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的由来是什么? 龙舟的由来!

作者&投稿:晋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赛龙舟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水上竞技活动。在有些地区它又称“划龙船”或“龙舟竞渡”。
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几种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说法。
一说是纪念屈原。
二说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伍子胥十分感激吴国,对吴王忠心耿耿。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又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但皮革所裹尸体随波逐流而不沉,时人惊骇。
民间传说伍子胥死后,天帝怜他竭尽忠心却遭冤死,便封他为钱塘江的潮神。《曹娥碑》上说:“五月五日,以迎伍君”。江南一带的人们,怜悯伍子胥的冤屈,在每年五月五日他尸首投入江中的日子,都要划龙船迎接潮神。
三是赛龙舟“起于越王勾践”。春秋末期,勾践和吴国打仗,曾经战败被俘。他在吴忍辱负重三年,终于赢得吴王大差的信任而归国。他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报仇雪恨。而在雪耻过程中,他五月五成立的水师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人们效仿他,以五月五这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四说是曹娥。曹蛾事见《后汉书·列女传》、《会稽典录》。《会稀典录》上记载:“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人。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沂涛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时期上虞人,有名的孝女。曹娥的父亲溺死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城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痛哭。过了十七天,到了五月五日依旧不见其父尸首,也投江自尽。几天后村人赫然发现,曹娥抱着其父,两人尸首一同浮出水面。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为之立碑,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并在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竞渡以为纪念。
吴、越都处江南水乡,河湖交错,民间习惯以舟代车,都很有条件形成竞渡之俗。隋朝的龙舟竞渡已变为“竞渡之戏”,并有“棹歌乱响,喧振水陆”,岸上“观者如云”,可见是一种竞渡的比赛。
所谓龙舟者,首尾具龙形长可三、五丈,狭长如苇,舵窄仅容二人对坐,底尖。轻巧便捷,滑行如飞。各船有十余人分两排同向坐,各执短浆,如百足虫。船尾一人执梢,指挥进退。船上另有三人,一执旗,一击鼓,一敲锣,以助赛威。赛前,有祭龙头的仪式。丘桓兴《中国民俗采英录》里有详细介绍:“随着一串串鞭炮声,一队头扎白头巾,身穿白衣白裤的桡手,由扛龙头的·头桡'和捧着香烛、鞭炮、供品的舵手领着,擎着船旗,打着锣鼓,扛着桡桨进柯来了。这是邻村·白龙'船的。他们把用香樟木雕制的龙头摆在供桌上,便毕恭毕敬地朝屈原神像叩头礼拜。待主祭人将一条红绸布系上龙头,头桡扛起龙头,跑至江边,连人带龙头一块跳进江中洗澡,其他桡手也跟着在江里洗澡,然后才把龙头安于船头。据说,祭过屈原,又给龙头洗了澡,龙舟竞渡便能平平安安了。而洗过·端午澡’的桡手们,也可托屈原的福,消灾祛病了。随后,‘赤龙’、·青龙’、‘金龙’…各船一一进祠,朝庙祭龙头”

