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卡第24天①读《把孩子教聪明》

作者&投稿:类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书打卡的第2本书。

今日阅读朱煜老师的《把孩子教聪明》正文第3~13页。

读书摘抄及批注:

《单元整合教学中的略读课教学策略》

1.教师要从单元的角度出发解读教材,确定课时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学习某个知识或者能力,才能学得有效。

(批注: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强化和语文要素的落实,都需要我们从单元的角度进行备课。本学期,刘亚平老师和王瑞端老师以教材为例,详细分享了以单元为主题的备课形式,很受欢迎,很细致,很有效。通过老师们上交的听后心得,可以看出老师们很受益。)

2.单元整合教学中的略读课的常用教学策略

一、单文教学,强化巩固,提升语文素养

二、双文协同,扶放结合,发展思维能力

(批注:单元整合教学对老师是全新的挑战,备课到位是前提,精读课上能围绕单元目标,把单篇教学的知识能力要点让学生掌握,略读课才能放手实效强;双文协同才不至于走马观花。)

3.我对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概念做了以下界定:

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建立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系统,以单元为结构形式,整合教材、课外选文等教学资源,利用精读、略读、练习、综合、作文等课型,有效达成单元目标,且可测评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

精读课上,教师紧紧围绕单元目标,利用课文资源,让学生初步学习该单元的知识能力要点。学习之后,需要巩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掌握得不理想的地方,拾遗补缺。这就是阅读可的主要功能。

(批注:需要关注的是一些青年教师,很容易出现精读课训练不到位、略读课上课像精读课的现象,精读课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略读课太略或蜻蜓点水,通过观课,发现一些实际课堂精略读课不明显。单元整合资源的学习需要加强。教学非一日之功,需要终生学习,方可站稳讲台。)

4.国内一节小学语文课通常是40分钟或者35分钟,基于这个时间限制,略读课上可以教一篇课文,也可以教两篇课文,不能多于两篇。这是由小学生学习规律所决定的,一旦多于两篇,在一节课中学生无法真正深入学习,只能浮于表面,甚至让学习语文异化成“看见课文”。

(批注:曾经见过这样的公开课,一节课三四篇课文,然后简单导入后,老师出示了一个表格,然后让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最后小组展示。听完课之后,我们总感觉好像是在课文表面浮了一圈,学生只是提取了一下信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的学习,缺少了语文味。今日看到朱煜老师的分析,很是赞同。)

5.一节略读课只学一篇课文,有两种策略:第一,关联精读,巩固提升;第二,自读自悟,分享促进。

沪教版四上一单第一课《老师领进门》是经典精读课,第二课《孔子和学生》可以作为略读课。设计:半节课进一步巩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单元核心学习目标,采用合作读、齐读等方式并评价,使得精读课与略读课之间产生紧密的关联;再用半节课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信息提取和说段的练习,让朗读与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融合在一起,综合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人教版六上一单《山雨》略读课教学采用开放式。实施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并非易事,教师先得落实好精读课的任务,然后对略读课文做细致的解读,找准文本与单元目标的对应点,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充分的预设,而且能及时顺应学生学习情况,引领其达成教学目标。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空间很大,如果指导得当,学生的收益也就更多。

上面两种教单篇课文的略读课,相同点是在单元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都起到了练习巩固的作用。不同点在于教法上前者是收(教师引导为主),后者是放(学生自学为主)。放与收,要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和单元内的教学次序而定。

(批注:朱煜老师致力于小语教学的研究,从未脱离课堂,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进行写课,课例详细,板书清晰,让更多的老师为之受益。朱煜老师的课朴实、扎实,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踏踏实实地教语文,切实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重实效。非常值得我们跟随学习。)

6.双文协同,扶放结合,发展思维能力

一堂略读课教两篇课文,也有两种策略:第一,以一带一,扶放结合;第二,两文对读,分析比较。

人教版三下八单:在精读课中已经学习了先梳理小标题,再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在这节略读课上,三分之二的时间学略读课《女娲补天》,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夸父追日》做材料,练习复述。用一篇课文带出另一篇课文,让学生在两节课中获得三次练习复述的机会。从教学策略上说,《西门豹》是教,《女娲补天》是扶,《夸父追日》是放。

要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明确树立课文只是例子的观念。实施单元整合教学,一个单元内的课文都是为达成单元目标服务的。只有在教学中聚焦某个知识点、能力点,才能让学生扎实的掌握它,才会将其迁移到其他点的学习中。其次,必须依托于表达形式相似或者内容相似的数篇文本。如果教材里的课文不足以构成这样的文本群,那么可以从课外读物中选择添加。

