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的历史沿革 晋城建城多少年的历史

作者&投稿:焦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城古称泽州、泽州府、建州或盖州、建兴郡等。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厚,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郡”。高都、塔水河、下川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两万年前旧石器晚期,人类就在此居住。塔水河遗址距今约2.6万年,该遗址和小南海遗址一样,是旧石器时代中期代表。下川遗址出土的琢背小刀、箭镞等细石器文物,表明远在旧石器晚期,华北地区细石器工艺已经成熟。
远古时期:京畿之地
晋城古为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远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尧、舜、禹汤,均活动于今山西南部一带,而晋城属“京畿之地”,由此产生了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神农播谷、尧封丹朱、蚩尤冶铁、舜“耕历山、渔于获泽”,禹凿石门、商汤桑林祈雨等一系列神话。
晋城境内最早的一个地名为“垂”也称垂棘、垂都等,即今高都的古称,相传晋献公假道伐虢时,曾献垂棘之璧与虞国,就是产自垂棘的美玉。垂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的17世纪初年。相传,早在我国商周之前的夏朝后期,因商汤王伐桀,迫使夏桀王由原都安邑迁至于高都。据说,当时桀王和爱妃妹喜就住在垂棘之地。《战国策》和《泽州府志》中即记载有:夏履葵曰桀,居天门,商汤伐夏桀,桀始迁于垂。
尧舜时期:冀州之域、帝都畿内
颛帝创制九州,统领万国,晋城属冀州。《舆地考》曰:颛帝之所建,帝喾受之,创置九州,统领万国。
陶唐时期,尧使禹平水土,禹治水成功,还天下为九州,此为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
夏商时期:冀州、畿内地
夏启创夏,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晋城属冀州。
殷商时期,晋城境内建有商盖国,祖乙定都于耿城,属畿内地。
春秋时期:米子、陵泽、郤、原国,晋国
西周时期,晋城全境散居有原、郤、米子、陵泽等国,后皆被晋国征服而入于晋。(周惠王十七年,晋献公遣世子申生伐赤狄东山皋落氏,败狄人于今阳城稷桑。周襄王十三年,晋侯围原国,原国降,迁原伯贯于翼,以赵衰为原大夫。二十八年,晋襄公西伐巴蜀,迁巴蜀主于高都之巴公,今晋城市郊区巴公镇因此得名。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伐晋国,登太行山,封少水(今沁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
春秋末期:晋国高都、获泽、端氏、泫氏等城邑
春秋末期,今晋城盆地境内就已形成高都(今城区与郊区)、获泽(阳城)、端氏(沁水)、泫氏(高平和陵川)等城邑。古书《墨子》中即有“舜耕于历山,渔于获泽”的记载,《穆天子传》中也曾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述。而《竹书纪年》中也记载周威烈王七年,赵浣修筑泫氏城。十七年,晋取泫氏、濩泽。二十年,赵萧侯夺晋君端氏。楚国围韩雍氏,韩徵甲粟于东周,苏代说韩以高都与东周。周成候十六年,魏武侯、韩衰侯、赵敬侯废其君晋静公酒为家人,迁晋静公食以端氏城(今晋城市沁水),而后三家分晋,即在于此。
战国时期:魏国、韩国、赵国
战国时期,先属魏国、后辗转属韩国、赵国。到了两汉时期,西汉高祖七年,汉武帝刘邦封卞欣于阳阿城置阳阿侯国,东汉建武三年,汉光武帝刘秀封邓鲤于获泽城置获泽侯国。 晋城政区的设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383年,始于十六国战乱的年代。公元383年,西燕30万军民在从西安东迁徙途中,众将拥立慕容永为大单于,这年慕容永自称皇帝,年号中兴,置建兴郡(治阳阿),于今晋城盆地。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建兴郡为建州,建州领有四个郡,其行政区域范围与今天的晋城市已基本一致。隋开皇初,改建州为泽州,至清雍正六年升泽州府,虽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大体一致。
从东晋的建兴郡,北魏的建州,北齐的建州道行台,隋唐宋的泽州或高平郡,金代的南泽州、忠昌军节度,元代的泽州司侯司,明清时期的泽州府,到现今的晋城市,州、府、郡、军一脉相承,千百年来行政区划均与今晋城盆地一致,而州治府治均设于今晋城城区与郊区。无论唐宋时期的道路制、金代的州军制,还是元明清时代的行省制,名称虽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与今山西晋城市是完全一致的。 晋城市历代行政区划一览  设置年代  政区名称  领郡  管辖范围  政府驻地  隶属  东晋太元中年  建兴郡  郡驻阳阿  今晋城市全境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北魏永安二年  建州  领四郡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北齐天保七年  建州道行台  领三郡今晋城市全境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北周建德三年 建州  领二郡  今晋城市全境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隋代开皇三年  泽州    今晋城市全境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冀州监察区  唐代时期  泽州 或称高平郡  今晋城市全境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河东道  宋代时期  泽州  或称高平郡  