龙舟的由来和历史~

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很早就有人把它与屈原联系起来。《书钞》卷一三七引晋.葛洪《抱朴子》佚文云:“屈原投汩罗之日,人并命舟楫以迎之。至今以为竞渡,或以水军为之……州将士庶,悉临观之。”《寰宇记》卷一四五《寰州风俗》引《寰阳风俗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江,其妻每投食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日皆举五色丝,食粽,言免蛟龙之患。又原五日先沉,十日而出,楚人于水次迅楫争驰……意存拯溺,喧震川陆。风俗迁流,遂有竞渡之戏。”风俗传承至今,成了人民群众一项喜闻乐见的游娱活动。每年四月初一,就开始举行“龙舟出龛”仪式。因为每年赛舟后,这些龙舟总要架在各族的祠堂里,现在应该把龙舟请下来修葺油漆,然后下水开始练习。于是这一个月内,鼓声咚咚,处处可闻。龙舟,顾名思义,就是像龙形的船。船头像高高昂起的龙头,船舷和船腹分别涂上不同颜色。龙舟大小不一样,桨数也不同,有六对,有十二对的,有十七对的,也有五十二对的。如果是一样参赛,那么龙舟的大小一定要相同。如果是新船,那么还必须举行祭龙头的仪式。过去,潮州人赛龙舟还要举行开赛仪式:分别把龙舟划到妈祖庙前祭拜“龙尾爷”。龙首朝庙门,划进划退参拜三次,谓“三参灯”,祈求神灵保佑旗开得胜。比赛时,各龙舟如同长跑的运动员,在起点紧张待发。当发号枪一响,龙舟上的司鼓闻声起鼓,健儿挥臂划桨,那龙舟就如同离弦之箭,在水面疾飞。围观的人为自己的队员呐喊助威,有的甚至跳到水里,为队员泼水,使其精神抖擞。
据考证,早在屈原之前,已有赛龙舟习俗。先秦故事集《穆天子传》卷五载:“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注谓:“舟皆以龙鸟为形制。”可见“龙舟”很早就存在。至于竞渡,著名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赛龙舟是古代吴越族举行祭祀的一项内容。吴越多水,江河湖泊密布,有“三江五湖之利”,越人又有“善操舟”之称,而且有“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汉书.地理志》)风俗,在祭祀他们所崇拜的“龙”时,举行具有吴越特色的龙舟竞赛是很合理的事。

积羽沉舟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积羽沉舟成语由来
答:1、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张仪发现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的合纵盟约十分牢固,就辞去相位,到魏国出任相国,他想劝说魏王与秦国联合,退出合纵盟约。魏王不听。秦国就出兵攻打。张仪说魏国如忽视这些不利因素就会积羽沉舟的。2、【发音】jī yǔ chén zhōu 3、【释义】羽毛虽小,积多...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由来
答:典故 溯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

破釜沉舟的来历是什么?
答: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这就是历史典故“破釜沉舟”的由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战斗到底的决心。破釜沉舟 :pò fǔ chén zhōu 也作:破釜沉船 褒贬色彩 褒义 语法结构 并列 释义 基本 釜:古代一种用陶土烧制的锅;舟:船。把饭锅砸破,把渡船凿沉。形容...

定舟村的村名由来
答:村名发生了变化,当中有什么原因呢?笔者搜集了一些资料,在这里与大家共享。定周村并不是一下子突然变成了”定舟村”。其间(约1900-1915)有一段”舟””周”互用时期。从乡人手抄的若干历史文献上,我发现了这一现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段光世撰写的〈〈清授徽侍郎受珊张公暨德配刘雒孺人墓表〉〉称“…...

破釜沉舟成语的由来?
答:秦末农民起义,烽烟四起。秦军困赵于巨鹿(今河北平乡),赵王歇向楚怀王心(陈胜遇害后,项梁、项羽等便拥立原楚怀王之孙心为王,仍号楚怀王)求援,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北上救赵。宋义率大军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畏缩不前,项羽便杀掉宋义,领军继续前进,当部队渡过...

破釜沉舟的由来
答:典 故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

舟楫的意思舟楫的意思是什么
答:舟楫的词语解释是:舟楫zhōují。(1)船和桨。(2)水上船只。舟楫的词语解释是:舟楫zhōují。(1)船和桨。(2)水上船只。注音是:ㄓㄡㄐ一_。结构是:舟(独体结构)楫(左右结构)。拼音是:zhōují。词性是:名词。舟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

历史故事札记——11月
答:三、“陆地行舟”的由来。尧的儿子丹朱,为人顽劣,喜欢游玩。那时洪水为害,他整天坐船东游西逛。后来洪水被大禹治理平息,他仍然让人不停的推船。即为陆地行舟。山海经描述,丹朱后被舜流放到南河之南。“三苗”部族的首领同情丹朱,联合起来发起反抗,兵败后自投南海而死。灵魂化作鴸鸟,通“诛”,...

谁知道刻舟求剑典故的由来?
答: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坐船时剑掉下江里,他就在掉的地方船的位置上刻着,想以后再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