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

作者&投稿:伏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爱岗敬业,才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举个例子,我们班有个学生,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他非常自卑,对自己的学习也没有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去和他谈心,帮助他辅导功课。渐渐地,他变得开朗起来,成绩也提高了,对老师和同学们也更加尊重信任。因此,教师只有关心、爱护学生,才会开启学生的心灵大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自尊心是学生刻苦努力的动力,老师只有尊重学生,认可学生,才会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自觉地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举例来说,某学生因智力有问题,受到班主任的歧视,老师常因他犯一点小错误而对其进行挖苦讽刺,最终导致他不得不辍学。

  

二、信任学生

   作为教师一定要信任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对于屡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应对其打骂、挖苦、讽刺,教师应以诚相待,一定要相信他能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并帮助他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让其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希望,并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举例来说,我们班有个学生课上特别爱说话,几乎所有老师上课,他都忍不住要扭头和同学说话。面对这种状况,我和他进行了深刻的长谈,简而言之,我相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把成绩提上去。现在,和以前相比,他有了很大进步,课上话少了,成绩也提高了。由此可见,信任在教学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应使用相同的态度对待他们。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成绩好坏,分别采用不同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可能使他们自暴自弃。举例来说,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她成绩较差,但乐于助人,尊师敬长。在班里,我对她进行了多次表扬和鼓励,现在她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事实证明:教师应以一颗宽容的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应更为关注,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其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努力。



第一,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心应该充满着对每一名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好多不愉快的事情。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平等、公正的对待。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顽皮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用同一个标准对待。他们。如果教师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亲有疏,以自己的喜、怒、哀、乐牵制于学生,使学生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讽刺、挖苦、歧视和体罚学生,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恒长的伤害。
第二,宽容和信任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和信任是在认识上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动上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教师的宽容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份关爱与抚慰,所收到的效果远远胜于惩罚。宽容和信任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给予宽容和信任,就是给学生以机会,给学生以期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宽容和信任是一种无私的爱,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第三、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也是检验教师的一个职业道德标准。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不能把“爱生”当成口号,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寻找合理的依据和形式。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入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中。我们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处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常常难以拥有成人那样的判断与处置能力,教师当然要成为他们校园甚至社会生活中的引领者、组织者。教育不仅是教主要科目的知识,也应有生命安全、生命价值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与境界。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特别是当代的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学校、家长、社会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并向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他们的身心特点与过去学生相比,又有明显的不同,如果我们不了解和研究他们现在的特点,就很难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更不要说实现教育目标。所以教师不仅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更要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一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学生,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学生的情感,必须研究学生现有的认识、思想、情感。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仍然有很多人持有“从小看大”等诸如此类的观念,很多时候要么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要么把学生捧上天,过早地为他规定发展的轨迹,这都是非常有害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工作中要摒弃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式和“一俊遮百丑”的片面思维,而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远处”看到学生的“未来”。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变性是相对于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和达到的现实发展水平而言的。此外,每个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可能变化和发展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
  二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因为学生不仅是有差异的人,而且他们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既有认知能力的差异,又有认知方式的差异;既有智力的差异,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 学生的成长是不定型的
  过早地用单纯的“好”与“不好”来划分学生的等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成长也没有益处。如此这般发展下去,那我们的教育机制对于那些“特长生”和“后进生”的甄别、选拔和激励的作用是无法体现的。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持积极的促进态度,对于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也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之所以为学生,主要在于他们的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
  总之,如何看待学生,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即学生的成长是不定型的,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多变的个体,因此要完整、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作为教师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某个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个方面的优势。能否使学生扬长避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长处才是这一问题的关键。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永远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是以一时、一事就做出终审判断。也许这样对待一个学生,再扩大到所有学生,才不会出现偏激。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对学生好。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教育的真谛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老师应该更加细心、耐心的对待学生,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国家栋梁。老师不仅要做到教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教授孩子们人生的道理。

~

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
答:一、教师应该“关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关爱学生。师爱有时候是一剂良好的催化剂,促动学生积极努力蓬勃向上。我们首先应该树立准确的教师观,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和耐心去教育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并不是用手中的权利让学生被动得服从。只要我们用心去努力,关爱我们的学...

教师如何做到公平对待学生
答:要对学生做到公平对待,老师可以考虑以下方法一视同仁老师应该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向特定学生或群体。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对待。公正的规则和标准确保制定并实施公正的规则和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应该适用于所有学生,并且应该清晰、明确,并根据公正的原则来制定。了解个体差异认识到每个...

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答: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呢‍和善温顺老师要做到和善温顺。老师不能对学生说脏话等,如果是这样,那教师和学生就不是平等的地位。要和学生温暖的交流和沟通。️善于交流老师要学会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要给学...

老师如何对待学生
答:老师对待学生的方法如下:1、尊重每一位学生: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给予学生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

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对待学生?
答:1、积极: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潜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2、平等: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不对学生进行歧视或偏袒,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3、尊重: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权,不侵犯其自尊心和隐私。同时...

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做到这三点
答:尊重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到尊重学生呢?本文将从爱心、宽容和平等三个方面为您解答。‍‍有爱心尊重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有爱心,在日常工作中,应事事注意,时时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作为教师,应怎样看待学生呢?
答:作为教师应这样看待学生:1、了解学生。只要真正的了解了每一位学生的教师,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到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所以想要教好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是基础。2、走进学生的心理。一个真正能走进学生心里的才师,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如果喜欢你尊重你,那么你的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就会得...

老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
答:由此可见,信任在教学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应使用相同的态度对待他们。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成绩好坏,分别采用不同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自卑...

教师如何看待学生?
答:(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比如:“嫩枝易弯又易直”体现的是可塑性。(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

教师应该怎么对待学生的问题?
答:沟通让心与心彼此相近,化对抗为合作,化封闭为开放,化回避为靠近,化冷淡为亲热。教师应当履行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