今晋城市全境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河东路  金代天会六年  南泽州    今晋城市全境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河东南路  金代元光二年  忠昌军节度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河东南路  元世祖至元年  泽州司侯司    今晋城市全境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中书省平阳路  明代洪武二年  泽州直隶州    今晋城市全境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代雍正六年  泽州府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山西行省  现代时期  晋城市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 山西省  参考资料来源:清朱樟攥《泽州府志》 在晋城市区范围内,最能体现晋城文化特色的是晋城老城。不论是程颢书院,还是景德桥、景忠桥、张院民居、玉皇庙,这些都是晋城老城的组成部分。晋城老城始建于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有着上千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有无数名人踏上了这片土地: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登上泽州城北楼,写下了《登泽州城北楼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隰川王和宣宁王迁于此,建有隰川王府和宣宁王府。于谦在这里写下了《到泽州》。近代,朱德、冯玉祥、赵树理等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可以说,晋城老城是晋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重要的承载晋城文脉的历史遗存。
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四大名胜珏山吐月、白马拖缰、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等历史古迹和古老传说在这里辉煌。女娲补天(传说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遗址和栖息地——娲皇窟,在晋城市郊水东乡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农播种(中华第一大帝神农氏采五谷尝百草的羊头山和古墓冢在高平市境内)、禹凿石门(晋城市阳城境内有石门)、愚公移山等历史传说都有实地可指。古书《墨子》中曾有“舜耕于历山”(今晋城市沁水境内有历山舜王坪),“渔于获泽”(今阳城东有获泽河)的记载。
还有以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瑶泉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高都、沁水八里坪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60年,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晋城高平市一带。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 后周世宗大胜北汉军于巴公原(今晋城市郊北),更是留下著名的巴公原遗迹。
晋城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始于商周、盛于春秋的冶炼业,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日精月进。春秋战国的“阳阿古剑”就产自晋城。北宋,晋城境内的“大广冶”为冶铁官炉,所铸“大观通宝”被誉为史上最美铁母(钱)。明清时期,境内熟铁炉数有百余座,晋城被誉为“九州针都”,“大德”牌钢针畅销海内外,“泰山义”剪刀名扬天下,日用铁货、“九头十八匠”更是名扬全国。时至今日,在当地以“头”字作地名的仍有50多个,以“匠”字作地名近30个。
仰历史文明之光,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唐代著名佛经注疏家高僧慧远,宋代文学家刘羲叟,首创诸宫调的艺术家孔三传,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诗书大家张慎言,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编纂陈廷敬,数学家张敦仁,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晋城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批次 合计 保护单位 第三批(国发[1988]5号) 2项 青莲寺、玉皇庙  第四批(国发[1996]47号)  4项  晋城二仙庙、南吉祥寺、北吉祥寺、姬氏民居 第五批(国发[2001]25号)  9项  龙岩寺、泽州岱庙、小会岭二仙庙、崔府君庙、西溪二仙庙、崇明寺、开化寺、游仙寺、定林寺  第六批(国发[2006]19号)  28项  北义城玉皇庙、周村东岳庙、碧落寺、大阳汤帝庙、郭峪村古建筑群、开福寺、润城东岳庙、海会寺、清梦观、古中庙、二郞庙、羊头山石窟、西李门二仙庙、中坪二仙宫、玉泉东岳庙、石掌玉皇庙、塔水河遗址、郊底白玉宫、南神头二仙庙、寺润三教堂三圣瑞现塔、崇安寺、柳氏民居、湘峪古堡、郭壁村古建筑群窦庄古建筑群、砥洎城 、下交汤帝庙第七批(国发[2013]13号)  23项  河底成汤庙、高都景德寺、坛岭头岱庙、尹西东岳庙、西顿济渎庙、川底佛堂、史村东岳庙、水东崔府君庙、薛庄玉皇庙 坪上汤帝庙 、府城关帝庙、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三王村三嵕庙、高平嘉祥寺、石末宣圣庙、良户玉虚观、董峰万寿宫 南庄玉皇庙、建南济渎庙、仙翁庙 、北马玉皇庙 、南召文庙、陈廷敬故居等 合计66项



