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的结局警示了世人一个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度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出18万魏军南下攻打蜀汉,主帅是钟会,副将是邓艾与诸葛绪,以规模来看,魏军数量几乎是蜀汉全国总兵力的两倍,这无疑是一场灭国大战,魏军兵分数路,直扑蜀汉,而蜀汉似乎并没有做好防备的准备。

蜀汉大将军姜维此时却在沓中屯田,益州重镇汉中也是收缩防线,邓艾与诸葛绪6万大军兵分5路围攻姜维,钟会手下的12万主力则进攻汉中,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蜀汉无法抵挡,汉中很快沦陷,而姜维则迅速摆脱邓艾与诸葛绪的纠缠,退到阴平。

当姜维得知汉中进入益州重要的关隘阳安关失守后,放弃了阴平,绕开桥头与白水,退守剑阁关,剑阁关是进入成都最后一道天险了,因为姜维率领蜀汉主力在此阻挡魏军主力,使得钟会率领的十余万大军无法前进。

战争打到这一步,整个蜀汉剑阁以北除了黄金城、汉城、乐城之外,其他城池据点均已经失守,蜀汉已经失掉了半壁江山,但因为姜维守住了剑阁,导致魏军的进攻陷入困境,前进无法攻克剑阁,后退心有不甘,魏军主帅钟会已经有退兵之意了。

这个时候邓艾给钟会出了个主意:他建议率军偷渡阴平,从涪县绕过剑阁,直扑成都,如果姜维率军救援涪县,钟会就能趁虚而入攻破剑阁,如果姜维死守剑阁,那么就能拿下涪县,姜维无法顾及首尾。

邓艾之所以敢出这一招,是因为他对山川地形很有研究,同时针对谋略的使用很有心得,邓艾的这一招姜维无法破解,一方面是实力问题,另一方面姜维的智谋确实不如邓艾,钟会于是派出部将田章率领一支军队跟随邓艾一起偷渡阴平。

邓艾硬是率领军队穿过了七百余里的无人区,其中经历的艰辛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当时的阴平到涪县一带是荒无人烟的无人区,而且山高谷深、道路崎岖不平,甚至遇到没有路的悬崖,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着身体就直接从山坡上滚下去。

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邓艾的军队如同天兵天将一般到达了江油,江油毫无准备,守将马邈投降,接着邓艾又在绵竹杀死了诸葛亮父子率领的援军,直接兵临成都,刘禅迫于无奈,只得投降了邓艾,于是蜀汉灭亡。

邓艾偷渡阴平的军事行动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也是整个魏灭蜀之战中最大的亮点,因此邓艾是灭亡蜀汉的首席功臣,但是没过多久,邓艾父子就被杀死,其留在洛阳的儿子全部被诛杀,他的妻子及孙子被流放到西域,邓艾这么大一个功臣,是怎么死的呢?

邓艾是被监军卫瓘派出的护军田续在绵竹杀死的

邓艾被杀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居功自傲,不听从司马昭的命令

卫瓘是18万魏军中的监军,所谓的监军就是负责监察主将的,相当于刺史和御史,位低权重,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担任,当时魏国掌权的是司马昭,卫瓘就是司马昭的亲信。

刘禅投降后,看看邓艾干了什么事:

1、以天子名义擅自分封蜀汉君臣,并任命官吏

邓艾任命刘禅为骠骑将军,并建议司马昭封刘禅为扶风王,封蜀汉太子刘璿为奉车都尉,封刘禅的其他儿子为驸马都尉,并建议封他们为公侯,赏赐食邑。

邓艾任命自己的部将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的郡守,蜀汉其他官员的职务也由邓艾根据官职高低一一任命,邓艾俨然成了蜀汉的主人。

