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文言语法小结 初中文言文字词句式整理归纳

作者&投稿:宣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 二、古今异义词 1、两股战战 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2、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3、稍稍正坐。 稍稍: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今义:稍微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古义:当中夹杂 今义:当中 三、词类活用 1、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3、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四、一词多义 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2)通“座”,座位(满坐寂然) (3)犯罪(何坐?坐盗) 2、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毕:(1)尽(毕力平险) (2)全部(群响毕绝) 4、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3)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4)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5)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6)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4)极高的,陡峭的6、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 五、重点词语解释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2、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3、众宾团坐 团:聚集,集合 4、少顷: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6、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觉:睡醒 7、众妙毕备 毕:全,都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9、不能指其一端 一端:一头,这里指“一种” 10、两股战战 战战:哆嗦的样子 11、几欲先走 几:几乎,差点儿 六、特殊句式 会宾客大宴 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文言语法详解~

本句是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是:秋之为气悲哉!“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是动词,可译作“形成”,“气”就是气氛,所以此句大意是:秋天所形成的肃杀气氛多么令人悲伤啊!__________精锐教育莘庄中心高中语文周老师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字音

(一) 多音字

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 有读fú 予观夫巴陵胜状 若夫霪雨霏霏 夫环而攻之 有读fū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其夫呓语

间 有读jiān 奉命于危难之间 有读jià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遂与外人间隔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归类整理

(二) 异读字

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

1、 破音异读 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

如:王 原音wáng 破音wàng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语原音yǔ 破音yù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 通假异读 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如:孰为汝多知zhì乎 知同智 河曲智叟亡wú 以应 亡同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 有同又

3、 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可汗 kèhán yān燕山 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二 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 汤 郭 寻(不久)走 裙 致词(对――说话)但(只是) 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 借(即使 假设 借第令勿斩) 比(等到 比至陈) 间 控(拉开)

恶(怎么) 委 池 入 出 发 举 征(征验)夫 或(有的人 某人)进 退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狱 鄙 再 向(过去的 以前的)师(军队 取法)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 交通 妻子 无论 前途(前面的路程) 所以(――的方法

――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 往往 经纶(筹划 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 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 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 排空(冲向天空) 卑鄙(低微而鄙俗) 痛恨(痛心和遗憾) 开张 感激(感慨而激动) 牺牲 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

以为(把――作为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 明年 几何(多少)

( 二) 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 打洞 妇抚儿乳

喂奶 名之者谁 取名 公将鼓之 击鼓 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狼不敢前 上前 愿为市鞍马 买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狐鸣呼曰 孔子东游 乃丹书帛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新的知识 择其善者而从之 优点 长处 亲旧知其如此 亲戚朋友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固的盔甲 锐利的武器 百废具兴 废弃的事情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作奸犯科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善于 恢弘志士志气 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 奔跑的马 屠惧,投以骨 屠户

⑥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 父利其然也 。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 认为――是耻辱 一览众山小 认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 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恼怒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三)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安 (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 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 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 (1)动词 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把酒临风 (2)形容词,白色的如:绿杨阴里白沙堤 可怜白发生

比 (1)动词 挨着 对着 天涯若比邻 (2)动词 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 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

兵 (1)士兵 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 武器 兵革非不尖利也

池 (1)名词,古代 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墨池记

出 (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 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 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处(chù)(1) 名词 地方 几处早莺争暖树 (2)名词 时候 时间 乡书何处达

(3) chǔ 动词 处在 处江湖之远

次 (1)名词, 层次 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 ,编次、编排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从 (1)动词,跟从,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道 (1)动词 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 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 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正确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动词,达到

(3)动词 ,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 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1)名词,头发 可怜白发生 (2)动词 出发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 发出 野芳发而幽香 (4)动词 征发、征派 发闾左谪戍鱼阳

负 (1)动词,背负 负者歌于途 (2)动词 依靠,依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 (1)动词 感动 帝感其诚 (2)动词 伤感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动词 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胜受恩感激

观 (1)名词 景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动词,观看,观赏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动词 阅读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

三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之 (1)代词 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a 用在主谓之间 无意 两狼之并趋如故 无丝竹之乱耳

b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3)复指代词 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动词 译为 “到 ”辍耕之陇上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5)音节助词 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怅恨久之 久之,目似瞑

(6)提前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 (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 a 在 其一犬坐于前b 到 指通豫南

C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 “向”“给”“对” a向 告之于帝

b 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

(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以 (1)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凭借、用”以刀劈狼首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 可译为 “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 可译为“从”

(5)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河曲智叟无以应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表原因 可译为“由于”“ 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3)表结果 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4)表连接 可译为“而”,或不译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焉 语气词 (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 又何间焉?

