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到月亮上去吗? @. 人能到月亮上去吗?

作者&投稿:尉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晕...不是已经去过了吗?
只是现在因为没有冷战阴影和实在太贵而且没有实用价值就没上去了

人类登月

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测的计划“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计划的任务包括为载人月球飞行作准备(由“阿波罗”1——10号完成),并进行载人月球飞行(由“阿波罗”11——17承担)。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到了1972年,人类先后登月6次,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宇航员们放在月球上的地震仪记录表明,月球和地球一样,也有一层外壳,其厚度为40——60公里。这个数据是在风暴洋和弗。拉摩洛等地区测定的。月壳下面是月幔。月幔大致又分为三层。上层月幔厚240公里左右,主要由古代“岩浆海”里沉淀 下来的较重物质构成。中层月幔达480公里以上,这里大概还保存着混沌时代形成原始月球的“胚胎物质”。上述两层都是固态的,但具有可塑性。内层月幔处于局部熔融状态。月球的中心部分是月核,其温度约为1000摄氏度,远远不如地核那么热(地核温度为5000——6000摄氏度)。月核很可能是熔融的,可能是由低熔点的硫公铁物质构成。对月球的探测还发现月球的质量分布不均匀,月球近侧存在几个“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

在“阿波罗”科学实验站里装设了很先进的月震仪器。经探测,月球上也有月震,但月震的次数比地震少得多,释入的能量也远远小于地震。月震很弱,最大的月震为1-2级。除了陨星撞击引起的震动之外,当月亮离地球最近或最远的时候,由于地球的起潮力作用,常会出现月震。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宇航员带回的月岩样品进行了多种项目的共同研究。经实验室分析得出:月岩中已发现近60多种矿物,其中有6种在地面上尚未发现;在月岩和月土中发现了地球上的全部化学元素;没有发现可生存的月球有机物,也无古微生物的证据;在某些月岩中有微弱的剩余磁性;月球样品中存在许多太阳活动事件踪迹;根据样品的同位素分析,得出月球年龄约46亿年。 在大部分被月尘和岩屑覆盖的月球表面上,宇航员看到各种形状、大小、出现频率不一的岩石,还发现月球表面散布着一些具有光泽的玻璃物质。月尘在各处的厚度不同,薄的地方只有几厘米,厚的地方有5——6米。

到达月球的宇航员在漆黑的月空中看到大而发光的地球。月球探测器还在月球空间拍下地球的照片以及绕观月球和地球队的照片。月球上的地球光要比地球上的月光明亮8倍多。

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对月球探测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多少世纪以来的地面观测。“阿波罗”登月成功,是人类科学的结晶,开创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可能建立沿月球轨道飞行的实验室,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也将在月球上从没有空气的太空观测天空;人类也将可能把月球作为出发到遥远行星的一个落脚点。

