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话说“外孙是条狗,吃饱了他就走”?

作者&投稿:局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外孙,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就是别人的孙子,是外人。他有爷爷奶奶,跟随爷爷的家谱。

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外孙和孙子就是不一样。我姥爷有五个外孙两个孙子三个孙女,明显待遇就不一样,孙子精贵着呢,而外孙也就是表面上的客气。

去年姥爷生病去了医院,我们五个外甥商量好了,每人去探望姥爷的时候都给姥爷了500块钱,而孙子孙女去了什么都没买也没有给钱,姥爷也一样笑呵呵的,大姨对姥爷说姥爷做的不对,凭什么外孙都给钱,而孙子就只是看看,姥爷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就把钱都还给了外孙。

“外孙是狗,吃饱了是狗”,其实这句话是姥家人的说法,我们做外孙的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对于姥爷姥姥感觉也一样的亲,在姥姥家我们能找到美丽的童年,记得姥姥给我们讲故事,哄我们睡觉。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身为一个孙子女,也想来说说外甥子女的事。

从小就是和姑姑家的哥哥姐姐一起在奶奶家长大的,于我是奶奶家,于堂哥堂姐就是姥姥家。

可能因为我家都是女儿的原因吧!从小爷爷奶奶就更疼哥哥、姐姐一些。我家是开零售店的,小时候一袋方便面两块多也是觉得很贵的,奶奶去我家从来都是拿康师傅(泡面中的名牌了吧)

其他的牌子一概不考虑,老人喜欢吃,我爸爸妈妈也不能说什么,可奶奶从来都是从我家拿了什么给他外甥外甥女,可能现在觉得泡面不好,不 养生 ,那时候可是个稀罕物。

老人一辈子最好的掏心掏肺的都给了他们了。前两年奶奶突然病了,瘫痪在床。两年下来,我堂哥堂姐来的次数手指头都可以数过来,而且姑姑家和奶奶家很近的只隔着一条马路。我和姐姐虽然经常回去还买一些东西,但都不如别人逢年过节的一次问候。人家买的东西是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给别人看用来炫耀的。可能不容易得到的拿到手才是香的吧!

有一年下大雨,天都黑了我姑打电话来说,这雨太大了,感觉房子不行了家里要被淹了,让去接我哥哥姐姐。我爸起身就去了。他们家在城边上,门前边就是大片的庄稼地,还有护城河。我爸并不高的也就一米六五左右,等他走到那边水都到我爸的胸上边了,他是不会游泳的。后来我把拉着哥姐深一脚浅一脚的出来了。舅舅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你们应该感恩在心吧?可能大家也会说这是应该的啊!我无话可说。爸爸妈妈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还知道感恩呢!虽然不应该因为一件事让别人记一辈子,但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让人寒心。在这我就不细说了,再将都要堪比《都挺好》了。还有他们兄妹俩上初中高中都是我爸托关系送礼就差帮他们交学费了,对了,我姑还因为这个记恨我家,因为我上了市里的好高中,我哥没能去,那还不是因为,他的分送礼都不能去,而她也不舍得花钱,说他家在哪都有出息。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都赞成!我外公外婆对我当孙女一样特别好,什么都不争都不要我们的!每年过年给外婆外公的钱,外婆外公都偷偷塞给我们了,而且还要给足我们面子!

比如:今年大年初二,我和往常一样和我哥还有目前去外公外婆家拜年,我一进门(外公外婆住在二舅家)外公外婆就特别开心赶紧给我们拿一堆好吃的,外公看我们来了就赶紧说给我们去摘点青菜吃,外婆还问我们各种情况,工作顺不顺利,感情方面如何?等等……不攀比我们谁混的差谁好,就是一个老人家对后人的各种嘱咐和关心!聊了一会我大舅、二舅、二舅妈、三舅、三舅妈以及表兄弟姐妹好多都来了(我外婆家和三个舅舅家每年都是一起过年),舅妈们就忙着准备午饭,不一会外公就回来了。我之前和我哥商量了:我给600元外婆,他给600元外公;所以一看到外公回来了,两个人赶紧行动给钱!本来我们是偷偷的给钱的,但是我外婆外公特地走在客厅,当着一大家子人的面说:不要,不要,你们都好好的就行了!我们年龄大了又不什么钱!我和我哥从小到大受到外婆家的不少关照,现在都长大了,就一定要给外公外婆。后来外公外婆当着一大家子人的面收了!