泽州县的历史沿革~

高都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人类就在此定居。是隋代著名高僧慧远、天文学家刘羲叟、诸宫调发明者孔三传、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卜、明代大臣张昺、中将王继堂、著名深海潜水员刘开周等著名人物的故里。相传大禹曾经治水于此(今晋城市郊东北有龙门峡,丹水从中流出,传为禹迹)。 陶唐时期,尧分天下为九州,为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左传》云:分冀东丹山为并,东北医无闾为营。  夏代,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此属冀州。《禹贡锥指》曰:夏符合于冀州,与尧时同。夏末,商汤讨伐夏桀,夏桀居住在天门,后迁于垂都(天门即本境著名关隘天井关,垂都即今本境高都镇,以产垂棘之壁而著称)。殷商,祖乙定都于耿城(今河津),属畿内地。周武王三十三年,封庶弟于原,古史曰:文之昭有原。周襄王十三年,晋侯围原,原国降,迁原伯贯于翼,以赵衰为原大夫。 春秋时期,为晋国高都邑,赵、魏、韩三家置晋静公于晋国端氏邑(今晋城市沁水端氏镇),后又迁晋静公于高都邑祭祀,而后三家分晋。战国时期,初属魏国,后属韩国、赵国,本境均为高都邑。周烈王二十年,楚国围困雍氏,韩国徵甲粟到东周,苏代说韩以高都城予东周。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36郡,置高都县,属上党郡。汉代,改设十三州部郡国制,分属并州上党郡、司隶河内郡,兼置阳阿侯国。 曹魏时期,曹操复古九州,本境俱为曹魏所有,分属冀州上党郡、冀州河内郡。东晋太元中年(386年),五胡乱华,西燕慕容永称帝,割上党、平阳、河内三郡,置建兴郡,郡治高都阳阿城,本境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改建兴郡为建州,属建州高都郡,治高都城,为州治及郡治。北齐,属建州高都郡,治高都县,为建州州治及高都郡治北周,属建州高平郡,为建州州治及高平郡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年),省郡入州,建州改为泽州,州治高都改称丹川县,仍为泽州州治。隋大业三年,复州制为郡制,改泽州为长平郡,本境为长平郡丹川县,为郡治。隋义宁二年,复郡制为州制,改长平郡为泽州,丹川为泽州州治。唐武德元年,分置盖州、建州、泽州三州,本境分属建州、盖州,均为州治。唐贞观元年,盖、建、泽三州复并为泽州,本境为泽州晋城。唐天宝二年,泽州改称高平郡,属高平郡,乾元初年复称泽州,属泽州,均为郡治和州治。唐天佑二年,属泽州,为州治丹川县,隶属河东道,后改隶昭仪节度使。会昌三年,爆发刘禛之叛,李德裕率军讨伐,割泽州隶于河阳节度等。五代时期,属泽州,仍为州治,先后隶后梁、后晋、后唐、后周各朝。后唐元年,复称泽州晋城,宋、金、元、明历代因之。宋代,属泽州(或称高平郡),隶河东路。金天会六年,泽州改南泽州,属南泽州,隶河东南路。金天德元年,复属泽州,仍隶河东南路。金元光二年,泽州升忠昌军节度,属忠昌军节度使。元代至元年,属泽州司侯司,隶属中书省晋宁路,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为腹里。明洪武二年,属泽州直隶州,州治晋城省入泽州,本境即为州治,直隶山西布政使司。清雍正六年,属泽州府,设本境为泽州府所辖凤台县,为泽州府府治。民国三年,撤销泽州府,府治凤台复称晋城,泽州府所辖五县均隶属于冀宁道,民国十七年,冀宁道撤销,直隶于山西省。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于晋冀鲁豫边区,成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分别隶属于太岳四专、太行八专抗日革命根据地领导。1945年4月28日,全境解放,恢复建制。 1948年10月,析晋城城关区兼置晋城市,属华北人民政府。1985年5月,为晋城市郊区,由山西晋城市领导。1996年8月,郊区改称泽州县,由山西晋城市领导,辖区不变。

