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文学常识的复习笔记 文学常识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

作者&投稿:缪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2 五柳先生传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知识点概要

  一、字音

  1.典型字

  黔娄(qián lóu) 嗜酒(shì) 辄醉(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 汲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ū)

  晏如(yàn)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兹:斯、此。 号:别号。 觞:酒杯。

  置酒:摆酒。 意:书中的意旨。 退:告退,回家。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或把……作为乐趣)

  4.文言虚词

  因以为号焉(句末助词,无义)

  无怀氏之民欤(的,助词)

  不求甚解(很,副词)

  箪瓢屡空(常常,副词)

  曾不吝情去留(竟,乃,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否定词连用)

  5.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今义:指领会别人没领会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3)因以为号焉(古义:以之为,即“用它做……”;今义:认为)

  6.相关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超尘拔俗:形容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俗。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因以为号焉〔省略宾语“之”,因以(之)为号焉〕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判断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世称“靖节先生”。又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著名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义熙元年(405),他41岁,辞去彭泽令,从此永远离开官场,过了20多年隐居躬耕的生活。现存诗歌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2篇。最具特色的是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辞赋如《归去来兮辞》,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咏荆轲》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2.文体知识

  (1)关于传记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有单称“传”的。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史学传记,以翔实地记述人物或史实为主。史学传记一般由他人记述,如记述帝王生平的“本纪”,记述王公贵族或民族、国家历史的“列传”,按年月时序记载人物事迹的“年谱”,略记人物简历的“小传”,也有自我记述生平的,称“自传”。另一类是文学传记,文学传记以史实为根据,采用形象化方法,对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加以深刻描绘,组成情节,并加以适当联想和想象。

  (2)关于“赞”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形式,缀于传文之末。《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说透,即所谓“明”之义。所以“赞”并非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如《五柳先生传》,就是利用“赞”这一体式,进一步解释五柳先生的精神和拓展文章的境界的。

  六、名篇名句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重点句子

  一、疑句解析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不详,不知道。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剖析:这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籍贯姓氏,竟指宅边五柳为号,可见先生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就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给说足了,且更突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翻译:“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剖析:这句话点明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闲静”即不善交往,“少言”即不善应酬。从这句话可看出先生不为荣名利禄动心,守志不阿。

  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翻译:“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旧交、旧友。造饮,到(别人家里)去喝酒。造,往、到。辄,就。期,希望、愿望。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

  剖析:这几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之二——爱喝酒,展现了一个率真放达的形象。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形容居室简陋。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穿孔后加以缝补,也就是打补丁。箪瓢屡空,意思是常常贫困到乏食的地步。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指缺吃少喝。语出《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这句话是用颜回比喻五柳先生。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剖析:这几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家境贫困,不因贫夺志,也不因贫败意,见出先生的高处,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形象。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翻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迫的样子。

  剖析:“不慕荣利”与这句话相照应,点出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品质。

  二、段落解析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至“以此自终”。

  剖析:这部分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隐居生活的乐趣及他生活的状况。

  首先讲述了“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接着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又接着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

  2.“赞曰”至“葛天氏之民欤”。

  剖析:这部分评论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以诗自娱的洒脱情态。

  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等于说五柳先生的生活是理想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两句问句袒露了作者对宁静、淡泊、安定生活的向往。这样文章的境界就高了,文章的思想也进一步升华了,这可以说是“赞”体的“助”的作用。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讲述了“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隐居生活的乐趣及他生活的状况。

  第二部分(第2段):文末称五柳先生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的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主旨探讨

  对本文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赞美了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2.文章写了五柳先生率直真诚的性格,爱读书、喝酒、著文章的志趣以及他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不慕荣利”,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格,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讨论

  问题:当今时代,还有五柳先生这样的人吗?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导思:回答此题,首先要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联系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平情况。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

  探究:第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五柳先生率直真诚的性格,爱读书、喝酒、著文章的志趣以及他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不慕荣利”,不随波逐流的品格,是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第二步,形成他这样的思想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第三步,联系陶渊明生平情况分析。他少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展,只做过几任小官。由于厌恶官场污浊,辞官归隐,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作。作者写此篇已是晚年,生活相当窘迫困苦,但丝毫不后悔自己选择的归隐生活,而是以古贤者颜回自况,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四步,结合现实,分析当代社会与作者生活的时代不一样,像五柳先生这样的人早就改变了观念,已经没有了。人们都走在新时代里,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能,还怎么会隐居,远离社会而去呢?

