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诗歌鉴赏咋写 语文的诗歌鉴赏题应该怎么写

作者&投稿:潮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答案规范格式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纲规定的考点决定了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范围和答题指向。尽管每道试题的答案千差万别,但并不意味着答题时毫无规律可循。答案的准确性主要决定于考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决定于考生阅读和鉴赏的经验。而作为考试的诗歌鉴赏最终要形诸文字,这就存在一个清晰准确严谨表达的问题。本文以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答案(受篇幅限制,试题简化,题料不录)为例,简说答案规范格式。考试时参照规范格式答题,可以避免下笔千言而答案却不能到位的情况。

  一、诗歌形象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诗歌画面内容和诗歌意境营造。意象、意境是题目拟制的基础,情景关系是题目拟制的核心。分析意境必须扣住两个基本方面: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

  【典范答案】

  1.尾联写出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全国卷Ⅱ)

  试题要求回答王维《新晴野望》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答案紧扣“无闲人”“倾家”,结合诗作准确回答了描写的“图景”。

  2.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上海卷)

  试题要求“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画线句指苏轼《阮郎归·初夏》下片“琼珠碎却圆”句。试题要求“鉴赏”苏词下片营造的意境。答案展开想象,再现该句描绘的画面,析出了画面中渗透的人物的内在情愫。

  【规范格式】

  ①运用……等意象,②描绘了……的画面,③营造了……的氛围,④表达了……的感情。⑤其他。

  这一格式中,不一定所有内容都写到,应针对问点组织答案。但关键是“情景”二字,即②④两项。在形象类试题答案中,“情景关系”往往是无从回避的。是定点观察还是移步换景?是静止景象还是运动景象?是虚幻景物还是实在景物?是远看之景还是近视之景?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借典抒情?是托物抒情还是托物言志?是乐景衬哀还是哀景衬乐?这些问题往往常见,应据题目要求回答。答题忌语:“意象丰富”“画面优美”“意境深远”等。

  【相关术语】 环境特点:明媚、萧瑟、寂静、清冷、清幽、灿烂、悲凉、凄清、廖廓、辽阔等。 情感特点:喜悦、激动、哀伤、忧愁、悲苦、孤寂、消极、旷达、洒脱、悲愤等。

  【答寨示例】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结合诗中意象,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参考答案: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向渔人问讯的情景。“渔船”“桃花”“流水”“清溪”等意象,令人联想到“桃花源”,表达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心情。

  二、诗歌语言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探究诗眼词眼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内蕴,分析语言风格的特点。试题一般关涉到下列几个因素:事物情状的反映、作者情感的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结构作用的分析。

  【典范答案】

  1.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耀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全国卷Ⅱ)

  题目要求析出王维《新晴野望》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中“最精 炼传神”的两个字。答案析出了“诗眼”形容词“明”和“出”,并结合诗句描述了诗 人营造的情境。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诗人孤傲寥 落的情怀。(福建卷) . 试题要求简要分析“天地寂寥山雨歇”(谢枋得《武夷山中》)一句“对表情达 意有什么作用”。答案说明了该句描写的具体景象,并展开联想,阐明了诗作表 达的情怀。

  3.刘诗……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温婉悲凉,凸显婉约 词的正宗风韵。赵曲……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浙江卷)

  题目要求“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这三篇作品”指刘禹锡,《乌 衣巷》、吴激《人月圆》、赵善庆《山坡羊·燕子》。答案用相关术语“含蓄深沉” “温婉悲凉”“明快直露”,准确地回答了问题。

  【规范格式】

  ①采用……修辞手法,②描绘了……情状,③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④ 在结构上起……作用。⑤语言具有……特点。⑥其他。

  语言类试题涉及修辞手法,本文将其归入表现手法一类(见下)。这类试题 要针对问点作答,同样不必面面俱到。例l是对词的鉴赏,例2是对句的鉴赏, 例3是对全篇语言风格的鉴赏。答案须要言不烦,切忌空洞。答题忌语;“语言优 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承上启下”等。 .

  【相关术语】

  作品语言风格:清新、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凝练、含蓄、明快等。 作者主体风格:朴素自然(陶渊明)、清飘俊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朦 胧隐晦(李商隐)、清健俊爽(杜牧)、通俗易懂(柳永)乐观放旷(苏轼)、缠绵悱恻 (李清照)、慷慨激昂(辛弃疾)、深沉悲凉(陆游)等。 .