不过也有人说是假的,现在大部分人还是相信是真的
中国也有登月计划,好象叫嫦娥计划

关于“阿波罗登月”的真伪再讨论已无意义,苏联人吃不到葡萄只能说葡萄酸了,参加阿波罗计划实施的人数有40万之多,要让这么多人在几十年的时间守着“谎言”不说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只有几个出面质疑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阿波罗登月”是真的。
今年8月21和22日两天CCTV-10的《探索*发现》讨论了这个问题,我已经把讲解员的讲解字幕打出来了。全文如下:
为什么阿波罗11号的登月之行被说成是惊世骗局?1969年的登月之行为何留下诸多疑点?现代科技能否为人类首次登月澄清真相?奇怪的登月照片到底隐藏着哪些秘密?请收看CCTV-10今晚21:25《探索发现》之《秘境追踪Ⅱ-登月谜局》。
2003年欧洲航天局的“斯马特一号”探测器飞向月球,据说此次它还肩负着一个神秘使命:飞越阿波罗11号飞船的降落点,检查登月地点附近有无遗留物。
在美国科学家比尔凯恩的著作《我们从未登陆月球》中,凯恩指出了登月的诸多疑点,从而得出结论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惊世骗局。事实果真如此吗?
1.为什么登月舱下方没有制动火箭喷出的气流产生的大坑?
因为登月舱在下降到月球的过程中,制动火箭喷出的气流的范围较大,看不出有明显的“大坑”。
2.为什么在登月照片里,背景中看不到星星,阿波罗登月照片是否是在摄影棚中伪造的呢?
⑴这与曝光时间有关,为了使拍到的近景非常清楚,相机的曝光时间必然很短,这样远景就看不清楚;如果要拍到星星相机的曝光时间必然很长,但是这会导致照片中近处的景物一片白,照片也就无意义。
⑵如果要在摄影棚中伪造登月照片,摄影棚的面积必须达到5000平方米,并且搭建的场景不止一个。而且要“伪造”太阳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太阳光是点光源强度大,在现有技术下无法伪造。
3.在登月过程中既然制动火箭喷出了气流吹走了月尘那么为什么还能留下脚印?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没有风,月球表面积累了几十亿年的尘土,制动火箭喷出的气流不可能吹走全部的尘土,所以制动火箭喷出了气流吹走了部分月尘还能留下脚印。
4.为什么在有的照片影子的会朝向两个方向?
因为月球表面起伏不平,影子照在月面上产生了弯曲变形,远远看去影子的会朝向两个方向。
5.月球“大气”压力为10的负12次方毫米汞柱,既然如此在月球上的美国国旗为什么会飘动?
美国国旗的上方有一根横杆,所以国旗能够支起来;当初为了带这面塑料国旗,科学家们很伤脑筋,后来想到一个办法:把这面塑料国旗夹在梯子中带去,所以这面塑料国旗带到月球后变的皱巴巴的,再加上铝制旗杆的弹性晃动,远看就像是因为有风而飘动。
6.宇航员在下梯子时是在登月舱的阴影处,为什么能清楚地看到宇航员的脚踩在梯子上?(按理说宇航员所处的位置是在背阴处)
因为照片上的宇航员是奥尔德林,照片拍摄者是阿姆斯特朗,阿当时已经登上了月球。
月球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梦想着登上月球,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实现了人类千百年的梦想。然而30多年后的今天有人声称阿波罗计划是个惊世骗局,美国人插国旗的片段是在内华达沙漠内好莱坞的摄影棚中拍摄的。一个自称曾参与“阿波罗计划”的科学家出版了一本叫《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中文译文:《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在书中作者更是点出了“阿波罗计划”的诸多疑点,认为阿波罗飞船只是飞到了南极;苏联人更是对阿波罗计划的真伪产生了疑问,苏联作家戈尔多夫出版了一本名叫《本世纪最大的骗局》的书,否认阿波罗计划。
2003年,欧洲航天局发射了一个名叫“SMART-1”的月球探测器,试图揭开真相的面纱。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其他疑点有:
1.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一共只有两名,为什么在照片中能同时看到这两名宇航员呢?这张照片又是谁拍摄的呢?
这张照片是有登月舱外的摄象机拍摄的。
2.登月图象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呢?月球温差那么大,照相机如何能够正常工作呢?(要知道照相机只能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里工作)
阿波罗11号的登陆地点位于阴阳交界处,这一点能够从影子很长看出来,在这个地点温度不高也不低,温度在照相机的正常工作范围之内,况且在地球上的南极和北极,温度还要更低,在那样的环境中相机都能正常工作,更何况是在月球的特殊地点上。
3.为何“土星Ⅴ号”运载火箭在阿波罗登月后就弃而不用,甚至连图纸都没有留下?
“土星Ⅴ号”运载火箭第一级的推力达到了3469吨,NASA的解释是:“土星Ⅴ号”运载火箭成本太高。但是NASA的这一解释还是有行不通的地方,既然成本太高,那为什么在1969-1972年美国一口气制造了17枚“土星Ⅴ号”运载火箭呢?现在一种被人们认可的解释认为:“土星Ⅴ号”运载火箭代价太高,用推力达几千吨的火箭发射几百甚至是几十吨的载荷,实在是大材小用,太浪费了,而且“土星Ⅴ号”运载火箭的很多技术都已经运用到现在的航天火箭上了,“土星Ⅴ号”运载火箭的设计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某些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了,所以根本没必要再继续使用“土星Ⅴ号”运载火箭。
4.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按理说宇航员应该蹦得更远才是,可是在记录片中宇航员蹦一步才只有3-4英寸,还不到1米远,而且记录片的放映速度在加快2.5倍后,看起来这与在地球上拍摄的十分相象,这又作何解释呢?
在地球上登月服重达100多公斤,他是根据人在失重状态下的行动设计的,手脚弯曲较困难,在月球上虽然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登月服重达20多公斤,宇航员行动还是特别困难的。在地球上车子行驶扬起的灰尘四散,在月球上由于引力小,月球车行驶扬起的灰尘是呈抛物线轨迹落下的,这一点从纪录片上可以看到。如果要伪造这样的场景必须在地球上制造大片的失重场地,这是不现实的。
5.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飞向月球的旅程中消耗了大量燃料,为何还有充足的燃料返回地球?
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逃逸速度只有1.63km/s,需要的燃料较少;在地球上有空气,火箭在上升过程中空气产生阻力,火箭速度的加快过程很慢,在月球上没有空气,火箭速度能够很快加到1.63km/s,所需要的燃料较少。所以虽然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飞向月球的旅程中消耗了大量燃料,但是还能返回地球。

