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行走 跳跃或跑步解析。

作者&投稿:佐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动画中表现最多的是人物的动作,虽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虽然有年龄、性别、体型等方面的差异,但基本的规律是相似的。所以,研究和掌握人物动作的一些基本规律也就十分重要。
1. 人的走路动作
  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带动躯干朝前运动。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配合两条腿的屈伸、跨步,上肢的双臂就需要前后摆动。人在走路时为了保持重心,总是一腿支撑,另一腿才能提起跨步。因此,在走路动作的过程中,头顶的高低必然成波浪状。当迈出步子双脚着地时,头顶就略低,当一脚支地另一只脚抬起朝前弯曲时,头顶就略高。还有,久久CG动画告诉我们走路动作的过程中,跨步的那条腿,从离地到超前伸展落地,中间的膝关节必然成弯曲状,脚踝与地面成弧形运动线。这条弧形运动线的高低幅度,与走路时的神态和情绪有很大关系。还要注意一下脚与地面的关系。
2. 人的奔跑动作
  人奔跑时身体的重心向前倾,两手自然握拳,手臂略成弯曲状。奔跑时两臂配合双脚的跨步前后摆动。双脚跨步的幅度较大,膝关节屈伸的角度大于走路动作,脚抬得较高,跨步时,头顶的高低的波形运动线也比走路时的运动线明显。在奔跑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着地的过程,而是完全依靠单脚支撑躯干的重量。一顶要有腾空的动作。有些跨大步的奔跑动作,双脚腾空的动作在时间上可以停更长一点。
3. 人的跳跃运动
  人的跳跃运动,是由身体屈缩、蹬腿、腾空、着地、还原等几个动作姿态所组成的。人在跳起之前身体的屈缩,表示动作的准备和力量的积蓄,接着,一股爆发力单腿或双腿蹦起,使整个身体腾空向前,落下时,双脚先后或同时落地,由于自身的重量和调整身体的平衡,必然产生动作的缓冲,之后恢复原状。跳跃时的运动线呈抛物线状,这个抛物线的幅度,根据用力的大小来决定幅度的高低。原地跳时,蹬腿跳起腾空,然后原地缓冲、落下,人的身体和双脚,只是上下运动,不产生抛物线。
  以上就是人的基本的运动规律。人的感情是丰富的,在高兴、悲伤、愤怒等等情绪下所表现的状态是不同的动作也是千变万化但离不开基本的规律,所以我们在熟练掌握基本规律后要多观察生活,多体验动作,这样我们的动画人物才能让他们更生动。

走路最好还是在公园、体育场等远离马路,清静又干净的地方。理想道路应该是草地、土地、塑胶场地,而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实现这个较困难,但有土路的地方就不要走柏油路,有操场、运动场的地方,就不要走柏油路。
 
走路一定要选双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因为健走时脚底所受到的冲击是全身体重的1.2-1.5倍,一双具有减震功能的舒适鞋子,会让行程更享受。

急求~~~人物正面垂头丧气走路的运动规律~

头部应该低垂,可以参考做地铁看书玩手机的人的头部位置;双肩下垂,因为趾高气扬的人双肩是高耸的;双手无力的伸开。走路两脚懒洋洋不爱抬脚。
没时间绘制,给你个语言描述,自己慢慢体会一下吧。

百度图片、百度文库,一搜一大把....应当学会拆开分析就简单了。首先,左脚右手一组,右脚左手一组。其次三个关键点高度,最高点:双手双脚分离最大,此时双脚为离地;中间点:至少一脚着地,前脚无大变化,后脚弯曲超前靠拢;最低点:双脚双手靠得最近,至少一只脚着地,双脚必定弯曲,呈缓冲姿势

跑步走路都差不多,跳跃的话,注意起跳前有个猛然向下蹲的蓄势动作

纯手打,望采纳

走路运动规律
答:当迈出步子双脚着地时,头顶就略低,当一脚支地另一只脚抬起朝前弯曲时,头顶就略高。还有,久久CG动画告诉我们走路动作的过程中,跨步的那条腿,从离地到超前伸展落地,中间的膝关节必然成弯曲状,脚踝与地面成弧形运动线。这条弧形运动线的高低幅度,与走路时的神态和情绪有很大关系。还要注意一下脚...

运动规律走路
答:人的运动规律--走路 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 脚的局部变化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

走路锻炼有些什么讲究啊?
答:1、每天至少走30分钟 保证每周步行运动5天,且每天的运动量有30分钟,这样才能达到减肥和锻炼的功效。2、走路姿势很重要 把步行变成锻炼,首先需要正确的姿势。走路的姿势应该是注视前方(但不要向前倾),放松脖子、肩膀和后背,手臂在身体两侧自由摆动。在快速走动的时候,如果想要停下来,应先恢复到热身...

...如图所示,图线分别表示它们的运动规律.请根据图线回答:(1
答:(1)根据图象可知,甲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60m;乙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50m;故甲的速度:v甲=s甲t甲=60m30s=2m/s;乙的速度:v乙=s乙t乙=50m10s=5m/s;(2)根据图象可知,甲从0s开始运动;乙从15s开始运动,因此甲先运动了15s.故答案为:(1)2;5;(2)甲;15....

一物体在平直公路上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v t =3-5t(m/s),则...
答:由v t =3-5t=v 0 +at,知初速度为3m/s,加速度的大小为5m/s 2 ,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x= v 0 t+ 1 2 a t 2 =3t-2.5 t 2 .根据v t =3-5t,知当v=0时,t=0.6s.故本题答案为:3,5,x=3t-2.5t 2 ,0.6.

汽车行驶运动规律
答:切记长途行驶时应每隔两小时休息一次;行驶中要集中注意力,杜绝打手机、吃食物等行为。保持良好精神状态进行驾驶;不要疲劳驾驶,遇到困的时候,找个地方先休息一下,开车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边玩手机边开车。开车就不要喝酒,如果是醉驾后果很严重,可以找个代驾,或者找个地方睡一觉,不要开车。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路面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
答:C 试题分析:由图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所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选项AB说法错误; 从图像可知,乙车在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60m;选项C说法正确;甲车的速度是v 甲 =60m/3s=20m/s,乙车的速度是v 乙 =60m/5s=12m/s;甲、乙两辆汽车3s后相距S=3s×(20m/s-12m...

轨迹方程是什么
答:轨迹方程是描述物体运动路径的数学表达式。在物理学、工程学、天文学等领域中,我们经常需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例如行星绕太阳的轨道、子弹的飞行路径等。轨迹方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这些物体的运动规律。轨迹方程的形式多种多样,取决于物体所受的力和初始条件。例如,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轨迹方程可以是一...

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有哪些内容?
答:总规律: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过程,它体现了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认识运动...

运动学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 ;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