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投稿:廖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积极创造信息素养环境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要想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搞好课堂设计,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动态。例如在讲“计算机病毒”一节内容时,不能泛泛而谈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种类,而应把病毒发作时所表现出的特征对学生有所展示,这当然可以通过找一些图像资料或做课件展示病毒发作时的情景及其危害,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感性认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如使用软件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自己能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根据教学需要应用于教学任务。二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
  二、采用主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老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之一;电脑媒体变展示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采用主题教学,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际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环节进行:

  1.确定主题:确立本节课要完成的实际内容,展示实际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起学生创作或创造的欲望。

  2.提出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本节课学习的中心内容,考虑用什么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优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分析问题: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问题,作一下简单或详细的流程演示,让学生对解决的步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自主探索:解决的思路清晰后,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己去探讨、处理问题。教师可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或步骤。

  5.评价及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采取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采取对某一学生进行讲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和总结,亦可让学生相互评价。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1.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让学生自己交流,亦可推选出好的作品展示。

  2.开展“系列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3.学以致用,提倡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

  4.积极创造环境,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一种习惯。
  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五、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操作机器和使用软件,这是一种错觉,在信息技术中,应特别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去选择,去完成一定的操作。操作技能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才发挥作用。

  2.操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当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问题,需要用计算机、需要一定的软件,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完成任务与驱动知识的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中应采取主题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看到任务的完成,还要看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信息科学的知识,任务驱动中,既要完成任务,更要通过完成任务驱动知识的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不是以某种技能为目标的技能培训。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目前,中小学正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还需要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讨。应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及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答: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在初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对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教学进行了探讨,实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激发起创新的兴趣。培养...

怎样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答:3、内容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交流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缺不了理论结合实践,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

怎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研讨能力
答:所以,学生很容易就能从自己身边找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能让学生确立主动关注信息、应用信息的思想,使学生更自觉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只要是有这些具体实际的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学生才能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烈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才有...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答: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一.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必须练习好指法。此时,教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就会学得格外认真,不仅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通过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答: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人,不仅应具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创造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要使小学生逐步具备这些能力,培养...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答: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样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1.运用学科特点,唤起创造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信息技术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因此,我们备课时尽可能挖掘学科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开学第一...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 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能
答: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其教材不甚理想,学生也没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虽然一到上课时间都准时走进信息技术教室,但都是冲着玩去的。所以一堂课下来,学习掌握到的信息技术技能是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提出对应策略。一、以有趣的任务引领学生核心...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答: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应用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二、 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从何而来,信息能力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