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根本不会解梦?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刀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周公解梦可以说是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习俗,而这里所说的周公,指的是周朝历史上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那么自然而然的,人们就会认为,周公其实真的是能够解梦的,因此才流传下来了一些解梦的说法。但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周公最不会的就是解梦,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既然周公不会解梦,为什么还要说周公解梦呢?历史上的周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周公简介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2、周公解梦和周公是什么关系

其实《周公解梦》中的周公,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姓姬名旦,姬旦,也称周公旦。他是周成王姬诵的叔父,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

梳理一下就是说:周公,是姬姓后代,叫姬旦,他的父亲叫姬昌,他有个哥哥叫姬发,有个侄子叫姬诵。他父亲姬昌的王位有他哥哥姬发继承,他哥哥死后王位是他侄子姬诵继承。他的父亲、哥哥就是《封神演义》里姬昌、姬发历史原型。结合起《封神演义》是不是就熟悉多了。

姬旦因是王室贵族,并且为周朝的建立和治理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父亲为未来的周朝打下基础、哥哥消灭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他是周朝统治者的弟弟,所以别人又称他为周公。

后来他哥哥死后,他的小侄子继承王位,但是当时侄子太小,不能理政,所以周公没有去封地,而是留下来辅佐他的侄子周成王姬诵处理国事。打个比方:周代盖房子,周公的父亲打下了地基,周公的哥哥盖好了房子,本来是要自己的侄子来装修房子的,只是侄子太小,所以周公出来出人出力来装修了。

在周公辅佐周成王治理国家的同时,周公对于建立和完善周代的封建制度做了很大贡献。再加上后来孔子的大力推崇文物周公,所以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生于乱世,日思周公之德,所以有了孔子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孔子尊崇周公,就像后代人尊崇孔子一样。

因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成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因此,周公解梦中的周公,即是周公旦。

这就好比小时候吃过一种辣条,叫唐僧肉,之所以叫唐僧肉,就是为了扩大这种辣条的知名度,使其畅销而已。《周公解梦》也就是后代人借用了周公的名气。

3、历史上周公的结局

周公旦摄政六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周公旦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周公制礼作乐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尚书·召诰》、《尚书·洛诰》中周公和成王的对话,大概是在举行周公退位、成王视事的仪式上,史官记下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

但是,周公并没有因退位而放手不管,成王固然对他挽留,而他也不断向成王提出告诫,最有名的是《尚书·无逸》。《无逸》开头就讲,知道种地务农的辛劳,才懂得小人。父母辛勤务农,而他们的子弟不知道种地的艰辛,就会贪图安逸乃至妄诞,甚至侮辱他的父母说:老年人,什么也不懂。这种不孝的话在当时是决不许讲的。《康诰》中还提到,对不孝不友的人要处以刑罚。作一个最高统治者要知道下边的隐情疾苦,否则就会做出荒诞的事情来。周公接着举了殷代名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汤之孙祖甲,不是庄严威惧,勤自约束,不敢荒宁,就是久为小人,能保惠小民,不敢侮鳏寡,他们享国都能长久。尔后的殷王,生下来就安逸,不知道务农的辛劳,只是贪图享乐,因而他们享国也都不长久。周公接下去又举有周的太王、王季的谦抑谨畏,特别提到文王穿不好的衣服,自奉节俭,参加农业劳动,能怀保小民,惠鲜鳏寡,从早到过午有时连饭都来不及吃,为的是团结万民。他不敢盘桓逸乐游猎,不索取分外的东西,因而享国也比较长久。周公告诫后代,不许放纵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不能宽容自己说:姑且享乐一下,不能象商纣那样迷乱于酒。如果不听,就会变乱先王正法,招致民人的怨恨诅咒。有人告诉说:小人恨你、骂你。要说自己有错误,深自省察,不许含怒,不许乱杀无辜,乱罚无罪。不然,相同的怨忿集中到你一个人身上,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周公致政三年之后,在丰地养老,不久得了重病,病终前,周公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周公死,成王欲葬之于成周,天乃雷雨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国人大恐,之后周公被葬于文王墓地毕,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

周公根本不会解梦?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答:在周公辅佐周成王治理国家的同时,周公对于建立和完善周代的封建制度做了很大贡献。再加上后来孔子的大力推崇文物周公,所以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生于乱世,日思周公之德,所以有了孔子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孔子尊崇周公,就像后代人尊崇孔子一样。因周公是一个在...