兼词 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 之为代词 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 (1)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为 (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 尚思为国戍轮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天下唱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词(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

愿为市鞍马 为宫室之美 为报倾城随太守

(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士卒多为用者

连词 wèi 表因果关系 因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尾助词 夫子何命焉为

所 (1)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问女何所思-……-所思 所忆都是所字短语 ,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

问所从来,具答之 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

(2)“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 ”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 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 (1)知识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虽然,受地于先王

(2)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杂然相许

(3)连词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4)连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 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 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其 (1)代词 a 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译为“它的” 屠大窘,恐前后

受其敌 既出,得其船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 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 其一犬坐于前

c 特殊:第一人称代词 蹲其身,使与台齐

(2)加强语气 其如土石何?

乃 (1)连词a 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 于是才 终于” 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行卜 乃悟前狼假寐

b 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

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2)副词 a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表出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夫 (1)指示代词 念fú 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语气词 a用于句尾 表感叹,相当于“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 夫战,勇气也 夫环而攻之

而 (1)表顺接 可译为“然后”“就” 温故而知新 聚室而谋曰

(2)表转折 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愠 环而攻之而不胜

(3)表并列 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黑质而白章 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 默而识之 恂恂而起



四 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口技文言语法小结
答: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 二、古今异义词 1、两股战战 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2、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3、稍稍正坐。 稍稍: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今义:稍微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古义:当中夹杂 今义:当中 三、词类活用 1、...

单子文言文小技巧
答:四、删除无义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可删去不译。 主要有以下情况: 1、删掉句首句尾的语气词。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译为:作战,是靠勇气的。又如“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译为:技艺也真神奇啊! 2、删掉句中表顺接的连词。 如...

文言文常识记忆
答:要学会融入到文言文的语言环境中去,消除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和隔阂感,越熟悉的东西越容易记忆。 4.学会总结文言文的用词规律,仔细体会文言文的句式特点。文言文的用词用句有其独有的特点,而这些独特的句式和用词方式往往是记忆的难点,熟悉这些特点对记忆文言文帮助极大。 6.如果能培养出对文言文的浓厚兴趣就可以事...

高一语文文言文句式:谁可以给我解释一下下面的问题
答:文言语法: 常见实词、常见虚词、文言句式 一、常见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2003年及以后年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20个实词的范围。

语文必修一到五文言文整理
答:《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8.卒...

初中高效训练文言文
答:二 巧施计策,激发兴趣 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习难度较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特别重要,生动活泼的新课导入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缓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促进学生对学习文言...

文言文的几种阅读方法
答: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

大学文言文总结
答:物理:哎哟,要多花心思了,可能女生对物理比较头痛吧.对概念性的东西要理解透彻,然后就是要多做练习,定期总结,及时对学习方法进行思考,更新 政治:课本知识要加强,总结能力要提高,多注意看报纸,关心事实,看课外书学习解题技巧 历史:认真看书,对问题进行思考 地理:认真看书,学习,并对学习了的内容进行思考,做题来巩固...

带而的文言文
答:其他回答 共2条回答评论 ┆ 举报 红红[智者]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而(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

文言文应该怎样备课
答:6.最后根据需要,讲解课文完毕后还可以准备一些文章分析,归纳此课文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典故、文化常识等需要记住的知识点。新手备课时要细一些,上熟了就可以简单一些。 总而言之,备课是上课前的必要准备,也是防备挂一漏万的好方式。祝你成功。 2. 文言文如何教学 先读再讲后总结。 首先让学生熟读文章,特...