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保卫资本论》第三章的楔子内容,它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面有什么实际意义? 求《保卫资本论》第五章楔子,它有什么意义?

作者&投稿:梅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列国志数据库-《保卫资本论》第三章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题引



楔子


(一)

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着和古生物学中一样的情形。由于某种判断的盲目性,甚至最杰出的人物也会根本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后来,到了一定的时候,人们就惊奇地发现,从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现在到处都露出自己的痕迹。对法国革命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启蒙运动的第一个反应,自然是用中世纪的、浪漫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甚至像格林这样的人也不能摆脱这种看法。第二个反应是越过中世纪去看每个民族的原始时代,而这种反应是和社会主义趋向相适应的,虽然那些学者并没有想到他们和这种趋向有什么联系。于是他们在最旧的东西中惊奇地发现了最新的东西,甚至发现了连蒲鲁东看到都会害怕的平等派。(马克思:《1868年3月25日致恩格斯》)


(二)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它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国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恩格斯:《1890年8月21日致奥·伯尼克》)

(三)广义经济学,研究历史上各种经济构造的发生、发展与没落及其互相转变的法则……并不仅是为了求得经济学的知识才去研究一切经济构造,而实在是为了求得社会的实践的指导原理才去研究它们。即是说,我们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科学而科学,而是为了经济上的实践才研究经济学。(李达:《经济学大纲》)


(四)

当今,不应用直接或间接与马克思的思想相联系的一整套观念,不将自己置身于马克思所确定和描绘的思想范畴,要想书写历史是不可能的。人们甚至想知道做一名历史学家与做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福柯:《权力与知识》)



(五)

个人变为一无所有的工人,这本身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六)

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同时又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这个社会是以简单的家庭和复杂的家庭,即所谓部落制度作为自己的前提和基础的……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这个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可以看出过去那种轻视现实关系而局限于言过其实的历史事件的历史观何等荒谬。(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七)

如果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和现存的关系发生矛盾,那么,这仅仅是因为现存的社会关系和现存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不过,在一定民族的各种关系的范围内,这也可能不是因为现在该民族范围内出现了矛盾,而是因为在该民族意识和其他民族的实践之间,亦即在某一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普遍意识之间出现了矛盾……既然这个矛盾似乎只表现为民族意识范围内的矛盾,那么在这个民族看来,斗争也就限于这种民族废物,因为这个民族就是废物本身。(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八)

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里面没有种地的农民。人物都是勇士、官员或者文人学士,没有农民当主角。小说的内容,我发觉它们全部都颂扬武人,颂扬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地的,因为他们拥有并控制土地,并且显然是迫使农民替他们耕作的。(毛泽东:《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



(九)只有一点我完全同意蒲鲁东先生,这就是他对社会主义温情的厌恶。(马克思:《1846年12月28日致帕·瓦·安年科夫》)


(十)叙述不是教条式的(如大多数教科书那样),而是按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依次叙述,也就是依次叙述原始氏族共产主义时期、奴隶制时期、封建主义和行会时期、最后是资本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学正应该这样来叙述。百分之九十九的政治经济学入门书,正好没有做到这一点。它们的缺点,主要不在于通常只谈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而在于它们不会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制度的根本特点上去;不会清楚地确定这个制度的历史意义,指出这个制度的产生过程(和条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不会把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和各种现象看成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看成是这个制度的根本特点的表现……只有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澄清这种混乱,才能广泛地、有条理地、精明地观察社会经济的特定结构,把它看作人类整个社会生活特定结构的基础。(列宁:《评亚·波格丹诺夫〈经济学简明教程〉》)


(十一)正因为如此,我现在说,不仅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需要革新,马克思主义本身也需要革新。因为马克思决不像我们的大学教授们所说的那样是单纯的经济学家。如果你们通读《资本论》,那么在每一页上你们都会看到许许多多可以划归社会学或历史学的东西。但是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丝毫不在乎那种分类,而是如实地对社会发展进行完整的考察。(卢卡奇:《卢卡奇自传》)


——《保卫资本论》列国志数据库全面在线!



