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区别

作者&投稿:后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词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 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 (这样)

2.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词类活用: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拓展资料

不辱使命,拼音是bù rǔ shǐ mìng,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出 处 《战国策·魏策四》 唐雎不辱使命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六:“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辱使命



~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答:形容词作动词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变白 名词作动词 客此 《湖心亭看雪》 客居 名词作状语 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在夜里 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 一词多义:之 a.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

文言文知识中分为四大类除了词类活用外还有什么?
答:一、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友人惭” 意动用法.惭:感到惭愧 二、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 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三、古今异义《咏雪》1、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 古义...

《孙权劝学》中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_百度...
答:更:古义指重新,今义指更加。二、一词多义:当:倾尽当涂张(掌管);但当涉猎(应当)见:见往事耳(知道、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识别)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动词,认为)三、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四、词类活用:(无...

木兰诗: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答:3、古今异义:闻:不闻机杼声 今义:用鼻子闻 古义:听到 去:旦辞爷娘去 今义:从一地到另一地 古义:离开 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古义:只 走:双兔傍地走: 今义:行走 古义:跑 4、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 买,名词作动词用...

送东阳马生序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答:一、古今异义:1、走:跑;“录毕,走送之”;今表示行走。2、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3、趋:奔赴,快走;“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今表趋向。4、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二、词类活用:1、书: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

五柳先生传的古今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答:三、一词多义 1、以:介词,把、用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2、之:代词,他。助词,的。3、言:说,说话。言语,话。4、如:...的样子。像。5、许:处所、地方。表示估计、左右。四、词类活用 1、详: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2、亲: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3、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初二文言文重点归纳(在线急求)
答:⑤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

初中文言文四大板块(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答:3、词类活用 用法归纳: (1)使动用法:分为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分为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为动用法 (3)名词活用为动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名词活用为状语:分为:A、表示方位、处所的...

《登月阳楼记》 词类活用 一词多议 古今异义 急需
答:词类活用:1.百废俱兴(形作名,各种废弃的事)2.先天下之忧而忧(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先)一词多义:1.以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观 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一 一片:一碧万顷 全,都:长烟一空 4.开 放晴:连月不开 打开:开...

词类活用的意思
答:词类活用的意思如下: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名词的使动用法 ③意动用法 ④为动用法 ⑤动词的使动用法 ⑥动词活用为名词 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