你要知道邓艾在此之前他自己的官职也不过是个征西将军,因为灭亡蜀汉之后,司马昭封邓艾为太尉,食邑二万户,邓艾的两个儿子也被封为亭侯,司马昭对邓艾的封赏已经超过了钟会,钟会被封为司徒,食邑一万户,也是两个儿子被封为亭侯。

即使邓艾官至太尉,他也没有权力分封投降的蜀汉君臣,包括自己的部将也一块分封,把整个蜀汉的郡守全部兼职了,这就是以国家的分封来为自己树立恩惠,有拉帮结派的嫌疑,邓艾的这个作法明显是超越了自己的职责与权限,让司马昭感到不满

要知道司马昭才是魏国的实际掌权者,对于权力的把握是非常在意的,绝对不会允许邓艾这种私自分封的行为,邓艾这种分封等于是把司马昭的力量排除在外,你说蜀汉的君臣应该感谢邓艾还是感谢司马昭呢?如果感谢邓艾,那是不是会引发司马昭的猜忌?

所以司马昭开始猜忌邓艾,并让卫瓘抓捕邓艾,押送到洛阳,结果后来又发生了钟会之乱,卫瓘因为与钟会一起陷害邓艾谋反,所以担心邓艾到了洛阳,局势不受掌控,趁着动乱,卫瓘就派了田续杀了邓艾。

2、建造京观彰显功绩,并把魏军士兵与蜀军士兵合在一起安葬

那造京观彰显功绩这事司马懿也干过,在平定辽东之后,司马懿就把杀死的敌人尸体聚集在一起,以彰显自己的功劳,邓艾这一招明显就是学习自己的恩师司马懿的,但不同的是,邓艾把魏军死亡士兵的尸体与蜀汉死亡士兵的尸体安葬在一起。

京观上的尸体是蜀军的尸体,安葬时,魏军与蜀军又安葬在一起,邓艾弄的这一出让双方都无法满意,蜀汉都投降了,你把蜀军尸体筑成京观,那蜀地官吏百姓如何看邓艾?魏军通过战争灭亡了蜀汉,结果双方士兵的尸体安葬在一起,这让魏军将士如何看待邓艾?

邓艾把自己人和敌人安葬在一起,有让双方团结的意味,但这样的做法显然让双方都无法满意,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筑京观,各自安葬,谁也不会得罪,从这一点来看,邓艾的情商非常低,无形之中得罪了两批人,这也是他被杀的原因之一。

3、给司马昭上书大讲接下来灭亡东吴的战略

邓艾被司马昭封为太尉之后,开始得意忘形,并给司马昭上书灭亡东吴的战略,邓艾说应该善待蜀汉,分封蜀汉各级官员,广树厚恩,当成榜样,到时候就能招降东吴,能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邓艾还建议司马昭如何部署灭亡东吴的战略,如何分兵镇守蜀汉,建造战船,发展经济,准备明年秋冬灭亡东吴,作为太尉,邓艾的确有上书司马昭的权力,但也只有建议权,但邓艾明显是上书准备这样做了,这无异于自己做好决定,给掌权的司马昭打个招呼,就准备撸起袖子开干了。

这跟先斩后奏的区别也不大了,所以司马昭下令:此事应上报,不宜马上实行。以邓艾当时的心态和性格,根本听不进去了,连司马昭的话也不听了,你说邓艾能活吗?

二、功劳超过了上级,引发嫉妒

邓艾筑京观彰显功绩,分封蜀汉君臣,还让自己的部将兼职了蜀汉所有的郡守,这些行为无疑让其他人很是嫉妒,其中就有钟会和卫瓘,钟会是18万魏军主帅,论级别比邓艾还高,只是钟会先进入成都,刘禅投降的时候,钟会还在剑阁,所以这些好事被邓艾捷足先登了。

卫瓘是18万魏军的监军,虽然这个官职不高,但是权力极大,能制衡主将,钟会、邓艾都要让卫瓘几分,现在邓艾居然谁也不怕,不仅不听司马昭的命令,而且也不把卫瓘放在眼中,卫瓘当然对邓艾不满了。