  【答案示例】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眼是“闲”。全诗描绘了山村静幽而又繁忙的农家景象。即令在雨天,妇姑也相约“浴蚕”,可以推想丁壮更是早到田间去劳作了。此时唯有“中庭栀子花”悠闲地开着。这种“闲”正反衬农家之忙。一个“闲”字。成为表现雨后农家山村忙碌景象最有力的一个词。 三、诗歌表达技巧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修辞手法,一为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有几个相同或相近的概念: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等。这些概念往往是从整首诗的角度考虑提出鉴赏要求的。

  【典范答案】

  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湖北卷)

  两首诗指吴融《华清宫》和李约《过华清宫》。题目要求指出两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答案辨析两诗表现方法的相同处在运用对比,并分析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应用(此题需要分析横、纵两种对比方式),描述运用这种方法表现的不同情境。

  2.主要运用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安徽卷)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词指陈维崧《醉落魄·咏鹰》。答案的核心词是“衬托”,然后具体回答以何物衬托何物。

  【规范格式】

  ①运用了……手法,②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③表达了……情感,④产生了……效果,⑤其他。

  回答这一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用一个术语来说明是何种表现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种表现手法进行具体分析,有时还需要说明这种手法的使用效果,或者说明在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当然也必须针对问点回答。

  【相关术语】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对比、设问、借代、用典、通感、叠词等。要

  注意把握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例如,比喻的作用在使事物形象化。 表达技巧:烘托、渲染、铺垫、铺陈、对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要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分析。例如烘托,要具体回答以何物衬托何物。

  【答案示例】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显著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兰溪棹歌》的主要特点是动静交错。凉月、柳湾、山色、溪水,构成一幅富有生趣的静态画。末句“半夜鲤鱼来上滩”与前三句渲染的静态相映照。前三句写静景,末句写动景,一个“上”字,静中见动,愈见兰溪之静。

  四、诗歌观点评价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察方式主要有两种。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列举诗歌作者的观点并作出评价。

  【典范答案】

  1.“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安徽卷)

  试题要求结合陈维崧《醉落魄·咏鹰》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用“猛气犹存”“老当益壮”“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等词语,结合诗句作了准确回答。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蟾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庄诗则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江西卷) 高蟾《金陵晚望》:“一片伤心画不成”。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试题要求“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具体分析诗人在诗歌文本中阐明的观点,依据诗歌意象说明两种观点形成的缘由,说明观点表面上的不一致和实后上的一致。

  【规范格式】

  ①说明情感或观点的总体特征,②具体分析这种情感或观点在诗歌中的体现,③其他。

  【相关术语】

  思想情感:建功立业、息影林泉、壮志难酬、志得意满、悲苦孤寂、旷达洒脱、羁旅之愁、思乡之苦、爱国之思、亡国之悲等

  【答案示例】

  洗 儿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反东坡洗儿诗

  钱谦益

  坡公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

  还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阅读北宋苏轼《洗儿》和清初钱谦益《反东坡洗儿诗》,试析二诗观点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两诗立意不同:苏轼《洗儿》侧面表现自己遭遇的政治上的多灾多难。钱氏翻案之作旨在揭露明末官场阿谀奉承曲线求官的风习。两诗皆用调侃幽默之语,使读者在审美中获得新奇的心理满足。

  赏析诗歌,一般从意象入手,深入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这是一个合理的流程。从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看,鉴赏“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是命题的两个基本点,扣住这两点答题也就成为成功抢分的关键。组织诗歌答案,应当记住四句话:扣住一个点,抓住两个字,记住三句话,坚持四步走。一个“点”指“问点”,弄清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两个字”指“情、景”,情景关系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因素;“三句话”指“写了什么,如何写的,有何作用”;“四步走”指默读全诗感受形象,理解意境感悟诗情,针对问点组织语言,揣摩文字誊清答案。在文字表述方面,一般按照由总到分的形式来组织文字。那种不作深思随手答题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语文诗歌鉴赏要怎么写?格式是什么?~

