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 千里跃进大别山 请问小学五年级语文《千里跃进大别山》作者是谁?

作者&投稿:军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千里跃进大别山 历史背景

大别山区位于鄂(湖北)豫(河南)皖(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进”,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即不是逐城逐地向前推进,而是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心脏。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1946年6月,国民党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解放区。在蒋军进攻面前,党中央先是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1946年6月—1947年6月这一年内共歼敌一百一十余万,基本上遏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1947年6月,党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创造条件。揭开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序幕的,就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跃进大别山。

1947年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从鲁(山东)西南出发,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经过20多天急行军,战胜敌人的前堵后追,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区。

本篇课文主要讲的是8月23日晚到8月24日夜里强渡汝河的事,这是跃进大别山途中最紧张、最激烈的战斗之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698448.htm去这上面看看,更详细.

小学哪有这种课文?你几年级的???

小学有这种课文+_+

千里跃进大别山 课文~

1947年,遵(zūn)照党中央的决定,刘邓(dèng)大军向大别山挺进。
  经过连续十几天的行军作战,8月23日晚上,先头部队十八旅到达汝(rǔ)河北岸。
  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紧紧追赶,还在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几十里长的防线。当十八旅到达汝河北岸的时候,敌人早已把渡口两岸的船只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有一丈多深,人马不过去。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情况十分紧急。
  旅长和政委正站在河边商量着进军的办法,一个参谋跑来报告:“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来了!”旅长和政委赶紧迎上去,只见刘司令员和邓政委由纵队首长陪同,大步走了过来。
  邓小平政委叫参谋长打开军用地图,和其他几位首长一起分析了形势。情况确实很严重,大家不约而同地望着刘邓两位首长。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刘司令员扶了扶眼镜,用手指在地图上一画,接着说,“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他叮嘱旅长说:“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很快在部队中传开了。任务一级一级地往下传达: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多么厉害,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每支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敌人的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十八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