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老人住养老院,坚持:农村就该重男轻女,没儿子太心酸,真的如此吗?

作者&投稿:益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周末去了农村的养老院,跟农村的几个老人讨论了“重男轻女”这个话题。

我发现农村的男人要比女人重男轻女很多。养老院的一些阿姨们,对重男轻女这件事,还比较开放。她们说了这样的一个现实:“我们在养老院里住着,儿子儿媳妇一年也不来几次,能把钱给你交了就不错了。反而是女儿,每个月都要来几次,带点吃的,带点衣服什么的。”

她们说的时候,一个67岁的老大爷很大声地说:“女儿永远比不上儿子。在咱们农村就该重男轻女,有儿子,他就是不孝顺,人家也高看你一眼。没有儿子,你就是绝户,村里的人都看不起你。女儿再好,女婿也顶不上半个儿子。她生的孩子,也不跟咱们姓。”

有些阿姨怼他:“你儿子好,你儿子多好,你都住了一年多了,你儿子也没来看过你一次。倒是你家姑娘,来了好几次。你说这话,不怕戳女儿的心。”

结果这个老人说:“我儿子不来,我也后继有人。女儿再好,没儿子,我死了,也没人给我打幡。”

这个67岁老人说了这些话之后,讲了自己的一个兄弟。

“我一个兄弟就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他生病的时候,连个背他上楼下楼的人都没有。他因为没儿子,跟我们在一块说话,都没底气。

村里的人也都看不起他,他们家里没劳力,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的,也没人叫他。

他两个女儿还都嫁的远,他死了之后,连个打幡的人都没有。他侄子给他打幡,他的房子还得留给他侄子。

他死了之后,连个记得给他上坟的人都没有。他没有后代,连香火都没有。

儿子再不孝顺,我死了,他也得给我打幡。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也得供奉我。女儿再孝顺,我死了,她也不能在自己家里供奉我。

在咱们农村就该重男轻女,没有儿子,日子过得太心酸了。奋斗一辈子,都给谁,有什么用,连个子孙后代都没有。你看越有钱的,越注重生男孩,因为都想传承下去呢。”

一个阿姨听他说完这番话,挖苦他:“你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活着的时候,都不管你。死了管不管你有什么用。现在这个社会,不管生男生女,只要有一个孝顺的就行了。”

这个67岁的老人反问她:“你说得这么好听,也不见你把房子财产都留给女儿,谁不都是把房子财产都留给了儿子。”

老人们哈哈大笑。我却突然很沉默。

其实,重女轻男,在农村始终是口号。而重男轻女才是现实。但这种现实,却是被很多人所接受的。包括很多的女儿也都是接受的。

一个农村的女儿跟我说过这样的话:“我父母就重男轻女。但是我也接受。他们把房车财产都留给了自己的儿子。等到他们老了的时候,还是指望着儿子养他们的。

我父母老了之后,我就是回去看看,买点东西。但是出钱的事情,都是我哥哥们的事情。女儿就是照顾的,出钱都是儿子们的事情。

那时候,我哥还不愿意。他想要让我出钱,但是我父母却说,万贯家财都给了儿子了,轮不到当姑娘的掏钱。

其实,你自己想明白了就行了。他们就是把你当女儿养的,就是不那么爱你。他们就是更爱儿子。你也把自己的位置放好了,你觉得你跟父母的情分到哪里了,就孝顺到哪里。反正他们养大了你,你照顾他们是义务。但是怎么照顾,就看你对他们的情分了。”

我曾经深思过她的这些话。我爷爷奶奶的养老,我姑姑是没参与的,都是我父亲他们这些儿子出钱出力。我姥姥姥爷的养老,也大致是这样的情况,女儿们是照顾的,但是出钱的话,都是儿子们出。

其实,农村很多农村家庭都是这样的。哪怕家长疼爱女儿,把女儿当宝贝养。但是,房子和财产也大多留给儿子。因为他们觉得这就是规矩。

这种规矩在有些家庭达到了一种和谐。

女儿也会孝顺父母,但是出钱出力的时候,就会少出。而儿子们因为得到了父母的财产,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他不负这种责任,就要被村里人看不起。

可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是,那些父母,是拎得清儿子和女儿的这种区别的。他们自己要认可,给女儿的爱和钱少,就少让女儿负责,给儿子的爱和钱多,就多让儿子负责任。

最怕的就是,那种完全拎不清的父母。

他们理直气壮地重男轻女,把爱和钱都给了儿子。可等到他们养老的时候,他们又觉得女儿就该养,因为他们不能白养了女儿。

一旦老人是这种严重的偏向,儿女之间很容易反目成仇。而他们的养老也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因为他们把爱和钱都给了儿子,对儿子过分溺爱,让儿子觉得他得到这一切就是应该的。他失去了对父母的那份感恩之心,也不觉得自己多继承了父母的东西,就要在养老上多付出,他理直气壮地觉得那就是他该得的。因为,农村就是这样的,规矩就是这样的。

到了父母养老的时候,他根本看不到自己得到的那些东西,而是理直气壮地觉得:“父母养了我,也养了她,她就该负责任,至于我多得到的那些,那是我该得的。”

而女儿,从小在这种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本来心里就是带着伤的。等到她长大了,父母还一味地索取,以生养之恩,来要求女儿独自担负起养老的义务。

女儿就会产出逆反心理。

2017年,在一个农村采访,就遇到了这样的父母。他们把房车和钱都给了儿子,到了老了病了,却不愿意拖累儿子,只想要拖累自己的女儿。

他们说得理直气壮:“我生了她,她就该养我。我儿子不养,我愿意。她要不养我,我就去告她。”

我始终记得那个女人的平静。她平静地对父母说:“那让法律判吧。我该出多少,出多少。多了我一分都不会出。咱们之间只有义务,没情分。你们以后不用跟我哭闹,也不用说我是你们的女儿。咱们之间就是欠债还钱的关系。”

这样的老人,到了养老的时候,都会过得很艰难。可他们却始终不觉得自己有错,他们就觉得他们是对的。

就像这个67岁的老人。儿子继承了房子和财产,一次也不来看自己,他也觉得儿子是好的。

女儿什么都没继承,她即使过来看自己了,他也觉得该。因为他觉得他养了女儿。

他最后在养老院度过自己的余生,儿子一次都不来看他。他依旧觉得生儿子好,他把儿子所有的好,寄希望于他去世之后。

可悲,还是可恨?

