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百家姓之“李”姓

作者&投稿:戎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李姓总人口大约在9340多万,如果加上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一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

李氏起源

中华可记载的 历史 上溯五千年,李氏所拥有的 历史 亦逾四千年。李氏的源流有以下三种:

第一支出自嬴姓。

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高阳氏颛顼,出自嬴姓。其子孙以官名为氏,即理氏。商朝末,大臣理征因直言得罪了纣王,被害。其子理利贞出逃,因靠树上的果子(木子)充饥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

第二支出自姬姓。

商朝时期,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的巴人,是周的同姓后裔。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第三支出自赐姓和外族改姓

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其原因是当权者的赐姓和崇仰汉人的自取姓所造成的。魏晋南北朝,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血液,李姓中也混入了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基因。

李氏迁徙

先秦时期 ,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

唐朝 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福建和海南。

明朝 时入台湾。


李姓名人

唐太宗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 649年7月10日) 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在位23年,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天下。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使 社会 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 历史 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年 1155年)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李白(701年 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 历史 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代表作品有:《蜀道难》、《静夜思》、《月下独酌》、《将进酒》

李时珍 字东璧(1518年 1593年) 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 历史 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

唐玄宗 李隆基(685年 762年) 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大唐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知识链接

三郎李隆基如何登基成为皇帝的?

唐玄宗,名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小名“三郎”,在成为唐玄宗之前,他只是一个排行第三的亲王,大哥二哥健在,他又是如何成为太子,并且继承大位的?这一切,还要从神龙政变说起。

女皇武则天死后,她的儿子李显二次登基成为皇帝。李显软弱无能,于是他的皇后韦氏野心逐渐膨胀,有意效法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李显在当了五年皇帝后,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

李显驾崩后,太子李重茂继位。但韦后以太后之名把持朝政,意图做第二个女皇,大唐的江山再次摇摇欲坠。此时,一直在静观时局变化的李隆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果断出手了。他联合姑姑太平公主、表弟薛崇简,准备杀掉伯母韦后以及堂妹安乐公主,拥立他爹相王李旦复位。

唐隆元年(710年)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成功策反了皇宫卫队首领,带领政变军队杀入内宫。韦后被乱兵所杀,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以及一大批韦后亲信死于非命。李隆基下令在全城搜捕韦氏集团成员,将他们一网打尽。史称“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发生时,李旦的身份是皇叔、太尉。李隆基、太平公主与群臣迫使李重茂让位,拥立李旦二次即位。李隆基因平乱有功,被改封为平王。睿宗李旦与群臣商议立太子。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应立长子李成器为太子。但李成器坚决辞让,他道:“盛世可立长,乱世应立贤。三郎于国有大功,理应立三郎为太子!”一连推辞了数次,加上群臣都主张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也就顺水推舟,遂立李隆基为太子。

李隆基成为太子后,太平公主自恃拥立有功,经常干预政事。李旦本来无欲无求倒也罢了,但李隆基却正对姑妈的干政十分反感。太平公主也感觉到李隆基过于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势力壮大,于是有意无意总劝睿宗改立太子。太平公主和太子的矛盾遂逐渐明朗化。睿宗夹在中间,深感难以维持平衡,又怕大唐江山再起动乱,于是干脆借口彗星出现,禅位给李隆基,改元先天,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平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但没想到却是火上浇油。太平公主与亲信党羽密谋推翻李隆基,而李隆基探知计划后,决定先发制人。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召集弟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向太平公主的党羽开刀,一连除掉了羽林大将军、宰相、尚书右仆射等多名亲信,太平公主只身逃入佛寺避难,并向兄长李旦求救。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是为“先天政变”。

自此,李隆基正式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权,而李旦也正式退出 历史 舞台,由于他的聪明睿智识时务,也得到了史上唯一的“睿宗”庙号。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此拉开序幕,它有一个伟大的名字 :开元盛世。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李”姓
答:李姓名人 唐太宗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 649年7月10日) 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在位23年,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天下。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揭秘
答:明成化年间,李承永后裔在湖南岑川修建规模宏大李氏宗祠,将李姓的千年延续汇聚于此,诚谓仙李蟠根大,倚兰奕叶光。 可见,李姓在岁月更替的千年风雨中,便有了经典的十二郡望、两大宗祠(陇西李氏宗祠和湖南平江李氏宗祠)可以寻根问祖慎终追远,数不甚数的李氏宗亲由此生生不息传承发展,弥久不衰地继往开来。 3、李...

李姓人寻根问祖圣地,唐太宗亲笔题名
答:规模大、规格高、底蕴厚,不管是寻根问祖还是 旅游 打卡,李家龙宫都是值得一去的。遗憾的是,由于知名度不高,李家龙宫的游客并不是很多。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寻根溯源、追根问祖的习俗,姓氏文化与宗族文化也早已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姓李,如...

李姓起源
答: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萌芽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所建的政权最多的姓氏。李姓为唐代国姓,唐以后蕃衍兴旺,蔚为望族。 考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归结起来,主要有九: 第一种说法...

李姓作为百家姓里的一个大姓,李姓的祖先是谁?
答:后人理征在商朝为官,因为正直,敢于直谏,得罪了商纣王,受罚而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利贞逃亡,靠采树上的李子得以活命,于是从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以此纪念使理姓保全下来的“李子”,李姓就是从这而来的,始祖为利贞 明清时有些日本人在中国定居,原本姓井上,但后来改为李(井上有...

有关李姓氏探源与寻根
答: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源于嬴姓 源于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概括有...

2022百家姓排行前十名姓氏,百家姓人数前十名的姓氏
答: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来源:寻根问祖,正本清源。李姓的由来可谓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时代。话说"五帝"之一的颛顼帝,系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之孙,东夷族高阳氏原始氏族部落首领,居于帝丘,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一带。到尧舜时代,颛顼帝领导的这支部落...

《百家姓》中的前四姓,都有什么来历?
答:百家姓的前四位是赵钱孙李。赵”是当朝皇帝的姓氏,自然是排在第一位。吴越国由钱创立,是五代十国时期相对稳定的一个割据政权。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势,“孙”又排在第三。而“李”则是与吴越国毗邻的南唐国皇室之姓。《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

大牛,看这个问题,我是新手 百家姓中“李”姓始祖是谁?
答:每个“李氏”家簇的说法都不同,文献有记载的是:李姓始祖---李利贞 《井岗李氏四修字辈谱》:秀公九族亲,甲第冠千军,石羊发基址,均志李连陛,应尚仕忠臣,国太永安宁,荣华光宗祖,富贵远传名,道德辉先泽,诗书裕哲昆,文章称寿世,学业建经纶。(COPY 一节给你看看)。

百家姓的由来和最早的统计资料
答:《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另有作为儿童读物的同名图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