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南水北调工程 山东省胶东调水局的工程就是南水北调的一部分啊,有必要在南水北...

作者&投稿:能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6.5mm,折合水量1037亿m3,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22.9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52.57亿m3,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305.82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4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1.调水工程的布局及前景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江苏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为基础,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与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相连,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输水到烟台、威海。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km,其中黄河以南646km,穿黄段17km,黄河以北493km,胶东段701km。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从中运河到台儿庄进入韩庄运河,经南四湖进入梁济运河、柳长河,入东平湖调蓄,分别向黄河北和胶东地区供水。向黄河北供水线路经穿黄隧洞过黄河,在临清市穿卫运河进入河北;在临清市辟一支线连接七一河、六五河到大屯水库给德州供水。向胶东地区供水线路由东平湖青龙闸引水,经胶东输水干渠进入济南以东的整个胶东半岛。

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省形成了一个T形大动脉,南北487km,东西704km,干线全长1191km。供水区范围涉及山东省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淄博等14个市共107个县市区。

该工程实施后,将形成山东省(包括半岛地区)自南至北、自西向东的供水大动脉,并可与济南市引黄供水工程,引黄济淄工程、引黄入峡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黄济烟工程连通,形成全省大的供水网络,实现当地水、黄河水、长江水的联合调度,对全省及半岛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调度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先急后缓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分步实施,逐段受益,最终达到设计规模。

1)“十五”期间重点实施二级坝泵站和梁济运河的三级泵站,建成湖西水资源控制工程,实现南四湖与东平湖水资源的联合调度。2015年前建成南水北调工程其他骨干工程,使烟台、威海用上长江水。

2)胶东输水干线工程。该工程是将东平湖水调往胶东的骨干工程,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省水资源联合调度的关键性工程,应积极筹划,尽早组织实施。“十五”期间恢复扩建济平干渠,建成济南以上段输水工程,开工建设济南以东输水工程,到2010年实现西水东调工程与引黄济青工程贯通。

3)胶东应急调水工程。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尚未实施前,为解决烟台、威海市日益严重的供水危机,利用引黄济青工程挖潜,应急将黄河水调往烟台、威海两市。“十五”期间实施完成济烟、济威一期工程,使烟台、威海用上黄河水。2015年前扩大、配套、完善,并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连通,从根本上解决两市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局面,为该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

2.胶东调水工程组成、建设及运行情况

在水资源的科学优化配置、有效调度上,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具有较为有利的工程条件和技术优势,既包含已运行20多年的引黄济青工程,也有正在建设的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将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保障作用,尤其对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打造,胶东调水工程沿线的用水需求将逐年加大,尤其是潍北、寿北、广北、莱州、烟台、威海、青岛等缺水地区。

(1)工程组成

引黄济青工程:从黄河打渔张引黄闸到青岛市白沙水厂全长290km,涉及滨州、东营、潍坊、青岛4个市的10个县(市、区),工程建有253km人工衬砌输水明渠,四级提水泵站,一座调蓄水库。

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自引黄济青渠首打渔张引黄闸引取黄河水,利用现有的引黄济青输水河输水,至桩号160+240处昌邑市境内宋庄镇东南设宋庄分水闸分水,输水线路总长482km,其中利用既有引黄济青段工程172.5km。新建工程涉及青岛、烟台、威海3个市的12个县(市、区)。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胶东输水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胶东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性措施,近期充分利用现有引黄济青工程调引黄河水,是缓解烟台市、威海市供水危机的唯一选择。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胶东供水区共涉及8个市的57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49万km2

(2)工程建设运行情况及效益

引黄济青工程自1989年建成以来,已顺利通水20年,向青岛供水14.25亿m3,为青岛市及工程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同时,工程还为沿途农业、农村供水及补充地下水(生态用水)22.3亿m3,占总引水量的61.5%,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青岛市及沿线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近期以黄河水为水源,远期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后,以长江水为水源。工程近期设计年调水量1.43亿m3,供水口标为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生态环境及部分高效农业用水。目前,门楼水库以上工程已完工并基本具备通水条件,2012年全部建成通水。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肩负的任务发生了变化,除向青岛市及沿线供长江水外,还承担着向胶东地区的潍坊、烟台和威海等地输送长江水的任务,年供水总量4.86亿m3。考虑到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内各地市水资源状况和当前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以及该地区各地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引黄济青工程、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可为滨州、东营、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6个市的16个县(市、区)供水。