但是我后来回到家,我妈把钱给我和我哥了!才知道我外婆把钱给我妈了,他们说:我和我哥还没有成家,以后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让我们自己留着花钱,他们年纪大了,用不了什么钱,我们要好好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

很感动!也让我从小到大都不分外婆外公和奶奶!都是一样对他们!说句心里话,我感觉外婆外公比我奶奶对我都好!

愿天下所有的外公外婆都长命百岁!享福安康!

大家觉得娶妻生子,是添丁,但是嫁闺女,生外孙,却感觉都是少了家人。作为新时代女性我也很无奈,但现在这种现象并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主要还是跟谁带的多更加亲近有关系。

像我自己来说,虽然我也很想经常回娘家走动走动,但是孩子小,家人又还没退休,所以只有周末见一次面,外孙和姥爷、姥姥并不太亲近,总是吃完饭就闹着要出去玩,我父亲也会开玩笑说,外孙吃饱就走,但是我会引导教育,拉长待的时间,让他和姥爷、姥姥多玩,现在他也不急着走了,每次回去都很开心的在大门口就大声喊姥爷。我父亲很感动。

另外我一个好友正好和我家相反,爷爷奶奶年龄大,带不了孙子,姥姥姥爷待得多,自然孩子也跟姥姥姥爷更加亲近。对于以前可能觉得外孙不亲,但是这一代的独生子女生出来的第三代人,哪个老人见了不喜笑颜开的。

所以,老话听听就好,认真就输了,

这话是旧 社会 传到了现在!

我妈姊妹三个,每家两个孩子,每次去姥姥家基本都是一起去,基本上是上午十点半左右到,中午吃了饭三点左右就走了,所以每次我们要走的时候,都会对我们说:“外甥狗,外甥狗,吃饱了就走!”

其实这是姥姥打趣我们,不过我们这些表兄弟们,我二姨家的表弟每次都特别印证这话,小时候每到秋天姥姥都会到我们几家,轮着给我们做棉袄、棉被。

记得姥姥经常说去我二姨家的时候,吃完饭,我那个表弟就赶姥姥回去,姥姥每次说起这个表弟,都说真是个外甥狗,一点也不亲人。现在长大了,这个表弟跟我们都不太走动,这是把“外甥狗”这个词表现的最形象的了。

其实“外甥狗,外甥狗,吃饱了就走”,这话是旧 社会 的背景下说的,那时候的人重男轻女,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女儿嫁出去了也基本不用赡养老人,当然老人的遗产也都是儿子继承。

虽然如此,外公外婆却对待外甥都很好,不过由于外甥大部分时间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所以跟爷爷奶奶比较亲,而去到姥姥家,姥姥好酒好菜的伺候着吃了,之后就回家了。所以就会有“外甥狗,外甥狗,吃饱了就走”这种说法!

这大概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相对应的吧。

对上一辈的人来讲,女儿和儿子虽然在一个家长大,但是,女儿从一开始就知道是给别人养儿媳妇,父母都知道“养儿防老”,而女儿是指望不上的。

即使指望不上女儿守在自己身边,女儿的儿子,也就是外孙,又疏上一层,可不就是什么时候来了,好吃好喝伺候了,吃完喝完拍拍屁股走人。所以就有了,养外孙,就像养小狗,吃完喝完拍拍屁股走人。

这句话, 其实有很深的贬义,是重男轻女的衍生, 但是,用在这个时代,显然已经不适用了。

以前人嫁女儿和卖女儿差不多,恨不得嫁出去的时候,称斤卖,花在她身上的钱,全部连本带利找女婿要回来。反正也不指望女儿能在自己老的的时候伺候膝下。

现在人哪里是嫁女儿,有的都可以说送女儿了,恨不得把全部家当都给女儿陪嫁了去,生怕女儿嫁出去吃苦受累,吃不饱穿不暖的,不惜附赠自己的全部,换女儿的幸福生活。而男的呢,有的即使一无所有,娶个有钱的老婆,就翻身农奴做地主了。

所以,现在嫁女儿也不说嫁,说结婚比较合适,婚后夫妻俩出去单过,两边父母都要亲,都得伺候和陪伴。而且很多人外孙都是给外婆带大的,哪里还会什么“外孙狗”,现在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都是宝贝金孙。