  自我训练

  达标训练

  1.默写填空。

  (1)闲静少言,__________________。好读书,________________;每有会意,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不蔽风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如也。

  (3)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正确背诵课文,结合上下句填上所缺的句子。

  参考答案:(1)不慕荣利 不求甚解 便欣然�忘食� (2)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3)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酒( ) 辄尽( ) 箪瓢( ) 俦( ) 衔觞( )

  答案:shì zhé dān chóu shān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亲旧知其如此( )

  (2)造饮辄尽( )

  (3)不戚戚于贫贱( )

  (4)不汲汲于富贵( )

  解析:掌握文中重点词的释义,要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不要妄加推断含义。

  参考答案:(1)老朋友 他 (2)往、到 就 (3)忧愁的样子 (4)心情急切的样子

  4.文学常识填空。

  《五柳先生传》是________________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写的一篇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时期的著名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陶渊明 传记 东晋 山水田园诗人

  5.这是陶渊明的自传,为什么开头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解析:本题意在通过对文章的描述,使我们理解人物的性格。

  参考答案:以幽默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率性旷放的隐士性格。

  综合训练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亦不详其姓字( ) (2)每有会意( )

  (3)期在必醉( )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7.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9.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6.解析:解释文言文句中词语的含义,要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知道 (2)体会、领会 (3)期望,希望 (4)辈,同类

  7.解析:翻译这句话要正确理解“戚戚”“汲汲”的含义,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参考答案: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8.解析:结尾说“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这两句问句袒露了作者对宁静、淡泊、安定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意近即可。)

  9.解析:结合文意,能从生活状况、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参考答案: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二)(2006乐山中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荀攸传

  荀攸①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②将有奸!”衢寤③,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④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⑤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⑥之举也。”事垂就而觉⑦,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三国志·魏书》)

  注:①本文涉及的与荀攸有关的人物有:荀攸的祖父叫荀昙,叔父叫荀衢。②殆:大概,恐怕。③寤:醒悟。�④何�进:东汉灵帝时大将军。⑤董卓:东汉灵帝时前将军、并州牧。⑥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⑦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觉了。

  10.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何进秉政

  (2)会卓死,得免

  11.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董卓无道,甚于桀、纣

  (2)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

  13.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荀攸是一个怎样的人?

  10.解析:结合文意,加点词语要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

  答案:(1)主持、掌握 (2)适逢、碰到

  11.解析:做此类题,要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句中虚词的含义。

  答案:(1)介词,表比较,过 (2)连词,来

  12.解析:翻译句子时要正确解释“非常”“色”“奸”这三个词。色,可翻译为神色、表情。奸,可译为邪恶、狡诈。

  参考答案:这个过去的官员脸色不正常,恐怕会有奸诈。

  13.解析:根据选文内容,结合他的经历,从几个方面概括荀攸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荀攸是一个善于观察、有勇有谋、爱憎分明、忠君爱国、心系百姓、临危不惧的人。

  二、语言运用

  14.(2006陕西课改区试题,3)文学名著填空。

  文学名著陶冶着我们的性情,砥砺着我们的意志,丰富着我们的情感和想象。

  《三国演义》中关羽______________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形象;《格林童话》篇篇富含人生哲理,如《______________》;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为我们展现出_________、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的崇高人格和生命激情……

  解析:名著知识填空是各地试卷中比较传统的考查形式,只要对新课标中推荐阅读的中外名著认真阅读,一般都能掌握名著的名称、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此题中要求写出有关关羽的故事名称,如“千里走单骑或过五关斩六将”等,写出《格林童话》中任意一篇故事名称,《名人传》中另一位名人的名字贝多芬。

  参考答案:刮骨疗毒(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或过五关斩六将等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大拇指等) 贝多芬

五柳先生传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知识点概要

一、字音

1.典型字

黔娄(qián lóu) 嗜酒(shì) 辄醉(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 汲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ū)