3.胶东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分析

从全省水网框架看,胶东调水输水干线是山东水网T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和贯通省、市、县三级水网的骨干工程,整个胶东水网以早期建设的引黄济青为基础,向烟台、威海方向连接胶东引黄调水工程,两个工程在胶东地区形成Y形供水大动脉。引黄济青工程向西连接西水东调工程,与南水北调东线连接引长江水送入胶东地区,为胶东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证。

(1)设计条件下的供水分析

根据“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挖潜、棘洪滩水库改造水资源论证报告”,通过挖潜改造,引黄济青工程在原有引黄的基础上(1.095亿m3),加上青岛市承诺的引江水量1.26亿亩,供水能力可达到77.9万t/d的规模,最大调蓄库容为1.44亿m3,设计库容1.58亿m3,富余库容1 357万m3。通过引江水量和挖潜改造,供水能力增加了47.9万t/d。根据“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挖潜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青岛市缺水1.35亿m3,折合日缺水37.0万m3;引黄济青供水区缺水1.17亿m3,折合日缺水32万m3。因此在不加高棘洪滩水库的情况下,引黄济青工程通过渠道挖潜改造和引江水量,能保证青岛2015年前的用水需求。

经计算,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供水区2015年供水保证率为95%时缺水量为3.72亿m3,缺水率为37.5%。根据《山东省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和《南水北调山东省配套工程规划》,结合供水区各城市缺水现状,胶东引黄调水工程供水区2015年供水95%保证率情况下需调水量为3.35亿m3。可见,胶东地区调水工程近期调引黄河水,在遭遇黄河一般年份或枯水年份,在保证青岛市用水的情况下,向烟台、威海供水是有保证的。在遭遇黄河特枯年份,只要采取水资源优化配置措施,按照确保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适当压缩农业供水的原则,或通过小浪底水库科学调度,也可满足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的引水量需求,保证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全年引水条件下的供水分析

胶东调水工程主要依靠引黄济青渠首打渔张引黄闸引取黄河水,考虑到黄河实施水资源统一调配后,引黄闸引水可靠程度提高,在引水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自流可引黄河水量3.92亿m3,能满足胶东地区近期用水需求(因2015年该地区95%保证率下缺水量3.72亿m3),建泵站扬水情况下引黄水量4.24亿m3,也基本能满足胶东地区远期用水需求(据《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2020年该地区缺水量4.38亿m3)。

胶东调水工程贯通了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供水的通道,近期首先通过引黄济青工程调引黄河水,待胶东输水干线西段工程全面实施后,即可调引长江水。胶东输水干线全线贯通后,可以与引黄济淄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黄入峡工程连通,形成胶东地区骨干水网,这对协调好胶东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的关系,合理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将发挥重要作用。

(3)引黄及引江同时考虑下的供水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共分配引黄河水指标为28.74亿m3,其中胶东调水工程受水区各市指标分配详见表7-1。通过加大引黄平原水库建设力度,实现黄河水冬引春用、丰蓄枯用,实行跨年度调节,可提高黄河水供水保证程度,多年平均情况下增加黄河水供水量,保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用水需要和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后,通过胶东调水工程向胶东供水区分水,各市指标分配详见表7-1。

表7-1 引黄水量指标及规划调江水量指标表 单位:亿m3

可见,2015水平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各缺水地区有了可靠的补充水源。通过与当地水、黄河水、长江水相互调配,大大地提高供水保证率。胶东调水工程(含引黄济青工程及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将更大程度地满足受水区城市、工业用水需要,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用水需求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施开源节流并举,增加供水能力,提高用水效率,努力拦蓄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充分利用黄河水,适时调引长江水,加大污水回用力度,发展海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实施多种水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可基本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二)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库工程~