周公到底是何人,为什么后人都让他来解梦?
答:周公又名周公旦,是周朝周文王的第4个儿子,也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他在礼乐、哲学、政治、军事上都卓有成就,但是根本不会解梦。《周公解梦》这本书只是依附他的大名,得以传播。01、周公其人,辅佐周成王,平定叛乱,制定礼乐,但不解梦 周公这个人,其实定位跟姜子牙很像,但是他在历史方面的名气传播...

历史上真实的周公是谁,他真的会解梦吗?
答:因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成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因此,周公解梦中的周公,即是周公旦。这就好比小时候吃过一种辣条,叫“唐僧肉”,之所以叫“唐僧肉”,就是为了扩大这种辣条的知名度,使其畅销...

历史上的周公究竟是谁,为何要找他”解梦“?
答:其实我们大家口中所说的周公解梦是真实存在的,他原名叫姬旦,也称周公旦,是周成王的叔父,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他的父亲和哥哥就是封神演义里面姬昌和姬发的历史原型,这样讲起来大家是不是感觉很亲切了。历史上的姬旦是皇室贵族,并且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他是周朝统治者的弟弟,所以别人称之...

史上周公是谁?周公解梦是一种历史文化吗?
答:周公解梦里的周公,他就是西周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他为人和蔼可亲,并且十分有政治才能和文学才能。当时周文王在位时,周公就一直辅佐朝政,后来周武王继位,周公也是他的亲弟弟,周公深受周武王的信任,任何事情都会先和周公商量,听取周公的建议,而周公对待周武王也是十分的忠心,并且为周武王管理...

为什么周公会解梦,为什么会有周公解梦的这说法?怎么解释?
答:周公解梦是一种对梦境的解说分析,告诉你梦见的事物对现实中的预示!不过这并不科学! 关于周公,最早出于周朝,周文王姬昌!!文王算的卦很灵,直到现在文王卦还名气极大! 文王有个儿子叫姬旦,他的封地叫周,故称周文公、周公旦、周公! 后来的孔子,孔圣人对周公旦很钦佩,并称常常做梦梦到周公,故有了周公之梦之说。。

“周公解梦”的周公和和历史上的“周公”原来是两个人?
答:大家对历史不了解的,很多人都认为,周公解梦的周公和历史上的周公是一个人,其实不是这样,他们是两个人,代表着不同的身份,但是,因为现在很多人对历史并不了解,所以都会认为是一个人。周公解梦的周公其实是周武王激发的父亲姬昌史称为周文王。大家都知道当年商纣王。沉迷于享乐之后击穿,由于一些...

为什么说周公解梦?
答:问题四:为什么周公解梦一点都不对 由于时代相隔太远,周公解梦已经跟不上时代变化,古代的自然、各方面发展、生活条件与当今有着天囊之别。做梦者的梦境大部分与生活相关。比如现在家庭使用自来水,出门做飞机、汽车,古代哪有啊,所以周公解梦也不会出现自来水和飞机,古代叫剪发,现在叫理发、烫发。周公也不可能用理发和烫...

历史上的周公究竟是谁
答:周公解梦 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创造了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卜筮专著,为我国的术数学奠定了基础。所以第一次听到“周公解梦”的时候,便不自觉的将周公认定为周文王。实际上,周公就是周公,民间多称“周公旦”,在武王伐纣中,周公的贡献不亚于姜子牙,而在周朝建立之后,周公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则远大于...

周公到底是个什么人物他的来源于哪里?谁有详细资料?百度上的周公简历似...
答:所以,“周公”和“梦”关系颇深。“梦周公”、“梦见周公”是民间认为一个人将要发生什么重要的事情,周公会来投梦,典故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我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后来周公遂被称为“梦神”。故而《周公解梦》是传统的梦文化,依据梦的内容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