邓艾把所有的好事全做了,连一杯汤也没有留给钟会和卫瓘,所以卫瓘与钟会合谋诬陷邓艾谋反,谋反可是重罪,司马昭看到卫瓘与钟会都说邓艾谋反,他原本就对邓艾不满了,所以顺水推舟,就让人把邓艾抓捕回来,罪名一旦确定,就是诛灭三族了。

三、邓艾性格问题

邓艾曾经评论姜维说道:姜维虽然是一时的雄杰,但与我相遇,所以穷途末路。

邓艾还对投降的蜀汉群臣说过这样的话:你们投降幸亏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的富贵。如果遇上像吴汉这样的人,你们早被杀掉了。

这就是邓艾的骄傲,看不起姜维,喜欢对外夸耀自己,这不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吗?虽然邓艾很有才能和谋略,但也没有必要见人就夸奖自己啊,这不是给自己树敌吗?还容易让人看不起自己。

古人以谦虚为美德,凡事都要让一让,就连禅让这事,也得拒绝三回才能接受,当时的人能接受谦虚的人,但是无法接受骄傲的人,邓艾这样的性格导致没人喜欢他,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来。

这事就是卫瓘抓捕邓艾的事,当时卫瓘带了少量兵力赶到成都准备抓邓艾,又担心邓艾手下会不同意,引发兵变,于是卫瓘向邓艾手下出示了檄文,申明只抓捕邓艾,其他人一概不追究,如果有人参与,就是诛灭三族的重罪。

然后邓艾手下就没人敢帮邓艾,就看着卫瓘以少量兵力抓捕了邓艾,押送回成都,这不正是说明了邓艾没人喜欢吗?就成了孤家寡人,很容易就被抓了。

邓艾的结局警示我们一个道理:做人情商不能太低。邓艾智商确实不低,一方面是谋略能力,另一方面是地理知识和屯田能力,但邓艾的情商太低,情商简单地说,就是待人处事的能力,邓艾待人处事的能力与白起、韩信相似,虽然他知道白起、韩信的故事,但仍然没能警示自己,避免和他们一样的结局。

白起是因为不听从秦王的命令而被赐死,韩信是因为要挟封王而被刘邦夺兵权、降爵位,比起这两人来,邓艾不仅仅不听从司马昭的命令,而且还得罪了自己的同僚与上司,任何一条都是让邓艾被杀的理由了,但邓艾两条都犯了,所以才会被杀。

邓艾的死是司马昭、钟会、卫瓘三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打击邓艾这件事上,三人有着共同的目标与默契,直到临死前,邓艾还没有发觉自己的错误,还认为自己是忠臣,认为白起的情况在自己身上发生了,这还是情商低的表现。

邓艾确实没有谋反,真正想谋反的是钟会,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邓艾被杀跟他是否谋反没有关系,而跟上述原因有关。



是因为他当时没有听司马昭的指挥,然后他的情商也比较低,智商也比较低,做事情的时候也非常的狂妄;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也应该有特别强的智商和情商。

是因为他认不清自己的地位,过多的使用了一些权力,所以是被杀了。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不要跨越自己的阶层去做一些事情。

是因为他这个人没有把君王放在眼里,做了很多超过他权利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做一些自己份内的事情。

知道了太多事情。知道太多,骄傲自大,不听从领导的安排,自己强出头,情商比较低。

~

丰臣秀次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strong>探讨丰臣秀次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历史的迷雾中隐藏着怎样的权谋与情感纠葛?丰臣秀次,曾经被尊奉为秀吉的接班人,被誉为"杀生关白",他的才情和战功不容忽视。秀次在文学上颇有造诣,诗词过人,战场上也屡立战功,平定四国的战役中展现出不俗的军事才能。他的婚姻联盟更是巩固了他在大名中的威望...