1.地下水库建设条件与效益分析
(1)地下水库修建的必要性
山东省淡水资源虽然偏少,若适当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自力更生,解决供水问题是可能的。解决供需矛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增加供水量;节约水资源;减少需水量。发展地下水库,增加供水量。
胶东半岛及莱州湾地区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全年有2/3集中在汛期的2~3个月,而该期的降水又有2/3集中在二十几天内的几场暴雨中;区内河道独流入海,地形坡度大,源短流急,降雨后河水暴涨暴落,拦蓄利用不便,现状平均拦蓄利用率仅40%左右,其中仅胶东半岛平均每年就有约49亿m3河川径流量白白排入大海。与此相对应,该区长期以来依靠超采地下水维持全区逐年增长的工农业和城乡生活用水,局部区域超采严重。
对于胶东半岛这样的缺水地区,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主要途径就是充分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提高地表径流的拦蓄利用率。但要做到这一点仅靠地表拦蓄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目前区内适于修建地表水库的地方已经很少了,而且随着人类技术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人口密度的增大,修建地表水库造成的土地淹没、居民搬迁、地表设施的拆迁等所需费用将会越来越高。同时地表拦蓄所造成的水面蒸发损耗很大,据淄博市太河水库监测资料,太河水库由于在修建过程中防渗处理较好,坝下没有渗漏条件,当下游入库流量4万m3/d时,库内水位稳定不变,这说明每日水库蒸发消耗量与流入量相等,即水库日蒸发量达4万m3/d,等于一个中型水源地的开采量。修建地下水库,利用地下库容进行水资源的联合调蓄,是提高地表径流拦蓄率的重要手段。
(2)地下水库建库条件分析
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滨海平原和山间河谷平原第四系厚度较大,含水层颗粒粗且厚度大,具有较大的调蓄空间,况且这些地区地下水开采强度也较大,并引发了海水入侵灾害,使得已建水源地供水能力受到较大限制,修建地下水库即可以阻止海水入侵的发展,又能提高水源地供水能力。所以滨海平原和河谷平原具备修建地下水库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较强的水资源和环境需求。
本次调查在分析了胶东低山丘陵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共选出了18处地下水库库址,其中5处已建成使用,4处已列入规划(表7-2)。这18处地下水库总库容达11.10亿m3,最大调节库容之和为5.93亿m3,最大调节库容占总库容的比例为53%;建库前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总和为3.27亿m3/a,建库后达到5.02亿m3/a,可开采量增大54%,水资源效益相当明显。另外,18处地下水库中有13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问题,在这些地段修建地下水库,可有效遏制海水入侵灾害,取得显著的环境效益。