《保卫资本论》第三章的楔子内容主要是介绍了资本论的“生产过程”,即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并强调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危害。这些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首先,资本论的“生产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阐述了商品是如何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的过程,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揭示,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矛盾和危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剥削和压迫为基础,导致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使得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这不仅是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也是对整个社会的破坏,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现实、指导社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再生产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不仅对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对于我们深入研究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提高我们的经济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保卫资本论》第三章的楔子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危害、提高我们的经济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保卫资本论》是苏联经济学家尤金·瓦尔加的代表作之一,第三章的楔子大致内容如下:
楔子首先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是历史性的,它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是一门科学,它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和普遍性,不仅可以解释当时的历史现象,也可以为今后的社会发展提供指导。
接着,楔子讨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矛盾。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与生产关系的滞后。
最后,楔子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面,这一楔子提醒我们,经济学理论必须紧密结合实践,不能脱离实际而空谈理论。同时,这一楔子也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矛盾,为我们深入了解和分析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保卫资本论》是列宁所著的一本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其中第三章的楔子内容被认为是该书的精华所在。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了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及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面,这一章节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资本积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保卫资本论》第三章楔子中,列宁强调了商品和货币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指出它们不仅仅是实现价值交换的媒介,更是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工具。通过商品和货币,资产阶级可以实现对生产手段和劳动力的控制,并从中获取超额利润。同时,他还指出了商品和货币之间关系变化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等问题的影响。总之,《保卫资本论》第三章楔子内容深入剖析了商品与货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市场经济背后潜藏着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弊端。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深入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保卫资本论的第三章“生产过程的一般概念”的楔子部分,马克思阐明了以下几个理论意义重大的观点:

1. 马克思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劳动和劳动力这两个经济学基本范畴。他指出劳动力属于劳动者自身,而劳动则属于资本家。这为马克思后来的剥削理论奠定了基础。

2. 马克思首次提出生产要素包括目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这更加科学和完备地揭示了生产过程的本质。

3. 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劳动价值理论的观点,即商品价值的本质是生产这些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马克思首次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转换,揭示生产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已从生产使用价值转向生产交换价值。这确立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批判立场。

5.马克思初步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般规律,即劳动过程被资本规定和支配。这为马克思后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剖析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这段楔子内容中,马克思初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学范畴和理论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它为马克思后续的剥削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理论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段内容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里程碑作用。

希望这个分析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进一步探讨,也请与我联系。我很乐意与您继续这个话题的讨论。

《保卫资本论》第三章楔子的内容和特点,有什么意义?~

列国志数据库-《保卫资本论》第三章


说明:政治经济学是怎样的科学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题引

楔子
(一)
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着和古生物学中一样的情形。由于某种判断的盲目性,甚至最杰出的人物也会根本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后来,到了一定的时候,人们就惊奇地发现,从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现在到处都露出自己的痕迹。对法国革命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启蒙运动的第一个反应,自然是用中世纪的、浪漫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甚至像格林这样的人也不能摆脱这种看法。第二个反应是越过中世纪去看每个民族的原始时代,而这种反应是和社会主义趋向相适应的,虽然那些学者并没有想到他们和这种趋向有什么联系。于是他们在最旧的东西中惊奇地发现了最新的东西,甚至发现了连蒲鲁东看到都会害怕的平等派。(马克思:《1868年3月25日致恩格斯》)

(二)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它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国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恩格斯:《1890年8月21日致奥·伯尼克》)(三)广义经济学,研究历史上各种经济构造的发生、发展与没落及其互相转变的法则……并不仅是为了求得经济学的知识才去研究一切经济构造,而实在是为了求得社会的实践的指导原理才去研究它们。即是说,我们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科学而科学,而是为了经济上的实践才研究经济学。(李达:《经济学大纲》)
(四)
当今,不应用直接或间接与马克思的思想相联系的一整套观念,不将自己置身于马克思所确定和描绘的思想范畴,要想书写历史是不可能的。人们甚至想知道做一名历史学家与做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福柯:《权力与知识》)

