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沈阳市八年级下语文书上的古诗及古文清单!!!目录就行!重赏!图也可以!! 求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书里的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和它们的译文,拜...

作者&投稿:中叔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礼记>、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石壕吏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桃花林)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十分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刚开始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到处都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各个都安闲快乐。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食物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来往。(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村里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都做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通往桃花源)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样,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
  水上和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核舟记》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大道之行也-{礼记}》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赋予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答谢中书书》
  山河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早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将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观潮》
  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石壕吏》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刚刚阵亡。活着的那些人只能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
  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那个老妇人在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1,属国过居延2。
  征蓬出汉塞3,归雁入胡天4。
  大漠孤烟直5,长河落日圆6。
  萧关逢候骑7,都护在燕然8。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移居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几,力耕不吾欺。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秦州杂诗:
  (因为我不知道是哪首,那就请你自己找吧!)
  杜甫秦州杂诗之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峰火,心折此淹留。
  杜甫秦州杂诗之二: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之三: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杜甫秦州杂诗之四: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万方同一概,吾道竞何之。
  杜甫秦州杂诗之五: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连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苍。
  杜甫秦州杂诗之六: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沦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林疏鸟兽稀。那堪往来戌,恨解邺城围。
  杜甫秦州杂诗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杜甫秦州杂诗之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杜甫秦州杂诗之九: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从篁低地碧,高柳半天表。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垌。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月,使节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静,正闭小蓬门。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一: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听鼓鞞 。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俛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三: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四: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神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五:
  未暇泛沦海,悠悠兵马间。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六:东柯谷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七:
  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 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不深堂。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乾。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杜甫秦州杂诗之二十: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324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的全部古诗~

  上学期  文言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石壕吏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桃花林)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十分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刚开始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到处都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各个都安闲快乐。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食物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来往。(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村里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都做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通往桃花源)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样,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了。此后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  水上和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核舟记》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大道之行也-{礼记}》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赋予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答谢中书书》  山河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早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将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观潮》  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石壕吏》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刚刚阵亡。活着的那些人只能姑且活一天算一天,去的人永远完结了!  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那个老妇人在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1,属国过居延2。  征蓬出汉塞3,归雁入胡天4。  大漠孤烟直5,长河落日圆6。  萧关逢候骑7,都护在燕然8。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移居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几,力耕不吾欺。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秦州杂诗:  (因为我不知道是哪首,那就请你自己找吧!)  杜甫秦州杂诗之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峰火,心折此淹留。  杜甫秦州杂诗之二: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之三: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杜甫秦州杂诗之四: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万方同一概,吾道竞何之。  杜甫秦州杂诗之五: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连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苍。  杜甫秦州杂诗之六: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沦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林疏鸟兽稀。那堪往来戌,恨解邺城围。  杜甫秦州杂诗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杜甫秦州杂诗之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杜甫秦州杂诗之九: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从篁低地碧,高柳半天表。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垌。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月,使节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静,正闭小蓬门。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一: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听鼓鞞 。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俛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三: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四: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神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五:  未暇泛沦海,悠悠兵马间。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六:东柯谷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七:  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 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不深堂。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乾。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杜甫秦州杂诗之二十: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下学期  八年级下 《使至塞上》《登高》《无题》《题破山寺后禅院》《题李凝幽居》《泊秦淮》《登飞来峰》《己亥杂诗》《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于安乐》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古诗文及译文汇总(1)

1、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随水漂去。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的山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山势,竞争着向上,相互比高远。(群山)互相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成千成百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唱出和谐动听的嘤嘤声。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忙于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xián)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译文】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和字。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先生闲适安静且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富贵。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爱好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期望一定喝醉。(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自己娱乐,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向。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有人称赞道: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是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3、马说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马,也只能辱没于低贱人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而不用千里马称呼。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吃一顿就要吃尽一石的粮食,喂养马的人不按照它马能日行千里的能力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出色的资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和平常的马一样都不行,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喂饱它,使它的才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马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站在马儿旁对着千里马说:“天下就没有什么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真的是他们不识千里马啊。

4、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但是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用手亲自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已经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手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也没有稍微把话说得柔和一点,把脸色放温和一些。我站在他身旁恭敬的等候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会遇到前辈的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也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后,就再次去请教他。因此我很愚笨,但最终(我)还能有所收获。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深的山坳和巨大的峡谷中。严冬寒风凛冽,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破裂却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用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将我)裹起来,很久才暖和起来。住在旅馆里,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可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佩戴白玉做的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好像神仙一样;我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之间,却毫无羡慕的意思,(那是)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的勤劳和艰苦大概就是像这个样子。
  
5、诗词曲五首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的七言律诗。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帆船驶过,病死的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2)赤壁
《七绝·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诗中描述了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戟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二乔。
(3)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4)水调歌头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做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月色的明媚皎然。
(5)山坡羊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6、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jua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通假字,通“彻”,有的版本为“彻”),影布(于(在))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用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窜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犹如在同游人逗乐。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斗星分布和蛇爬行那样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面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旁人,(那幽深悲凉的氛围)令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
同去游玩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7、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荒废了的事业都兴。
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从前的规模,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现代人的诗赋,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丽的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晨阳光灿烂,傍晚雾霭阴沉,气候千变万化,这就是我登上岳阳楼所见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他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聚集在这里。看了自然景物而出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阴雨连绵的日子,数月不晴,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踪影;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登上这样的岳阳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满眼凄凉冷落的样子,一定会感慨万千而悲伤了。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季节,湖面波平浪静,上下天色互相辉映,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着金子般的光点,湖水平静时水中月影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登上这样的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悦,荣辱得失全部忘却,在清风吹拂中端起就被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那在朝廷为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在僻远的江湖就为君王担忧。这样做官时也担忧,不做官时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8、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
【原文】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众多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而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琅玡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则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山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四角翘起,高踞于泉水之上,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山里一个名叫智仙的和尚。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很少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谷显得昏暗,或暗或明,变幻不一,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都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玩。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来酿酒,泉水香甜,酒香清洌;野味野菜,各种各样摆放在面前的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起来坐下去,大声喧哗的是这些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那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下山,人们的影子四处散开,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就开心了。然而鸟儿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把人们的快乐当作快乐。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有哪些
答: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过零丁洋》...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有哪些
答:8.《相见欢》 李煜 五代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9.《登飞来峰》 王安石 北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自)缘身在最高层.10.《苏幕遮》 范仲淹 北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文言文大全
答:八年级下册 文言文 1.《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求沈阳市八年级下语文书上的古诗及古文清单!!!目录就行!重赏!图也可以...
答:求沈阳市八年级下语文书上的古诗及古文清单!!!目录就行!重赏!图也可以!!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浅心之恋 2014-02-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057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文言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

八年级下所有语文古诗
答: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曲 1、咏鸟诗三首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迎燕》 【宋】...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答:文言文:《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 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 潼关怀古》《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赠从弟》...

求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书里的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和它们的译文,拜托!
答: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古诗文及译文汇总(1) 1、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

《语文书八下》古诗三首的内容有什么?
答:《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图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三衢道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课文2 燕子1 给我会写的组词。凑:凑数 凑合 拼凑拂:吹拂 飘拂 拂尘集:...

八年级下语文古诗词有哪些?
答: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

谁知道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课外古诗十首?
答: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外古诗”10首,分别是?(打原文), 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十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