表7-2 胶东半岛地下水库基本情况一览表


续表

(3)地下水库库址选取的基本条件
根据胶东半岛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区内地下水库宜选在山前冲洪积平原、滨海河谷平原地区,在具体确定水库库址时主要考虑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1)理想的地表拦蓄条件。地下水库区首先应具备暂时性的地表蓄水场所,地形较平缓,以便为地表水下渗补给提供足够的场地和时间。所以主要河流的河床及两侧冲洪积平原区是较理想的库址,可以通过在河床上修建拦河闸拦蓄地表水。
工作区已建成的三处地下水库均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面坡降小于2‰,天然河床较开阔,河床与河漫滩宽度一般250~800m,具有建坝后回水距离长、拦蓄能力强的特点,适于修建拦河坝。目前三处已建地下水库建有河道拦河坝15处,总拦蓄库容达1220万m3。
2)良好的地下水调蓄条件。库区含水层储水空间大,渗透性较强,埋藏深度不大;包气带岩性颗粒较粗,且没有大面积分布的弱透水层,有利于降水入渗和地表水下渗补给;含水层产状较平缓,具有相对较封闭的边界条件,基底地层透水性较弱。
以拟建的胶州市洋河地下水库选址为例,洋河下游冷家村以东河谷平原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承压水,主要含水砂层以上有8~10m厚的砂质黏土和海相淤泥盖层,是相对隔水层,不利于地表水和降水入渗,地下水调蓄条件差,该处库址被舍弃,转而选在河流中游、冷家村以西的较强富水地段。该区包气带岩性颗粒较粗,无相对隔水层,调蓄条件较好。
3)优越的补给水源条件。地下水库库区要求控制流域面积较大,以保证汛期有足够多的地表径流量,或者靠近跨流域调水线路,以保证枯水期尤其是连续枯水年出现时有充足的补充水源。补给水源除满足数量要求外,还要满足水质方面的要求,因为补给水会对含水层水质产生重要影响,一旦地下水因此而受到污染,治理起来难度相当大。
以即墨市鳌山卫—温泉地区为例,该区滨海河谷平原从地表拦蓄条件、地下水调蓄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及供水需求方面比较适于修建地下水库,但该区河流长度仅15km,流域面积仅92km2。由于流域面积小,河道即使在汛期也经常断流,况且远离西水东调输水线路,很难获得充足的补给水源,该处库址被否定。
4)良好的环境地质条件。地下水库库区要求地质环境状况良好,人口密度不大,工厂较少,无较大污染源,地下水现状水质较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尽管现状水质较差,但通过地下水库调蓄运行,水质状况有逐步改善的可能。
黄水河地下水库库址选在了胶东半岛人口密集区,区内有原龙口县城,库区的几个乡镇驻地集体私营企业也较发达,这为水库建成后库区地下水质的恶化留下了隐患。结果由于库区污水处理工程不配套,排污河沟密布,在地下水库建成使用后的不到六年的时间内,海水入侵造成的地下水质恶化虽然通过修建地下水库得到控制,但人为排污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却相当严重。目前库区地下水TDS、总硬度、氯离子、“三氮”、硫酸根离子的超标区面积已经占库区总面积的1/2以上。今后该水库地下水环境的修复治理工作将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工程。
5)较强的供水需求,良好的供水和环境效益。要求库区及附近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较突出,修建地下水库可以解决当地工农业和生活供水不足,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有利于改善环境,避免产生新的环境地质问题。
山东半岛已建成的三处地下水库区分布有龙口市、青岛市、烟台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强度较大,建库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对水源地的正常使用构成了极大威胁。地下水库的建成使用后,不但增大了水源地的开采能力,使三处地下水库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由43.6万m3/d增长到72.5万m3/d,而且有效遏制了海水入侵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供水、环境效益。
(4)地下水库修建的生态环境效益
地下水库工程的修建对于缓解供水危急、改善山东半岛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将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拦蓄地表径流。山东半岛地区降水集中,河流源短流急,汛期大量地表径流弃泄入海,如此大量的地表弃水与该区缺水态势相违背,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部分弃水对解决受水区供水危急意义重大。已有实践经验表明,修建地下水库工程可有效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入海弃水量。以龙口市黄水河为例,黄水河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为9800万m3/a,在地下水库建成后,通过库区的4座河道拦河闸及5000眼河床补源渗井平均每年可夺取地表径流弃水2220万m3/a。
蓄存引调江水。由于西水东调调水工程建成运行后,调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将于受水区需水量不一致,农灌季节需水缺口将由冬季调水量补充,冬季调水量单靠地面水库无法蓄存得下,需要利用地下水库作为蓄水场所。山东半岛23处地下水库的最大调蓄库容总和达25.73亿m3,而作为区内的峡山水库、王屋水库、门楼水库、米山水库、沐浴水库、棘洪滩水库等八个大型骨干蓄水水库的兴利调节库容总和仅为13.5亿m3,仅是这23处地下水库最大调蓄库容的52%,由此可见地下水库巨大的调蓄潜力。
从根本上改善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山东半岛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咸)水入侵和地下水质持续恶化等,治理上述问题需要从恢复与改善地下水环境状况入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是主要治理的手段之一。以莱州湾南岸山前冲洪积平原为例,由于近年降水偏少,河流上游地区水资源拦蓄利用量增大,使得下游冲洪积平原区地表径流减少、河道干枯,地下水常年入不敷出,已形成大面积区域水位下降漏斗,造成咸水入侵、地下水质恶化,同时由于地下水位埋深加大,降水、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减小,又加剧了水资源不足。地下水库工程建成运行后,可通过回补水源逐渐抬高地下水位,改变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加强地下水循环,增大地表水入渗补给能力,将能够使区内较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得到彻底根除。
保护滨海河谷地区地下水水源地,增大地下水可开采量。山东半岛滨海河谷地区第四系含水层厚度较大,颗粒较粗,为区内富水地段,已建的地下水水源地均处于这些地区。由于靠近海岸,且中、上游地区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塘坝,将流域内地表径流节节拦蓄,使富水区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出现地下水位负值漏斗,造成海水入侵,水源地供水能力受到极大遏制。在这些富水地段修建有坝地下水库系统工程,可在阻止海水入侵的同时,增大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
2.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地下水库类型与主要水库特征
胶东半岛自1995年始相继修建了三处地下水库,依次为黄水河地下水库、大沽河地下水库和大沽夹河地下水库,这些地下水库在实际运行中均取得了明显的水资源和环境效益。
(1)黄水河地下水库
1)地下水库基本情况。黄水河地下水库修建于1995年,主坝长5996m,坝体平均深度26.7m,库区面积51.82km2(图7-1),为提高库区入渗能力,黄水河河道开挖了7000多眼人工渗井。
库区南部分布变质岩,为隔水边界;东部丛林寺河以南分布古、新近系砂砾岩、黏土岩,属弱透水层,为良好的隔水边界;西部羊岚—宋家疃一带,地貌上为山前倾斜平原区,据调查为贫水区,地层透水性较弱,应视为隔水边界。库区基底为古、新近系砂砾岩、黏土岩,为良好的隔水底板;隔水底板起伏较大,形成两个低洼区,一个位于地下水库中上游镇沙村附近,一个位于地下水库下游周家村东,其间的涧村—冶基—唐家集一线有一近东西向隆起,上覆第四系明显变薄。
库区包气带岩性分为砂质黏土、黏质砂土和砂,中下游有5.8km的河道表层分布了厚约3~17m,且分布稳定的黏性土层,透水性较差。库区第四系含水层厚度10~30m,主要岩性为砾质粗砂,富水性强。各含水层之间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良好的水力联系(图7-2)。

