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千里跃进大别山

作者&投稿:庄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原因是为了经略中原,取得变化全局的作用。人民解放军占领大别山可切断国民党军津浦、平汉和陇海三条交通线,还能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瞰制中原,直接威胁敌人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统治,迫使敌人的主力从山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1947年春,刘邓大军北渡黄河后,蒋介石认为已将解放军驱过黄河,在建立所谓的“黄河防线”后,再难南渡,从而敢将原用于对付刘邓大军的王敬久集团调用于山东战场。国民党这种两翼进攻、中间防御,状如哑铃的战略体系,正利于刘邓大军中间突破,一举扭转战局。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5月4日,中央军委改变计划,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独立经营中原,并提出出大别山的可能。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随后,毛泽东又指示陈赓、谢富治集团渡黄河南进,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至此,排除了刘邓大军出豫西的可能。8月上旬,刘邓大军自鲁西南向大别山跃进,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历史性转折。

刘邓在跃进大别山是一个伏笔,是一次历史转折时刻的壮举,成败不可单局限在刘邓在大别山的战斗损失上,刘邓脱离后方,以弱击强,能够全建制的坚持到全局范围的战略反攻,这便是伟大的胜利。也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

千里跃进大别山胜利原因是什么?
答:千里跃进大别山:又称为挺进大别山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战役。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标志是什么?
答:敌我力量的变化,使得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及时作出了战略进攻方针和主要进攻方向: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转战苏鲁豫皖地区。三路...

挺近大别山挺进大别山的意义
答:“挺进大别山”历史意义 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挺近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挺近大别山,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挺近大别山, *** 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

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哪
答:1、千里跃进大别山具体是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大别山地区。2、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占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辗转陕北的大山之中。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采取“蘑菇战术”,利用陕北的险要地势和群众基础,与20余万敌军周旋,“将敌磨得筋疲力尽”,然后徐图消灭之。在与敌打“蘑菇战”的...

千里走进大别山的含义是什么?
答:”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

刘邓大军是指谁
答:刘邓大军指的是刘伯承、邓小平两位将军统帅的部队。抗日战争初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刘伯承就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不久调129师任政委,从此刘邓率部抗战八年,解放战争三年,最后西南剿匪。他们一起从太行山到千里跃进大别山,打淮海、渡长江,一直到解放大西南,从未分开过...

保卫延安和挺进大别山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答: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匪部以15个旅的兵力进犯延安。蒋介石狂妄地宣称:三天内要拿下延安。我军顽强抵抗后战略撤退,1948年4月,我军收复延安,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千里跃进大别山,又称为挺进大别山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战役。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发生在六安的什么打开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_百度...
答:● 宋国安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抵达大别山区。即日,刘邓就向各纵队发出电报,指出:现在的任务是不断歼敌和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实现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历史任务。刘邓大军第三纵队集结在河南省固始县境。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根据指挥部布置,决定于...

刘伯承是谁
答:随后又打了平汉战役,歼敌二个军,接着战陇海,下定陶,挥师南下,按毛泽东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楔子。刘伯承与陈毅的华东野战军组织了淮海战役,一举歼敌五十五万多;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随后渡过长江,打下南京城,挥师向南,解放了华东和西南地区。 全国解放之后,刘伯承辞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

解放战争反攻的标志,方向及意义
答:标志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6月,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国民党军由430万人下降为370余万,虽然在兵力上仍占优势,在战略全局上也仍保持进攻态势,但因机动兵力不足,在东北和华北战场已转为守势;在南部战线,除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军区实行重点进攻外,鲁西南、豫皖苏边界直至大别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