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还有什么习俗

作者&投稿:璩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圆润的满月,正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圆满,仅这一点来说,就足以引起中国古人的重视,再加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和元宵,更能衬托出家庭团圆的美好寓意。

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偷汤圆 、走百病、送灯与打灯、灯球和灯轮、猜灯谜、放天灯、放烟花、舞龙舞狮、踩高跷、祭门、划旱船等。我认为在元宵节众多的习俗中,最值得一提有5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元宵节的习俗之一:赏花灯🌷✨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赏花灯习俗为主,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 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宋朝,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元宵节的习俗之二:划旱船🌷✨

跑旱船是一种元宵节民间习俗文化。跑时,表演者中有一名“艄公”划桨引船,在前头带路,做出各种各样的划船动作。

旱船历史悠久,在唐代已经流行(见《太平广记》)。不仅在民间表演,还经过改造成为宫廷舞蹈。据宋朝田况《儒林公议》上说,五代时前蜀皇帝王衍曾做蓬莱山,以绿罗画水纹铺在地上,上置莲花,让跳舞的人乘彩船在绿罗上转动。宋朝时仿效这种方式,宫廷舞队中有采莲队,跳舞的人身乘彩船,手执莲花而舞,名称叫做“采莲队舞“。与此同时,民间划旱船也很盛行,不少记叙宋代风俗的著作,都写到元宵节节日街头民间舞队中有划旱船演出。

民间传说,划旱船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在元宵节当日,在陆地上模仿船行的动作,表演者一般都是姑娘,把假船套在身上,做着划船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


✨🌷元宵节的习俗之三:偷汤圆🌷✨

正月十五,老重庆人每家每户会有偷汤圆的习俗 ,就是在门外设香烛花灯,再供上一碗汤圆,招待赐福的天官。据说,如果你能从天官神仙嘴里,偷走这碗汤圆,就会生儿子。一帮想生儿子的家伙,晚上就集体出动,满街偷人家招待神仙的汤圆,还必须连碗一起偷走。 于是,偷汤圆和反偷汤圆,就成了元宵晚上重庆人的娱乐节目。偷走的人洋洋得意,生儿子有希望了;被偷走的人,也满不在乎,大不了再端出来一碗。   

不过,偷汤圆的朋友,一定要记住是从哪一家偷的,如愿生了儿子,必须要装一碗彩礼,给主人家送回去,不然,这儿子可不一定保得住。所以被偷的朋友,还得帮那混小子祈祷,但愿他娃如愿得子,老子也好一碗汤圆换一碗铜钱,也是赚了。


✨🌷元宵节的习俗之四:打画墨儿🌷✨

正月十五元宵节,满族人家流行一种往亲族脸上抹黑的风俗,称之为“打画墨儿”。满族的规矩最多,做媳妇的不但在公婆等长辈面前得规规矩矩的,就是对大伯子也得毕恭毕敬。可是每到农历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就打破了常规。兄弟媳妇与大伯子可以互相打画墨儿,叔嫂之间那就更没啥忌讳了。甚至可以不拘辈数去和叔公打画墨儿。打画墨儿这一做法,起先是满族对错误者的一种惩罚,一个人若是违背了族规,就用锅底灰抹黑了脸,叫他到大街示众,表示他已没脸见人了。后来打画墨儿就成为平安、吉祥的象征。

这个习俗是居住在长白山脉的山区的巴拉人传承,所谓巴拉人,就是老罕王统一女真过程中,一部分女真人跑进山里,就是未编入八旗的女真人,他们还保留着以前女真人的很多传统习俗。

巴拉人把打画墨的传统女真人习俗传给满洲八旗后裔,这样,过去满洲人每年的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晚上,青年男女相互追逐,互相往别人脸上抹黑。进行戏闹、游戏。实际上这是一种原始的原生态的讨吉祥行为,类似南方一些民族的泼水节。满族很早以前就有打画墨习俗,这习俗也叫抹黑脸,打画墨儿就是往对方脸上抹锅底黑。


✨🌷元宵节的习俗之五:猜灯谜🌷✨
猜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来的,起源自先秦时期。
猜灯谜盛行于宋朝,元宵佳节,在赏花灯会上,将诗词谜语书于花灯上,任人猜度,所以叫猜“灯谜”。这一风俗一直保留到今天,每逢元宵节都会打出灯谜,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喜爱。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

有一年元宵节, 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谜联,让大家猜一猜。大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不是,词不是, 《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 猜谜。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几千年来,元宵节的习俗在流传中逐渐发展演变,但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吧!