图7-1 黄水河地下水库库区条件图

2)地下水库调蓄功能分析。地下水库总库容5288.8万m3,死库容1402.4万m3,最大调节库容3886.4万m3。
经多年调算(1960~1990年),建库前库区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562.3万m3/a,河流入渗补给量1270.5万m3/a,地下径流补给量230万m3/a;建库后河流入渗补给量为3518.8万m3/a(图7-3),较建库前增大177%。库区地下水补给量以河流入渗补给量为主,建库前和建库后分别占总补给量的62%和82%。
(2)大沽河地下水库
1)库区水文与地下水开采。大沽河是胶东半半岛主要河流,全长179km,主要支流有小沽河、洙河、五沽河等,流域面积4162km2。据南村水文站资料,1981年以前基本常年有水,断流时间很短;1981~1989年,除1985年外,大部分时间断流,其中1981年、1983年、1984年和1989年全年断流;1997~1999年一般径流时间为7~9月份,以8月份最大,最大年径流量为2.192亿m3/a,最小为0.088亿m3/a,不同降水年份径流量差别较大。
大沽河流域内建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6座,总拦蓄能力3.7亿m3,另外还有众多的小型水库、塘坝,目前大沽河河道有拦河坝7处。
库区农业开采程度较高,在平面上近于均匀开采,但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枯水季节。工业开采采用大面积分散井群相对集中的开采方式,在平面上近于不同强度开采地段内的均匀开采。库区历年地下水开采量为3133万~11323万m3/a(表7-3),开采强度7.43万~26.85万m3/(km3·a)。