你们觉得李小龙和李国豪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答:李小龙和李国豪死于谋杀,可能就是死于国人之手。很有可能是香港内部武林同仁的蓄意谋杀。谋杀李小龙的案情很复杂,促成他非正常死亡的恐怕不止一个原因,他的死很可能是多重谋杀的最后结果。其中关键的一环是投毒。李小龙死后,美国名人艾伯嘉即认为这是一起谋杀,凶手用的是一种草药。这种草药在人体死亡...

袁崇焕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所以,袁崇焕必死无疑!即便换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面对袁崇焕这种情况,也只能杀之!所以,《明史》上的记载,只是给皇太极脸上贴金而已!因此,袁崇焕被杀,关宁军不听中央调遣才是真正原因,别再被《明史》骗了!关于这一话题,还有两点值得一提!第一,毛文龙和关宁军,虽说在战略上是互补,但在...

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刘文静是作为太原起兵的第三号功臣,最后却落一个身首异处的结果,实在令人唏嘘。刘文静在押赴刑场的路上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按刘文静的说法,李渊这是在屠杀有功之臣啊,但是为什么被杀的却只有这一个呢?嫉妒之心,迷失心志?...

揭秘孔融为何被曹操杀死?孝顺只是借口!
答:只要把对象倒出来,就没有亲子关系。他还说,如果父亲不好,那么在荒年,他宁愿把粮食给别人,也不愿给父亲。曹操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明确提出:“不仁不孝,有治国用兵之术。如果你什么都知道,就不要留下任何东西。”于是曹操就用孔融的这两种理论杀了他,但很明显,这是曹操找的借口,是他...

杀死比尔第一部结局是什么,为什么没有杀死比尔
答:第一部结局是杀掉三个,然后跟刘玉玲拼武士刀,最后一刀削掉小刘半个头。影片是倒叙。原先构想是拍成1部,整部片长约4小时,后来拆成2部,第一部只是复仇的一部分,第二部才最终结。动作片《杀死比尔》由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由乌玛·瑟曼、刘玉玲、千叶真一等实力派演员人联袂主演。故事讲述了一...

权利的游戏中,培提尔·贝里席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在权力的游戏中,培提尔贝里席最后的结局是被艾莉亚识破,并且杀死在临冬城的大厅中。1、小指头:培提尔贝里席也被称为小指头,小指头一直是权利游戏中最讨喜的角色之一,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小指头虽然说他是一个反面角色。在整个冰与火之歌中,很多的领主都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他们在城堡里长大受到...

袁崇焕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答:有许多人认为崇祯若不杀袁崇焕,满清便不能入关,明朝也不至于灭亡。其实这样来看待袁崇焕的话,真的是高看了这个人,他纵使能力再大,于当时局面也无法力挽狂澜,明朝的气数已尽,早晚都会灭亡,不是他袁崇焕一人能救的。因此,杀不杀此人,跟满清坐不坐中原没太大干系。袁崇焕是个自视极高,不屑随...

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答:因此,为裴寂和为李世民杀开国功臣刘文静,都不是根本原因,实在是李渊想杀刘文静,以刘文静当时的咖位,也只有李渊真心想杀他,才能杀得掉。根据《旧唐书》中的记载,刘文静在家中酒后扬言"必当斩裴寂耳!",并起厌胜之法捉妖,然后被家中失宠小妾的哥哥告发,李渊和群臣得到刘文静的供词后,态度是不同...

明朝袁崇焕之死:为什么他命运走向绝路?专家:众多因素杂糅引起
答:张德信《袁崇焕之死与明末党争》认为袁崇焕的命运与明末党争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的死正是 阉党残余势力 利用 崇祯帝的刚愎自用、猜忌和出尔反尔 的性格而演变出来的 历史 悲剧。多数学者则认为后金国的反间和朝廷的党争只是袁崇焕下狱的原因,而不是被杀的真正原因,袁崇焕之死是 社会 因素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