(五)
个人变为一无所有的工人,这本身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六)
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同时又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这个社会是以简单的家庭和复杂的家庭,即所谓部落制度作为自己的前提和基础的……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这个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可以看出过去那种轻视现实关系而局限于言过其实的历史事件的历史观何等荒谬。(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七)
如果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和现存的关系发生矛盾,那么,这仅仅是因为现存的社会关系和现存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不过,在一定民族的各种关系的范围内,这也可能不是因为现在该民族范围内出现了矛盾,而是因为在该民族意识和其他民族的实践之间,亦即在某一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普遍意识之间出现了矛盾……既然这个矛盾似乎只表现为民族意识范围内的矛盾,那么在这个民族看来,斗争也就限于这种民族废物,因为这个民族就是废物本身。(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八)
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里面没有种地的农民。人物都是勇士、官员或者文人学士,没有农民当主角。小说的内容,我发觉它们全部都颂扬武人,颂扬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地的,因为他们拥有并控制土地,并且显然是迫使农民替他们耕作的。(毛泽东:《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
(九)只有一点我完全同意蒲鲁东先生,这就是他对社会主义温情的厌恶。(马克思:《1846年12月28日致帕·瓦·安年科夫》)(十)叙述不是教条式的(如大多数教科书那样),而是按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依次叙述,也就是依次叙述原始氏族共产主义时期、奴隶制时期、封建主义和行会时期、最后是资本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学正应该这样来叙述。百分之九十九的政治经济学入门书,正好没有做到这一点。它们的缺点,主要不在于通常只谈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而在于它们不会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制度的根本特点上去;不会清楚地确定这个制度的历史意义,指出这个制度的产生过程(和条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不会把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和各种现象看成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看成是这个制度的根本特点的表现……只有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澄清这种混乱,才能广泛地、有条理地、精明地观察社会经济的特定结构,把它看作人类整个社会生活特定结构的基础。(列宁:《评亚·波格丹诺夫〈经济学简明教程〉》)(十一)
正因为如此,我现在说,不仅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需要革新,马克思主义本身也需要革新。因为马克思决不像我们的大学教授们所说的那样是单纯的经济学家。如果你们通读《资本论》,那么在每一页上你们都会看到许许多多可以划归社会学或历史学的东西。但是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丝毫不在乎那种分类,而是如实地对社会发展进行完整的考察。(卢卡奇:《卢卡奇自传》)

《保卫资本论》列国志数据库全面在线!

列国志数据库:《保卫资本论》在线阅读图书目录

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元概念”

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所有这一切,我们可以用三个口号来概括:政治、政策、艺术、科学、宗教的和其他的信仰或创造,全部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上层建筑;历史的进化是由经济的进化推动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关于社会进化和阶级的思想自然是他所写的一切东西的基础……全部著作中……最重要的来源:《共产党宣言》、《法兰西的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但是,“为了求其解决,马克思付出了自己余生的大部分巨大能力。显然,以经济史观作为基础的宏大建筑物,在没有充分分析整个人类文明进化所依赖的经济部门的内在进化以前,不得不继续处在未完成的状态中。因此,对他来说,经济史观依然是一个计划,而不是一种本身具有价值的成就。我们已处于一个正确理解马克思著作的十分重要的关头。一方面,我们现在能够想象出他的一元论的‘社会科学’,这是源于功利主义的唯一无所不包的重要体系: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以什么方式以及在什么意义上把社会学的一切部门和经济学结合成为一个单一而均匀的整体的——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致使其现代信徒们头晕目眩,甚至比当年站得太近的恩格斯晕得还厉害。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真正面目……这种构思是极其伟大的,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正是这个事实,并且仅仅是这个事实,使我们有权把马克思称为伟大的经济分析家。他不只是一个经济分析家……不只是一个分析家,那是无须再加以说明的。”

列宁指认: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第一是依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第二是依据辩证方法的。”这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知识理论构筑和一劳永逸的科学方案。“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归结到底,这是终结纯科学语境的行动语境。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概念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题引

楔子

(一)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作为这样的唯物主义,它没有能力弄清思维对物质的关系。但是,弄清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引出了关于可以和肉体分开的灵魂的学说,然后引出了这种灵魂不死的论断,最后引出了一神教。这样,旧唯物主义就被唯心主义否定了。但是在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唯心主义也站不住脚了,它被现代唯物主义所否定。现代唯物主义,否定的否定,不是单纯地恢复旧唯物主义,而是把2000年来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全部思想内容以及这2000年的历史本身的全部思想内容加到旧唯物主义的持久性的基础上。这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应当在某种特殊科学的科学中,而应当在各种现实的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因此,哲学在这里被“扬弃”了,就是说,“既被克服又被保存”;按其形式来说是被克服了,按其现实的内容来说是被保存了。因此,在杜林先生只看到“文字游戏”的地方,只要比较仔细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某种现实的内容。(恩格斯:《反杜林论》)

