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汤简介

作者&投稿:一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目录

  • 1 拼音
  •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杏子汤
    • 2.1 处方
    • 2.2 来源
    • 2.3 炮制
    • 2.4 功能主治
    • 2.5 杏子汤的用法用量
    • 2.6 备注
    • 2.7 摘录
  • 3 《三因》卷四
    • 3.1 组成
    • 3.2 主治
    • 3.3 杏子汤的用法用量
  • 4 《医略六书》卷二十
    • 4.1 组成
    • 4.2 主治
    • 4.3 杏子汤的用法用量
    • 4.4 各家论述
  • 5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 5.1 杏子汤的别名
    • 5.2 组成
    • 5.3 主治
    • 5.4 杏子汤的用法用量
    • 5.5 制备方法
    • 5.6 附注
  • 6 《类证治裁》卷二
    • 6.1 组成
    • 6.2 主治
  • 7 《易简方》
    • 7.1 杏子汤的别名
    • 7.2 组成
    • 7.3 主治
    • 7.4 杏子汤的用法用量
    • 7.5 加减
    • 7.6 用药禁忌
    • 7.7 附注
  • 附:
    • 1 古籍中的杏子汤

1 拼音

xìng zǐ tāng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杏子汤

2.1 处方

人参(去芦)、半夏(汤洗七次)、茯苓(去皮)、芍药(去粉)、官桂(去皮.不见火)、干姜(炮.洗)、细辛(去苗)、甘草(炙)、五味子(去苗),各等分。

2.2 来源

出(易简方)。

2.3 炮制

上俰咀。

2.4 功能主治

治一切咳嗽,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虚劳咯血,痰饮停积,悉皆治疗。

2.5 杏子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杏仁去皮.尖,五枚,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或感冒得之,加麻黄等分。

如脾胃素实者,用罂粟壳去筋,碎,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服添乌梅一个煎服,其效尤验。

2.6 备注

若呕逆恶心者,不可用此。一法去杏仁、人参,倍加麻黄,添芍药如麻黄之数,干姜、五味子各增一半,名小青龙汤,入治久年咳嗽,痰涎壅盛,夜不得睡,仍专治脚气喘急。此方虽有麻黄,既有官桂,不致于发汗,服之不妨。

一方如麻黄、甘草、杏仁、五味子、茯苓等分,橘红倍之,尤为切当。

又一方用紫苏叶、桑白皮、麻黄、青皮、五味子、杏仁、甘草等分,生姜七片,乌梅一个,煎服。久年咳嗽,气虚喘急,皆得其宜。二方中有麻黄,有汗人不宜服之。

2.7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三因》卷四

3.1 组成

杏仁(去皮尖)2钱半,半夏(汤洗,去滑)2钱半,五味子2钱半,芍药3钱,桂心3钱,细辛3钱,干姜(炮)3钱,大黄(蒸)3钱,甘草(炙)3钱,茯苓4钱。

3.2 主治

阳明伤风,能食,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自汗,嗜卧身重,小便难,潮热而哕,脉浮弦长而数。

3.3 杏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4 《医略六书》卷二十

4.1 组成

杏子3钱(去皮),麻黄1钱半,炙草8分。

4.2 主治

风水浮肿,气喘脉浮者。

4.3 杏子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4.4 各家论述

风伤皮腠,水积络中,而肺气不清,不能通调水道,故浮肿气喘焉。杏子降气以疏络脉,麻黄开表以通皮腠,炙草缓中益胃气也。水煎温服,使风水分消,则肺气清肃而经络宣通,安有浮肿不退,气喘不平乎?此疏风降气之剂,为风水肿喘之专方。

5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5.1 杏子汤的别名

杏仁汤

5.2 组成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分,升麻1分,桔梗(锉,炒)、紫苏茎叶3分,马兜铃1钱半,五味子(炒)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芍药半两。

5.3 主治

肺痿,四肢烦热,涕唾稠粘。

5.4 杏子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2次。

5.5 制备方法

上锉细。

5.6 附注

杏仁汤(《普济方》卷二十七)。

6 《类证治裁》卷二

6.1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芍药、生姜、天冬。

6.2 主治

气逆而喘。

7 《易简方》

7.1 杏子汤的别名

杏仁汤

7.2 组成

人参、半夏、茯苓、细辛、干姜、芍药、甘草、官桂、五味子各等分,杏仁(去皮尖,锉)5枚。

7.3 主治

咳嗽,不向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虚劳咯血,痰饮停积。

7.4 杏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服。

7.5 加减

若感冒,加麻黄等分;若脾胃素实者,加罂粟壳(去筋膜,锉碎,以醋淹,炒)等分,每贴加乌梅1枚煎服,若呕逆恶心者不可加此。

7.6 用药禁忌

有汗人不宜服;此药最宜冷嗽,热嗽非所宜。

7.7 附注

杏仁汤(《医统》卷四十四)。

古籍中的杏子汤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七首、脉证五条、方九首

    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气水下。魏添一病字。)〔鉴〕为气水之气字。...