晏如(yàn)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兹:斯、此。 号:别号。 觞:酒杯。

置酒:摆酒。 意:书中的意旨。 退:告退,回家。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或把……作为乐趣)

4.文言虚词

因以为号焉(句末助词,无义)

无怀氏之民欤(的,助词)

不求甚解(很,副词)

箪瓢屡空(常常,副词)

曾不吝情去留(竟,乃,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否定词连用)

5.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今义:指领会别人没领会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3)因以为号焉(古义:以之为,即“用它做……”;今义:认为)

6.相关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超尘拔俗:形容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俗。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因以为号焉〔省略宾语“之”,因以(之)为号焉〕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判断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世称“靖节先生”。又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著名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义熙元年(405),他41岁,辞去彭泽令,从此永远离开官场,过了20多年隐居躬耕的生活。现存诗歌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2篇。最具特色的是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辞赋如《归去来兮辞》,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咏荆轲》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2.文体知识

(1)关于传记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有单称“传”的。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史学传记,以翔实地记述人物或史实为主。史学传记一般由他人记述,如记述帝王生平的“本纪”,记述王公贵族或民族、国家历史的“列传”,按年月时序记载人物事迹的“年谱”,略记人物简历的“小传”,也有自我记述生平的,称“自传”。另一类是文学传记,文学传记以史实为根据,采用形象化方法,对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加以深刻描绘,组成情节,并加以适当联想和想象。

(2)关于“赞”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形式,缀于传文之末。《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说透,即所谓“明”之义。所以“赞”并非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如《五柳先生传》,就是利用“赞”这一体式,进一步解释五柳先生的精神和拓展文章的境界的。

六、名篇名句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重点句子

一、疑句解析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不详,不知道。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剖析:这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籍贯姓氏,竟指宅边五柳为号,可见先生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就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给说足了,且更突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翻译:“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剖析:这句话点明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闲静”即不善交往,“少言”即不善应酬。从这句话可看出先生不为荣名利禄动心,守志不阿。

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翻译:“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旧交、旧友。造饮,到(别人家里)去喝酒。造,往、到。辄,就。期,希望、愿望。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

剖析:这几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之二——爱喝酒,展现了一个率真放达的形象。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形容居室简陋。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穿孔后加以缝补,也就是打补丁。箪瓢屡空,意思是常常贫困到乏食的地步。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指缺吃少喝。语出《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这句话是用颜回比喻五柳先生。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剖析:这几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家境贫困,不因贫夺志,也不因贫败意,见出先生的高处,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形象。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翻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迫的样子。

剖析:“不慕荣利”与这句话相照应,点出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品质。

二、段落解析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至“以此自终”。

剖析:这部分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隐居生活的乐趣及他生活的状况。

首先讲述了“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接着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又接着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

2.“赞曰”至“葛天氏之民欤”。

剖析:这部分评论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以诗自娱的洒脱情态。

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等于说五柳先生的生活是理想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两句问句袒露了作者对宁静、淡泊、安定生活的向往。这样文章的境界就高了,文章的思想也进一步升华了,这可以说是“赞”体的“助”的作用。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讲述了“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隐居生活的乐趣及他生活的状况。

第二部分(第2段):文末称五柳先生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的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主旨探讨

对本文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赞美了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2.文章写了五柳先生率直真诚的性格,爱读书、喝酒、著文章的志趣以及他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不慕荣利”,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格,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讨论

问题:当今时代,还有五柳先生这样的人吗?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导思:回答此题,首先要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联系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平情况。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

探究:第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五柳先生率直真诚的性格,爱读书、喝酒、著文章的志趣以及他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不慕荣利”,不随波逐流的品格,是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第二步,形成他这样的思想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第三步,联系陶渊明生平情况分析。他少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展,只做过几任小官。由于厌恶官场污浊,辞官归隐,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作。作者写此篇已是晚年,生活相当窘迫困苦,但丝毫不后悔自己选择的归隐生活,而是以古贤者颜回自况,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四步,结合现实,分析当代社会与作者生活的时代不一样,像五柳先生这样的人早就改变了观念,已经没有了。人们都走在新时代里,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能,还怎么会隐居,远离社会而去呢?

