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作者&投稿:表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目前还存在争鸣,众说纷纭,但综合起来看,无外乎以下几点:
1、新课改中各家所追求的“直接理论基础”,应该是课程与教学论层面的理论基础,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基础上,综合多学科理论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2、至于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西方新理论”在新课改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个人全面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这些“新理论”进行解读、批判、改造、借鉴,既不能采取简单拒斥,也绝不能简单搬用、套用,更不能说它们是我国新课改的理论基础.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尤其哲学界,都已经认识到这些西方哲学思潮在反对科学主义的本质主义、客观主义、理性独断的同时,自身又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和多元主义等巨大局限性.
3、因此这个没有确定的答案,教育报曾经发表过争鸣讨论的文章.

~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答:50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革,并由此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现行体系。综观义务教育制度确立以后的课程建设,有四方面比较突出的进展:一是在课程管理政策上改变了国家过于集中管理的方式,实行国家和地方两级课程管理的方式;二是初步改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__
答:近年来,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影响教育工作者行为模式的新教育观念层出不穷。宣传与学习以下这些好的思想、好的观念以及好的做法,对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是什么 有标准的统一答案吗 如有...
答:?? 经过进一步修订,2001年6月7日教育部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将《纲要》以“试行”的形式正式颁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成为指导本次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课程改革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是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可能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具体背景如下: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核心理念
答:一、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二、目标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基本原因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因为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

论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具体目标
答:论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具体目标如下: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答: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包含3层含义:1、以人的发展为本 2、倡导全人教育 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内容
答:6、改革教材脱离学生经验,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倾向。 7、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 8、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倾向。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设计、实验和调整;2005--2010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

如何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答:近年来,欧美诸国特别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对皮亚杰的理论更加重视,纷纷把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心理学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卡根(J.kagan)所说,皮亚杰即使不是空前的,也应是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理论者。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智力发展理论为重点,涉及智力发展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理论 是什么,考试要用
答:数学: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