图7-2 黄水河地下水库水文地质剖面图


图7-3 黄水河地下水库建库前后补给量组成图


表7-3 大沽河地下水库历年地下水开采量统计表

2)地下水库地质背景条件。地下水库区第四系厚度一般5~17m,主要含水层为冲积—冲洪积砂及砂砾石层,大致沿大沽河现代河床发育的古河谷中,平原形态呈近南北向的狭长带状,宽度一般5~7km。垂向上第四系呈双层结构,上部以黏质砂土为主,厚度一般2~5m,沿现代河床部分河段上部地层缺失,形成所谓“天窗”。黏质砂土之下为砂、砂砾石层,厚度一般4~8m,在纵向上南部最厚,平均5.89m,北部最薄,平均4.93m,中部介于两者之间,平均5.03m。在横向上,古河道中心部位厚度最大,向两侧砂层厚度变薄至尖灭,颗粒变细。
库区基底地层为王氏组黏土岩、砂岩和青山组玄武岩,其中黏土岩占绝大部分面积。
地下水水力性质基本上属于潜水,在“天窗”部位及开采状态下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时呈现典型潜水性质。库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河水补给,三者转化关系明显。由于近年库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不具备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的条件,但十分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尽管河道长期断流,一旦产流随即转化为地下水。
库区地下水开采属于大面积均匀开采,没有形成明显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水力坡度较小。
3)地下水库基本情况。大沽河地下水库建成于1998年,库区面积421.7km2,储水层在库区边缘逐渐尖灭,边界为弱透水的黏性土或直接与不透水的黏土岩接触,东西两侧边界可视为隔水边界。北界的大、小沽河出山口段、西北界辛庄—冷家庄段以及南界,因库区内外储水层连通,可视为透水边界。
地下水库总库容38413.2万m3,平均含水层厚度5.86m;死库容14633.7m3,平均含水层厚度2.00m;最大调蓄库容10236.0万m3。
大沽河地下水库建库后,“四枯一丰”降水周期内地下水库合理运行情况下补给量构成如图7-4所示。
建库前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0万m3/a,建库后增加为30.2万m3/a,可开采量增加51.1%。库区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是降水入渗和河流渗漏补给(含人工回灌补给),分别占总补给量的61%和36%。

图7-4 地下水库理想运行情况下补给量构成图

(3)大沽夹河地下水库
1)地下水库修建的背景。烟台市是一座缺水型城市,10年一大旱,3年一小旱,特别是从1998年10月起,烟台市遭受了自1887年有资料记载以来降水量最小、持续时间长达32个月的大旱。至2000年年底,全市386座河流和5000多座水库、塘坝全部干涸,市区唯一地表水水源地门楼水库蓄水量仅有700万m3,仅占整库容量的5%。这些水如供市区人口使用,仅够支持40d左右。自来水厂各井群的地下水位已达到极限,55口水源井枯竭关闭。
2000年为延缓门楼水库蓄水量急剧减少的局面,水利部门在门楼水库西支流库底向上挖渗水沟20多km,为防渗漏,用了最原始的土办法,在渗沟底铺了近7.1km塑料薄膜。地表水已经没有挖潜余地了,人们想到了地下水。
10年前就有人提出在夹河下游修建地下水库的想法,但经过论证,专家发现上游河流污染问题如得不到根本治理,修建地下水库无疑会毁掉这片优质地下水源,于是烟台市政府开始加紧治理上游污染源,为日后修建地下水库做好了前期准备。
2000年9月,当烟台市几百万市民面临断水危急时,市政府下决心修建地下水库。
2)库区地质背景条件。夹河地下水库位于大沽夹河河谷平原,大沽夹河在库区分两支,西支称内夹河,发源于栖霞小灵山,东支称外夹河,发源于海阳牧牛山。内夹河中游建有门楼水库,该水库控制了上游来水的80%以上,总库容1.97亿m3,设计兴利库容1.33亿m3。夹河河道有6处拦河坝,夹河入海口1处,内夹河2处,外夹河3处。大沽夹河入海口附近的夹河橡胶拦水坝,一次可蓄水250万m3,年兴利调节水量达1100万m3,相当于一座中型地表水库的调节水量。
库区现有地下水集中开采区12个,包括自来水公司5个水厂及5个自备水源地,共有集中开采井100余口,地下水设计开采能力24.4万m3/d。
库区第四系厚度10~80m,分布宽度1000~6000m。外夹河西牟以上,内夹河门楼水库坝下至崇义,第四系厚度一般15~26m,多具二元结构,含水层岩性为砂砾卵石,潜水-浅层微承压水,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外夹河西牟以下,内夹河崇义以下至海边,第四系厚度一般25~60m,呈三元结构,上部为粉细砂、亚砂土及亚黏土,中部为淤泥及淤泥质类砂土类,为相对隔水层,下部为砂砾卵石,自南向北厚度增大,沿海最厚达50m,上部赋存潜水,单井涌水量100~500m3/d,下部赋存承压水,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库区基底地层为古元古界粉子山群变粒岩、片岩、大理岩及花岗岩类(图7-5)。