(二)
米海洛夫斯基先生在读马克思主义文献时,常常碰见社会科学中的“辩证方法”,碰见社会问题范围(谈的也只是这个范围)内的“辩证思维”等等。由于头脑简单(如果只是简单那还好),他以为这个方法就是按黑格尔三段式的规律来解决一切社会学问题。他只要稍微细心一点看问题,就不能不确信这种看法是荒谬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而不是机械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配搭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要研究这个机体,就必须客观地分析组成该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研究该社会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从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什么地方论证过:俄国“应当有”资本主义,“因为”西欧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等等。从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必须普遍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是一种超出了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明的东西。只有主观哲学家米海洛夫斯基先生才会这样不了解马克思,竟然认为马克思准有某种一般哲学的理论;因此他从马克思那里得到了一个十分明确的解答:他是找错人了。从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是根据理论符合……社会经济关系的现实和历史这一点,而是根据别的什么……而且他们也不能根据别的什么来论证自己的这种观点,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十分明确地说过对理论的这种要求,并且以此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完全不能低估的功绩是他们把我们从哲学行话中解放出来,这种哲学行话曾盛极一时,但在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中就显得是完全陈腐的东西了——那就会完全像海涅在歌德之后用高特舍特的语言写诗一样。(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

(四)
经济史观并不意味着人类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全部地或主要地为经济动机所驱使……当我们这样认为时,我们要为马克思辩护一下,以免引起另一种误解。经济史观通常被称为唯物史观。马克思本人一直这样表述。这个短语很快就在一部分人中使用起来,但在另一些人中却没有被接受。(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

(五)
这正是蒲鲁东先生没有理解,尤其是没有证明的。蒲鲁东先生无法探索出历史的实在进程,他就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怪论,一套妄图充当辩证怪论的怪论。他觉得没有必要谈到17、18和19世纪,因为他的历史是在想象的云雾中发生并高高超越于时间和空间的。一句话,这是黑格尔式的废物,这不是历史,不是世俗的历史——人类的历史,而是神圣的历史——观念的历史。在他看来,人不过是观念或永恒理性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使用的工具。蒲鲁东先生所说的进化,是在绝对观念的神秘怀抱中发生的进化。如果揭去这种神秘词句的帷幕,那就可以看到,蒲鲁东先生给我们提供的是经济范畴在他的头脑中的排列次序。我用不着花很多力量就可以向您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没有秩序的头脑中的秩序。(马克思:《1846年12月28日致帕·瓦·安年科夫》)

(六)
马克思所否定的正是这种思想:经济生活规律无论对于过去或现在都是一样的。恰恰相反,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规律。经济生活是与生物学其他领域的发展史相类似的现象。旧经济学家不懂得经济规律的性质,他们把经济规律与物理学定律和化学定律相提并论。更深刻的分析表明,各种社会机体和各种动植物机体一样,彼此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根据这种观点来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因而严格科学地表述了对经济生活的任何精确的研究所应抱的目的。这种研究的科学意义,在于阐明调节这个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这一机体为另一更高的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历史规律)。(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七)
这样,蒲鲁东先生主要是由于缺乏历史知识而没有看到: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他没有看到:经济范畴只是这些现实关系的抽象,它们仅仅在这些关系存在的时候才是真实的。这样他就陷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错误之中,这些经济学家把这些经济范畴看作永恒的规律,而不是看作历史性的规律——只是适于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规律。所以,蒲鲁东先生不把政治经济学范畴看作实在的、暂时的、历史性的社会关系的抽象,而神秘地颠倒黑白,把实在的关系只看作这些抽象的体现。这些抽象本身竟是从世界开始存在时起就已安睡在天父心怀中的公式。(马克思:《1846年12月28日致帕·瓦·安年科夫》)

(八)
对德国的许多青年著作家来说,“唯物主义”这个词大体上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杠杆。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在这方面,到现在为止只做了很少的一点工作,因为只有很少的人认真地这样做过。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人们出大力,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但是,许许多多年轻的德国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一切都可能被变成套语)来把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经济史还处在襁褓之中呢!)尽速构成体系,于是就自以为非常了不起了。那时就可能有一个巴尔特冒出来,并攻击在他那一圈人中间确实已经退化为套语的东西本身……(所以必须)下一番功夫去钻研经济学、经济学史、商业史、工业史、农业史和社会形态发展史。(恩格斯:《1890年8月5日致康·施米特》)