1、吃汤圆

元宵节最主要的习俗自然是吃汤圆了,汤圆的完整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当时称汤圆为“浮圆子”。明朝永乐年之后叫做“元宵”。“圆”寓意着圆满、满足,吃汤圆便有了祈盼团圆之意。

汤圆的叫法也存在南北差异。北方人称“元宵”,南方人称“汤圆”。除了叫法不同,在制作方式、口味上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北方的“元宵”是用竹筛摇滚而成的圆形;南方的“汤圆”是用手搓揉成的圆形。

元宵大多以甜的口味为主,馅料切成小块后,放在装满糯米粉的竹筛内滚成圆球,煮出来的汤头比较浓浊。汤圆的做法像包饺子,必须把内馅塞入,馅料有素有荤,汤头比较清爽。

汤圆和元宵的馅料千变万化,在中国各地的吃法也不尽相同,著名的有苏州五色汤圆,广东四式汤圆和上海的酒酿汤圆、蟹粉汤圆,中国台湾的豆沙汤圆、咸汤圆等。除了煮,汤圆还可以炸、煎。煎出来的汤圆两面金黄,外壳脆脆的,没有煮出来的汤圆那么腻。

2、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节日习俗,它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古时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盛况空前。元宵节赏花灯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古时的灯笼与神有关,所以,灯笼也被赋予驱魔降福、祈许光明的象征意义。直到今天,元宵节赏花灯仍然是习俗之一。

3、猜灯谜

灯节除了花灯外,最盛行的活动就是猜灯谜。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

灯谜是我国独创的民间艺术,从春秋时代就有以掩饰的句子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

南宋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春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方法,称之为射灯谜。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4、舞龙

“舞龙”又叫“耍龙灯”,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

龙并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它是远古先民经过想象融入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之中的神圣物种,代表了祥瑞和力量。因此,舞龙有着祈求新年风调雨顺、趋吉避凶的美好寓意。

形式完整的舞龙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至唐宋时期,舞龙已经非常普遍。“舞龙”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舞龙时,一人手持“龙珠”,其他人则控制龙身,一般一节龙身由一个人控制。不管龙身有多少节,每个人的动作必须要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地舞出龙的形意,舞出龙的飘逸的身形。龙的前进方向由控制龙头的人决定,舞龙跟随着龙珠摆动回旋,意趣盎然。

小时候,这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了。舞龙队的表演很受欢迎,队伍往往被围了一个水泄不通。以小孩子的身高,什么都看不到。父亲便把我抱起来,用手托着架到他脖子上。然后,我的视野瞬间开阔,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想,也许我喜欢看舞龙表演,不仅仅是因为令人眼花缭乱的舞龙的表演,更重要的是,能被父亲高高举起,处在最高位置,极大地满足了一个小孩子的虚荣心。

5、放烟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的这句词写的就是元宵节灿烂的烟花。放烟花是中国民间古老的节日民俗活动。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起初,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烟火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每逢元宵节以及其它重大活动,都要施放烟花助兴。


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全民参与,乐在其中。元宵、彩灯、灯谜、烟花,这些文化元素,自古至今,都是人们心中割舍不断的情愫和美好。愿我们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挂红灯,吃元宵,猜灯迷,舞狮子,踩高撬,划旱船,农村称闹元宵。

元宵节一般就是观花灯,猜灯谜。。

过元宵节吃元宵、汤圆,赏花灯看秧歌……

元宵节还有那些习俗~

元宵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答:元宵节民俗活动有:闹花灯、猜灯谜、舞龙灯、舞狮子、划旱船。1、闹花灯 节日当天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始于西汉,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人们游览在街道欣赏这夜间的美景。2、猜灯谜 也...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还有哪些别称
答:元宵节还有哪些别称 元宵节的别称还有春灯节、小正月、元夕、上元节、天官节等,这些别称来自我国各地,根据地方不同,元宵节的称呼也有所不同,不仅称呼有所不同,元宵节的地方习俗也有所不同,例如中国北方会在元宵节这天吃元宵,而南方的则吃汤圆。想要继续了解元宵节还有哪些别称的读者可以继续往下...

除了吃元宵,元宵节还有哪些让人热爱的风俗习惯?
答: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元宵节慢慢地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并且演变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风俗习惯,比如我们最为所知的吃元宵。元宵节全家人围在桌边一起吃元宵,大概是最幸福的时刻了。除了吃元宵,元宵节还有其他的既有意义又有趣的风俗习惯。1.猜灯谜元宵节猜灯谜是最能烘托...

元宵节除了吃汤圆,还有哪些习俗
答:1.元宵节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
答: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送孩儿灯、偷菜节 迎紫姑 走百病 逐鼠 踩高跷等等。

元宵节的习俗
答: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踩高跷技艺性强,元宵节时,龙灯在广场上狂舞,气势十分壮观。元宵节放烟花是一个习俗,其寓意是为了庆祝团圆,为了和和美美。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除了点灯笼吃汤圆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
答: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民间传统节目——舞狮子划旱船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比如活动啊什么的
答:元宵节的习俗及活动有以下这些: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已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就已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元霄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美其名曰“元宝” 。现在的“元宵”即“汤圆”,以白糖、豆沙、芝麻、黄桂、玫瑰、枣泥、果仁、核桃仁等为馅,用...

春节,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
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

人们在过元宵节的时候,都有哪些习俗和禁忌?
答:老人们常说,“不出正月都是年”,元宵佳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那在这佳节中都有哪些习俗呢?今天就来说说元宵节传统习俗和禁忌。1、吃元宵 吃元宵又叫吃汤圆,这种糯米团子,在北方被叫做“元宵”,而在南方则被叫做“汤圆”。虽然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