承三个词语之间什么关系,谁包含谁...
答: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而”连接的两部分,通常后者为动词,前者的动作是来修饰后者的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跂而望,望是中心词,你是怎样去眺望的呢,是“‘跂’而望”,踮起脚后跟去眺望。②填然鼓之,...

文言文,而,表修饰,表并列,表顺承,表……区分不清楚,跪求大神讲解,最好...
答:前后无先后顺序而且地位平等,并列:黑质而白章——又、和、并且 前后无先后顺序而不同等,修饰:吾尝跂而望矣——地、着 前后有序,时间有先后,承接:人非生而知之者——就,然后 前后有序,意思有跃进,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并且、而且 前后意思对立,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初中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如表顺承,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这几个解释...
答:文言文中的连词“而”所在的语义环境不同,其表示的意思也不同。在实用中,要想更好地区分它们,唯一的方法就是搞清楚“而”在不同语义环境中的作用和不同点,以及多看例句、多练习。现按你的需要给出以下例句:1)当“而”表示并列关系时,其不同点在于:所连接的前项和后项可以互换而语义不变...

顺承关系的关连词有哪些?
答:顺接关系一般用在两个动词之间,两动作有先后之分。如:而后乃今将图南——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我决起而飞——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承接连词 表示前后两项是承接关系的连词有7个:则(502)、而(433)、以(56)、且(4)、况(1)、因(1)、即(1)。例如: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

文言文中什么叫做转接 廉词 顺接 急急急急急急!!!
答:转接 是一个转折点表示但是 例子: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连词 起连接作用 承上启下 例子: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顺接 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

常用文言文虚词
答:2.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 于则者之 1 .而,é r(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①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

而表修饰的文言文例句
答:1. 文言文中,“而”表示连词时,表修饰和表顺接的例句各1句,并说明 虚词用法: 而:化而为鸟——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怒而飞——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 水浅而舟大也——表并列关系...

文言文语言现象的问题
答:2、如,像。《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3、代词,你(们),你(们)的 《史记·高祖本纪》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代词,这样。《为焦仲卿妻作》君而妾亦然。4、连词,表并列。和,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表顺承。就,才。《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