五柳先生传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知识点概要

一、字音

1.典型字

黔娄(qián lóu) 嗜酒(shì) 辄醉(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 汲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ū)

晏如(yàn)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兹:斯、此。 号:别号。 觞:酒杯。

置酒:摆酒。 意:书中的意旨。 退:告退,回家。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或把……作为乐趣)

4.文言虚词

因以为号焉(句末助词,无义)

无怀氏之民欤(的,助词)

不求甚解(很,副词)

箪瓢屡空(常常,副词)

曾不吝情去留(竟,乃,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否定词连用)

5.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今义:指领会别人没领会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3)因以为号焉(古义:以之为,即“用它做……”;今义:认为)

6.相关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超尘拔俗:形容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俗。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因以为号焉〔省略宾语“之”,因以(之)为号焉〕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判断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世称“靖节先生”。又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著名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义熙元年(405),他41岁,辞去彭泽令,从此永远离开官场,过了20多年隐居躬耕的生活。现存诗歌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2篇。最具特色的是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辞赋如《归去来兮辞》,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咏荆轲》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2.文体知识

(1)关于传记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有单称“传”的。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史学传记,以翔实地记述人物或史实为主。史学传记一般由他人记述,如记述帝王生平的“本纪”,记述王公贵族或民族、国家历史的“列传”,按年月时序记载人物事迹的“年谱”,略记人物简历的“小传”,也有自我记述生平的,称“自传”。另一类是文学传记,文学传记以史实为根据,采用形象化方法,对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加以深刻描绘,组成情节,并加以适当联想和想象。

(2)关于“赞”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形式,缀于传文之末。《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说透,即所谓“明”之义。所以“赞”并非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如《五柳先生传》,就是利用“赞”这一体式,进一步解释五柳先生的精神和拓展文章的境界的。

六、名篇名句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重点句子

一、疑句解析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不详,不知道。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剖析:这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籍贯姓氏,竟指宅边五柳为号,可见先生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就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给说足了,且更突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翻译:“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剖析:这句话点明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闲静”即不善交往,“少言”即不善应酬。从这句话可看出先生不为荣名利禄动心,守志不阿。

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翻译:“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旧交、旧友。造饮,到(别人家里)去喝酒。造,往、到。辄,就。期,希望、愿望。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

剖析:这几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之二——爱喝酒,展现了一个率真放达的形象。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形容居室简陋。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穿孔后加以缝补,也就是打补丁。箪瓢屡空,意思是常常贫困到乏食的地步。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指缺吃少喝。语出《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这句话是用颜回比喻五柳先生。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剖析:这几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家境贫困,不因贫夺志,也不因贫败意,见出先生的高处,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形象。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翻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迫的样子。

剖析:“不慕荣利”与这句话相照应,点出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品质。

二、段落解析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至“以此自终”。

剖析:这部分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隐居生活的乐趣及他生活的状况。

首先讲述了“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接着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又接着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

2.“赞曰”至“葛天氏之民欤”。

剖析:这部分评论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以诗自娱的洒脱情态。

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等于说五柳先生的生活是理想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两句问句袒露了作者对宁静、淡泊、安定生活的向往。这样文章的境界就高了,文章的思想也进一步升华了,这可以说是“赞”体的“助”的作用。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讲述了“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隐居生活的乐趣及他生活的状况。

第二部分(第2段):文末称五柳先生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的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主旨探讨

对本文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赞美了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2.文章写了五柳先生率直真诚的性格,爱读书、喝酒、著文章的志趣以及他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不慕荣利”,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格,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讨论

问题:当今时代,还有五柳先生这样的人吗?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导思:回答此题,首先要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联系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平情况。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

探究:第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五柳先生率直真诚的性格,爱读书、喝酒、著文章的志趣以及他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不慕荣利”,不随波逐流的品格,是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第二步,形成他这样的思想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第三步,联系陶渊明生平情况分析。他少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展,只做过几任小官。由于厌恶官场污浊,辞官归隐,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作。作者写此篇已是晚年,生活相当窘迫困苦,但丝毫不后悔自己选择的归隐生活,而是以古贤者颜回自况,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四步,结合现实,分析当代社会与作者生活的时代不一样,像五柳先生这样的人早就改变了观念,已经没有了。人们都走在新时代里,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能,还怎么会隐居,远离社会而去呢?