一课教两文,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文本再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一课教两文,能提高课堂思维含金量,学生经历这样的比较分析,既能提升阅读能力,还能优化思维方式。

(批注:学习朱煜老师,看他的视频课,扎扎实实,我们模仿着学,反复地看,持续地看,希望能学习更多。只看朱煜老师的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知道这样设计的好,对于背后的理念思想,不可能每一篇都让朱煜老师开讲座。可是,扎实务实的朱煜老师,把每一位跟随着都悉心当做了他课堂的学生,每天上课后再写课,我们看完视频,再读他的公众号,就受益更多。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朱煜老师,我们还购买了他的书籍,已集体读完了朱煜老师的《让课堂说话》《让课堂说话2》,现在在读他的《把孩子教聪明》。我们一起跟随朱煜老师走在踏踏实实教学、读书、成长的路上。加油!)

~

阅读打卡第24天①读《把孩子教聪明》
答: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朱煜老师,我们还购买了他的书籍,已集体读完了朱煜老师的《让课堂说话》《让课堂说话2》,现在在读他的《把孩子教聪明》。我们一起跟随朱煜老师走在踏踏实实教学、读书、成长的路上。加油!)

阅读打卡第24天②读《把孩子教聪明》
答:1.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离不开教材和课外阅读。在日常的语文课中,教师利用教材创设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练习中学习他人的表达方式,进而将其内化,逐步获得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批注:我特别喜欢我身边的老师们扎根课堂,扎实开展阅读教学。尤其是刘亚平老师的主题单元教学和她每周三开展的...

阅读打卡第34天①读《把孩子教聪明》
答:第一,真心关心学生。对每个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管理管理,定规矩,讲情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唤起学生向上向好的内驱力。第二,非常熟悉教材、考点。他们不会上热闹“精彩”的课,但在课堂教学中能把知识点讲得清清楚楚,让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第三,愿意花时间。比如在教一年级学生抄写字...

阅读打卡第32天①读《把孩子教聪明》
答:5.小学教师应该是能在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之间自由行走的人。我一直在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唯有如此才能把语文课教好,才能读到更多单纯的快乐,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心。读书感悟:阅读《让诗教伴随童年》,第一感觉就是诗词的博大精深与自己的单薄苍白的巨大差距。教师的自我积累是第一位的,我自己的诗词量就...

阅读打卡第29天①读《把孩子教聪明》
答:今日阅读王维审老师的《把孩子教聪明》第28~31页。《经典共读实操手册》序言 读书摘抄:1.叶圣涛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写道: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不是说不需要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

帮儿童建立丰富的智力生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24...
答:”对孩子来说,生命的时光该投放到哪里去?怎样才能建立丰富的智力生活?他们身在其中,却未必知道该怎么做。成长过程中,如果能有人帮他们建立丰富的智力生活,那将是一笔受益终生的财富。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他一再提到读书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及评课稿
答: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孩子方法。 我设计以读为主,整节课在读书,诵读,译读,悟读,背读。重点讲解第一部分,通过诵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译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悟读,解疑释惑,体会道理;背读复述故事,熟读成诵四步法,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第二部分放手让孩子们按照方法学习,由扶到放。把主动权还...

班级阅读打卡的活动总结
答:班级阅读打卡的活动总结2 在学校读书活动中,为了使孩子们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作为一(3)班的班主任老师,我着重做好引领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础构建——自由阅读 我们主要是倡导学生尽可能的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此,我们提出了“广泛读书、丰富内涵,伴我成长”的读书口号;建立...

《让孩子学会写作》共读打卡第二天
答:1、真正的教育首先是承认差异的。这是打动我的第一句话。承认了差异,接下来就好办了,你就会接受学生的不一样,就会在心里给每个学生一个适切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接受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样态,给予他们恰切的激励和帮助。2、阅读与写作是高度相关的,表达能力强的孩子一定是爱读书,读书对的孩子。...

以“读”攻毒焕新读书活动刘秀清打卡第八天《爱的教育》第四章
答:第五部分:少年鼓手   这个故事发生在1848年7月24日,柯斯脱寨战争开始的第一天。一支大约六十人的步兵联队中有一个来自赛地尼亚的少年鼓手,面对敌军,少年急得脸色发白,但还是勇敢地跳上桌子,探头观察外面的情形。  故事中看到小鼓手在枪林弹雨中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爬起时,当你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