(九)
从这些书信中读者清晰地看到的不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的风貌。在这些书信中,马克思主义的极其丰富的理论内容阐述得非常透彻,一目了然,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谈到他们学说的各个方面,同时对最新(就与先前的观点比较而言)、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加以强调和说明,有时又是共同讨论,互相切磋……如果我们试图用一个词来表明整个通信集的焦点,即其中所抒发所探讨的错综复杂的思想汇合的中心点,那么这个词就是辩证法。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修改整个政治经济学,把唯物主义辩证法运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治和策略——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关注的事情,这就是他们作出最重要、最新的贡献的领域,这就是他们在革命思想史上迈出的天才的一步。(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

列国志《保卫资本论》在线阅读

《保卫资本论》为什么要区分“主观批判”和“客观评判”!!
答:你好,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批判,并不仅仅是所谓的“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法的实际运用,而是通过“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深入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背后,揭示和破解人被“抽象”奴役和统治的原因及“秘密”。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后,人突破“神圣形象”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但马克思却...

《保卫资本论》第十六章楔子,它的内容特点?
答:2016-09-08 《保卫资本论》第十三章楔子的内容和特点 14 2015-08-26 《保卫资本论》的“楔子”有多少个啊??有怎样的特点呢。作者为... 32 2016-09-14 求《保卫资本论》第五章楔子,它有什么意义? 20 2016-10-19 求《保卫资本论》第三章的楔子内容,它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 4 2016-10-...

提出认识发生学的著作,有谁知道?
答:《保卫资本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副标题: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第十六章 认识发生学 (资本主义的认识·主观逻辑发展)楔子范畴史I范畴史II资本批判史——资产阶级认识的历史界限

《保卫资本论》第十三章楔子的内容和特点
答:《保卫资本论》第318-321页 历史发生学(资本的时间与存在·客观逻辑之一)眼波才动被人猜 ——题引 楔子 (一)我们决定重新发表《哲学的贫困》,是因为该书包含了经过20年的研究之后,在《资本论》中阐发的理论的萌芽。(马克思:《关于〈哲学的贫困〉》)(二)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一直打算写一本...

《资本论》是逻辑学吗?
答:《资本论》内含逻辑学,但不是逻辑学。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发生学逻辑不是逻辑哲学,但实现了逻辑哲学的任务,寻求到了历史实践的恰当性问题。以下是《保卫资本论》的研究成果:第四篇 马克思的批判逻辑:历史批判之导入 第十一章 存在的秘密(对知识论或存在论的巧妙一击·哲学11条)楔子唯物主义客体唯物...

很好奇,大家究竟有没有认真完整地看过三卷资本论
答:似这样的楔子,总能捧花于正文之前。“你侬我侬,现象科学无限多。提升了你,解释了我。自然社会齐打破。景观自从门前过,物象国中奏笙歌。又用语言来调合。塑一个你,塑一个我,多种关系捏谐和。”(初版第十章“本章判词”)作者的才情文思、愁苦悲愤也就尽在其中了。必须承认,《保卫<资本论>》不是随便的涂鸦之...

怎么用资本论来解释现在房价的只涨不退
答:楔子 运动史I 运动史II 资本流通史——资本的生产界限和流通界限 第十五章 现象发生学(时间存在和空间存在的批判实践结构·客观逻辑之三)楔子 生活史I 生活史II 资本积累史——自我再生产和资本的总界限 总之,重新演绎《资本论》是路径,再造时代资本论,才是目的。《保卫资本论》作者推崇辩证法=发生...

发生学:历史发生学、系统发生学、现象发生学、认识发生学四者关系_百...
答:《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十三章 历史发生学(资本的时间与存在·客观逻辑之一)楔子...转化史I 转化史II 资本生产史——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界限...第十四章 系统发生学(资本的空间与存在·客观逻辑之二)楔子...运动史I 运动史II 资本流通史——...

请教资产阶级物象性:物的解释学和物象二重性
答:新世纪进入保卫《资本论》时代,是以扫除资产阶级物象性(物的解释学和物象二重性)为路径的。重点参看“第七章 解释学及其谬误性 ”列国志《保卫资本论》在线阅读 资产阶级物象二重性(《保卫资本论》第七章P156-159)红豆生南国 ——题引 楔子 (一)价值形式和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

求《保卫资本论》第五章楔子,它有什么意义?
答:求《保卫资本论》第五章楔子,它有什么意义?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匿名用户 2016-09-14 展开全部 列国志数据库:《保卫资本论》在线阅读图书目录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元概念”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所有这一切,我们可以用三个口号来概括:政治、政策、艺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