【虽然解释了很多疑点,但是还是有很多疑点我们无法解释】
Ⅰ.阿波罗11号自发射到返回地球一共用了5天时间,火箭的燃料是液氢和液氧,在发射前最后一刻,燃料才被加注到火箭里,阿波罗11号自发射到返回地球的5天时间里,如何保持燃料的超低温?这个难题在现在解决都很困难,更别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了。
Ⅱ.照片中有很多十字线,这是航空照片专用的,这为测量物体长度高度提供方便,照理说十字线应该在景物前面,可是在有的照片中十字线被景物挡住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Ⅲ.登月舱中宇航员呼吸的是氮氧混合气体,可是为什么在阿波罗登月2年前的那场事故中登月舱中冲的却是氧气?而且进行实验的不是工作人员而是真正的宇航员?这还有一个骇人听闻的观点:这些遇难的宇航员因为不愿作假而被NASA蓄意谋杀!
Ⅳ.阿姆斯特朗在登月回来后一直拒绝电视采访和合影要求,这又是为什么呢?
【虽然还有许多疑点无法解释,但是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是真实的,有如下几个事实】
Ⅰ.发起争端者大多是天文爱好者.
Ⅱ.参加阿波罗计划实施的人数有40万之多,要让这么多人在几十年的时间守着“谎言”不说是不可能的。
Ⅲ.阿波罗登月计划是进行电视直播的,几亿人都观看了,况且带回了368千克月球土壤和岩石。
Ⅳ.美国媒体无孔不入,如果阿波罗计划有假,它们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不知道。美国的主流媒体对阿波罗计划是相信的。
『本文来于本人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233854913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呵呵,除非你当上宇航员-
-你知道上月球的资金需要多少吗。。光是建造一艘宇宙飞船就要天文数字啦``怎么可能是普通市民享受的了的呢

依我们现在的科技不能,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人类无法生存。

中国人也能!!!!只不过现阶段化钱太多.只能制造轰动效果而没什么现实意义,但可以促进科技的全面发展.

人可以走到月亮上去吗?~

可以,地上写个月亮走上去就得了

能,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就曾把两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此后,“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又把好几批宇航员送上了月球。

采纳哦

人能到月亮上去吗?
答: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已经到月亮上面40年了,说明人类还是可以去月亮上的。如果要在月亮上面定居的话,现在还不可以。不过,如果我们建立一个象玻璃温室的自给系统,保证自给系统里面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等因素和地球上一致的话, 人类还是可以在月球上生存的。不过,还是和地球不同,...

人能到月亮上去吗?
答:理论上可以 实际上很难 技术很复杂 难度很高 花费很大

中国登上月球了吗
答:目前,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比较快速,但是仍然未能成功登上月球。据了解,目前唯一登上过月球的国家是美国,他们在1969年至1972年期间,先后11次成功登上月球,并且带回了月球样品。总之,中国航天员暂未登上过月球,但是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为实现载人登月不断努力。中国登月计划: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

怎么能上月球?
答:将自己装到炮弹里用火炮打上月球去 6。让超人带你上去 7。找机器猫借任意门用一下 8。被外星人变成宇宙骑士,就能自己飞上月球了 9。到寒冰皇冠找巫妖王,让他给你开传送们,或者直接燃烧军团的负责人也行。他们都会开星际传送门。10。绑上炸药包到联合国总部去要他们把地球改名为月球。

中国有人登上过月球吗
答:中国目前还没有人登上月球,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曾经有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国家是美国。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从载人航天到载人登月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我国目前...

人能到月亮上去吗?
答: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测的计划“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计划的任务包括为载人月球飞行作准备(...

人类真的登上过月球吗?是不是登月只是个骗局?
答: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可以这样说目前中国的探月技术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而下一步就是登月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虽然全球受到某个大事件的影响很多行业都被波及,但中国受到的影响却比较小,大部分行业都在依旧...

我国目前的航天水平可以登上月球吗?
答:那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国目前的航天水平还登不上月球,要想登上至少还需10n。因为我们差的是推力,差的是一枚近地轨道能力至少13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目前我国正在研制,预计需要10n时间,这型火箭被命名为长征九号,它的近地轨道能力将达到140吨,地月转移轨道50吨,可以把3到6人送上月球。至...

怎样登上月亮?
答:2.轨道仓绕月球运行,在到达近月点时,轨道仓打开,登月仓变轨登月。3.探月完毕后,宇航员返回登月仓,火箭将宇航员送上绕月轨道,在近月点处与准时到达的轨道仓会合。4.轨道仓变轨返回地球轨道,在近地点时再重复一次类似登月仓的操作,通过减速、软着陆等一系列操作,处宇航员安全着陆。这只是我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