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答案规范格式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纲规定的考点决定了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范围和答题指向。尽管每道试题的答案千差万别,但并不意味着答题时毫无规律可循。答案的准确性主要决定于考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决定于考生阅读和鉴赏的经验。而作为考试的诗歌鉴赏最终要形诸文字,这就存在一个清晰准确严谨表达的问题。本文以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答案(受篇幅限制,试题简化,题料不录)为例,简说答案规范格式。考试时参照规范格式答题,可以避免下笔千言而答案却不能到位的情况。 一、诗歌形象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诗歌画面内容和诗歌意境营造。意象、意境是题目拟制的基础,情景关系是题目拟制的核心。分析意境必须扣住两个基本方面: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典范答案】1.尾联写出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全国卷Ⅱ) 试题要求回答王维《新晴野望》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答案紧扣“无闲人”“倾家”,结合诗作准确回答了描写的“图景”。2.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上海卷)试题要求“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画线句指苏轼《阮郎归·初夏》下片“琼珠碎却圆”句。试题要求“鉴赏”苏词下片营造的意境。答案展开想象,再现该句描绘的画面,析出了画面中渗透的人物的内在情愫。【规范格式】 ①运用……等意象,②描绘了……的画面,③营造了……的氛围,④表达了……的感情。⑤其他。 这一格式中,不一定所有内容都写到,应针对问点组织答案。但关键是“情景”二字,即②④两项。在形象类试题答案中,“情景关系”往往是无从回避的。是定点观察还是移步换景?是静止景象还是运动景象?是虚幻景物还是实在景物?是远看之景还是近视之景?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借典抒情?是托物抒情还是托物言志?是乐景衬哀还是哀景衬乐?这些问题往往常见,应据题目要求回答。答题忌语:“意象丰富”“画面优美”“意境深远”等。【相关术语】 环境特点:明媚、萧瑟、寂静、清冷、清幽、灿烂、悲凉、凄清、廖廓、辽阔等。 情感特点:喜悦、激动、哀伤、忧愁、悲苦、孤寂、消极、旷达、洒脱、悲愤等。【答寨示例】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结合诗中意象,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参考答案: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向渔人问讯的情景。“渔船”“桃花”“流水”“清溪”等意象,令人联想到“桃花源”,表达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心情。 二、诗歌语言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探究诗眼词眼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内蕴,分析语言风格的特点。试题一般关涉到下列几个因素:事物情状的反映、作者情感的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结构作用的分析。【典范答案】 1.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耀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全国卷Ⅱ) 题目要求析出王维《新晴野望》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中“最精 炼传神”的两个字。答案析出了“诗眼”形容词“明”和“出”,并结合诗句描述了诗 人营造的情境。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诗人孤傲寥 落的情怀。(福建卷) . 试题要求简要分析“天地寂寥山雨歇”(谢枋得《武夷山中》)一句“对表情达 意有什么作用”。答案说明了该句描写的具体景象,并展开联想,阐明了诗作表 达的情怀。 3.刘诗……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温婉悲凉,凸显婉约 词的正宗风韵。赵曲……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浙江卷) 题目要求“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这三篇作品”指刘禹锡,《乌 衣巷》、吴激《人月圆》、赵善庆《山坡羊·燕子》。答案用相关术语“含蓄深沉” “温婉悲凉”“明快直露”,准确地回答了问题。 【规范格式】 ①采用……修辞手法,②描绘了……情状,③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④ 在结构上起……作用。⑤语言具有……特点。⑥其他。 语言类试题涉及修辞手法,本文将其归入表现手法一类(见下)。这类试题 要针对问点作答,同样不必面面俱到。例l是对词的鉴赏,例2是对句的鉴赏, 例3是对全篇语言风格的鉴赏。答案须要言不烦,切忌空洞。答题忌语;“语言优 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承上启下”等。 . 【相关术语】 作品语言风格:清新、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凝练、含蓄、明快等。 作者主体风格:朴素自然(陶渊明)、清飘俊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朦 胧隐晦(李商隐)、清健俊爽(杜牧)、通俗易懂(柳永)乐观放旷(苏轼)、缠绵悱恻 (李清照)、慷慨激昂(辛弃疾)、深沉悲凉(陆游)等。 . 【答案示例】 雨过山村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眼是“闲”。全诗描绘了山村静幽而又繁忙的农家景象。即令在雨天,妇姑也相约“浴蚕”,可以推想丁壮更是早到田间去劳作了。此时唯有“中庭栀子花”悠闲地开着。这种“闲”正反衬农家之忙。一个“闲”字。成为表现雨后农家山村忙碌景象最有力的一个词。 三、诗歌表达技巧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修辞手法,一为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有几个相同或相近的概念: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等。这些概念往往是从整首诗的角度考虑提出鉴赏要求的。【典范答案】 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湖北卷) 两首诗指吴融《华清宫》和李约《过华清宫》。题目要求指出两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答案辨析两诗表现方法的相同处在运用对比,并分析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应用(此题需要分析横、纵两种对比方式),描述运用这种方法表现的不同情境。 2.主要运用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安徽卷)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词指陈维崧《醉落魄·咏鹰》。答案的核心词是“衬托”,然后具体回答以何物衬托何物。【规范格式】 ①运用了……手法,②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③表达了……情感,④产生了……效果,⑤其他。 回答这一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用一个术语来说明是何种表现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种表现手法进行具体分析,有时还需要说明这种手法的使用效果,或者说明在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当然也必须针对问点回答。【相关术语】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对比、设问、借代、用典、通感、叠词等。要注意把握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例如,比喻的作用在使事物形象化。 表达技巧:烘托、渲染、铺垫、铺陈、对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要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分析。例如烘托,要具体回答以何物衬托何物。【答案示例】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显著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兰溪棹歌》的主要特点是动静交错。凉月、柳湾、山色、溪水,构成一幅富有生趣的静态画。末句“半夜鲤鱼来上滩”与前三句渲染的静态相映照。前三句写静景,末句写动景,一个“上”字,静中见动,愈见兰溪之静。 四、诗歌观点评价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察方式主要有两种。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列举诗歌作者的观点并作出评价。【典范答案】 1.“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安徽卷) 试题要求结合陈维崧《醉落魄·咏鹰》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用“猛气犹存”“老当益壮”“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等词语,结合诗句作了准确回答。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蟾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庄诗则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江西卷) 高蟾《金陵晚望》:“一片伤心画不成”。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试题要求“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具体分析诗人在诗歌文本中阐明的观点,依据诗歌意象说明两种观点形成的缘由,说明观点表面上的不一致和实后上的一致。【规范格式】 ①说明情感或观点的总体特征,②具体分析这种情感或观点在诗歌中的体现,③其他。【相关术语】 思想情感:建功立业、息影林泉、壮志难酬、志得意满、悲苦孤寂、旷达洒脱、羁旅之愁、思乡之苦、爱国之思、亡国之悲等 【答案示例】洗儿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反东坡洗儿诗 钱谦益坡公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 还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阅读北宋苏轼《洗儿》和清初钱谦益《反东坡洗儿诗》,试析二诗观点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两诗立意不同:苏轼《洗儿》侧面表现自己遭遇的政治上的多灾多难。钱氏翻案之作旨在揭露明末官场阿谀奉承曲线求官的风习。两诗皆用调侃幽默之语,使读者在审美中获得新奇的心理满足。 赏析诗歌,一般从意象入手,深入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这是一个合理的流程。从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看,鉴赏“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是命题的两个基本点,扣住这两点答题也就成为成功抢分的关键。组织诗歌答案,应当记住四句话:扣住一个点,抓住两个字,记住三句话,坚持四步走。一个“点”指“问点”,弄清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两个字”指“情、景”,情景关系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因素;“三句话”指“写了什么,如何写的,有何作用”;“四步走”指默读全诗感受形象,理解意境感悟诗情,针对问点组织语言,揣摩文字誊清答案。在文字表述方面,一般按照由总到分的形式来组织文字。那种不作深思随手答题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没有格式,我给你一个方法很快就有提高,背标准答案,做一道题背一次,过不了多久就会提高很快。