像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我小时候非常喜欢去外婆家。基本上,童年最快乐的记忆,都是在外婆家得到的。而一到暑假,我就会要求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外婆家,然后在那里度过一个多月无拘无束快乐的日子。而每每向妈妈提出去外婆家的要求时,妈妈都会问我,你为什么要去外婆家呀?我就会回答,外婆疼我。然后,妈妈就会用嘲笑似的口吻跟我说:外婆疼外孙,不如疼小鸡儿。

确实,在传统观念里,外孙再怎么疼,也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一年半载的来一回,顶多带一些礼品,关键时刻顶不上用场。还不如疼自家养的小鸡,长大后还能每天还能下个蛋,补贴家用。

而由于“隔代溺爱”的存在,很多老人无论是对自己的孙子还是外孙,都非常的喜爱。又由于外孙是客人,比对待自己的孙子,又多了份包容和优待。但是,在传统 社会 里,最终能够给自己养老送终的还是自己的亲孙子。所以,老人对外孙的爱,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 情感 表露,他们也在爱外孙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 情感 享受。

这个,我感觉是比以后外孙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回报,更加珍贵的东西吧。

从小,离姥姥姥爷比较远不常去看他们,去了他们也是疼的不行,因为我妈妈就是他们最疼的孩子,还远嫁,爱屋及乌,更不舍得我受委屈了。所以从小到大,姥姥姥爷从来没对我说过这种话,但是曾经对我小姨家的弟弟开玩笑的说过。那时候他小,小姨离得又近,吃完饭他就想回家,姥姥就说过他一次!但是真的只是一句玩笑,因为那也是姥姥从小疼到大的孩子!

我老公的姥姥就是那种重男轻女到严重变形的人,从小我老公就是跟他们不亲,哪怕去吃饭也是吃的少。因为他的表兄弟多,年龄都差不大,有次吃饱了我老公就想带男孩子出去玩,就被他姥姥说外甥狗,吃完就走!从那以后我老公真是没在他姥姥那吃过一次饭,就算过年出门,基本也是放下东西就走!

老人,总有些在咱们看来比较有意思的话,可是有些话如果被有心人听到,终究会引来矛盾。老人嘛,活了一辈子,应该都是通透的人,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素养的体现,千万不要倚老卖老,觉得是老人就可以口不择言!

这句话说成外孙个人觉得是不对的。

其实是不养在身边的都是这样的,他们回来吃一顿饭都会走。

如果外孙常年养在你自己家,他也不会吃饱了就走。

另外,既然都已经叫外孙了,又何必要求他和孙子一样?

其实国内很多人对外孙和孙子是真的不一样的,就好比对外人和对自己人。

我爷爷对我们全部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对女儿家的,还是对儿子家的,都一样。

我们都管爷爷叫爷爷,婆婆喊婆婆,我们家没有什么外公外婆的说法。

我的两个姐姐都是大姑的女儿,但是我们从小到大几乎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可以说睡都是睡在一张床上的。两个姐姐对我也超级好,当然对我婆婆和爷爷他们也很好。

现在大姐在嫁到了外面经常打一个电话回来,让婆婆他们看看重孙子,二姐呢也是过几天就买一些东西到奶奶家里,全家人一起吃饭啊什么的。

就没有题主说的这种问题。

所以如果你一开始就将孩子定位成了外!孙,那就不必要一直要求和你的孙子一样。如果你一开始就知道都是孙子,那么就又不一样。

这是封建思想下的产物,是重男轻女的一种说法。是对女儿的一中贬视。因女儿在家都没份量何况外孙一个外姓人!我家虽没说出:"外孙就是一条狗,喂饱了就走″这句话,但在他们的心里外孙与孙子完全两处的待遇。

因我女儿与侄女相差半岁。因离得近就经常在一起玩,一起上学。假如小孩要吃糖我妈明着会一人一个,暗的里会偷偷多给一块给孙女。如果两人一起跳舞,她会说她孙女那动作多优美多好看,而我的女儿则动作僵硬,实在难看像她爸一样笨。有时叫我妈带下女儿,她会跟别人说:"蠢鸡婆孵鸭蛋,蠢外婆带外孙″。

这些点点滴滴说的多了,我怕打击女儿的自尊心影响她的 健康 成长。故不太愿意她去外婆家。

虽然我妈这样,她是老人受传统的思想,但我还是教育女儿要孝敬外公外婆!我想等我做外婆时我会外孙孙子一样的对待。单不说外孙是不是外人,起码有那心区别对待会影响小孩的 健康 成长就是不对的。

~

祝寿的说法和做法是什么?
答:就连在校学习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们也是聪明伶俐,成绩优异,捷报平传,后继有人。(掌声)让我们一起恭祝老寿星,福如东海,日月昌明。松鹤长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欢乐远长。同时也祝愿在场嘉宾的每一位来宾都幸福安康!最后祝各位来嘉宾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让我们共同渡过这美好的时光,...