  •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七伤寒门]伤寒烦喘(附论)

    汗而喘。葛根黄芩黄连汤。下之微喘者。桂枝加浓朴杏子汤。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 《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水气脉沉小者属少阴。言肾水也。脉浮者为风。即...

  •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草。治上气不得息。喉中如水鸡声。凡局方温肺汤。杏子汤之类。从此方增损者颇多。御药院方。细辛五味子汤...

  • 《金匮方歌括》:[卷四水气病方]麻黄附子汤


~

杏子汤简介
答:古籍中的杏子汤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七首、脉证五条、方九首 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气水下。魏添一病字。)〔鉴〕为气水之气字。...《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七伤寒门]伤寒烦喘(附论) 汗而喘。葛根黄芩黄连汤。

车前子汤简介
答:1 古籍中的车前子汤 1 拼音 chē qián zǐ tāng2 《圣济总录》卷一○七:车前子汤 2.1 处方 车前子1两,决明子(微炒)1两,青葙子1两,黄连(去须)1两,防风(去叉)1两,菊花1两,甘草(炙)1两,芎藭1两半,萎蕤1两半。2.2 制法 上为粗末。2.3 功能主...

菟丝子汤简介
答:2.2 组成 丝饼5钱,淮山(炒)3钱,石莲(去壳,去心)2钱,白茯苓2钱。2.3 主治 肾气虚损,目眩耳鸣,四肢倦怠,夜梦精遗。2.4 菟丝子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2.5 加减 小便不禁,加五味子6分。古籍中的菟丝子汤 《鸡峰普济方》:[卷第二十五]丹诀 漏历连橘子汤下...

栀子汤简介
答:栀子仁3两,芍药3两,通草3两,石韦3两,石膏5两,滑石8两,子芩4两,生地黄1升,榆白皮1升,淡竹叶(切)1升。 11.3 主治 肾劳实热,小腹胀满,小便黄赤,末有余沥,数而少,茎中痛,阴囊生疮。 11.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12 《圣济总录》卷一○六 12.1 ...

大黄附子汤简介
答:大黄附子汤记载于《金匮要略方论》卷上,其组成为大黄9g、附子12g、细辛6g,具有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主治里寒积滞内结,阳气不运所致的寒积腹痛里实证,治宜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本方是治疗寒积里实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胰腺炎、肾结石、睾丸肿痛、坐...

葵子汤简介
答:葵花汤 11.2 处方 赤茯苓(去皮)、木猪苓(去皮)、葵子、枳实(麸炒)、瞿麦、木通(去节)、黄芩、车前子(炒)、滑石、甘草(炙)各等分。 11.3 功能主治 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舌干燥,咽肿不利。膀胱有热,腹胀,阴囊肿胀而痛,小便不通。 11.4 葵子汤的用法用量 葵花汤(《疡医大全》卷二十四)。 11.5...

五子汤是哪五子
答:方中淫羊藿、巴戟天、杜仲,仙茅、炮附片培补肾中元阳,温里祛寒;熟地黄、山药滋阴益肾,取“阴中求阳”之意。五子汤的做法:材料准备: 覆盆子20克、 菟丝子20克、车前子20克、五味子20克、枸杞子衡陪50克、生姜,骨头等等。1、前面四种药,称好之后,放入容器,加上一大碗水,泡上半小时后,...

黍粘子汤简介
答:2 《兰室秘藏》卷下 2.1 方名 黍粘子汤 2.2 组成 昆布1分,苏木1分,生甘草1分,蒲黄1分,草龙胆1分,黍粘子2分,连翘2分,生地黄2分,当归梢2分,黄芩2分,炙甘草2分,黄连2分,柴胡3分,黄耆3分,桔梗3钱,桃仁3个,红花少许。2.3 主治 耳痛生疮。2.4 黍...

苏子杏子汤简介
答:目录 1 拼音 2 《症因脉治》卷三 2.1 组成 2.2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苏子杏子汤 1 拼音 sū zǐ xìng zǐ tāng 2 《症因脉治》卷三 2.1 组成 苏子、杏仁、半夏、瓜蒌仁、枳壳、桔梗。2.2 主治 痰壅肺窍不得卧。古籍中的苏子杏子...

槟榔附子汤简介
答:《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潮热,加四君子汤,去祛邪之药;若欲截疟,加常山、槟榔、青皮、贝母各一钱。桂附二陈汤方在热阵。治寒疟厥...《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呕哕痰涎,手足麻痹。搜风顺气丸车前子、郁李仁、白槟榔、火麻仁,菟丝子、牛膝、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