晋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活动,尧舜时代就是文化政治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城廓修筑的记载,到唐朝贞观元年始称“晋城”,因此建城应有2300至2800年以上。

简述北京城的历史沿革
答: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蓟城改为广阳郡的治所。秦始皇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大修驿道,向北直通蓟城,使蓟城成为中国北方的贸易中心及北疆军事重镇。秦朝之後,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蓟城之名一直被沿用,而且一直是中国北方的政经中心,以及中原汉族与东北游牧民族间的兵马相争之地。到了隋朝,改称...

晋城的历史沿革
答:四大名胜珏山吐月、白马拖缰、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等历史古迹和古老传说在这里辉煌。女娲补天(传说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遗址和栖息地——娲皇窟,在晋城市郊水东乡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农播种(中华第一大帝神农氏采五谷尝百草的羊头山和古墓冢在高平市境内)、禹凿石门(晋城市阳城境内有石门)、愚公移山等历史传说...

越城区的历史沿革
答:越城古为越国国都,治所,并一度是夏禹帝朝会万国之都,春秋五霸越国都城,魏晋第一大都市、隋唐东南沿海中心、五代吴越东都、宋朝都城、南明都城。宋绍兴府城置5厢、96坊;元代改厢为隅,设4隅、137坊,置录事司掌之;明废录事司,4隅划归山阴、会稽两县分掌之;清袭明制,仍设4隅,坊里数时有...

长沙城始建于什么时候?
答:历史沿革 秦为长沙郡治临湘县。西汉为长沙国都城。东汉复为长沙郡治,上隶荆州。吴晋南朝,临湘析出湘西,临湘为长沙郡首邑,南朝宋开始,湘西为衡阳郡(长沙郡析出)首邑,上隶荆州或湘州(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分荆、江二州置)。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废州郡,行州县二级制,临湘(省湘西...

华城市的历史沿革
答:华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龙川、兴宁和五华的古县城。秦置龙川县。据裴渊《广州记》:本博罗县之东乡,东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据《南越志》“县北有龙穴山,舜时有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县名由此。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属南海郡...

日本大阪城历史
答:2.大阪城的历史沿革 公元1615年,原大阪城与丰臣一族毁于战火,后德川家康增建后才有今天的面貌,1997年的大阪城已规划成为公园,作为市民休闲的场所,大阪城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美丽壮观的天守阁是昭和六年所重建,大手门、樱门、橹、焰硝藏、金藏和金明水井户屋形等成为大阪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

恭城的由来与历史沿革?
答:恭城建于隋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至今已有1385年的历史。据恭城县志载,恭城建县之前,在秦代属桂林郡之临贺县(今贺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苍梧郡,临贺县分置为临贺、富川、荔浦三县。城属于苍梧郡之富川县。三国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置始安郡,富川县又分出平乐县,恭城属...

陆城的历史沿革
答:蜀汉章武二年(222年),蜀大军攻吴,吴偏将军右都督陆逊领兵抗蜀,于此筑土城,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彝陵大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吴军大败蜀军虎亭,刘备逃奔白帝城。彝陵大战后,陆逊名振三国,人们把宜都郡的“夷道战”改为“陆逊城”,年长日久,人们又把“陆逊城”叫“陆城”了。明朝的钱塘...

曹魏古城的由来
答:1. 曹魏古城的由来 曹魏古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漯河市湖滨区,是中国历史上曹魏时期魏国重镇许昌的所在地。曹魏古城所在的地区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2. 建城背景和历史沿革 曹魏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20年左右,当时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

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墙砖上的字
答:“百园之城”苏州又一公园火了,处在城区之中,门票0元好评颇多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沿革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取定远后采纳大将冯国用:金陵“龙蟠虎踞”适宜建都的建议。 三年后攻下集庆南京明城墙,改名应天府。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升提出“高筑墙南京明城墙,广积粮南京明城墙,缓称王”建议南京明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