...嫁出去明明生了两个孩子却都长期呆在男方家(外孙偶偶去外婆家...
答:鉴于我国婚姻习俗,女儿嫁到男方家里就是男方的人了,孩子一般也都跟男方的姓,一般男方家里是不会同意让孩子长期待在女方家的,一方面舍不得,周围邻居也会说闲话,另一方面,孩子在未成年之前,无论是婴幼儿时期,还是青春期,都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陪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无论对孩子多好,都代替不了...

西安十大怪是啥
答:1、面条像裤带,陕西关中地区自古盛产小麦,因此,自古以来关中地区人们以面食为主,一天到晚三顿饭,天天离不开面食,其中以面条和馒头为主。2、锅盔像锅盖,锅盔自唐、宋以来,在西安城多处设有驿店,外地客商东来西往,北上南下,锅盔作为客商的携带干粮已远走他乡。3、油泼辣子一道菜,一说起...

多少岁是大寿,有什么讲究的嘛?老爸过60大寿有什么讲究吗?
答:4、请老寿星的外孙子、外孙女上堂 一拜,祝老寿星寿比天高、福比海深; 二拜,祝老寿星日月同辉、春秋不老; 三拜,祝老寿星生日快乐、福星高照。 (请老寿星的外孙子、外孙们献寿词) 请老寿星为外孙子、外孙回赠祝愿词 这正是喜看儿女站堂前,只愿家风代代传。让我们一起点燃生日蜡烛,唱起生日歌,共同祝愿老...

在生活中,邻居之间走的很近是不是好事,有物极必反的吗?
答:看见我来了,老妈放声大哭:“你可来了,要是把外孙子淹死了,我这把老骨头也不活了……” 邻居大叔,大婶赶紧劝她:“哎哟,老嫂子,快别说这话了,你外甥这不好好的吗?”我一看坏小子一丝不挂,正与护士小姐姐逗着玩呢。 原来,我家茶几上有个大鱼缸,没有上盖,儿子没事就好站在桌前,隔着玻璃用小手指逗弄鱼...

家庭纠纷的定义是什么?
答:指家庭成员之间因某种利益出现的相互争执与诉讼

60岁的妻子去世不到百天就急着找老伴是什么心理?
答:为了照顾好妻子他请了一位专职保姆,日夜陪伴和看护好植物人老伴,因为他还要照看两周大的外孙。最近有人看他生活的很苦,给他介绍对象开始可能不太接受,毕竟老婆还在床上躺着没咽最后一口气,可这位女人很欣赏他的人品,不嫌弃他的现状,经常到家里帮助他干活,洗衣做饭整理卫生,慢慢的他对女性有了好感,在老婆没有去世...

...现在我感觉他对我没有什么热情,比较冷淡,也没有什么话讲,_百度...
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七年之痒啊,但是也可以看出题主和男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除了问题。七年的时间,已经足够长到使两个人由爱情转变到亲情,能在一起七年,这样的伴侣和感情弥足珍贵,所以还是希望题主能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感情。可以尝试一下给你们的爱情增加一些新鲜事情,例如找找机会一起出去旅游散心...

为什么老话说“外孙是条狗,吃饱了他就走”?
答:为什么老话说“外孙是条狗,吃饱了他就走”? 这只是一句比喻的话,实际“狗不嫌家贫”,狗狗最忠诚。这里所说的外孙是条狗,带有戏谑调侃的意思。我们这也有句俗话“姥姥亲外甥,坷垃地里撵旋风”,意思是说,闺女外孙都是外人,你待外孙再亲,有事时外孙还是跟他爷爷奶奶近。又如,是亲择不下来,不亲沾不上去。长久...

为什么老话说“外孙是条狗,吃饱了他就走”?
答:像我自己来说,虽然我也很想经常回娘家走动走动,但是孩子小,家人又还没退休,所以只有周末见一次面,外孙和姥爷、姥姥并不太亲近,总是吃完饭就闹着要出去玩,我父亲也会开玩笑说,外孙吃饱就走,但是我会引导教育,拉长待的时间,让他和姥爷、姥姥多玩,现在他也不急着走了,每次回去都很开心的在大门口就大声喊姥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