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自我分化的概念?

作者&投稿:隗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关于我们如何感知自己的行为、能力和特征。例如,像“我是一个好朋友”或“我是一个善良的人”这样的信念是整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自我概念的其他例子包括:

(1)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性格特征?

(eg:你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

(2)你如何看待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

(eg:你是否觉得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和伴侣是你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对你的认同感很重要的爱好或激情?

(eg:体育爱好者或某一政党的成员)

(4)你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互动?

(eg:你是否觉得自己在为社会做贡献)

我们的自我感知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我们的动机、态度和行为。它还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包括我们是否有能力或是否有自我价值。当我们还在经历自我探索和身份认同形成的时候,自我概念往往更具可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了解了自己是谁,了解了什么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这些自我认知变得更加详细和有条理。

最基本的,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信念和他人的反应的集合。它体现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是谁?”如果你想找到你的自我概念,列出几个用来描述个体的句子。你有什么特点?你喜欢什么?你觉得自己怎么样?

罗杰斯的自我概念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

01

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是你想成为的人。这个人拥有你正在努力追求或想要拥有的属性或品质。

02

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指的是你如何看待此刻的自己。身体特征、性格特征和社会角色等属性都在自我形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03

自尊

你有多喜欢自己、接受自己、重视自己,这些都决定了你的自我概念。

自尊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别人如何看待你,你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以及你在社会中的角色。

一致和不一致

自我概念并不总是与现实一致。如果你如何看待自己(你的自我形象)和你希望成为的自己(你的理想自我)之间不匹配,你的自我概念就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会对自尊产生负面影响。

罗杰斯认为,不一致最早起源于童年。当父母为他们对孩子的爱设定条件时(只有当孩子通过某些行为“赢得”并达到父母的期望时才表达爱),孩子开始扭曲经历的记忆,使他们觉得不值得父母的爱。

另一方面,无条件的爱有助于培养一致性。经历过这种爱(也被称为家庭爱)的孩子觉得没有必要为了相信别人会爱和接受他们本来的样子而不断地扭曲他们的记忆。

自我概念如何发展的?

在某种程度上,自我概念是通过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发展起来的。除了家庭成员和亲密的朋友,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人也有助于我们的自我认同。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老师越相信一个表现优异的学生的能力,这个学生的自我概念就越高(有趣的是,在表现较差的学生中没有发现这种关联。)

自我概念也可以通过我们听到的故事来发展。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被“深深吸引”到具有传统性别角色的主角故事中的女性读者,比那些没有被故事打动的女性读者更有女权主义的自我概念。

媒体在自我概念的发展中也起着作用——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当这些媒体宣传某种理想时,我们更有可能把这些理想变成自己的理想。这些理想出现的频率越高,它们对我们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认知的影响就越大。

自我概念是如何被该改变的?

自我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意味着它可以改变。我们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作用。那些对我们有重大意义的地方,通过我们将这些环境与自己联系起来的方式,以及社会如何与它们联系起来的方式,积极地对我们未来的自我概念做出贡献。

自我概念也会根据我们交往的人而改变。对于我们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它们可以影响集体自我(社会群体中的自我)和关系自我(关系中的自我)

在某些情况下,医学诊断可以通过帮助人们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来改变自我概念——例如,有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被诊断为自闭症,最终明确了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

其他的自我概念理论

社会认同社会心理学家Henri Tajfel发展了社会认同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我概念由两个关键部分组成:

个人认同:使你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其他特征。

社会认同:基于你在社会群体中的成员身份,如运动队、宗教、政党或社会阶层。

该理论指出,我们的社会认同影响我们的自我概念,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例如,如果我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我们的球队输了一场比赛,我们可能会为球队感到难过(情感)或采取行动反对获胜的球队(行为)。

几个常见的问题

Q1:自我概念的发展何时结束?

自我概念的发展永远不会结束。尽管一个人的自我认同被认为主要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但你成年后的经历也会改变你对自己的感觉。例如,如果你的自尊在以后的生活中增强,它可以改善你的自我概念。

Q2:自我概念如何影响沟通?

我们的自我概念会影响我们交流的方式。例如,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你可能更喜欢用写作而不是与他人交谈。它也会影响我们交流的方式。如果你所在的社会群体以某种方式交流,你可能也会选择用这种方式交流对青少年的研究表明,较高的自我概念清晰度与与父母更开放的沟通有关.

Q3: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区别是什么?

自我概念指的是对自己的广泛性描述(“我是一个好作家”),而自尊则包括我们对自己的任何判断或意见(“我为自己是一个好作家而感到自豪”)。换句话说,自我概念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是谁?自尊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如何看待我是谁?

Q4:为什么完善的自我概念是有益的?