语文的诗歌鉴赏咋写
答:赏析诗歌,一般从意象入手,深入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这是一个合理的流程。从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看,鉴赏“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是命题的两个基本点,扣住这两点答题也就成为成功抢分的关键。组织诗歌答案,应当记住四句话:扣住一个点,抓住两个字,记住三句话,坚持四步走。一个“点”指“问点”,弄清题目...

语文的诗歌鉴赏一般怎么做?
答: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

怎样做语文诗歌鉴赏?
答:(六)分析写作方法 一情感表达方式 1. 直抒胸臆 2. 借物咏怀(借物喻人言志) 3. 借事抒情 4. 借景抒情 5. 情景交融 二修辞手法 1.修辞格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言简意赅、含蓄,以古人自况,借古讽今(以诗歌形式写时事评论),告诫世人或统治者...的历史教训,寄托...的理想和情...

语文的诗歌鉴赏怎么做 百分求解
答:不是我想要的我要怎么写的模版 比如第一段写什么 第2段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这样的格式 回答: 唐诗宋词 ,以 抒情诗 居多,抒情诗可分 写景 抒情,借古感怀, 托物言志 三类。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通读...

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答: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
答: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

语文诗歌鉴赏方面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答: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

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哪些?
答:以哀景写乐情。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4、对比手法。5、赋比兴手法。6、用典。7、虚写与实写。8、象征手法。(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关于语文诗歌鉴赏的方法
答: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

谁能告诉我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哪位知道
答:比如仍以《天净沙·秋思》为例,从内容上看,这首小令写的是一个断肠人所看到的一幅画面,诗中枯藤、老树、乌鸦等这些萧索、衰败的意象显示了作者孤苦、无助、凄凉的心境,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很明显的给人一种悲凉、凄婉的感觉,而悲凉就是这首诗的意境。总之,古代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考试中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