图7-5 大沽夹河地下水库水文

库区地下水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有河水渗漏补给和周边基岩裂隙水侧向径流补给和农灌补给,其中承压水还接受上层潜水的越流补给。地下水排泄主要为人工开采,其次为蒸发,从近年监测资料分析,地下水无径流入海量。
3)地下水库概况。夹河地下水库工程于2001年10月竣工,地下坝建于宫家岛—永福园—朱果山之间,全长3894m。主体工程是深30 余m的地下防渗坝,坝体厚1m左右,长3894m,平均坝高30m左右,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法施工,灌注孔深入基岩1m。2000年11月东坝段一期工程施工,至2001年8月8日完工投入使用。
2001年水利部门进行库区补源工程建设,施工补源渗井1000多眼,开挖补源渗沟38条。建成后的地下水库库区面积63.26km2,总库容20520万m3,最大调节库容6500万m3,建库前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500万m3/a,建库后可开采量达10930万m3/a;河流入渗补给量(含人工回灌补给量)由建库前占库区总补给量的26%增大为建库后的55%(图7-6)。

图7-6 建库前后补给量构成图

地下水库建成后水利部门在大坝两侧的观测井进行了水位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坝内侧地下水位高出外侧水位近1m,而且Cl-含量大大低于坝体外侧监测井。

你的问题就不对,胶东调水局跟南水北调不是一回事。南水北调要跨省管理,必然要有一个国家层面的单位来管理;胶东调水是山东省境内跨市调水工程。前者负责协调管理工程沿线各省的水资源调配,归国家水利部管,后者负责山东省境内的水资源调配,归山东省水利厅管。再者胶东调水局的前身是引黄济青,那可是山东省1990年就建成的工程,比南水北调工程可早多了。顾名思义,引黄济青只是把黄河水引到青岛,现在改名胶东调水是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新建工程分水去烟台、威海,从而覆盖整个胶东半岛。

(一)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南水北调工程
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江苏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为基础,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与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相连,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输水到烟台、威海。输水主干线全长115...

南水北调从哪里到哪里 南水北调是从哪里到哪里
答:南水北调如果是东线,就是从长江下游调水至天津、胶东半岛。如果是西线,就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上游。如果是中线的话,就是从长江支流汉江调水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

南水北调从哪里到哪里
答: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4、中线规划 水源70%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

南水北调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终点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西线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

南水北调起始点和终点?
答:南水北调如果是西线的话,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上游。如果是中线的话,是从长江支流汉江调水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如果是东线的话,是从长江下游调水至天津、胶东半岛。南水北调东线: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南水北调中线: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调往北京。

南水北调为什么要到烟台威海?烟台威海不是沿海吗?
答:南水北调并不是要到烟台威海,而是要通过烟台、威海等地的海岸线向北输水。烟台和威海虽然位于沿海地区,但这两个城市的淡水资源相对短缺,主要原因如下:1. 地形以丘陵地貌为主,蓄水能力较差。2. 淡水水库等水资源设施较少,难以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用水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烟台...

关于黄河断流及南水北调对本地区的影响及对策
答:1.调水工程的布局及前景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江苏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为基础,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与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相连,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输水到烟台...

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答:(1)西段工程:自东平湖渠首引水闸自流输水至小清河分洪道引黄济青子槽上节制闸,沿途经泰安、济南、滨州、淄博4市,输水线路全长240.4 km,是沟通南水北调山东段南北输水干线与胶东输水干线中、东段工程和引黄济青工程的关键性工程。该段以小清河睦里庄闸为界,上段长89.89 km,其中利用原济平干渠扩挖42.0 km,新辟输...

地理题,求解!谢谢了 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各两条...
答:(2){增加了水环境容量 } 淮河以北地区河流在枯水季节基本维持断流或干枯的状态,特别是黄河以北和山东半岛地区基本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水环境恶化严重,许多河流基本无水环境容量可言,即使是南水北调东线范围内最大的洪泽湖,在2001年淮河流域旱情严重的情况下,也曾出现水位降至10.52m(死水位以下),湖面萎缩至...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没有涉及到的湖泊是
答: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没有涉及到的湖泊是太湖,本年度从长江干流江苏扬州段三江营引水,经运西线输水,通过宝应、金湖、洪泽、泗洪、睢宁和邳州等泵站逐级提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等调蓄湖泊,利用台儿庄泵站抽水至山东省。南水北调水入山东省经南四湖调蓄后输水至鲁南、鲁北和胶东半岛。南水北调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