我们的自我概念会影响我们对生活的反应,所以一个完善的自我概念会帮助我们以更积极、更有益的方式来应对生活。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完善的自我概念也有助于防止我们将他人的负面反馈内化。

Q5:文化如何影响自我概念?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信仰。他们对一个人应该如何依赖或独立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观点。所有这些文化规范都通过提供社会期望的结构以及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影响自我概念。



心理分化水平简称自我分化,在内心 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个体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在人际关系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在与人交往时能同时体验到亲密感与独立性的能力。

自我内部体验简称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即自尊、自卑等自我情绪体验。一般来说,自豪感的体验是在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理想自我形象相符合时产生的。羞愧感的体验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未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形象的要求而产生的。

扩展资料:

自我分化的核心是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一个健康的人能够不断地与父母进行情绪上的分离,鲍恩用“未解决的情绪依恋”来形容亲子之间的那种紧密的、完全共存的无法分离的低分化的依恋状态,这种依恋状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父母自己及其家庭遗传的未解决的依恋程度;

(2)父母在婚姻中造就的依恋方式和行为;

(3)父母和家庭在生活中关键时期和体验的焦虑程度,以及对焦虑的解决方式和处理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我分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我体验



自我分化是来自于家庭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之间建立关系时,如何保持自己的个性和自主性,而不是依赖或受其他人的控制。本质上,自我分化是指一个人能够在情感和意见上与他人区分开来,同时保持自己与他人的紧密关系。
在家庭治疗中,自我分化是作为一个个体和在家庭系统中的其他成员之间互动的关键因素来考虑的。具体而言,自我分化的高低程度就体现了一个人在家庭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相应的角色。例如,假设一个人能够在团体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受其他成员影响,那么他可能具有高度自我分化的特性,可以发挥领导作用。
另一方面,自我分化不高的人有可能在与父母或同伴之间建立关系时,会出现一些压力、焦虑和消极心态。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独立和自主性,可能会采取过度适应、迎合和牺牲自我的行为,以便在群体中获得认同感。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个体的心理不健康和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家庭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自我分化被认为是一个人人际关系质量和健康性的重要指标。在家庭治疗和个人咨询中,专业人员通常会使用一些技术和方法来帮助客户提高自我分化。例如,一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客户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并学会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同时,他们可能会提供一些练习,帮助客户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提高其自主性和自我价值感。
总之,自我分化是一个人个性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到个人的情感健康、人际关系质量和家庭系统的运行。对于家庭治疗师、咨询师和个人而言,了解并提高自我分化水平是促进健康的关键。

~

莫瑞·鲍恩家庭系统治疗研讨课程
答:二、家庭系统治疗理论核心概念 1.  鲍恩的系统理论描述了作为多代关系网络的家庭对个体和亲情的相互影响及塑造。2.  8个核心概念:三角关系、自我分化、核心家庭情绪系统、家庭投射历程、情感截断、多世代传递关系、手足位置、社会退化。三、三角关系 1.  产生原理 在人际关系中最直接...

原生家庭影响我谈恋爱吗
答:原生家庭对谈恋爱有哪些影响 影响是很大的,客观来讲,原生家庭的影子会在你成家立业以后时不时影响你的生活,父母过得美满幸福的一般孩子幸福感很强,将来也会很好的面对婚姻,父亲对母亲的态度决定了女儿将来找对象的标准,也决定了儿子未来对儿子的态度,感觉如果一个家庭的风气都是和和气气的,温馨的...

如何忘却初恋给自己带来的伤痛?
答:这份太喜欢、太在意的背后,可能是我们缺乏自我分化,没有将自己和对方当成两个独立的个体。3.情感不成熟 在心理学中,对于爱情的成熟被称为情感成熟(Emotional Maturity),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家 Dean 提出的,他提出了一系列情感成熟应有的表现,其中这几个是必不可少的:有主见 情感上有安全感 ...

自我分化
答:概念 自我分化也称为自我分辨、自我辨别,是由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鲍恩提出的,是鲍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依照Bowen的家庭系统理论,可以从内心分化层面与人际关系分化层面来界定自我分化。在内心 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个体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

自我分化的简介
答:自我分化也称为自我分辨、自我辨别,是由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鲍恩提出的,是鲍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依照Bowen的家庭系统理论,可以从内心分化层面与人际关系分化层面来界定自我分化。在内心 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个体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

什么是自我分化
答:自我分化也称为自我分辨、自我辨别,是由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鲍恩提出的,是鲍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理智和情感在心理上的分离以及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自我分化的核心是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一个健康的人能够不断地与父母进行情绪上的分离,鲍恩用"未解决的情绪依恋"来形容亲子之间的那种紧密的、...

个体内的分化是指个人能够区辨自己的()。
答:自我分化,亦称为自我分辨或自我辨别,是家庭治疗领域的重要概念,由鲍恩提出。它是鲍恩理论的核心,涉及理智与情感的心理分离,以及个体对自我与他人边界的认识。自我分化可以从内在心理分化与人际关系分化两个维度来理解。在内在心理层面,自我分化指的是个体区分理智与情感的能力,即在特定时刻,个体能否以...

怎么理解自我分化的概念?
答:如何理解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关于我们如何感知自己的行为、能力和特征。例如,像“我是一个好朋友”或“我是一个善良的人”这样的信念是整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自我概念的其他例子包括:(1)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性格特征?(eg:你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2)你如何看待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eg:你是否觉得...

如何理解自我分化理论?
答:自我分化,亦称为自我分辨或自我辨别,是家庭治疗领域的重要概念,由鲍恩提出。它是鲍恩理论的核心,涉及理智与情感的心理分离,以及个体对自我与他人边界的认识。自我分化可以从内在心理分化与人际关系分化两个维度来理解。在内在心理层面,自我分化指的是个体区分理智与情感的能力,即在特定时刻,个体能否以...

什么是自我分化?
答:自我分化,亦称为自我分辨或自我辨别,是家庭治疗领域的重要概念,由鲍恩提出。它是鲍恩理论的核心,涉及理智与情感的心理分离,以及个体对自我与他人边界的认识。自我分化可以从内在心理分化与人际关系分化两个维度来理解。在内在心理层面,自我分化指的是个体区分理智与情感的能力,即在特定时刻,个体能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