自我训练

达标训练

1.默写填空。

(1)闲静少言,__________________。好读书,________________;每有会意,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不蔽风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如也。

(3)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正确背诵课文,结合上下句填上所缺的句子。

参考答案:(1)不慕荣利 不求甚解 便欣然�忘食� (2)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3)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酒( ) 辄尽( ) 箪瓢( ) 俦( ) 衔觞( )

答案:shì zhé dān chóu shān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亲旧知其如此( )

(2)造饮辄尽( )

(3)不戚戚于贫贱( )

(4)不汲汲于富贵( )

解析:掌握文中重点词的释义,要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不要妄加推断含义。

参考答案:(1)老朋友 他 (2)往、到 就 (3)忧愁的样子 (4)心情急切的样子

4.文学常识填空。

《五柳先生传》是________________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写的一篇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时期的著名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陶渊明 传记 东晋 山水田园诗人

5.这是陶渊明的自传,为什么开头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解析:本题意在通过对文章的描述,使我们理解人物的性格。

参考答案:以幽默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率性旷放的隐士性格。

综合训练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亦不详其姓字( ) (2)每有会意( )

(3)期在必醉( )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7.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9.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6.解析:解释文言文句中词语的含义,要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知道 (2)体会、领会 (3)期望,希望 (4)辈,同类

7.解析:翻译这句话要正确理解“戚戚”“汲汲”的含义,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参考答案: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8.解析:结尾说“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这两句问句袒露了作者对宁静、淡泊、安定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意近即可。)

9.解析:结合文意,能从生活状况、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参考答案: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五柳先生传重点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复习目标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复习重点

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复习难点

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难点突破

可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法,对课文内容中的难点,教师应予以注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文言词汇,在复习本课时,可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文言文的常用词也适当练习。有些句子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

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板书课题 五柳先生传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可据学生情况处理)

四、知识点梳理

1、文学常识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2、掌握重点字词句(侧重课下注释)

3、反复朗读,回答问题
(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2)、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点。
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并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因而写得栩栩如生,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
本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文中在表现五柳先生安于贫穷的方面,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的简陋,“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陋。文章把记叙与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地刻画了人物。
(3)、“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4)、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醉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5)、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6)、“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不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7)“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欣然”是高兴的样子,“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东晋;陶渊明;陶渊明;传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前 2单元 预习笔记,不要太多,每一课都有
答:1、 文学常识: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 《〈归园田居〉其三》 2、 人物欣赏:(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志...

五柳先生传的文学常识 求解答谢谢!!
答:传记,五柳先生,人物传记,读书适意,醉酒陶情,安贫乐道,高人,高风亮节

《五柳先生传》 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答:1.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2)“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享受...

八年级文学常识与名著
答:1.积累语文七八年级的成语,名著,文学常识 第五单元 探究人生 第21课 桃花源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诣...《五柳先生传》:“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4、《隆中对》:陈寿晋朝《三国志》成语“三顾茅庐”;政治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初三文言文
答:1、 文学常识: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 《〈归园田居〉其三》 2、 人物欣赏:(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志...

七八年级语文文学常识??
答:《五柳先生传》:“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4、《隆中对》:陈寿晋朝《三国志》成语“三顾茅庐”;政治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5...34、《口技》:林嗣环清《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全文围绕“善”字而写。35、《范进中举》:吴敬梓清代《儒林外史》讽刺小说,揭露科举制度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归纳
答:东晋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称,他所书的《兰亭集序》为传世名篇。29、陶潜:又名2,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曾做彭泽县令,后辞官归家,隐居田园,写了大量的诗作。 诗歌《归田园居》、《饮酒》,散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赋《五柳先生传》皆为传世名篇,有《陶渊明集》。一古典文学...

求八下语文的文学常识
答: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文题理解:“与”给予;“书”;信;题意: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中心内容:本文通过对富春江奇特秀丽山水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归隐遁世的思想。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文学家。名潜,...

八下语文文学常识
答: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文题理解:“与”给予;“书”;信;题意: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中心内容:本文通过对富春江奇特秀丽山水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归隐遁世的思想。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文学家。名潜,...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文学常识
答: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