最后我想说,一个老人的葬礼。这个葬礼,我之前也说专门写了故事。一个老人去世后,儿子只想着多收点钱,女儿不同意老人埋在自己的地里。她觉得老人埋在自己的地里,要给自己出钱。

老人去世了,那是他们的亲生母亲,但是他们都不曾为母亲掉过一滴眼泪。

他们的眼睛里只有利益。女儿觉得母亲反正也没疼爱过自己,儿子觉得母亲就该疼自己。他还觉得自己的妹妹就什么都该出,如同苏明成骂苏明玉:“爸妈把你养这么大,你出点钱难道不应该吗?”

最后,苏明玉母亲的遗像摔在了地上,触目惊心。

我不知道这些偏心的老人,如此偏心到底是图了什么?

儿女不孝,儿女成仇,即使有后代又如何。

不过是,不肖子孙。



我完全不认同这种,并不能说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很多女儿非常的顾家,经常是第一时间回家照顾老人。

不是真的,虽然现在的农村还存在重男亲女的观念,但是很多的人生了女孩之后,女孩也是非常孝顺的对自己的父母。

也不是说一定要有儿子,两个女儿听话的话也是一样的,还是主要看人,并不是说儿子就一定好,有些女儿也是挺孝顺的。

不是,在农村里不在是男子是主要劳动力。他们感觉到心酸只不过是自卑而已,将他们这一辈子无法实现的希望和经历的磨难,用没有儿子这个借口说出来。

~

67岁老人住养老院,坚持:农村就该重男轻女,没儿子太心酸,真的如此吗?
答:我发现农村的男人要比女人重男轻女很多。养老院的一些阿姨们,对重男轻女这件事,还比较开放。她们说了这样的一个现实:“我们在养老院里住着,儿子儿媳妇一年也不来几次,能把钱给你交了就不错了。反而是女儿,每个月都要来几次,带点吃的,带点衣服什么的。”她们说的时候,一个67岁的老大爷...

老年人住养老中心会快乐吗?
答:我身边不少老人埋怨与儿女一起住受束缚。第二,入住养老院后,吃、住、行和玩乐都会合理安排,可以让老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身心健康。而且,老人们可以相互交流,发展兴趣爱好,生活会越来越快乐。第三,老年人吃住在一个养老院,可以定期查体,及早发现疾病并治疗。老人们还可相互帮助,谁有...

为什么农村老人一提到住养老院,就会骂子女不孝顺?
答:农村的老人提到住养老院就会责备子女不孝顺,这是因为对于养老院有偏见,在农村的养老院大多数条件不好,老人在那里生活受到限制,并且子女也很少会去养老院陪伴老人,造成老人非常孤独。这就对大家形成了思维定势,只要一提到把老人送去养老院就是子女的不孝,但其实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只不过人们会放大...

农村养老院的市场前景
答:1、能让老人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养老院作为专业的养老机构,首先服务得到位。如果照顾不周,老人就可以选择去别家养老,因此这成为必需的立业之本。2、能让老人有时间去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几乎人人都看到过老人在楼下下棋闲聊的场景。许多爱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进行,而养老院有这样的活动,同龄人在一...

农村老人如何居家养老?
答:首先,居家互助养老具有可行性。邻里之间相互比较认识,年纪较轻的60岁左右的老年人身体条件基本上还可以承担一些较轻的体力劳动,再加上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或者采取积分的方式,这样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其次,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年纪60岁左右的老年人帮助年纪较大的邻居,可以形成...

农村那么多养老院,老人为啥不愿意去?
答:心理学家认为,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孤独问题。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传统上是以“家”为单位的,全家人是捆绑在一起的,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或住在家里才有安全感,这种观念根深蒂固。老年人尽管希望自己能够不给下一代等来负担。但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疾病或多或少会自动地“...

老人住养老院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待?
答:首先,就是观念难以更新。过去,人们认为,如果自己有子女,子女的经济也负担得起的话,谁也不愿意让父母去养老院,只有那些没有子女的老人,或者子女不孝顺的人才会让自己的父母去养老院。子女一般是不愿意违背这样的舆论压力。举例:有的父母有病了,自己不去养老院,就得让孩子去伺候,孩子不能正常的...

为什么有些农村建了养老院,老人也不愿意去住?
答:其实,很多的农村养老院并不能让老人感到幸福,因为除了基本的照顾、医疗保障,他们对于老人精神需求上的满足则更缺乏,老人在这里仅仅满足了吃、住等基本要求,娱乐设施较少。还有一些养老院并无消防通道,或在消防通道上堆满杂物,对于老人的管理和护理也非常粗放,与养老院挂钩的医务室,最多能做检查血压...

农村建起了乡村养老院,你感觉这是好是坏?
答: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这样做可以让更多的老人更好的养老,可以享受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