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一,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 根据材料一,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

作者&投稿:严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则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
——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二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顾炎武《日知录》 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
——《黄宗羲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
2.材料三中,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继承发展的社会背景。
问题:社会动荡不安,礼乐崩坏,道德沦丧

问题: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伦理崩坏)。

五代:后梁(朱姓)、后唐(李姓)、后晋(石姓)、后汉(刘姓)、后周(郭姓)。
十国:前蜀(王姓)、后蜀(孟姓)、吴(杨姓)、南唐(李姓)、吴越(钱姓)、闽(王姓)、楚(马姓)、南汉(刘姓)、南平(高姓)、北汉(刘姓)。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 )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五代十国里十国是存在在同一时期?~

不是同一时期。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形势更甚,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后梁时期的晋、岐、吴除外)而称王称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中国的内乱,也带给契丹南侵的机会,辽朝得以建立。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公元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

问题: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伦理崩坏)。

根据材料一,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
答:材料一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欧阳修《新五代史》材料二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

结合史实归纳五代十国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
答:1、政治上: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先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是两宋政权与辽、夏、金、蒙古政权的并立,最后归于元朝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宋太祖采取分散中央与地方权利的方法,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取得重大成就,手工业生产规模与技术进一步...

五代十国为什么最黑暗
答:五代十国最黑暗的原因有政治不稳定,社会混乱;社会经济衰退,饥荒瘟疫;文化教育水平低下,道德素质下降;外来侵略困扰,社会动荡等。1、政治不稳定,社会混乱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不稳定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在这段时间里,大量割据政权相继出现,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来掌控全局。加上...

什么是五代十国时期
答:时间是907年~979年。也就是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或者说是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五代是指907年~960年,十国是指902年~979年。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其间定难军(也就是后来的西夏)逐渐独立,而静海军(后来的越南)自此脱离中央统治。

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范仲淹认为当时社会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答:,吏治腐败;人民生活困难;外有少数民族的威胁 材料一 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三篇】
答: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3.(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五代十国是指什么?
答:五代的每一代,都只存在十几年甚至几年。期间骨肉相残,上下级反目,屡见不鲜。后晋皇帝石敬塘还以出卖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自称“儿皇帝”,换取契丹人的支持。只有后周世宗柴荣有所作为,为后来宋朝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五代时期的北方经济停滞,人民生活困苦,中国古代社会的“北富南贫”现象从此消失。相...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
答:(2)有利因素;每一个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往往采取奖励垦荒和扶持自耕农的政策。不利因素:封建国家加在自耕农身上的负担沉重,自耕农经济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封建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3)封建统治的安定依赖于大量的自耕农存在,但是封建政府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不断威胁自耕农经济,形成封建社会一种基本矛盾...

五代十国的历史资料
答: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